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萨提亚亲子大讲堂 2011.3.15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萨提亚课程,严格说来应该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亲子辅导讲座。这次讲座林文采老师主要是从心理营养方面讲解 07 岁儿童的心理发展。讲座结束,好像现场还有很多家长不满足,希望继续,因为她们的孩子基本都超过了这个年龄段,呵呵,我比较庆幸哈,我的孩子还不到两岁半,今晚的讲座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也收获不小。哦,这里补充一句:林老师说,虽然实际年龄过去了,但并不代表这种做法也失效了。只要你愿意,可以陪著孩子再走一次 06 岁的心理成长阶段。林文采老师在讲座最初给我们讲述了一重要词语情绪,有情绪就会有能量,情绪积压越深,欲爆发的能量就越大,正所谓“化悲愤为力
2、量” 嘛,中国的古话。成年人有情绪时会发泄,当然也有不懂发泄的,以沉默代替,成年人尚且如此,那么小孩呢?小孩如何懂得自身的感受,如何懂得处理情绪呢?从一个呱呱险地的婴儿开始,父母就知道要给其补充营养,蛋白质、维生素、钙,这些都是身理方面的营养,做父母几乎都能给足,甚至过量。那么心理营养呢?给了吗,给足了吗?开场之初林老师讲了亲子之间会出现的两种关系:爱而亲、爱而不亲。仔细回想,林老师当时并没有就“亲子之间为何爱而不亲 ”给出确切的、具体的、一字两字的答案,不过在下面的心理营养分析中可以找到各自理解的答案。且看看林文采老师对 7 岁前儿童在心理营养方面的几个分析:03 个月:这个时期的婴儿属于一
3、个自闭期,因为他还根本分不清自己与外界的区别,以为自己动就世界动,自己笑、哭、饿,那么整个世界也跟著出现同样的状况。这时的婴儿就需要其父母或是“重要他人” 给予无条件的接纳,同时在其父母或是重要他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第一的位置。如果是性格敏感的婴儿,只会选择其父母作“重要他人” ,不会选择其它。但是如果婴儿从父母那得不到上述两个要求时,婴儿即便是长大、成人,其一生都会不断地寻觅可以作为其重要他人的人。4 个月3 岁:这个时期是人一生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最重要之一是父母关系好)。孩子从出生到 3 周岁时与父母是一个共生期,在孩子 3 岁结束时是否能完全、成功的与父母分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主
4、要在这三年内的安全感获得是否足够。如果未得到足够的安全感,长大后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症” 。如何辨别获取安全感是否足够,分离是否成功呢?林老师在这只是略带提了下“从上学的情况中可以辨别”。如果一个小孩在 3 周岁结束时能完全成长、成功脱离共生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那么上学时不会出现那种号啕大哭、死抱父母不放的情况。当然前提必须是拥有足够的安全感。45 岁:此时属于肯定期、赞美期、认同期。如果这个阶段的小孩通过正面的途径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赞美、认同,就会转向负面的途径。如果是通过被打、被罚来获取父母的关注,孩子也会乐意去接受体罚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有“分离焦虑症” 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有自杀倾向。
5、父亲的角色在小孩4 岁左右开始产生其重要性。67 岁:此时期的孩子需要有人能做为他“ 学习、认识、模范”的榜样。父母需要做的就是“ 温和、坚持”,说著好像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好像比较难哦。这就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努力了。这个时期的父母履行著各自的职责,相互之间不可替代,无法影响。尤其是父亲对孩子“自我形象”的影响力远远比妈妈来得大,我对此点的个人理解是:孩子在进行他的行为、处事方面,爸爸给的评价、建议远比妈妈的影响大,而且这点也是妈妈无法替代的。那么妈妈给孩子的影响呢?情绪稳定。在此想到豆妈送给我的一句话:你的快乐就是对汤圆最好的教育。教养孩子的目的:将其培养成独立的人。课程最后,林文采老师让我们
6、感觉了“萨提亚” 课程的特点 亲子互动。由现场的听众扮演孩子、父亲、母亲。前两个案例示范对我没什么感觉,反而有种看著很好玩的感觉,可能是前两组的角色投入不到位吧。最后一组的示范对我感触颇深:妈妈站在椅子上居高临下地指责爸爸,爸爸因受不了妻子的指责、压力、愤怒要离开这个家,而那时的女儿拼命拉住父亲大叫“回来” 。当时我听到这一声“回来”时,只觉得心里一震,还没回过神来,就被林老师当场抓住这个时机问女儿是什么样的心情?回答是什么没太在意了。只知道当时我的心情好复杂,到现在也不知道如何表达。仿佛见到了我的原生家庭,而我却没有这个女儿那么勇敢地挽回,只是站在那看著他们各走各的(虽然性格占据主要因素)。
7、尽管时至今日,我仍然坚信各走各的路是最好的结局,但自从婚后尤其是有了宝宝以后,就曾无数次的在心底对自己说:决不要那样的结局。而以往的我,只是看到结局,今天这个示范却让我看到了过程,想到了我现在的家庭。以至心里不由泛起一点害怕、一点自责,“我就是角色扮演中的那位妈妈吗?我的丈夫也是那样的感受吗?”要说我们的性格决不是父辈那般水火不相容啊,心里不免敲响警钟,不要那样的结局就得从过程开始注意。孩子是花朵,需要细心栽培。而由两个来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的人所组成的一个新家庭,又何尝不是呢?爱的智慧孩子身心健康不仅仅需要充足的物质营养,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同样需要充足的营养,我们称之为心理营养。孩子在不同
8、的年龄阶段,需要的心理营养也是不同的,如果这个孩子在 0-7 岁时他这个部分没有被满足的话,他会一直寻觅,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状况和问题,了解了孩子的心理营养缺失,就知道在他的成长阶段如何去补,只是随着孩子年龄越大,要补心理营养的难度越大。我们如何满足孩子心理营养、塑造孩子健康任何呢?本文是对国际著名萨提亚导师林文采博士来西安讲学的部分内容整理,经林博士同意后发表。0-3 个月的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叫做 “没有条件的接纳 ”。刚刚出生的婴儿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生活的一切都需要爸爸妈妈来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只不过他不会讲话,有很多内心的想法只会用哭来表达。这些
9、都需要他的父母亲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你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孝顺, 你也看不出来我到底漂不漂亮,你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没有条件地来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第二个心理营养是让孩子要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NO.1 in life(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即使你很忙很累,可是我很饿,我不舒服,你都能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来满足我。对于母亲而言,从心理上,更会无条件地爱孩子。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是最美的,最完美的。并且不管孩子有什么需要,都会满足。妈妈心里最大的满足也是这个孩子。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如果 3 个月内,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受到影响,那么父亲就要承担起照
10、顾孩子的责任。如果孩子在 3 个月内,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两个人的精力都消耗在争吵里了,没办法照顾孩子。那孩子会去在成长过程中,本能的找另外一个人替代,也就是另外一个重要他人,从这个人身上希望得到无条件的接纳,希望成为这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如过孩子缺失了重要他人,那么这个孩子一生中都会这样去做,直到他找到那个重要他人为止,这样的小孩很可能会早恋,他们会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找不到,他们就会带着这个期待长大,也会带着这个期待到婚姻中,会一天到晚一直询问,“到底在你生命中我排第几?”“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这会导致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很多问题从 4 个月开始,孩子进入
11、另外一个阶段孩子想要分离,想办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本来跟妈妈是相连在一起的,剪断脐带,意味着他们从心理上从母体分离的过程开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做好,孩子很难做到“独立” 。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之一就是把他们培养成独立的人。这个阶段他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安全感的来源一方面是夫妻的关系是否和谐稳定。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是最重要的。夫妻关系好,孩子就会很开心,因为孩子的世界就是他的父母。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总是相互指责,孩子就会害怕,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来源于妈妈的情绪,在安全感的建立上,妈妈的功能要大于爸爸。因为对孩子来说,“分离”主要是针对妈妈。自己就没有安全感的妈妈会经常焦虑,怕这怕
12、那,还会情绪失控,这都不能让孩子心安。如果这段时期母亲的情绪是稳定的话,那么这个孩子根本不用担心,很自然而然地走过这个分离期。从妈妈这里得到安全感的话,孩子就会一点点完成分离,到 3 岁以后上幼儿园,自己可以很开心的去做事情,不会有强烈的分离焦虑。安全感吸收得越多,分离得就越好,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从 4 个月到 3 岁,孩子如果没有这个重要经历,孩子与他的妈妈会一直处于“共生期”,也就谈不上独立。这个时候,他们对母亲既有有要求又会对帮助表示 “不要”。如果你一定要帮他,他会反对你。 这是因为这个孩子正在挣扎着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到了 4 岁-5 岁的时候,他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
13、认同。爸爸在这个阶段的重要性要大过母亲。父亲对孩子的赞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欣赏并发自内心的对孩子说:孩子你很棒,你让我骄傲,你这样做我很高兴。这些话会让孩子充满自信,会记得一生,。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会充满自信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难题。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很多男同性恋,很多都是与父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导致的结果。让父亲肯定他,赞美他,孩子就会顺利走过这段时期。 6-7 岁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个时期,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
14、么办?告诉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他需要从模范身上学习。总之,如果这个孩子给足了他七岁之前的心理营养,他自然就会有生命力去学习,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有缺失,他就不能够有成人目标。他就会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让人家去肯定他,让人家去称赞他。他不能在他那个年龄发挥一个人的很好的生命力。这个心理营养也不存在晚不晚的问题,什么时候你意识到你发现了,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发现苗头,就从现在开始做,如果存在缺失的话,先要处理的一定是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妈妈爸爸与孩子的关系。然后给他称赞、肯定、 告诉他,他很重要。愿意听他说话,出现需求的时候,要满足他林文采老师是萨提亚领域的大师,大师
15、就是大师,仅仅几句话就使得我茅塞顿开,从内心中纠结了两年的阴霾中走出来。与林老师结缘是听了世邦公司请她来做的亲子讲座,讲座后,我有幸与老师坐在一起吃饭、聊天,那时,我刚与丈夫就相识两年来纠结的话题有了不悦的交谈,内心极为受害的我,抱着五个月大的孩子回到娘家,独自觉悟疗伤。“你的期待是什么?” 老师看似随意的问道。“有和睦,相互关爱的家庭氛围。”我清楚,自己期待着丈夫的关心、照顾、疼爱。“这是你的期待,你画画他的冰山,看看这是不是他的期待,也许你丈夫认为现在的状态就已经很满意了,那么,谁该为你的期待负责?”刹那间,我无语了。原来,我所有的受害感,都是源自我内心需求我的丈夫为问的期待负责,为了取得
16、丈夫的帮助,我在完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让自己表现的很无力、很弱小、不作为,这更像是一种扮演,扮演成为了自己需要的角色形象,导致了原本拥有的强大的自我力量被自己唾弃、压制、深埋,导致了丈夫没有满足我时我受害、哀怨、悲痛,更可能导致了丈夫的无奈、疲惫与迷惑。“你愿意为你的期待付出多少努力?”“什么方法可以实现你的期待?”林老师接着发问。在这连续的问题下,我不知不觉从自怨自艾的能量消耗中,拉回到了自觉自发,积极面对的能量聚焦状态,一下子豁然开朗,浑身充满了力量席间,林老师还说:“婚姻中最痛苦的是一个人付出了努力,而另一个人不认可,这种感觉最难受,后来,付出的这个人就会逐渐冷漠”。回到家,回想这句话,
17、令我释怀,每每在我带孩子疲惫不堪时,丈夫还认为我没做到女人的本分,我为了稳固和提升婚姻质量,所做到种种努力,粗线条的他体验带来成果却未曾了解到使之结出成果的学习,种植、灌溉、修剪过程的辛苦和价值所在,当我表达出被赞许的需求和邀请他一起来经营我们的爱情果园时,他总是说:“你要的太多了”久而久之,我以为自己真的要的太多了,我内心开始有了批评和否定自己的声音,自己一边压抑着内在的需求,一边承受着不定期的压抑不住的情绪,一边体会着自己的心不听使唤的离丈夫渐行渐远的恐惧。原来,我太不爱自己了,我都没有肯定自己的价值,何以要求别人的肯定?再见到丈夫,我一定会勇敢的跟他说:“我会基于你的支持,成为更加优秀的
18、女人。”拨云见日,水落石出的澄净感,此刻充满了我的全身,我体会到了久违的心灵放松,结识林老师,领悟萨提亚,令我明白:“原来,生活可以更好的!”改变家族命运! 萨提亚作为一种体验式的家族治疗成长模式,通过分析你的原生家庭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你的关系以及你跟兄弟姐妹的关系是疏离还是亲密,成因在哪里,你的惯用生存姿态是指责,讨好,超理智还是打岔,你的惯用姿态是否深受父母的影响。目的绝不在于把自身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归咎在父母的身上去。因为将心比心,父母也曾经是孩子,他们的错误模式也是从他们的父母身上无意识地习得的。要知道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的,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是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做到他们认为的对你最
19、好的事情,即便那件事情日后被证实是错误甚至愚蠢的决定。我们要做得应该是通过上述分析,引发自己的自我觉察,有意识地打破惯用的不健康的模式,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成为一个真正和谐一致的人。林氏魔力林文采老师长期在马来西亚做儿童治疗跟亲子课程,在马来西亚林文采这个名字就是个品牌,代表最权威最火爆的亲子和萨提亚课程。她的课程在马来西亚完全不需要担心招生问题,不靠任何大张旗鼓的宣传,就靠最原始的学员介绍,口碑相传都可以场场爆满,真让人不能不服。虽然因教授亲子和萨提亚出名,但林文采老师讲课却绝不仅限于此,几乎算得上是最不局限讲萨提亚的萨提亚导师。她深厚的心理学博士背景,她极其丰富的治疗经验,她数十年如一日的
20、博览群书,她保存完好的中华文化内涵,都为这位个子不高的老师增添了不同寻常的魅力。讲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林文采老师上午讲完两个生存姿态之后,到了中饭时间。林老师打算先下课,下午再接下去讲解另外的两个生存姿态。“老师,可不可以把那两个讲完再吃饭!”“ 老师,可不可以不吃中饭,接下去讲啊!”学员们高涨的学习热情让我们工作人员都吃惊不已,同时又很感动。能量的秘密第一天结束时,林文采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题写一封信给童年的自己。第二天一位女学员举手谈自己的感受:“我原来一直都觉得自己的童年是很完美的,学习优秀,家庭和睦,完全没有什么缺憾。可当昨晚我提笔写信时,却越写越难过,很伤心,我觉得那时候自己特
21、别累。”女学员一边说一边啜泣起来。林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一种本能,就是从我们接触过的人或事身上去不断地学习他人的资源或者调动起自己已有的资源去解决问题,攻克难关。当我们还是个无助的孩子,资源相当有限,面对各种难关都闯过去了,现在的我们的资源比那时候不知道多了多少倍,所以不论多大的困难,我们也一定能够顺利度过。回顾过去不是为了缅怀,而是为了积蓄更多的能量,以应对今后更多的困境。情绪也一样。林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所有的情绪都代表着能量。喜悦,安慰和兴奋是能量,痛苦,愤怒,委屈同样也是能量。能量是不会自己消除的,只会发生转移。能用的能量是生产力,不能用的能量只会被一直压抑下去,然
22、后不断地内耗我们的正面能量,这也是我们没做到什么事情还是常常会感觉到疲惫不堪的原因。而这些负面的情绪压抑到了一定的程度,便会一触即发。比如爱干净的你看到孩子随意丢了一张纸在刚扫过的地上,就会突然间大发雷霆,其实你针对的不是丢纸这个行为,而是刚刚好碰上了这件事,把你积聚多时的负面能力全部引发出来了。为了防止这种破坏性的行为伤害自己和他人,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讲出来,写出来或者画出来),多多做运动以及通过声音,比如卡拉 OK 或者哭泣把负面的能量转换成正面的能量,让它也成为生产力,帮助我们更加积极正面的面对人生。沟通的艺术林老师说:“我们做父母的经常发现孩子越大越不愿意跟我们谈心事,是吗?” 台下好
23、多学员感同身受地拼命点头。林老师话锋一转:“我有四个孩子,最小的也上大学了。他们到现在还是跟我无话不谈。”台下的学员都很好奇林老师究竟有什么法宝没使出来。林老师笑着告诉大家其实沟通是有层次的,整个沟通的过程就好像一个套一个的同心圆,从最外面的打招呼开始,接下来是谈事实,然后讲想法,谈感受,最后到敞开。所谓敞开是指凡是我要讲的,无论是缺点还是阴暗面都可以拿出来讲。越往内走,人就越脆弱,越渴望安全感,一旦被拒绝或否定,就为了抵制痛苦而退到外面的一层,这样层层倒退,又退回到圆的最外围“打招呼” 了。结果你就会发现孩子小时候跟你无话不谈,现在见面就一句“妈,我回来了”。我们通常的解释就是“哦,他长大了
24、。” 学员们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夫妻之间也是同理,被人不断否定之后,就会退回到最安全的“谈事实”或者“打招呼”阶段,有时甚至连打招呼都会引发战争,以致后来干脆形同路人。听到老师的话,不少学员陷入了深思。重温妈妈的怀抱这次课程还让大家意外体验到了一次别具一格,充满温情的催眠。林老师设定了一个特别的情境,让大家深刻的回补缺失已久的父母之爱。伴随着静谧优美的摇篮曲和林老师轻声的哼唱,学员们都很快进入到情境当中,不少学员放声大哭起来。这群人到中年的学员不少都是企业的决策者,掌舵人,人前人后都要保持最佳的战斗力。铁人般的他们大概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跟自己的父母有所连接了,因为他们是成年人,是家里和企业
25、的顶梁柱,没有任何理由软弱或者依靠他人,但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有脆弱需要人安抚的时刻。当大家含泪分享的时候,有人回忆起去年过世的慈父,有人想起可爱而早熟的女儿,每个人都让压抑多时的情绪和渴求得到了彻底的抒发。后记:四天的第一阶段课程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学员们收获颇丰。尤其是原本对萨提亚课程有些许偏见,认为太多泪水太过感性的男学员都纷纷表示不管是对萨提亚课程还是对他们自身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林老师极能感染人的亲和力,感性兼具理性的讲课方式使所有人都如沐春风,欲罢不能父母成长版“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这是萨提亚女士的经典名言,萨提亚女士认为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家庭
26、的健康才能带来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家长真正懂得孩子,并能在不同的关健时期给孩子所需要的关爱!这个家庭就可以养育出一个健康、快乐、自信的孩子!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父母都错过了孩子一个又一个的关键期,因为,我们的父母都忙于工作,很少有父母学习过如何做一个好父母,我们都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习如何做父母的,于是不良习惯像遗传基因一样代代相传“没有任何成功可以替代孩子教育的失败“改变家庭即是改变世界,改变亲子关系即是改变人生!如果你想改写家族命运,从你这一代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请来参加萨提亚亲子关系工作坊吧,在这里你会发现,培养优秀孩子是如此简单而自然。本工作坊让家长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并教给家
27、长一些养育心理健康的孩子所必需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让家长了解父母和家庭里的其他成员的言行是如何对孩子产生影响的,觉察并调整自己的言行,从而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最终实现萨提亚模式教养子女的五大目标,让孩子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萨提亚模式中教养子女的五个目标:1.发展并维持最佳的婚姻关系;2.提升儿童的自尊心;3.帮助儿童自主选择;4.帮助培养儿童的责任感;5.帮助培养儿童的表里一致课程目标:通过三天的学习,家长们可以学习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基本知识了解从出生到 18 岁,一个孩子将要分别经历哪些重要的心理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家长需要满足孩子那些心理需求,如果未能满足一些阶段的心理需求,之后可以
28、怎样弥补;全新的亲子教育方法学习如何开启自身的智慧和内在的资源去影响孩子,无需用打骂、威胁、交换、惩罚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副作用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和技巧真正理解什么是健康的自信,什么是有害的、虚假的自信,如何真正提升孩子的自尊心,从而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并进一步获得真正的自信;培养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怎样培养孩子的承担能力,让他们可以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并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作出决定的;创造健康的家庭氛围的理念和技巧为什么有时候家庭中的成员彼此相爱,但依然会伤害对方,如何帮助家庭成员提升自我价值,发展出健康的心理应对方式,以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课程特色:
29、浓缩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和家庭教育的精华这个工作坊浓缩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几十年的亲子教育和家庭治疗的实践经验,包括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充分体现了萨提亚模式这一国际著名家庭治疗流派在亲子教育和家庭治疗方面简单、深入、实用有效的特点。与国际最先进的、专业的、亲子教育理念接轨这是一个国内少见的国际级的亲子关系工作坊,由具有心理学博士背景的萨提亚导师林文采亲自主讲,为期三天的工作坊,将帮助您学习如何运用国际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您教养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方法简单、实用、有效,得到广泛肯定通过学习,您将真正了解到底是哪些因素会有助于孩子形成一个健康的心态;您还将学习到,成为一位有能力、有爱心并可以为
30、孩子提供支持的家长,所必需的态度、方法和技能,该课程的效果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得到肯定。课程结束后的专业心理支持系统课程结束后,我们还将建立课后的跟踪、支持系统,受过专业训练的导师们提供的专业心理辅导和学习沙龙,将有力的保证培训效果的巩固和持久。课程内容:1、萨提亚模式对人、对改变的基本信念2、健康家庭的特点& 养育孩子的五大目标3、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从他律到自律4、怎样做一致性的父母和顾问型的亲子教练;5、什么是自我价值,怎样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6、怎样教会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如何做孩子的情绪教练:7、家庭成员在压力如何沟通&家长如何觉察并调整自己的期望?8、家长如何促进改变的发
31、生并使用承诺促进亲子教育最终实现萨提亚亲子关系工作坊之:父母成长版助您成长。现今是您付出行动,把握幸福,改写家族命运的时候了!导师简介 林文采博士,由著名萨提亚大师 John Banmen 博士强力推荐,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美国临床辅导学博士,著名的萨提亚临床督导及课程导师,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从事辅导二十五年,担任广播电台心理辅导节目主持人十五年。目前在马来西亚、中国等地进行教学、辅导工作。因其以美国心理学博士的功底学习萨提亚模式,所以,是目前市场上不可多得的理论架构与个案治疗并重的萨提亚导师,跟林博士学习萨提亚,不单可以获得治疗,心灵成长,更重要的是你也可以掌握萨提亚模式,用在你的
32、工作和生活中。我是第一次接触萨提亚课程,在我第一天上林老师的课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我不能够用任何别的词汇来形容她,我的头脑中只有一个字眼,那就是美丽。林老师是那么美丽,我甚至迷失在她的美丽里。那样一种美丽是不能用衣著、修饰所能达到的。而事实上,林老师她毫不修饰,穿著随便,让我看来甚至有些不得体。可是,她的笔端所写下来的,她的言语所说出来的,无一不散发著一种魅力。她没有华丽的词藻,可是那平常的语言里却满含著深情;她没有激昂的词汇,可是会场里却因为她的存在而常常沸腾。我在林老师的课堂上认识了自己,接受了自己,我不再矛盾也少了彷徨。我那么自然地爱上了林老师,就像溪水要淌下山去,就像花儿要开放
33、,这爱是那么舒适,美好。没有担忧和恐惧,没有焦虑和怀疑。这爱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里,让我那么踏实,并且时时的给我以自信,给我以力量。我常常想:林老师做过那么多个案,而且是千奇百怪的,她了解了太多的痛,知道了太多的挣扎,体验了太多的悲伤,她的心还会柔软吗?她还会有同情,她还会被感动吗?可是我错了,我甚至后悔曾有的想法。那是在上亲子课的时候,林老师做了个案后的课间休息,我偶然一回头,发现她坐在一把椅子上,美丽的大眼睛红红的,我朝她笑了一下,她也给了我一个微笑,那微笑里有点儿羞涩。我想老师是没有睡好吗?或者昨天熬夜了?我有些迷惑,甚至有点儿失望,老师也像那些无聊的人一样上网玩游戏吗?我的内心有了那么一
34、点点的不舒服。上课了老师给一个叫 ZL 的同学做个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站到了最前面。当 ZL 纠结在自己的情绪里苦苦挣扎的时候,老师耐心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她。当她陷在自己的痛楚里不能自拔的时候,当 ZL 的泪水倾泻的时候,我惊异的发现老师眼睛红红的,里面不时地充溢著泪水。啊,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林老师她是饱含深情的。她的心灵是润泽的、饱满的,里面涌溢著无尽的爱,就像她所说的:世界上只有爱是给不完的。她的爱播散在每一个需要她帮助的人的身上。她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她痛著他人的痛,忧伤著他人的忧伤,她用自己的真情抚慰著一颗颗心灵的伤痕,她用自己的挚爱温暖著一个个退缩、封闭了的灵魂,让它们也能够在这
35、个世界上像花儿一样绽放。当这样的灵魂也能够轻松快乐地成长的时候,她只是静静地欣赏,我不由自主的将这个字眼和林老师连结在一起,那就是伟大。我曾经看过毕淑敏写的心理医生的小说,我也曾幻想著自己做个案时医生会是什么样,可是当我真正地坐在林老师面前,还是感到了很大的意外。她穿著一件极普通的棉布衣裙,光著脚走在地上。她没有特殊的坐姿,没有特别的要求,她的语言轻轻的就像是聊家常。她坐在椅子里,后来一条腿盘著坐在椅子里,她那随便的坐姿,她那轻松的神态,让我很快的放松下来。由于室内有点儿凉,她用手拽著裙裾盖在腿上。这些动作是那么亲切,忍不住让你去贴近她,那些常人用惯了的文字在她嘴里就像是有了魔力,那是些怎样的
36、语言,让僵硬的我一点一点地融化,让冰冷的我渐渐地苏醒,让封闭的我轻轻地打开了心灵。我原以为做心理治疗是一件多么神秘的事,却原来是这么平常;我原以为做心理治疗有多少多少的条条框框,却原来是这么自然、亲切。林老师她就像妈妈一样,我被她那巨大的妈妈般的爱包容,我不再害怕,也没有了恐慌,我终于可以打开心扉,我真的可以把一块长久地压在心底的黑暗的大石头拿出来,抛开,扔远,我终于可以轻松的行走,快乐的生活。我的林老师,我能怎样形容你呢?我的心底里总是冒出这样一个词慈爱。是的,就是这样一种爱,它温暖著我,让我冰冷的心里有了阳光;就是这样一种爱,它融化了我,让我干涸的心里渗出了清波;就是这样一种爱,它照耀著我
37、,让我勇敢的迈著大步微笑著向前去。当我空闲的时候,当我独处的时候,林老师就会款款地来到我的面前,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这样想:如果林老师她不在大洋彼岸,如果她就住在中国,如果她就和我在同一个城市,如果她就是我的邻居,我就可以常常听到她,看到她,触到她,那该有多好!可是,没有,我无从知道老师的行踪,无法确定老师的方向,无缘常常陪伴在老师左右。然而老师又是那么切近,她让我触手可及,我可以听到她的呼吸,闻到她的芳香,我的心里储藏著她给予我的力量。老师时时刻刻陪伴著我,以一种“爱的精神”和我在一起,老师陪伴著所有需要她的人,这“爱的精神”生了翅膀,在宇宙间飞翔,蓦然回首,我恍然顿悟:原来大 爱 无 疆和林文
38、采谈亲子教育PARENTS:我和我的同事经过这些年的采访后达成一个共识: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修炼得很好,那么他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一位好父母,您觉得是这样的吗?林文采博士:是的。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呢,就是你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也就是说,当你失败了,有挫折感了,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你会不会对自己非常严厉?会不会不能原谅自己?如果是的话,那么当你成为父母后,你的孩子犯错时你也会这样对他。另外一点就是你有没有办法管得住自己,你的内心能不能对自己坚持说“不行 “,如果你能做到,那么你以后面对孩子时就能对他说“不行“,如果你不能,那么对待孩
39、子时你可能也完全凭心情,不懂得如何拿捏分寸。所以,你们的感觉是对的,一个人是不用等到有了孩子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不是个好妈妈,当她面对自己的事情时,就已经可以知道答案了。PARENTR:但是孩子的个性似乎很难把握,在互动中也许有很多变数?林文采博士:孩子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天性,这些天性里面有好的、有不好的,有优点、有缺点,甚至同样一个特点,有时候就是优点,有时候就是缺点。比如一个人很豪爽,那他可能就不那么细腻,这时要看父母怎样去引领这个孩子,你能不能让孩子在他的天性里发展他的最强处。父母通常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因为反正它已经有了。相反,对于孩子缺乏的,就会一直批评和指责。我们认为,比较好的方式
40、是先建立肯定,然后再想办法去补足他没有的部分。你可能觉得不理解孩子,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天生的性格就跟你不一样。你可能不了解他,但是你可以学习他的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优点上让他不断地发展,缺点上加强教育。PARENTS:如果说温和而坚持的人比较容易成为好父母,是不是生性暴躁的人就会很难?林文采博士:暴躁,是因为你心里有某种情绪没有处理掉,而不是天性。我其实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但是我不会对别人乱发脾气,这是我处理好了的缘故。所以,暴躁的父母首先应该去处理自己里面的东西,而不是把情绪转嫁给孩子。这种处理不是压抑。如果我生气了,我就会告诉孩子们我生气了,我不喜欢。这时,孩子们自己就会注意
41、了。因为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他们不愿意去破坏这种很好的关系其实孩子天生就知道,他的感情,生理上的需要统统都要靠父母,所以,只要是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就会想办法不去破坏那种关系。除非你太不合理,他才会拼命地烦你。PARENTS: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所以,我们的情绪常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旁观者的眼光、同辈人之间不自觉的攀比林文采博士:这涉及父母的自我认可问题,缺乏自我认可的父母,往往要通过孩子的表现和孩子的改变来证明自己的水平。比如,一位自我力量不足的妈妈总会要求孩子教养好啊、有礼貌啊、成绩优秀啊用这些来证明自己是个好妈妈。但如果你的自我认可足够的话,孩子吵闹时你会去想他可能情绪
42、不好,孩子遇到了问题时,你会想作为一个妈妈应该怎么帮助他,而不会把这些变成个人问题,脑子里总是想“哎呀,他这个样子让人看到的话,会怎么想我?“ 其实,孩子最讨厌被利用的感觉,如果你总是对他说“你一定要好好表现,要不妈妈的脸就被你丢光了“ ,那么孩子明白你为他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你自己的面子,那么他反而会变得反叛。PARENTS:那么父母怎样才能有效控制这种心态呢?林文采博士:先把自己的自我整理好,让自己成为一个特别多选择的人,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成为一个能觉察到自己的内在而且能够把内在表达出来的人。萨提亚女士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自我的部分处理好了,他就能够去应对外界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有点儿
43、像中医的理念,首要的是帮助一个人健体强身,那样即使外面有细菌、病毒,他也可以去抵挡。PARENTS:父母中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自己童年中越缺失的东西,成为父母后就越要给孩子补偿,比如零食和玩具、自由与尊重。对于这种心理,我们该如何处理?林文采博士:具有这种心理的话,说明他没有办法接纳自己的成长,他讨厌自己的成长,他不能忘记自己对父母的渴望。这时,首先应该要求自己不要怀著太多的遗憾、渴望,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在面对孩子时拿捏不准,要不做过头了,要么做太少了。然后,就是尝试从自己的成长中看到积极的一面,问自己:“我能不能接受自己的成长?也许很困难,但是我毕竟今天活得还不错啊,而且,因为它,我还更
44、加坚强、独立和包容“童年生活中,一定会有遗憾的东西,但是也肯定带给过你积极的东西,无论如何,你自己走过去了,也学到了很多。所以,请接纳你自己,接纳你的成长,放下对父母的渴望。PARENTS:那么现在,当我们能够影响孩子的童年,我们恰恰就是孩子的渴望时,是不是应该要求自己尽可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让他今后更容易接纳自己的成长呢?林文采博士:孩子的渴望是属于他自己的,你没有义务去完成他的渴望,就好像你的父母没有义务要完成你的渴望。每个人的期待都是属于自己的,别人如果愿意完成你的期待,要心存感恩,如果没有的话,那只是自然。如果我的孩子跟我说别人的妈妈怎样,我会跟她说:“对不起,我做不到“ 。而且我会让
45、他知道,你能完成我的期待我很高兴,但如果你不能完成,我一样接受你,一样喜欢你妈妈能无条件地接受你,那么,妈妈如果不能完全满足你的期待,你能接受妈妈吗?PARENTS:作为一个上班妈妈,我总是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亲子时光的 “质“比“量“ 更重要。说实话,这句话让我很宽慰,但是不知道您是怎么看待这种观点的?林文采博士: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觉得都重要。我认为上班妈妈有必要在小孩 3 岁前把工作的脚步放慢一点,做出某些调整,使得自己既能工作又不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工作上。毕竟,生孩子是自己的选择,我们对孩子有著不可推卸的责任,所谓“重质不重量“ 其实是一种逃避内疚的借口。但所谓“重质“ ,并不是说你要
46、不停地说他,教导他,你平静地待在他的旁边,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和安慰。等孩子再大些,你们同处一室,他做他的事情,你做你的事情,这也是一种陪伴,会带给孩子安定。PARENTS:是不是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学习一些心理学呢?林文采博士:我觉得是。就好像每个人都要懂一些营养学一样,也应该懂一些心理学。而且,无论你要帮助自己还是要帮助孩子,都需要先懂得你们的心。PARENTS:我们的父辈似乎没有多想,就完成了做父母的工作,而我们这一代的好父母之路却似乎异常地任重道远,这是为什么呢?林文采博士:主要是因为社会类型已经不一样了。现在的家庭就是一两个孩子,所以孩子没有一个基本的社会团体帮助他了解人与人的不同,去学习人际交往,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而在以前,从兄弟姐妹到亲戚邻居,我们可以跟十几个孩子天天在一起。玩的过程中,自己比不上人家怎么办,跟别人性格不同时怎么办,某些人性格特别凶怎么办,和谁闹了别扭怎么办所有这些社会技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而不良情绪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但是现在的孩子没有这种机会,因此责任全落在了父母身上。所以说,现在已经不能再讲“以前我的父母没有学过,不是把我也养得很好吗“这种话。对不起,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