1、养鸡养殖风险评估7 环境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7.1 环境风险识别物 质风险 性分析本项目涉及的物料主要有原料玉米、豆粕等。原料中无可燃、易燃或有毒的物质,但该项目对种鸡的养殖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鸡粪可能诱发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危害特性:病鸡排出的粪尿和尸体中含有病原菌会造成水污染,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流行,造成鸡群死亡,并且传染给其他禽畜和人;常见的鸡群传染病有禽流感和鸡新城病。根据本项目相关物品的危险类型,确定环境风险评价因子为禽畜传染病。生 产过程 风险分析通过相关的资料和文献的查阅,在养鸡场生产环节中,主要存在以下的环境风险:养殖人员与鸡群密切接触而导致的人类禽流感。7.2 风险源项分析本次环评对
2、禽畜传染病导致的环境风险因子仅作定性分析,通过对风险评价因子(禽畜传染病)的定性分析,确定禽畜传染病风险事故时所造成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从而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最低。7.2.1 风险因子特性分析根据以上的分析,选取畜禽传染病作为风险因子,常见的鸡群传染病有禽流感和鸡新城病,下面就以这两种传染病作为例子,说明疫情发生的事例。禽流感和鸡新城病的性质见章节 6.6.1。7.2.2 事故类比调查禽流感。文献中记录的最早发生的禽流感在 1878 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 1955 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
3、毒。此后,这种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综合征。至今已发生过许多次,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更为严重的是由禽流感造成的人的感染。以下是近几年发生的国内禽流感案例。2005 年 11 月 5 日湖北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井冈村、天井村,扑杀家禽 2722 只。2005 年 12 月 14 日江西遂川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共死鸭1640 只,扑杀家禽 15 万只。2005 年 12 月 22 日,四川大竹县杨家镇六堰村农户饲养的家禽出现死亡,共死亡家禽 1800 只。2006 年 3 月 18 日全国共发生 35 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共有19.4 万只禽发病,死亡
4、 18.6 万只,扑杀 2284.9 万只。2006 年 11 月 9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泽普县,两地在疫点周围3 公里范围内扑杀家禽 32.25 万只。1997 年 5 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1 例 3 岁儿童死于不明原因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同年 8 月经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以及WHO 荷兰鹿特丹国家流感中心鉴定为禽甲型流感病 A(H5N1)引起的人类流感。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流感病毒 A(H5N1)感染人类,因而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人类感染 H5N1 禽流感病例,自 2003 年底以来,共有 121 件病例,62 人死亡,但是仍然没有确定人传人禽流感发生。所有报告出现人
5、感染病例的国家中,越南共计发现禽流感患者 93 人,其中 19 人死亡。鸡 新城疫近年来,我国一些鸡场出现非典型新城疫,发生速度慢,发病数量少,流行缓慢,死亡较少,与典型新城疫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流行较快有明显区别。鸡新城疫(New Castle disease),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 。常呈急性败血症状 。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便稀、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死亡率高,对养鸡业为害严重。1926 年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不久又在英国新城发现,世界各国均有流行记载。7.2.3 最大可信事故最大可信事故指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在所有预测的事故中最严重,并且发生该事故的
6、概率不为 0。在上述风险识别、分析的基础上,本工程风险评价的最大可信事故为疫情事故。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流和物流越来越频繁,因此发生疫情的概率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做好疫情防治和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7.3 风险事故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7.3.1 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养 鸡场应 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 产区门口应设臵消毒池和消毒室( 内设紫外 线灯等消毒设施) ,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2 4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严 格控制非生 产人 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经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饲 养人员 每年应至少 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如发现患有危害人、鸡 的传染病者,应及时调离,以防传染。经
7、常保持 鸡舍清洁 、干燥、无 污物(如砖块、石头、炉渣、废弃塑料袋等) ,及时清 粪。脚踏盆、毛毯、洗手盆必需每天清洗干净并更换消毒水,进鸡舍前必须先脚踩消毒盆和毛毯,并用消毒水洗手。上午第一次捡完蛋必须对走道进行消毒扫地。每天对门口进行清扫并烧碱喷雾消毒。饲养工具(料 车、料 铲、鸡粪架、鸡粪车、扫帚等) 要放在有效的消毒位臵,便于干净卫生。鸡笼、蛋槽必须经常清扫,保持干净卫生。每月逢 5、逢 10 生产区大环境统一消毒,在上午 8:30统一时间对各鸡舍责任区使用 4%浓度烧碱消毒。鸡 群健康 处理:严 格按照种鸡的免疫程序进行种鸡的免疫接种。而且,每天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速度(吃完料时
8、间)、粪便颜色形状等,发现异常要及时反映和会诊。后备鸡要及时做好大小、公母分群饲养,限料饲养,提高均匀度,保证鸡群的整体健康生长发育。经常调整鸡群,及时并笼,保证每笼鸡数相同,并及时淘汰出病、弱、残鸡及低产的鸡。疫病防治: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进行疫病预防接种工作。疫病 监测 :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对无公害养殖场及示范基地进行疫病监测,确保畜场无传染病发生。检查 制度:要建立自下而上的检测制度,分片包干、层层把关,要把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使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9、。同时要配备相应的防疫人员和充足的药品,防患于未然。7.3.2 组织措施农户 在饲 养过程中, 发现病死禽类的,应报告公司技术员,报告病死家禽的种类、数量、天龄、禽群征侯、喂养等情况,并将病死禽类送叫公司,交公司处理。发现禽类大批死亡、精神萎靡不振、流口水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报告公司,由公司技术员上门处理。农户不得自行处理病死禽类。公司 处理 时,应根据禽 类的病因做不同的处理,属于一般死因,公司可自行处理;属于禽流感等传染疾病死因的,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同时将整个种群隔离,限制人员流动,对病死禽类及其污染物焚烧做无害化处理。公司在 处 理病死禽 类时,应做好相关纪录,并由二个以上技术员签名
10、。公司 应经 常派技术员对 参加合作的农户进行走访,了解饲养情况,对农户使用的饲料、药物、疫苗等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及 时发现农户饲养过程中出现病死的情况。7.3.3 个人防护措施(1)管理 传染源: 加强禽类疫情监测;对受感染动物应立即销毁,对疫源地进行封锁,彻底消毒; 患者应隔离治疗,转运时应戴口罩。(2)切断 传播途径: 接触患者或患者分泌物后应洗手;处理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时应戴手套;被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污染的医疗器械应消毒; 发生疫情时,应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接触禽类时应戴上手套和口罩,穿上防护衣。(3)日常防 护 :工人进 入养禽场之前和之后,都应该换洗衣裳、洗澡,搞好个人防护。7.3
11、.4 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应 立即组 成防疫小 组,尽快做出确切诊断,迅速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疫情。迅速隔离病鸡,对 危害较重的传染病应及时划区封锁,建立封锁带,出人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同时严格消毒污染环境。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在最后一只病鸡痊愈或屠宰后两个潜伏期内再无新病例出现,经过全面大消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解除封锁。疫 鸡处臵:一旦 发现 属于禽流感等传染疾病死因的,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同时将整个种群隔离,限制人员流动,对病死禽类及其污染物送往指定焚烧厂焚烧处理。病死 鸡尸体要 严格按照防疫条例 进行处臵。另外,还可以参照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臵技术规范、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