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113 级汉语言文字学 王昆 20130589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摘要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关键字:文字 汉字 字形一 作者简介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秦、秦汉史的研究。曾参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
2、堆汉墓帛书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著有文字学概要 、 古代文史研究新探 、 古文字论集 、 裘锡圭自选集 、 文史丛稿 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 、 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 、 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 2012 年出版。二 读书笔记第 1 章 文字形成的过程(一)文字定义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 “文字”可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二)文字的产生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长
3、期混在一起使用的。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 ;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意字。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内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号字产生。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的假借字应运而生。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最后,为了克服假借引起的字迹混淆现象,又造了形声字。第 2 章 汉字的性质(一)意音文字文字的性质取决于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 ,可分意符、音符、记号三类。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汉字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语音、字义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使
4、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 。前者可以称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而记号大都是由意符音符演变而来,且大部分字仍由意符音符构成,也称此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音文字。(二)语素-音节文字意符只跟文字所代表的的语素意义有关,记号只能起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的作用。它们都不表音,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所以,汉字里的独体、准合体、合体表意字以及记号字和半记号半表意字,都应看作语素字。汉字既使用表音节的符号,也使用语素层次的符号,所以汉字不应简单地称为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2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第 3 章 汉字的形成与发展(1)于汉字形成问题的讨论汉字的形
5、成过程始于何时,终于何时?在已发现的各种古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它们是已经能够完整记录语言的成熟汉字。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刻划、描写的符号。除了有少量符号(以计数符号为主)为汉字所吸收以外,它们与汉字的形成并无直接关系。汉字大约在什么时候脱离原始文字,形成完整体系?我国约在夏代进入阶级社会,汉字形成不会早于此。由于文字资料缺乏,主要只能根据商代后期汉字发展水平推测汉字的形成时期。商代后期的汉字已经能够完整记录语言,且在有些方面相当成熟,但也有一些比较原始的迹象。商代后期距离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代不会很远,汉字大概是
6、在夏商之际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2)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1.形体上的变化(1)简化:汉字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由象形变为不象形,是字体演变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分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在古文字阶段,古人逐渐用比较平直的线条构成的、象形程度较低的符号取代象形程度较高的字符(线条化) 。在古文字向隶书演变的过程里,绝大多数字符变成了丧失象形意味的,用点、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号(笔画化) 。由古文字变为隶书、由隶书变为楷书分别是汉字形体上最重要的两次简化。(2)繁化:在汉字发展过程里也存在一些字形繁化的现象。(3)字数问题:汉字总数是不断增多的。但新字不断产生,旧字不断消亡
7、,二者相抵,各个时代使用的汉字的数量并无很大变化。2.结构上的变化(1)形声字的比重上升。汉字形成完整文字体系后,新增加的字多数是通过加偏旁或改偏旁等途径从已有字分化出来的形声字。在汉字这种记录单音节语素占优势语言的文字里,这是最适用的文字结构。形声字比重上升,是汉字发展的主要标志。(2)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造表意字时,形符使用的越来越少;旧有表意字里的形符也不断减少。形声字的形旁一般是义符,形声字比重上升也意味着义符重要性增加,形符重要性降低。(3)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第 4 章 形体的演变(上):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古文字按时代先后和形体特点,可以分为商代文字、西周春
8、秋文字、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四类。(1)商代文字在已发现的各种商代后期的文字资料里,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其次是金文。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是这一时期商代统治者的占卜记录;金文主要记录作器者之名和所纪念的先人的称号。甲骨文和金文在字体上有不同的特点:金文基本保持着毛笔字的样子,甲骨文多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甚至剧烈地简化字形。甲骨文可以看作当时比较特殊的俗体字,而金文可以看作当时的正体字。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3(2)西周春秋文字1.金文:研究西周春秋时代文字的主要资料是金文。西周金文形体演变的主要趋势是线条化、平直化,而在一部分春秋中晚期的金文里,出现了明显的美术化倾向(鸟篆) 。西
9、周春秋时代一般金文的字体,大概可以代表当时的正体;一部分写得比较草率的金文,则反映了俗体的一些情况。2.籀文:籀文应该是西周晚期的文字,字形并非全都具有繁复的特点,有些籀文比后来的小篆更为简单,如“蓬”作“莑” 。那些较繁复的字,构造往往跟商代和西周文字相合。 史籀篇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书,籀文就是周宣王时代的文字,只不过在后来的传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讹误。(三)六国文字1.进入战国时代以后,文字形体发生了剧烈变化,俗体字迅速发展。秦国忠实地继承了西周王朝所使用的文字,东方各国俗体字形跟传统正体字形往往差别很大。前者跟春秋时代的秦国文字和秦代的小篆合称为秦系文字;后者称为六国文字。2.六国
10、文字的资料:(1)金文(2)玺印文字(3)货币文字(4)陶文(5)简帛文字(6) 说文 、三体石经所保存的六国文字资料,即所谓的“古文” 。3.六国文字形体上的特点:(1)六国文字形体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俗体流行,俗体之中最常见的是简体。六国文字的面貌就跟西周晚期跟春秋时代的文字很不相同。(2)六国文字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各国文字异形。不但六国文字跟秦系文字差别很大,六国文字彼此间也有显著差别。(3)六国文字里正体和俗体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的俗体字几乎已经完全把原来的正体字排挤掉了,这种俗体可以认为已经转变成了正体;有的俗体字则与正体并存。(四)秦系文字1.秦系文字指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和小篆。其资料
11、有:(1)石刻文字(2)金文(3)印章、封泥文字(4)陶文(5)漆器(6)简帛文字(7) 说文里的小篆2.秦系文字的形体:秦系文字也有正俗体之分。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文字形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字形规整匀称程度不断提高,象形程度不断降低。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小篆的形体跟石鼓文相比,有两种显著的变化:其一,字形进一步趋于整齐匀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其二,一部分字形经过明显的简化。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为小篆,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4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线,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和小篆合称篆文。秦王朝用经过整理的篆文统一全国文字,基本消灭了各地“文字异形”的现象,
12、使古文字异体众多的情况有很大改变,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汉字发展史脱离了古文字阶段而进入了隶楷阶段。(5)隶书的形成隶书以秦国文字俗体为基础,形成于战国晚期。在秦代,小篆是主要字体,隶书只是一种新兴的辅助字体,社会地位很低;但由于书写方便,不可能长时间抑制它的发展。隶书实际上已经动摇了小篆的统治地位。到了西汉,隶书正式取代小篆,成了主要字体。第 5 章 形体的演变(下):隶楷阶段的汉字(1)研究隶楷阶段文字形体的资料1.石刻和墓志文字2.简牍文字3.帛纸文字 4.其他(2)汉代隶书的发展1.字形构造的变化:由繁到简。2.书体上的变化:东汉晚期碑刻上的隶字
13、,结体一般都是扁方而规整的,用笔也有一套成规。习惯上把具备这些特点的隶书称汉隶(八分) ,汉隶形成之前的隶书称秦隶。(三)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造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由篆文变为隶书,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主要类型有:1.解散篆体,改曲为直2.省并3.省略4.偏旁变形5.偏旁混同(4)汉代的草书1.汉代行用的字体,除隶书之外还有草书。汉代草书称为章草,新体草书称今草。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2.草书改造隶书的主要方法(1)省去字形的一部分(2)省并笔画保存字形轮廓,或以点画来代替字形的一部分(3)改变笔法3,关于草书的偏旁(1)草书里有些偏旁的写法,有比较复杂的形成过
14、程。(2)有的偏旁在草书里分化成几种形式。(3)有些本来有明显区别的偏旁,在草书里被混同了起来,或者已将变得很容易相混了。(5)新隶体和早期行书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5东汉中期,从日常使用的隶书里演变出了一种跟八分有明显区别的较简便的俗体。这种俗体隶书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收笔时上挑的笔法,同时还接受了草书的一些影响,呈现出由八分向楷书过渡的面貌,我们称之为新隶体。东汉晚期出现了行书,早期行书以新隶体为形成基础,跟草率的新隶体之间并没有明确界限。(6)楷书的形成和发展、草书和行书的演变尽管楷书在汉魏之际就已形成,但在整个魏晋时代一般人所使用的仍是新隶体或介于新隶体和早期行书之间的字体。魏晋南北朝后,楷
15、书成了主要字体。魏晋时代,由于早期行书和楷书的书法影响,章草逐渐演变为今草。随着楷书的形成和今草的形成,行书演变成为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汉字进入楷书阶段后,字形还在继续简化,字体就没有大的变化了。第 6 章 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1)六书说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其中也有不少问题。汉代学者提出六书说功不可没,但六书说在建立起权威之后,就逐渐成为束缚文字学发展的桎梏了。(2)三书说1.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提出了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书说。唐兰先生批判了六书说,对文字学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他的三书说却没有多少价值。第 7 章 表意字(1)表意字分类举例1.抽象字
16、用抽象的形符造成,数量不多,如一(一) 、囗(方) 。2.象物字 字形象某种实物,它们所代表的词就是所象之物的名称,如艸(草) 。3.指示字 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以示意,数量很多。如“本”的本义是树根,字形在“木”的根部加一个指示符号以示意。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如“又” 。5.会意字 (1)图形式会意字:北(2)利用偏旁间位置关系的会意字:明(3)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欠(4)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林、森(5)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劣(6)其他:劓6.变体字(1)增减笔画:片,判木也,从半木。(2)改变字形方向:按照说文的解释,有不少字是反写某一个字而成的。但实际上这些字都并
17、不是这样造成的。(2)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作用1.表意字字形在词义研究中的重要性,主要在于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字的本义。行走(引申)流行,通行,施行,经历,巡视,行为行道路(本义)行列(引申)排行、行业商行、银行2.利用字形研究词义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6首先,一定要以时代较早没有讹变的字形为研究的根据。其次,必须对文字跟语言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字的本义不等于词的本义;字形表示的意义不等于字的本义;不要被本义就是假借义的引申义的字引入歧途;曾经使用同一个表意的字形的两个词,并不一定有亲属关系。第 8 章 形声字(1)形声字产生的途径大部分形声字是从已有的表意字和形声字分化出来的或是由表
18、意字改造而成的。改造和分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 “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后来加注了音符“奚” ,再后象鸡的形符又被换成了“鸟”旁,就成了一般的形声字。2.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 “何”是负荷之“荷”的本字。 “何”的表意初文象人肩荷一物,后来荷物人形简化为一般的“人”旁,象所荷之物的形符“”改成形近的“可” ,就成为从“人” “可”声的形声字了。3.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1)为明确假借义而加意符(2)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3)为明确本义而加意符 “蛇”字是为了明确“它”字的本义,而加注意符而成的后起字。4.改换形声字的偏旁。振起的“振”引申而有赈济的意思,
19、后来就把“振”字的“手”旁改成“贝”旁,分化出“赈”字专门表示这个意思。(2)多声和多形1.多声说文 “窃,盗自中出曰窃。从穴,从米,偰、疾皆声。 ”真正的二声字是极少的,一般是由于在形声字上加注音符而形成的。2.多形(1)有的字本是表意字, 说文根据讹变的形体把它分析成了多形的形声字。(2)有的字实际上是一形一声的形声字, 说文把充当它的形旁或声旁的合体字割裂了开来,错析成了多形的形声字。 (3)有的字是在会意字上加注音符而成的形声字。 (4)有的字是在一形一声的形声字上加注意符而成的后起字。可以看作多形的形声字,大多是由于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或在形声字上加注意符而形成的。(3)省声和省形1.
20、省声可分三类,把字形复杂或占面积太大的声旁省去一部分;省去声旁的一部分,空出的位置用来安置形旁;形旁和声旁合用部分笔画或一个偏旁。说文关于省声的说法有很多错误,如错析字形;把一般的声旁认作是经过省略的声旁;把甲字省声的字说成乙字省声。2.省形字数量较少,可分两类:把字形繁复的形旁省去一部分;省去形旁的一部分,空出的位置用来安置声旁。(4)形旁和声旁的位置1.左形右声:肌2.右形左声:祁3.上形下声:宇4.下形上声:盂5.声占一角:旗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76.形占一角:疆7.形外声内:圆8.声外形内:闻(5)形旁的表意作用1.形旁跟字义的关系有少数形声字跟形旁同义,如“传” 、 “頭” 。绝大多数
21、形声字的形旁,只是跟字义有某种联系。黝是“微青黑色” ,所以从黑。由于词义引申和文字假借等原因,有不少形声字的形旁已经丧失表意作用。2.形旁的代换(1)义近形旁代换:稉 粳(2)造字的着眼点不同 :錬 炼(3)器物质料或性能的改变或多样性:盘 槃(6)声旁的表音作用1.声旁跟字音的关系大多数形声字都跟声旁不同音,形声字和声旁的声母和韵母即使不同,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接近的。2.声旁和形声字读音有差异的原因(1)造字的时候,就存在用不完全同音的字充当声旁的情况。(2)古今语音的演变。(3)方言对文字的影响。3.声旁代换相代换的声旁多数不同音,声旁代换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形声字已经变化了的实际读音;
22、或是为了简省笔画;或是由于充当这个声旁的字已经不再独立使用。4.声旁的破坏隆, 说文作从生降声。根据古文字及汉简隶书,当为从土降声。(7)声旁跟字义的关系1.有义的声旁:“惛,日不明为昏,心不明为惛。 ”2.右文说:声旁多数位于字的右边的现象。第 9 章 假借(1)本字与假借用来表示本义或引申义的字,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从词的角度看,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个词的本字。假借可以按照所表示的词是否有本字分为三类:1.无本字的假借:古代汉语虚词其、之2.本字后造的假借:胃 谓3.本有本字的假借:艸 草(2)被借字的意义跟假借义有联系的现象被借
23、字跟借它来表示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现象,多数是无意造成的;但有意假借一个跟某个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的字来表示这个词的情况也存在。例如古人借“说”字,而不借跟它们的语音更为接近的字来表示悦和脱,大概是因为说跟悦、脱是同源词。(3)一词借用多字和一字借表多词的现象一个词使用两个以上不同假借字的现象很常见。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81.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假借字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前后相承关系。女 汝2.不同假借字之间没有明显的前后相承关系。纔 裁 财 才3.外来专名的音译,有不少使用过不同的假借字。(4)跟假借有关的字音问题一个字的本义和假借义的读音,在开始的时候即使并不全同,至少也是很相近的,二者之间的差异
24、一般是后来语音演变所造成的。假借能起减少一字异音的现象,使文字更好地反映语音的作用。(5)语文研究中跟假借有关的几种错误倾向1.词义研究反方面的错误倾向(1)牵强附会地把假借义说成引申义(2)把同源词之间的关系跟本字和假借字的关系混为一谈2.古籍解读方面的错误倾向(1)把通假字当作一般的字理解(2)乱讲通假第 10 章 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1)异体字异体字就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用法完全相同的异体字称为狭义异体字,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异体字称为部分异体字,二者合在一起是广义异体字。部分异体字分为包含式(一个字的用法为另一个字所包含)和非包含式(彼此既有共同的用法,又各有不同的用法)
25、 。狭义异体字和部分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相互转化。(2)同形字按照同形字在结构或形体上的特点,可分四类:1.文字结构性质不同的同形字:体(bn) 体(t)2.同为表意字的同形字:夯(hng) 夯(bn)3.同为形声字的同形字:椅(y) 椅(y)4.由于字形变化而造成的同形字:适(ku) 适(sh)(3)同义换读同义换读是一种文字借用的现象。一个词由于为另一个词造的文字的字形对它也合适而借用这个字形,是形借;由于另一个词的音跟它相同或相近而借用这个词的文字,是假借;由于另一个词的意义跟它相同或相近而借用这个词的文字,是同义换读。三者各有特点,但也有不容易区分的情况。第 11 章 文字的分化和合
26、并(1)文字的分化和分散文字职务的其他方法1.文字的分化(1)异体字分工:邪 耶(2)造跟母字仅有笔画上细微差别大的分化字:母 毋(3)通过加注或改换偏旁造分化字:加注意符,如禽 擒;改换意符,如赴 讣;加注或改换音符,如午 啎;通过加注或改换偏旁为双音节词造分化字,如蒲陶 蒲萄 葡萄。(4)造跟母字在字形上没有联系的分化字:鲜 尟2.分化多义字职务的其他方法(1)用假借字来分担多义字的部分职务:臧 藏(2)通过文字职务的集中来分散多以字的职务:又 有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93.用不同的字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现象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表示第三人称代词的“他” “它” “她” 。(2)文字的合并文字
27、合并是指一个字把全部职务交给另一个字承担的现象,以文字分化为前提。1.母字并入分化字:屰 逆2.分化字并入母字:荳 豆3.本字并入一般假借字:艸 草4.被合并的字跟合并它的字的关系不大好判断的现象:裏 里5.有些不同形的字后来由于字形演变等原因变得同形了,如果只从文字外形着眼,也可以看作一种文字合并的现象:彙 汇6.文字合并或某个字部分职务并入它字,反映了语言里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混同:於 于7.文字合并后又重新分化的现象:凥、居 居 居、踞第 12 章 字形跟字音的错综关系(1)一形多音义造成一形多音义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1.语义引申2.假借3.同义换读4.异字同形(2)一词多形1.一
28、词多形现象概况(1)原因:汉字有异体;用来表示某一个词的字是可以更换的。(2)一词用多字主要有四种情况:已有本字的词又使用假借字;同一个词使用两个以上不同的假借字;一个词本来已经有文字表示它,后来又为它或它的某种用法造了专用的分化字;已有文字表示的词又使用同义换读字。(3)不同的字在用来表示同一个词的时候,使用范围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并不都是同时通行的。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把音义皆近或音近义同的字读成一个音,把它们看作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的现象。理论上说,一字多音义的现象是无法消灭的,一词多形现象基本上是可以消灭的。2,相关术语(1)通用字可以通用的字就是通用字。通用字之间
29、的关系可分四类:本字跟假借字,假借字跟假借字,母字跟分化字,同义换读字跟本字或其他性质的字。指出文字间的通用关系,古代多用“A 读为 B”、 “A 读曰 B”、 “A 与 B 同”或“A 与 B 通”等说法。(2)古今字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通行时间往往有先后,在前着就是在后者的古字,在后者就是在前者的今字。通常用“A,古 B 字”或“A、B 古今字”等说法。 “古今字”的古今是相对的。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颜注“绔,古褲字。 ”(三)异体词把一词异形称为异体词,是对语言和文字的区别缺乏明确认识的反映。3.通用字的读音问题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10我们在处理通用字读音的时候,原则上应该恪守相通用的字必须读一个音的原则。首先应该注意不要把没有通用关系的字说成有通用关系。一旦确定某个字是某个习用字的通用字,就要按那个习用字的读音来读它。第 13 章 汉字整理和简化汉字由于是一种意符音符文字,具有结构复杂、异体众多、容易发生讹变的特点。因此历代政府多数很重视统一文字形体的工作。解放后,人们政府非常重视文字改革工作。一方面积极为汉字拼音化作准备,一方面对现行汉字进行了简化字形、精简异体为主的大规模整理工作。1955 年 12 月,文化部和文改会共同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56 年 1 月,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