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项目的运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一、走文化产业与旅游结合的新路子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阳朔的自然山光水色。阳朔是中国旅游名县,素有“阳朔风景甲桂林”的美誉。凡是游览桂林的客人 80%要到阳朔。这里喀斯特地形地貌奇特,峰林、峰丛、清江、溶洞、田园、古民居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情画卷,吸引了众多西欧、美国以及港澳客人到阳朔度假休闲。上个世纪 60年代在国内外产生轰动效应的电影刘三姐 ,对旅游者来说有着巨大的“磁力效应” ,把尽人皆知的旧电影变成以自然山水实景的大型民族音乐剧印象刘三姐 ,是一种艺术的再度创作。 印象刘三姐选址在处处青山绿水的“仙境”刘三姐歌圩。同时,与演出配套
2、的有停车场、餐饮、洗浴、出租自行车、登山、攀岩、泥浴 、逛东街西街等项目。现在,所有这一切都天地山水间幻化成一种虚构的现实。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期投资 9600 万元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于 2003 年 10 月 1 日正式公演。这项自治区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漓江刘三姐歌圩”于 1998 年通过自治区计委立项,由桂林广维文华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分期投资 3.2 亿元建设。工程在“绵绣漓江风景区”内,包括刘三姐歌圩、山水剧场、阳朔东街、书童山休闲度假区等项目。印象刘三姐的“山水剧场”坐落在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与闻名遐迩的书童山隔水相望,剧场周边种植有茶树、凤尾竹及大面积的草坪。园林里建了一幢近
3、 4000 平方米的木楼。木楼全部都由少数民族的工匠手工建造,纯木结构,没有一颗铁钉,目前正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观众席依地势而建,由绿色梯田造型构成,180 度全景视觉,可观赏江上两公里范围内的景物及演出。观众席设座位 2200 个,其中普通席 2000 个,贵宾席 180 个,总统席 20 个。舞台是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广袤无际的天穹形成自然幕布,背景图画是 12 座拔地而起的山峰。舞台巧借晴、烟、雨、雾、春、夏、秋、冬的自然景2观,展现漓江的不同神韵。白色印象的梦幻漓江、红色激情的欢乐漓江、银色画境的烟雨漓江、金色圣诗的锦绣漓江,色彩的魅力在此被挥洒得淋漓尽致。600 多名演员的强大阵
4、容,以及宏伟壮观的演出场面,演绎着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 。 “刘三姐”的经典山歌、广西的民族风情、漓江游船渔光等元素,构成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在整个大约 60 分钟的演出时间里,艺术性、民族性、震撼性融为一体,这是一次演出的革命,一次视觉的革命。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对于推广广西山水风光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印象刘三姐演出项目已与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约,并把观赏印象刘三姐纳入桂林旅游的行程。明年,桂梧高速公路接通后,阳朔将会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游桂林的第一站。这个项目对阳朔、桂林乃至广西的文化产业、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二、运用政府扶持、市场主导
5、、企业运作的新机制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支持“漓江刘三姐歌圩” 工程及印象刘三姐项目。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有关领导不仅多次亲临现场考察,还对每一个阶段都给予指示。几年来,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反复评估论证,协调相关部门对该项目进行考察和评审。据不完全统计,自治区和桂林市以及阳朔县的计委、文化、旅游、环保、建设、交通、银行等部门为该项目下发文件近百个。桂林市旅游局将此项目纳入自治区旅游重点项目,并将其列为来桂旅游团队必选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厅厅长容小宁为项目多次与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沟通,协助解决具体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搞好服务。由于扶持力度大,措施得力,尽管该项目在运作中几
6、次遇到挫折,但总体进展没有受到过多影响。在整个项目运作中,自治区政府只投入 20 万元作为前期费用,其余投资全部都是由企业根据需要,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的。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分别有: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民营公司投入股份资金和品牌的无形资产投资。项目总投资 3.2 亿元,投资建设的主体是桂林广维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具体项目实施中,也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比如,项目建设初期通过开采文化旅游的含金量,提升了土地的价格;在演出售票方面,也是利用旅游营销机制和网络,保证固定客源和收入,预计明年即可回收 2500 万的票房。一些公司纷纷要求对本项目进行包装上市,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实现项3目的产业增值。三
7、、探索资源整合、强强合作的新方式印象刘三姐项目将美丽的桂林风光、闻名遐迩的民族文化品牌、著名艺术大师进行整合,努力打造世界级的民族文化艺术精品。项目汇集了国内最强大的创作队伍。由张艺谋担纲,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任总策划、制作人,同时邀请了两位年轻的导演王潮歌、樊跃以及刘彤、程池、曾力、易立明、邹游、李源等在音乐制作、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方面的艺术家。在演出方面,邀请王菲、齐秦、刘欢、阿里郎、刘彤、程池、窦唯、孟可、苏聪、妮南等著名音乐人加盟。这场演出不仅仅是众多艺术家的合作,还是不同艺术风格的集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将剧目烘托得淋漓尽致。如演出中除保留电影刘三姐的原唱段外,还融入了王菲
8、、齐秦的唱段,使纯粹的、本原的民歌旋律在现代演绎中有了新的表达。多达 600 人的庞大演出阵容都不是专业演员,其中 400 名是当地渔民,因为只有当地渔民才能把竹筏使唤得服服帖帖,使水面上的造型和场面绚丽壮美。在剧目演出和山水剧场的建筑方面,引进现代科技手段,投入巨资建造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及视觉、烟雾效果工程,在1.654 平方公里水域的舞台上,呈现出震撼心弦、如诗如梦的视听效果。演出中的烟雾系统是抽漓江水制作的,不仅不污染,而且增加了负离子。灯光、音响系统不仅保证整个视听效果,而且采用隐蔽式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水上舞台全部采用竹排搭建,不演出时可拆散、隐蔽,对漓江水体及河
9、床不造成影响,江面上白天依然是波光粼粼。园区工程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充分体现了“绿色艺术、环保先行”的建设理念。四、不断完善产业链,增强项目规模效应把演出作为龙头项目延伸带动其他项目开发,是印象刘三姐项目的经营模式。山水剧场白天是山水,晚上是剧场,有很大的效益增值潜力。现在周边的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相关活动接踵而至。如宝马公司在这里搞了一个产品发布,剧场一次就收入了几百万,其他化妆品、服装等著名品牌也在这里进行发布。目前,还有音乐项目正在与华纳集团等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洽谈合作4意向,一旦出品又可产生新的效益。天唱声场和国内最大的音像发行公司广州俏佳人也将与本项目联手推出唱片印象刘三姐 。加上
10、照相、放乐曲、点柚子灯、摊点等经营活动以及 2004 年即将启动的停车场、餐饮、足浴、桑拿等配套工程,将会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印象刘三姐还拉动了宾馆、运输和其他服务业,给阳朔创造了 500 多个就业机会。剧目准备与乐满地的旅游项目组合,让客人到乐满地游玩后,再到阳朔看演出。另外,与主体项目上配套建立的“张艺谋艺术学校” ,不仅保证了其余 200 名演员的来源,而且降低了演出成本,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从目前的情况看, 印象刘三姐项目的运作是成功的。艺术名品与山水实景演出相结合,在全国尚不多见。该项目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建筑家、园林家、科学家的创作之大成,再加上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开发,使演出主体价值引领出最大的附加值,并形成规模效应,这充分反映了始创者的精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