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图形的周长》的认识和计算.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24338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形的周长》的认识和计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图形的周长》的认识和计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图形的周长》的认识和计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图形的周长的认识和计算教材所提供的是素材,是问题,是情境。作为一线教师,不管使用的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教学理念的转变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我校举行的一次“教材不同而教学内容相关”的研讨活动中。执教者对“图形的周长”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各有千秋,其中有一节课更让我感触颇深。现将其教学过程简介如下。一、周长的认识1使学生感知周长(1)比一比。出示多个图形,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进行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2)画一画。你能一笔画出一些封闭图形吗?请画出自己喜欢的几个封闭图形。(把两位同学所画的图形用投影展示)(3)评一评。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画得怎么样?谁能指出他们所画图形的一周长度?(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2、,其余观察)同意吗?老师指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2让学生体验周长(1)描一描。出示一些图案,让学生在练习纸上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指名一位学生在展示台上描出叶片的一周长度)问:你认为他描得怎么样?跟他一样吗?(讲评中突出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里面部分不是周长。)(2)指一指。请一位学生指一指黑板面的周长,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指一指身边物体的周长。(如书本封面、书桌面等)(3)走一走。师问:怎样走才是教室一周的长度?(这时,全班每个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教师紧接着问:从何处走起?(同学们一番议论后,取得了一致意见:两边靠墙的同学站起来将桌子往中间移动,推选靠墙的第一桌学

3、生试着走)全班学生目光集中,注视着这位同学的走法。旁边的同学还不断地提醒他:注意,要靠近墙壁走。二、周长的计算1初步体验周长的计算方法(1)在练习纸的点子图上让学生任意画一个长方形,并与同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画法,说说所画图形的周长是多少。(2)画一个长7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在练习纸上写出这个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解法用课件演示)方法一:7+2+7+2=1 8(厘米)(长+宽+长+宽=周长)方法二:7+7+2+2=18(厘米)(长+长+宽+宽=周长)方法三:(7+2)2=18(厘米) (长+宽)2=周长方法四:72+22=18(厘米)(长x2+宽x2=

4、周长)2体验周长的计算方法师:刚才我们是通过画图来计算图形的周长的。如果已知周长是多少,你能画出一个长方形吗?试一试。(1)在点子图上画出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试着画)(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画法。(教师指导并参与这个活动)(3)请小组代表把所画的图形在展示台上指给大家看一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别的想法吗?当学生给出多种画法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先求出一个长与宽的和是12+2=6的长方形,然后将6分成两部分便是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最后就可以画出长宽之和为6所组成的不同长方形”的策略,以突出长方形周长“(-K+宽)x2”的计算方法。3进一步体验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

5、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曰当学生面对任务,发现只有图形而没有相关数据的信息时,马上提出异议,都觉得应该有数据。有一位急性子的学生扬扬手中的尺脱口而出:“老师,能不能用直尺量?”教师微笑地点点头表扬了他。师:问题是需要什么数据、需要几个数据?(教师提问后,稍停一会儿,让学生思考一下,再出示讨论题,然后分小组活动。)讨论:(1)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2)你准备怎样测量它们的长度?师:通过刚才的讨论要计算这三个图形的周长有办法吗?生l:我知道先要测量每个图形的边长,再求出它们的周长。生2:只要量出一组邻边的长度就能解决问题了。生3:号图是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长就可以了。4归纳总结

6、周长的计算公式师:根据你们刚才的测量结果,请说一说这三个图形周长XIAOXUE JIAOXUE YANJIU区_J万方数据的计算方法好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指着号图紧接着问)还有不同算法吗?你喜欢哪种算法?师:谁能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完整地说一遍?至此,最终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最后进入综合练习,让学生在勰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周长的计算。反思综观整堂课的教学,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过程。通过教学研讨,有以下几点体会:1体验过程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面对抽象的数学学习,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学习”。这节课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7、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而不是教师灌给他们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比画评”来感知周长,通过“指描走”来体验周长,使学生对周长有较直接的、直观的体验。接着对周长的计算方法的体验又分为三个层次:学生任意画一个长方形并计算周长已知周长画对应的长方形测量并体验图形的周长。最后在问题解决中体验周长的计算。这样的一次一次的体验过程,正是学生一次一次构建知识的学习过程。2学习过程是学生的创造过程。虽然学生要学的周长计算方法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一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形成。学生在探究周长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在学生交流想法和

8、体验周长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品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用“(长+宽)x2”的简洁性、完整性和有序性,使之学生终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体验学习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设计的。在认识周长这一段中,分为两步,即感知周长和体验周长,充分运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在周长计算方法的体验中,又分为三次学习活动:第一次体验,学生通过任意画长方形及计算周长的交流中,体验到各种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及其联系,并初步体验到长与宽和的2倍很特殊。传统的

9、教法,到这儿教师就会引导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比较与选优,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长+宽)x2”,接着会展开不同层次的练习和巩固。(其实,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两个长与宽的和的感知还是粗浅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这对于学生真正建构周长计算这一知识是困难的)这节课就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到此只是作为第一步,体验、研究、探索活动还刚刚开始。这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仔细体验长与宽之和的2倍这种方法。为突出此方法的特殊性和优越性,接着就让学生进行第二次体验:根据已知周长画出对应的长方形。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生进行了尝试与操作,并力图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使学生体验到采取长与宽之和的2倍这种策略来计算周长是

10、非常优越的。然后进行第三次体验:学生从测量数据中发现,只要查出一组对边的长度就可以圆满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测量)中对“(长+宽)x2”的方法的体验更加充分与完整。经历了这样三次亲身体验,学生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通过不同层次的体验和学习活动,由低到高、由直观过渡到抽象、再由数学抽象演绎为生活事实,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关于学生学习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具有的认知结构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和主动构建的过程。小一道古名题的两种怒法江苏海安县南莫小学 徐桂珠有一道古代数学名题,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在临终前嘱咐他的三个儿子:“我已不久于人世了、家里没什么东西给你们留下,

11、只有畜牧场上的19头耕牛。你们三人分吧,老大分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分得总数的四分之一,老三分得总数的五分之一。”说完后老人就死了。请你求出老大、老二、老三分别能分得多少头牛?解法一:借来还去。很明显,我们不能把牛杀了再分,不妨3蚓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分率,老大应得(201)lO头牛,老二应得(20-丢)5头牛;老三应得(20土5)4头牛。最后再把借来的l头牛还给别的养牛户。解法二:连比的方法。根据老人的要求,三个儿子所分的耕牛的头数比是丁1:了1:了1,化简为lo:5:4。按比例分配得出:老大应分得(19lo+150+4)10头牛,同理老二应分得(

12、19而考i)5头牛,老三分得(19可嘉)4头牛。小万方数据图形的周长的认识和计算作者: 史霞玲作者单位: 浙江象山文峰学校刊名: 小学教学研究英文刊名: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年,卷(期): 2004(5)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 王锦华.高明珠 “什么是周长“教学纪实与评析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6(10)2. 黄淑云 当课堂生成另外一种声音时期刊论文-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3. 边慧颖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期刊论文-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8)4. 李丽红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期刊论文-小学教学2008(20)5. 徐芳 认识周长期刊论文-河北教育(教学版)2007(6)6. 冷满红.舒长松 “认识周长“应把握的三大因素期刊论文-小学教学研究2007(7)7. 鞠宁.娄凤国 “周长“教学设计及评析期刊论文-辽宁教育2007(7)8. 刘永平 从“认识周长“同题赛课中获得的一点启示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7)9. 邱晓军 探究需要有多大的空间-“周长的认识“教学思考期刊论文-江西教育2005(22)10. 王荣森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期刊论文-辽宁教育2008(7)引用本文格式:史霞玲 图形的周长的认识和计算期刊论文-小学教学研究 200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