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爱情怨女诗.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21853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情怨女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爱情怨女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爱情怨女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爱情怨女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爱情怨女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爱情怨女诗爱情怨女诗包括爱情诗和闺怨诗两类。一怨女诗分类:1.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重点描写皇帝喜新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抒写了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和凄惨,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嫔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例如张祜 的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再如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再如王昌龄的春宫曲长信秋词,李白玉阶怨,白居易后宫词,张祜宫词。

2、2.征妇怨: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为了功名,但更多的却是被征调入边关。诗歌既有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亲人不得

3、相见,无尽的思念只好寄托在梦里。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树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但是更可怕的是春闺梦里人已经成了无定河边骨。再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3 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因爱而生怨。如李益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 ”再如:“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4.闺怨诗: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

4、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或担心自己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写对爱情的向往。5少女闺怨诗: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例如: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再如白居易伤春词: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二思想感情:(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

5、思念,表达对战争的不满、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或者对家人的思念)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五)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之苦。(六)表现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被强化。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人臣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

6、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李白的白纻词:“动君心,冀君赏。愿做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再如:“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例:唐人朱庆馀的近试(闺意)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薛逢的吴姬十首,例如其三:“滴滴春霖透荔枝,笔题笺动手中垂。天阴不得君王召,嚬著青蛾作小诗。”其四:“钿合重盛绣结深,昭阳初幸赐同心。君知一夜恩多少,明日宣教放德音。”也跟朱庆馀的近试(闺意)上张水部一样,是以美人自喻之诗。袁枚随园诗话所录三首假托闺情的诗,也颇有趣味,是不错的茶余饭后的谈资。袁

7、枚有个朋友,在杭州的时候,袁枚屡次推荐他为私塾教师。最后一次是推荐他去芜湖就教职。袁枚写信征询他,期望的薪水是多少。这位朋友没有正面回答,只寄了一首古乐府诗云:“托买吴绫束,何须问短长?妾身君惯抱,尺寸细思量。”等于是请袁枚替其定夺。一个叫宋笠田的人,在某地任职期满后,又想捐钱继续做官。袁枚劝他不必出山,但他不听劝告,还是捐了县令之职。不久,因事被贬。这个时候,才后悔当初没听袁枚劝告,给袁枚寄了一首别妓诗云:“昨日笙歌宴画楼,今宵挥泪送行舟。当时嫁作商人妇,无此天涯一段愁。”有位州官想聘请陈楚南,因为路途遥远,犹豫不决。陈楚南于是寄了一首诗给他,诗云:“泪滴门前江水满,眼穿天际孤帆断。只在郎心

8、归不归,不在郎行远不远.”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的诗,例如: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为君盛容饰, 君看金翠无颜色。行路难,难重陈。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二常见的意象有:流水、秋水、春水、杨柳、梧桐、春花

9、、归雁、明月、梦、泪、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高楼、宫殿、西楼、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1、 比翼鸟、连理枝: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2、 红豆:象征爱情和相思。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3、 画眉:形容夫妻相爱。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4、 鸳鸯、比目:表现夫妻情深。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5、 牵牛(牛郎织女):比喻夫妻间的思念。如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

10、时七夕笑牵牛。” 6、 金风玉露:表现七夕相会,相逢珍贵。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7、 结发:比喻夫妻。如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8、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落花喻指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类诗常常带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语言朴素,浅显易懂,但浅而能深。“浅”是指他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说他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譬如,两类诗一般不重使典用事,即使使用,亦皆避生就熟,无非阿娇、班姬、昭君、文君、杞梁妻、望夫石牛郎织女之类,一看便知;然又往往能化熟为生:或者脱胎换骨,或者做

11、翻案文章,意境便觉深婉。三常用的表达技巧有:想象、侧面描写、心理描写与直抒胸臆相结合,心理描写细腻,衬托、以乐景写哀情,比喻、拟人、对比、比兴等。 五练习反馈1、蝶恋花春暮 李冠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 分)“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2 分)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 分)2

12、、春闺思 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 分)3、秋夜曲 张仲素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1、伤春暮、怀人。(2 分)“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2 分)主要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一寸”和“千万”对比,“一寸”和“千万”同时又是夸张。(2

13、 分)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3 分)而“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1 分)(如答“不同意”也要扣住“内容”“情感”“手法”三个方面分析)2、“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 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 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1 分),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分)。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 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1 分)。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2 分)3、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