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15127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神经系统,第三节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基础教研室,主要内容,一、感觉传导通路 1.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通路; 2.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 3.头面部的感觉传导通路 4.视觉传导通路。 二、运动传导通路锥体系,教学目标,1列举感觉传导通路的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及区别; 2列举运动传导通路的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及区别; 3对比感觉传导通路和运动传导通路。,概述,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环境刺激感受器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低级中枢传大脑皮质感觉区。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运动指令下行纤维束换元传出神经效应器。,一、感觉传导通路,(一)躯干和四肢的深感觉传导通路 (二)躯

2、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头面部的感觉传导通路 (四)视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第2级神经元,第3级神经元,感觉中枢,纤维交叉,(一)躯干和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第2级神经元: 薄束核、楔束核,第3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内侧丘系,中枢:中央后回的上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传导: 深感觉、精细触觉,(二)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浅感觉: 痛、温、触、压觉。,第1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第2级神经元: 后角联络神经元,第3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中枢:中央后回的上2/3 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节,第2级

3、神经元: 三叉神经感觉核群,第3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中枢:中央后回下1/3,三叉丘系,脑桥,(四)视觉传导通路,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1级) 节细胞(2级)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第3级) 视辐射(内囊后肢) 距状沟两侧的皮质,A患眼全盲,B患眼鼻侧偏盲,D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感觉传导通路神经元组成概况,脊神经节,薄束核 楔束核,背侧丘脑,脊神经节,脊髓后角 联络神经元,背侧丘脑,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 感觉核群,背侧丘脑,视网膜 双极细胞,视网膜 节细胞,外侧膝状体,二、运动传导通路,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骨骼肌运动的传导路径。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

4、调肌群的运动,协助锥体系完成精细的随意运动。,锥体系: 锥体系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一)锥体系,锥体系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运动区 下运动神经元: 脑干躯体运动核,轴突参与脑神经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参与脊神经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支配躯干和对侧四肢肌 皮质核束:支配头面部骨骼肌。,锥体束,皮质脊髓束: 大部分纤维交叉,支配躯干和对侧四肢肌。 皮质核束: 大部分纤维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运动核,小部分完全交叉。支配头面部骨骼肌。,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常较广泛,痉挛性瘫(硬瘫),增高,亢进,早期无、晚期萎缩,有(),常较局限,弛缓性瘫(软瘫),降低,减弱或消失,无(),早期即有萎缩,核上瘫与核下瘫,皮质核束完全交叉的纤维止于面神经核下部(对侧眼裂以下面肌)和舌下神经核(对侧颏舌肌)。,脊神经节,薄束核 楔束核,背侧丘脑,脊神经节,脊髓后角 联络神经元,背侧丘脑,课堂小结,传导躯体运动冲动的纤维束是_和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