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大国地位和霸权主义形成对中国崛起的新思考【摘 要】:美国从建国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国际新兴大国。在成长为大国的路途中,不仅因为其有良好的基因和充足的资源,还因为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卓越的战略领导。本篇就通过观察美国成长中的战略实施方面的分析,来寻找影响我国成长的关键战略因素。【关键词】:美国大国地位、霸权主义、中国崛起、关键战略“要成为一个大国(大国就是一个能保卫自己并可对付任何国家的强国) ,必须有可使国家欣欣向荣的经济基础” (注: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 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 ,求实出版社 1988 年版,第652653、235、285、438、331332
2、、408、 405、399、245246 页。 ) 判别某个国家是否为霸权主义,不能以其领土面积大小、人口的多少、兵力的强弱而论,主要看其对外政策。大国不一定都搞霸权主义,小国也不一定不搞霸权主义。今日之霸权主义是一个全球性的跨洋跨国家系统。 中国历来反对霸权主义,中国不搞霸权主义,但是出于成长和保护自己的需要,成为一个综合实力强盛的大国却是必须经过的一条道,翻看美国历史,只是一个二三百年的小孩,然而这个小孩却有着良好的基因和家庭文化传统,良好的基因是他所处的战略地理位置,良好的家庭文化传统是因为它接收了大不列颠帝国文化和组织传统。对于这样的新生力量迅速成长为国际的新兴大国,必要尤其值得我们学
3、习的地方,下面我想通过三个层次说明我的基本看法:改革减化社会主要矛盾、宏观战略和基础战略。通过战争和改革减化社会主要矛盾自 1776 年独立宣言发表以来,美国以走过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两百多年中,美国曾爆发多次危机,最后都通过战争和改革化解了危局,其中有著名的南北战争、工业化与改革、反托拉斯、1929 年世界经济危机。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American Civil War) ,是美国历史上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参战双方为美利坚合众国(简称联邦)和美利坚联盟国(简称邦联) 。这场战争的起因为美国南部十一州以 亚伯拉罕林肯于 1861 年就任总统为由而陆续退出联邦,另成立以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
4、的政府,并驱逐驻扎南方的联邦军,而林肯下令攻打“叛乱”州。此战不但改变当日美国的政经情势,导致奴隶制度在美国南方被最终废除,也对日后美国的民间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9 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工业化,而内战之后则步入成熟阶段。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 50 年时间内,美国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从 1890 到1917 年的近 30 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 。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 年,美国被卷入大战漩涡中,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这期间一个叫“公司”的组织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19 世纪 80 年代末,在石油、采煤、榨油、烟草、制糖等部门都
5、出现了托拉斯组织。托拉斯的形成,一方面给垄断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另方面却破坏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导致中小企业主、农场主的破产和广大劳动群众生活的恶化,从而激起群众性的反托拉斯运动的高涨。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美国政府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国家干预。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 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胡佛总统反对由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认为只要把失业、救济等问题交给各种非政府的慈善组织去处理,危机很快会过去,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1933 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继任美国第 32 任总统 ,后来采取一系列措
6、施挽救美国经济,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政府行政力量,将集中起来的社会财富,向社会底层人员分散。从而使经济逐渐恢复平衡,促进经济恢复。史称“罗斯福新政” 。美国历史上出现几次大的危机,但危机中也蕴藏机会,美国抓住机遇,继往开来,改革减化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才使得美国走向富强的道路。这也是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地位的基石,建立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上。小战略或宏观战略这里所说的小战略,大概指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宏观战略,例如打击其他国家、在他国建立基地、实行贸易保护等等。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可以属于这个方向。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世界
7、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现役兵力总数 为 136.58 万人,在全球 30 多个国家设有 203 个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 21 个作战旅部署在海外。崇尚武力是美国的主流文化和传统。美国自独立后至 现在的伊拉克战争, 共发动过 70 多次对外战争和侵略, 共参与了大大小小的 战争和武装冲突近 200 次。除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外,美国基本上都是胜 利者,而每次胜利都给他们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回报,由此而形成了美国人的 一种战争经济观:战争是国家最好的一种战略性投资。 在 1992 年 8 月 12 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签署了一项三边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即 North Ame
8、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1994 年 1 月1 日,该协定正式生效。协定决定,自生效之日起 15 年内三国应逐步消除它们之间的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 美国去年的对华贸易逆差高达 2325 亿美元。美国国会议员认为,中国 人为压低人民币币值,以此提高中国出口产品在海外的竞争力,并造成了美 国国内制造业工作的流失。他们提出各种议案,威胁要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 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其中最严厉的一项提案建议对所有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加征 27.5%的关税。大战略或基础战略所谓的大战略,又称基础战略,是美国实施的一系列通过
9、有效利用自身资源和人才开发的基础战略,例如向西扩张、专利制度和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设施等。大战略和小战略不同,小战略中的贸易保护和军事强制针对的是个别或大多数的地区和国家,旨在竞争;而大战略却是从基础抓起,扎实自己的根基,为国家发展提供后勤和能源保障,后勤指的是一系列需要的物品,而能源单指人力资源。19世纪初期, 数以千计的人, 越过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动, 有些开拓者, 移居 到美国的边界, 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 开拓者勇敢、勤奋地向西寻求更好的生活。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之一,1787年9月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1条第8款第8项即明确
10、规定:“为发展科学和实用技术,国会有权保障作者和发明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其作品和发明享有独占权” ,这也是美国专利法的立法依据。 中国有句俗话讲:教育是下层人民上升的唯一通道。美国从建国初期就建立起对个人著作和发明的保障制度,这就是在承认个人的自由和民权,是国家太平之基业。这种基础性的战略,是全国上下每个民众都能从中受益,也就是说,人民受益之后,个人力量都有所增长,等到都成为国家中坚力量的时候,他们的总体价值就增值了无数倍,这种基础性的战略,要远大于区域性的竞争战略。基础性战略也是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崛起的思考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她的文化是根深蒂固的,这相对于发展中的世界来说
11、,也不一定是个优势,就向那句老话“船小好掉头嘛” 。新中国建立还不到百年,百年生机在于人。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换个视角就是人的集合和人的集合的竞争,未来的竞争多种多样,但说到本质还是人与人的竞争,是国家人才与国家人才的竞争,是单个人才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集合力量的竞争。在中国发展的大计中,不能忘了人才的培养,因为科技是推倒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人是创造科技的主题,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未来中国不管走多远,在管理好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基础实力永远是第一位,发展人才永远是这中间的核心。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是发展的原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阳光” 。植物缺少了阳光很难生长,国家弱化了教育就会面临能源枯竭,能源的含量高低影响着发展的效率。【参考文献】1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和危局新政 2百度百科:霸权主义 http:/ http:/ (美)恩道尔著;吕德宏(译)2008年9月 知识产权出版社5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 (美)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2011年01月 中国发展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