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五篇 控制,第一章 控制工作概述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2,第一节 控制程序与控制类型,一、控制的基本程序 1确定标准 2对照标准衡量实际工作 3采取纠正措施 二、选择关键控制点和标准 关键控制点:最反映组织目标的标准、对组织明显有利/有害的因素、组织活动中的限制因素等。 标准的种类,3,三、控制工作的类型,(一)按作用环节不同来分 1现场控制 2前馈控制:基于预测的前馈控制和顺馈控制 3反馈控制:端部反馈和局部反馈,4,(二)按改进工作的方式不同来分 1直接控制:着眼于工作中出现的偏差,追究责任,要求改进 2
2、间接控制:着眼于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防止由于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优点方法之一:评价个别主管人员方法之二:按主管人员的职务来评价方法之三:管理审计,结论:培养卓越的主管人员,5,(三)全面控制与局部控制: 全面控制:根据组织总目标来衡量其整个业绩的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的财务控制方法: 1预算汇总表 2损益控制 3投资报酬率,6,第二节 有效控制的原理与要求,一、原理: 1反映计划要求 2组织适宜性 3控制关键点 4控制趋势 5例外原理 6直接控制,7,二、要求,1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人员的个别情况 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5控制工作要具有
3、全局观点 6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7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8,第二章 控制方法、技术 第一节 预算控制,一、预算的性质是一种计划、一种预测、一种控制手段 二、预算的种类: 1经营预算 2投资预算 3财务预算 传统预算的危险,9,三、几种非传统预算方法,1零基预算法: 步骤 (1)明确目标及其种类与主次 (2)所有活动清零并提交计划报告和可行性分析等 (3)重新编排活动次序 (4)编制预算(按次序分配) 优点及缺点,10,2可变预算:成本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控制固定成本费用,11,12,3项目预算(项目的计划和预算系统PPBS)计划、规划与预算安排在同一系统中,以保持管理的一致性,寻求最有效
4、地调配资源,以实现目标的系统方法。即:计划规划预算检查 反馈 优缺点,13,14,一、传统的非预算方法 (一)亲自视察 (二)专题报告与分析 (三)统计数据资料 (四)比率分析 1财务比率(财务状况) 获利水平: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第二节 非预算控制,15,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营运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存货周转率 2经营比率: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比率,16,(五)盈亏分析(量本利分析),17,1 Q=(CF+P)/(M-CV); 2 Q0=CF/( M-CV)Q:销售量, CF:固定总成本,P:利润,
5、M:产品单价, CV:单位变动成本 作用:1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2分析各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3进行成本控制4判断企业经营的安全率=(Q-Q0)/Q,18,例:世界橄联办运动会,门票7美元/张,其中60分为可变成本,其余6.4元含管理费和利润,经营费460万/年,求盈亏平衡点Q0。,19,二、现代预算控制方法,(一)时间事件分析法 * 进度表:甘特图,20,例:周一到周五的工作任务,到周三晚的完成情况,21,2分项预算编制 3计划评审技术(统筹法):关键线路法:由活动“”、事件“O”和线路组成。,22,23,(二)程序控制 (三)目标管理 (四)信息技术控制,24,三、会计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论:,管理中实行以会计、利润或成本为主导,建立核算体系、财务体系、考核体系,盘活资金存量,提高资金利用率,不断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盈利。,25,四、企业生产中对生产和运营管理的控制,1提高生产率(在一定时期内,符合相当质量的投入-产出的比率)。 2营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