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献章忆友人诗句篇一:2012 清明祭奠亲人朋友古诗词集锦整理2012 清明祭奠亲人朋友古诗词集锦整理清明节祭祀扫墓,是我国的传统民风习俗。有很多诗人赋词以抒发情感,在这里做了下简单整理。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之问的途中寒食 (唐):“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孙昌胤的清明 (唐):“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韦应物的清明日忆诸弟 (唐)“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唯恨乖亲燕,
2、坐度此芳年。 ”韦庄的长安清明 (唐)“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罗隐的清明日曲江怀友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1张继的闾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宋代诗人高菊涧的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
3、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黄庭坚的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
4、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高翥的清明 (宋)“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杨万里的寒食上冢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明代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2“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祭诗十四首其一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东风解语拾我意,送送萦肠入君家。其二一沾春雨一断肠,飘零无计觅君乡。方羡飞花随风去,天涯尽处惹兰芳。其三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却把长条攀折遍,才道
5、相思始成灰。其四轻红沾雨不胜衣,才回倦眼又迷离。情到伤心频无赖,始信清明断肠期。其五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回眸映雪成千古,染尽湘竹无计追。其六风吹残杏舞絮轻,唤起愁肠千百萦。疑天亦解伤情恨,哭君泪雨遍清明。其七昨夜听春愁不堪,初晴天气泣容颜。赏芳时节清明日,百般明丽也怅然。3其八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谁想栏杆拍倚遍,欢声犹不近楼头。其九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折尽长条倚春雨,为君垂泪小窗边。其十撩乱春风惹杏花,断送清芬到天涯。历历如君离别日,哀魂和雨泣流沙。其十一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歌君一曲还偷泪,怎是伤心无处依。其十二粉杏轻柔岸柳新,清明春雨两相侵。半
6、洗天光晴如碧,半和残泪一沾襟。其十三或有追思到天涯,天应怜我泪黄沙。半园新杏连绵雨,送尽清明百姓家。其十四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合化子规啼血尽,不悼家川悼君茔。倾情祭扫动乾坤,花束追怀旷世恩。4 张选乔的清明感言思念连绵知几许?梅黄时候雨纷纷。韩昌炎的清明扫墓时令清明扫墓忙,人临孤冢感悲伤。鲜花朵朵摆坟地,泪水淋淋湿素装。烧纸鸣鞭惊草木,点香燃烛奠爷娘。每逢寒食祖先祭,思泽心铭百世芳。清明诗 (当代)刘小烽(刘周)的天有霓裳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
7、,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其七: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5篇二: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试卷(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36 分)一、(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溯(su) 百舸() 慰藉(ji)强人所难
8、(qin)B谤讥(bn) 寥廓(lio)胆怯(qi) 浪遏飞舟()C忸怩(n)丰腴(y) 戛然而止() 有恃无恐(sh)D青荇(xn) 长篙(ho) 挟持(xi) 怒发冲冠(un)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C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高的诗歌作品的。(2)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诗的意象。
9、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读鲁迅的作品,你会随着作品一起愤怒、忧伤、欢喜,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掩卷失笑,叹为观止。B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活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C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
10、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D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首先,是
11、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 ,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 “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
12、萎。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
13、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选自长空诗话 ,有删改)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
14、化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
15、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三、(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道学传序陈献章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著述之繁,积数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许文正语人曰:“也须焚书一遭。 ”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广东左方伯陈公取元所修宋史列传中道学一编镂板,与同志者共之。 宋史之行于天下有全书矣,公复于此留意焉。噫,我知之矣。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
16、之好学也。 ”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夫子之学,非后世人所谓学。后之学者,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夫何故?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宜君子之忧之也。是故秦火可罪也,君子不讳,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夫子没,微言绝。更千五百年,濂、洛诸儒继起,得不传之学于遗经,更相讲习而传之。载于此编者,备矣。虽与天壤共弊可也。抑吾闻之:六经 ,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今是编也,采诸儒行事之迹与其论著之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见闻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
17、,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承公命为序,故及之。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先公勿斋先生宰新城,遗爱在民。公称其家学云。(选自宋史卷 427)注 芹曝:谦辞,谓所献微不足道。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正不讳言之讳:忌讳B载于此编者, 备矣 备:齐备C更千五百年 更:更加D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徒:只是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积数百千年于天下 得不传之学于遗经B公复于此留意焉 盖有不得已焉C更相讲习而传之 学者苟不但
18、求之书而求诸吾心D 六经 ,夫子之书也 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认为是错误读书方法的一组是 ( )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察于动静有无之机去耳目支离之用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 “焚书”虽然有错误,但也是可取的,因为它对于当时学风的背理和有害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B作者批判当今读书之人只是致力于记诵典籍中词句的学习方法,指出这样学习只会造成“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的严重后果。C作者认为,读经书的目的是求人之道,以明本心,至于经
19、学文字,它们不过如糟粕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价值。D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要求研究学习的人不但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探求自己的内心,在探求中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第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四、(24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4 分)译文:(2)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3 分)译文:(3)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3 分)译文: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送友人薛 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1
20、)诗歌一、二句写景,请具体描绘这幅图景,并概括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 分)答:(2)有人评价这首送友人 “短幅中有无限蕴藉,藏无数曲折” ,请任选诗的第三句或第四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有哪些“曲折”变化。(4 分)答: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1)_,鱼翔浅底,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一年一度秋风劲,_。_,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3)撑着油纸伞,_,_,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4)寻梦?撑一支长篙,_,满载一船星辉,_。(徐志摩再别康桥)五、(12 分,每小题 4 分)16根据要求,展开合理想象,把下
21、面的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景物描写。(不少于 60 个字)杏花 春雨 江南答:17概括下面诗歌的寓意。(不超过 10 个字)泥 土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答: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对其中画线的部分进行修改。沿江两岸,苍翠的林木,山花吐香,危崖耸峙,满布奇石,泉流瀑飞,清风送爽,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1)画线部分的语序应调整为(只填序号)_。(2 分)(2)其中短语_和_应分别修改为_和_,才能使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2 分)六、(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相约雨巷撑一把油纸伞,相约雨巷。纵然
22、是红尘之外还有红尘,纵然是路的尽头已没有尽头,纵使我枯瘦如叶,我都要择路而来。只因半个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还是用当年的纸伞挡雨,却怕你的名字湿成深深浅浅的泪痕,以勾起我心灵的唯一伤痛。从此再也无法紧握你的身影取暖,甚至走尽这雨巷。巷已成墟,亦如我破碎的心,有的只是一池雨打芭蕉的寂寞,一地风吹落叶的惆怅,一种对月独酌的凄清,还有一个结着淡淡愁怨的姑娘所勾勒的凄婉,凄婉又迷茫的故事,一段没有结尾的雨中曲。不管你是否已化蝶而去,那刻骨铭心的回忆早已在心头择荒而憩,汲取我的血液。待到哪一天我猝然老去,入土而眠,你依然清纯如往昔,倚我灵魂轻盈而舞。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哪怕是千年之后的千年,而相遇
23、之初的美丽,那颜色,那芬芳,那忧愁,甚至是那太息的目光仍会如约来袭。如诗,如词的音律在我的心头鸣起。我相信在那人海茫茫中的邂逅,或许早已注定了我今生的牵挂与等待的维系。我要在生命终结前,了却未竟的心愿撑一把油纸伞,相守于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你不来,我不走。等待是一种痛苦的欢愉,我发觉我成为一棵枯干的树时,已能听到风吹树皮剥落的声音,仿佛遥远的绝响,那么悲壮,那么凄凉。戛然而止时,我将轰然倒下,将痴情演奏为千古绝唱。待到来世,用我的残骸和灵魂化为一生只能梦你一次的花丁香,仍在此处为你苦苦守候。或许你终有一天姗姗来迟,或许会讶异,身旁竟有一花孑然而立。清纯如你,芬芳如你,甚至还带有你忧愁的回忆。
24、那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否会让久违的怦然心动濡湿于你,隐约忆起那“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你终究淡淡一笑之后,翩然离去,不再回首。身后的花在微笑过后,悄然枯萎、隐去,只留下几滴绝望成灰的眼泪和那个紫陌纤尘里不老的回忆在空气中慢慢回味19第段中“只因半个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说的是什么意思?(4 分)答:20本文的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去审视雨巷的? (4分)答:21本文体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文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试举几例(最少两种)。(4 分) 答:22作者说“你不来,我不走” ,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自己“等待”的长久和“你”的形象,应该如何理解作者等待的“你”?谈谈自己的看法。(6 分)
25、答:七、(60 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同在。篇三:试题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说明:1.全卷共四大题,24 小题,8 页,满分 120 分(含 3 分卷面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3、答卷前,请将你的姓名、班级、学号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一、积累与运用(12 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用行楷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 (2 分)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2、按
26、要求完成诗句。 (任选其中四题作答,4 分)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到所写人物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 。朝天子?咏喇叭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是:_, 。送别一诗中表现百姓对统治者诅咒的句子是, 。十五从军征中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是: , 。采薇一诗中直抒胸臆,表现守卫士兵痛定思痛时无限悲伤的句子是: , 。清平乐 村居一词中表现无限童趣的句子的是 : , 。3、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3 分)小时候, 上学后,长大后,母爱融在乳汁里,母爱 ,母爱藏在枕头里,吮着它, , 枕着它,
27、香甜甜。 。爱意绵绵。4、北京 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 11 月 12 日开始在全国各地销售。一位澳大利亚外宾来到北京一家销售店,看到“福娃”后爱不释手。假如你是这家商店的营业员,此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3 分)二、文言文阅读(16 分)(一)阅读细柳营 ,完成 510 题。(14 分)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予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28、,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予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每空 1 分,4 分)(1)天子且至 且: (2)军中闻将军令闻: (3)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居无何: (4)使人称谢。谢: 6.翻译下列句子。(每题 2 分,4 分)(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2)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7.课文标题是“ 细柳营” ,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分)8.第 2 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
29、2 分)9.本段结尾文帝派使者“称谢”的话对刻画周亚夫起什么作用?(2 分)三、现代文阅读(43 分)(一)阅读背影 (选段) ,回答 1115 题。 (14 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_(慢慢 轻轻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掀身 探身 弯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_(趴上 登上 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30、。他用两手_(扒 攀 抓)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抬 缩 提);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_(用力 努力 吃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0.请你仔细辨别括号中的词语并把你认为最适当的填在文中
31、的空白处。 (3 分)11.请你结合语境仔细斟酌父亲告别时说的两句话(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上文处)。 (2 分)A再见了,好好保重! 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C进去吧,里边没人。 D小心自己,注意安全。12.有人说“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你认为呢?(2 分)13有人说,从动作足以体现父亲买橘子不易、爱子情感人了,因此,对父亲身材和穿着描写实在有些多余,你对此有何见解?(3 分)14.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背影?又是怎样突出背影的?这样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呢?(4 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1620 题(11 分)摆渡老人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
32、摆渡老人。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先靠岸。我们往
33、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寻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你一个人。 ”说完,便送我过了河。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 ”那双眼中竟然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
34、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15第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3 分)16第段中加点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 和的心情。(分)17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 的形象;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