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2018版.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14688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297 大小:18.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2018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2018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2018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2018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2018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 发展规律,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屈原: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 y wi )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解析:八柱撑天对着何方?东南为何缺损不齐?平面上的九天边际,抵达何处联属何方?边边相交隅角很多,又有谁能知其数量?天在哪里与地交会?黄道怎样十二等分?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置陈?,天问为屈原所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的旷世杰作。因为他用诗歌的形式,从头至尾

2、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宇宙的形成、天地的开辟、日月的运行等各类自然现象;也包括人类远古的神话传说,朝代兴亡的历史等古往今来的各个方面。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屈子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我们生活的世界,奥妙无穷,生机勃勃,自有人类开始以后,人们一直不断地探索追问: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怎样?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其

3、实这些问题在哲学上讲研究的是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就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研究些什么?,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触及了哲学方面的东西(如桌子),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命和实践。因此,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人为什么要思考世界和追问实践,纵观人类认识史,不同时代的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根本的原因在于人要通过思考寻求或创造生活的意义,即以自己的思考为世界、为自己找到一个原因,同时又要找到一个归宿。唯此,人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价值和使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 人与动物的区别:生活和生

4、存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神话、常识、宗教、艺术、科学和哲学等。,动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生存”是一种本能地适应环境的生命活动; “生活”则是一种创造生存“意义”的生命活动。动物的存在同它们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是无所谓“意义”的“生存世界”。 “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了“意义”,也就使人的“生命世界”变成了自己所创造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以神话形式把握世界,神话以一种“幻化”的方式,通过对人和世界的双重的幻化,即以宇宙事件来解释人的行为的“意义”,又以人的行为去解释宇宙事件的“意义”,从而构成了神话意义的世界。神话,作为人类把

5、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表现了人类对生命意义的寻求。在神话世界里,生命活动具有了宇宙事件的意义,生命消逝具有了灵魂转移的再生的意义。,以宗教形式把握世界,宗教是人类创造的另一个意义世界。它以神圣的形象使人的存在获得“神圣”的意义。宗教中的神圣形象,把各种各样的力量统一为至高无上的力量,把各种各样的职能统一为洞察一切的职能,把各种各样的情感统一为至大无外的情感,把各种各样的价值统一为至善至美的价值。这样,宗教中的神圣形象,就成为一切力量的源泉,一切智能的根据,一切价值的尺度,人从这种异在的神圣形象中获得存在的意义。,以艺术的形式把握世界,艺术的世界,不是关于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知识”的世界,也不是关于

6、人究竟应当怎么样的“价值”的世界,而是使我们的感受更加强烈,生命更富色彩的“审美”的世界。关于艺术,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如“摹仿说”、“想象说”、“显现说”、“表现说”、“象征说”、“存在说”等等。但不管对艺术有多少不同的理解,艺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审美的世界,情感体验本身获得了自足的意义。,以科学的形式把握世界,科学创造了属人的知识世界和智能世界,使人们获得了科学的世界图景,而且获得了价值评价的尺度和价值规范的依据。人们开始用“科学”与否来衡量人的思想是否“合理”,评判人的行为是否“适当”。人们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强大的取代宗教神圣标准的科学的意义世界。,以科学的形式把握世界,然而在科学的

7、意义世界中,也隐含着科学自身无法解决的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个别与一般、意识与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等的矛盾和冲突。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意义的寻求,构成了哲学的意义世界。,什么是哲学,关于哲学的自我追问,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答案。借鉴孙正聿哲学通论的观点,即“一纵”和“两横”。“一纵”:从哲学史了解什么是哲学;“两横”:一指从与神话、艺术、宗教和科学的世界图景的对比中把握什么是哲学;二指当代的八种哲学观。,当代八种哲学观,关于什么是哲学,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答案(1)普遍规律说(2)认识论说(3)语言分析说(4)存在意义说(5)精神境界说 (6)文化批判说(7)文化样式学说(

8、8)实践论说,1、哲学的内涵 哲学是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问 哲学是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Philosophy = philein + sophia 哲学 = 爱 + 智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中国古代文化对“哲”字的解释,与西方人对“Philosophy”一词的解释大致相同。在汉语中“哲”这个字是聪明、智慧的意思,如中国古史经典尔雅言音中说:“哲,智也。”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近代以来,又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1874年,日本启蒙家西周(1829-1897年),在百一新论中首先用汉文“哲学”来翻译philosophy一词。1895年前后,中国晚晴学者

9、黄遵宪把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经过梁启超、蔡元培等人的传播推广,渐渐通行。,常识与哲学,从人类把握世界的概念框架的层次上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常识的概念框架、科学的概念框架和哲学的概念框架。常识的世界图景是直接断言世界统一性的“独断”的世界图景。常识的的思维方式: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恩格斯)哲学对常识的超越,科学与哲学,从古代哲学作为“知识的总汇”近代哲学作为“科学的科学”现代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的“世”,是“人生在世”的“世”,不是与人无关的人之外的世;“世界观”的“界”,不是与人无关的无始无终的界,而是人在途中的“界”;“世界观”的“观”,是人

10、生在世、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归根结底,世界观是对人同世界关系的认识。孙正聿哲学通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1)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区别,自觉的、系统化的、理论化 (哲学),朴素的、自发的、零散的、 不系统(日常生活中的世界观),联系,哲学是世界观中的一部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水利枢纽,(1)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般方法的理论。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包含和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世

11、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案例:感悟蜘蛛,雨后,一只蜘蛛艰难的向墙上的破网爬去,由于墙很潮湿,它爬到一定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的爬上去,又一次次的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后,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一生不就像这只蜘蛛一样吗?忙忙碌碌而无所 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后,惋惜地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转换一下攀爬的路径,从旁边干燥的墙往上爬?于是,它凡事喜欢动脑筋,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后,它立刻被蜘蛛的屡败屡战、毫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点评:世界观能影响人生,人对世界外物有不同的感悟, 会对人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

12、样的方法论;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结论: 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是从哲学和各门科学的关系角度下的定义,在理解这个定义时,要注意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科学问题与哲学问题如果我们问,为什么今年暖冬,原因何在?这属于气象学的问题,可要是我们问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这是因果律问题,属于哲学问题;如果我们问,地球如何运动?这属于地球物理学的问题,如果我们问地球是自我运动还是由外力推动,这是属于运动的动力问题,属于哲学问题;如果我们问人为

13、什么会死,这属于医学问题,可如何对待死?属于哲学问题;社会为什么会有穷有富?这属于社会学或经济学问题,可穷富是不是命?这属于哲学问题。如果我们问毛泽东有什么功绩,这属于中国革命史的问题,如果我们问是不是中国没有毛泽东中国就不会有革命,这属于历史观的问题,是个哲学问题。而几乎任何一个领域中的具体问题,只要进行穷根究底的深层追问,都会进入哲学领域。,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A.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对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特定领域的特殊本质或规律;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或规律。 C.统一: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2、哲学有什么用 (1).

14、哲学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沉思的理性,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1770-1831年),“密涅瓦”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身边的猫头鹰则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黑格尔说,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在这里,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来比喻哲学,旨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反思”活动,是一种沉思的理性。黑格尔把哲学比喻为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这就是:哲学的反思必须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

15、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2)哲学对民族而言是文化殿堂里的“灵光” A.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活的灵魂。 B.哲学发展程度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标尺,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庙”之所以为庙,是因为里面有人们信仰供奉的“神”,没有“神”也就没有“庙”。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黑格尔借用“庙”与“神”的关系来生动比喻人类生活与哲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按照黑格尔的比喻,庙里的“神”是使“庙”

16、成其为庙的“灵光”,哲学则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借助“庙”和“神”的关系,我们不难理解哲学就如庙里的“神”,是人类精神家园的“神”。哲学就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一样,照亮了人类的生活,如果没有哲学我们的生活将会暗淡无光。,(3)哲学对个人而言是指导生活的艺术。 A.哲学的具体功能之一就是“安排人生”目前在西欧中学生中流行的哲学入门课本多以苏菲的世界为准。苏菲的世界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是谁?”这显然是一个人生问题,所要追问的是“我生从何处来”“我死归何处去?”“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苏菲的世界中的第二问题就是“世界是怎么来的?”,这实际上就是在“定位

17、宇宙”。显然,“安排人生”是哲学的最终目的,而“定位宇宙”则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是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小说。作者是乔斯坦贾德(1952-),挪威作家,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14岁的少女苏菲放学回家后,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享誉全球,是20世纪

18、百部经典著作之一。自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该书已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已超过三亿册。苏菲的世界启发无数读者对于个人生命、个人于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进行探讨。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B.哲学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德谟克利特(鼎盛年约在公元前435年),医学治好身体的毛病,哲学解除灵魂的烦恼。,伊壁鸠鲁(公元前342270年),不能医治人们的痛苦的哲学家的话是空洞的。

19、不能医治心灵疾病的哲学和不能医治躯体疾病的医学一样无益。,西塞罗(公元前10643年),哲学是灵魂的医师,它能消除精神上空虚的烦恼,使我们摆脱欲望和驱走恐惧。”,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其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不同派别: 第一问题划分了: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第二问题划分了: 可知论 不可知论,(3)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思维和存在 是否具有 同一性问题,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

20、约前540前470),(约前325前238),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荀子,A、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两大基本派别,荀子,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唯心主义: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唯心主义代表人物,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王守仁,(14721528),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认为意识决定了世界万物的存在,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21、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明);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法 ) “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 “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客观唯心主义,朱熹,黑格尔,“绝对观念”是世界的主宰,理在事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柏拉图的“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确良创造物”,“人为天命所主宰”;老子的“道是天地之根,万能物之母

2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和颐的“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B、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能否发生关系,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由此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存在,?,?,(1)可知论: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观点,就是可知论。(2)不可知论: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没有同一性,主张世界不可以认识或不可以完全认识的哲学观点,就是不可知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23、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1711-1776),康德(1724-1804 ),(18世纪英国)休谟的不可知论:,一是关于物质对象和上帝是否存在不可知; 另一个是关于经验之间因果关系(或普遍必然规律)是否存在不可知。,(德国)康德的不可知论,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即所谓“自在之物”,并认为 自在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物 是不可认识的,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在之物的真实反映。视频:康德

24、的哲学思想,探究三:庄子与惠施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存在的问题。,同一性,正确认识,探究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学上的什么问题? (2)惠施的话属于什么观点? (3)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推论

25、下去,我们能够认识世界的事物吗?我们的思维能不能 反映现实世界?,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何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能,不能,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总结:哲学基本问题,总结:哲学基本派别是什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1)唯物主义的共同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产生、派生意识坚持反映论,是可知论(世界可以被认识) (2)唯心主义的共同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意识产生、派生、创造物质夸

26、大意识、精神的作用。,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A.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把人的某种主观精神(感觉、思想、理性、心、情感、意志、意识、观念等)作为唯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夸大主观精神的作用 B.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比如上帝、天命、宇宙精神、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理念、道、理)变为独立自存的客观实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夸大所谓的客观精神的作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

27、础 。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3 、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66,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素朴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二)物质,1、物质观的历史发展,(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构成实物的具体形态,物质=实物的微观结构单元,物质=各种实物的抽象反映,物质=物质具体形态,古希腊朴素唯物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 勒 斯,“无限者

28、”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曼德,“空气”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始基,泰 勒 斯,赫拉克利特,“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相生相克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五 行 说,五行图,物质=直观物的具体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优、缺点,优点:物质性 缺点:没有科学依据做论证,只凭天才的猜测和笼统的直观; 简单、粗糙、肤浅。,(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

29、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培根,洛克,爱尔维修,拉美特里,物质=原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原子图,原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优、缺点,优点:(1)物质性(2)运用科学成果作为唯物主义的论证依据 缺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A 把一切运动都看成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B 否认整个世界的联系,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变化;认为即使有变化,也只是因为外力的作用,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变更(量变),而没有质变和飞跃。C 把认识看成是脱离实践的机械的直观

30、的认识。D 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历史观上滑向唯心主义,体现了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它不依赖于意识存在而可以独立存在; 物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要充分的被意识反映需要借助科技的手段和工具,并且需要相当

31、的智慧和文明的发展。 反映的形式可以是视觉、听觉、味觉、感觉等人们感官直觉的形式,也可以是借助科学仪器手段所表现的思维模式、信号曲线、图形、色彩等其他形式。,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意义,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

3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怎么样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 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用联系、运动、发展、矛盾的观点看事物、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来历(1)辩证法的来历A. 顾名思义即为“辩论证明的方法”,意为“谈话”、“对话”、“辩论”,苏格拉底称之为“精神(知识)接生术”,是古希腊时期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B. 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

33、问题的思维方法。,(三) 物质的存在形态,(1)运动的含义,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凡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太阳正带领着8大行星(06.8.25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众多卫星、小

34、行星以及慧星和流星体等围绕银河系中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庞大的银河系正在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广漠无垠的宇宙中疾驰。,太阳系全图,银河系,芝诺:飞矢不动,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

35、动的?” 中国古代的名家惠施也提出过,“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类似说法。 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中的一个。人们通常把这些悖论称为芝诺悖论。,时间与空间都是连续的,芝诺却故意把它们分割成不连续的一系列点和一段段的时间,这就导致了错误的发生。这些悖论却迫使人们对数学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直到十九世纪,德国数学家康托建立无穷集论后,这个问题才得到了圆满解决。恩格斯: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

36、决正好就是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会导致唯心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割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倾向: 唯心主义: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设想不运动的物质。,(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含义: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的两种情形:一是指相对特定参照物而言,事物没有发生位移;二是指事物没有发生质变。,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

37、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割裂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 例1: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赫的学生):人连一次都不能跨进同一条河; 例2: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定绝对运动。 例:静者恒静,两种错误倾向

38、,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刘翔跑得有多快?,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中国与美国有何不同?,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一个女孩每天换一发型,她有自己的发型吗?,动静结合、动静有度 时机未到,百动不如一静,须守时待命; 时机一到,需乘势而起,雷厉风行。 以静制动、以退为进、以逸待劳、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 方法论意义,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时间具有一维性、不可逆性。,过去,现在,将来,秒钟之内,蜗牛爬行1.5毫米,马奔跑2

39、5米,光波传播30万千米,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幼儿园,人类进化图,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对于时间的量度只需要一个数量;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是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空间的涵义及特性(1)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2)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广延性和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喜玛拉雅山,世纪楼,飞机,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 二是表

40、现为一定的位置,Y,X,Z,O,P(X1,Y1,Z1),X1,Y1,Z1,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物质的不可分离性(1)时间空间离不开运动的物质(2)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恩格斯,恩格斯,时间通常有年、月、日单位,它们都是以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来测量的。,地球公转,月球绕地运行,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年的确定,月的确定,日的确定,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性,小 资 料,1979年最后一分钟为何多了一秒?,答案:地球自转速度变慢了!,2.73.5亿年前,一年是385390天 3.54.0亿年前,一年多达4

41、10天 20亿年以前,一昼夜相当于现在8小时,银河系正面图,地球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万光年,地球,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光年是光在一年时间里所行驶的距离,约为1013公里。,测量广阔的宇宙空间用光年,测量狭小的微空间用物质波、电磁波。,空间是以物质在时间上的运动测量的,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其一,物体体积 无论大小,都要占有 一定的空间;,其二,物体寿命 无论长短,都要经历 一定的时间。,太阳系全图,地 球,马赫断言,时间、空间仅仅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是“判定方位的感觉”。,康

42、德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头脑中固有的“先天形式”,人通过这种“先天形式”去感知事物,才使事物具有了时间性和空间性。,唯心主义时空观,康德,旧唯物主义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上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它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牛顿,牛顿,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列宁,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列宁,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43、转移的。,(2)时间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涵义,时空相对性:指时间和空间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性。,(1)时间空间随着物质运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爱因斯坦,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1905年)认为,物体运动速度越接近光速,所用的时间会越慢,空间会越短;物体运动速度等于光速,则时间等于零;物体运动速度大于光速,则时间会超前。,如“哥哥天上正年少,弟弟 地上已暮年”。,“哥哥空中正年少,弟弟地上正暮年”,“哥哥空中正年少,弟弟地上已暮年”,有孪生二兄弟,当他们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各人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哥哥立志于天

44、体研究,并当上了宇宙航行员。哥哥要出发了,弟弟去送行,临行前,他们 相互对了对手表。哥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宇宙飞行了四年半。当要返航时,给弟弟发了一份电报,弟弟欣然去迎接哥哥。当他们重新见面时,哥哥以为是父亲来了,原来站在他面前的已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了。弟弟告诉哥哥说:“你一去有三十二年了,我的孩子已经有二十四、五岁了。”,不要以为这个故事是无稽之谈,它有其科学的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证明,空间、时间是随物质运动的速度变化而变化的,当物体接近光速的速度时,物体沿着前进方向的空间会缩短,内部过程会变慢。根据计算,当飞船速度达到每秒299,900公里时,飞船上的米尺,便只相当于地面上的0.0

45、2米。飞船上的一秒钟,则相当于地面上的50秒。可能有人会问:这种米尺缩短,时钟变慢,哥哥空中正年少,弟弟地上已暮年的现象,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觉察不到呢?这是因为,相对论效应只有在速度很高以至接近光速时才很显著。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大速度,只不过每小时一千公里的量级。在这种速度下,上述现象是无法从直观上看出来。,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钟慢效应和尺缩效应,爱因斯坦,钟 慢 效 应实验,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A,B,R,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1915年)认为,重力场的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物质的质量愈大、分布愈

46、密、重力场愈强,则空间的“曲率”就愈大,时间的流逝就愈慢。,欧几里德几何学、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和黎曼几何学,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物质形态的空间特性。,罗巴切夫斯基,黎 曼,欧几里德,时空随物质运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欧几里德几何学、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和黎曼几何学,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物质形态的空间特性。,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证关系(1)时间、空间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区别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就是无条件性;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就是有条件性。 (2)时间、空间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联系绝对性离不开它们的相对性。相对性也离不开它们的绝对性。,时间和空

47、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1.时间和空间无限性的涵义(1)时间无始无终(2)空间无边无际2.时间和空间有限性的涵义(1)具体事物所经历的时间是有限的(2)具体事物所占有的空间是有限的,3.时空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1)无限包含有限,无限由有限构成(2)有限包含无限,有限体现无限有限的事物在运动变化中通向无限 有限的事物本身包含着无限,有限的事物在运动变化中通向无限,每一个有限的事物,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打破自己存在的界限,不断地转化为他事物,在这种不断的转化过程中,事物就由有限进入了无限。,火箭升空,鳄鱼出壳,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有限的事物本身包含着无限,1/2,1/4,1/8,1 = 0.

48、99999,1/3 = 0.33333,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四)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 和统一的基础,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 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A,B,C,从物质的一般反应特性到生物刺激感应性,岩石风化,葵花向阳,从生物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动物心理,人类意识,原 始 人 的 社 会 生 活,(2

49、)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实践创造了语言,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现代原始人 -狼孩卡玛拉,案例:喜为人母的“猪孩”,案例简介:故事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小山村。“猪孩”王显凤家庭情况特殊,从小失去父母关爱,终日与猪为伍,失去了人的意识产生的社会条件。造成了她心理的严重畸形,感知世界混沌一片,既没有人的感觉能力,也没有理性思维能力,甚至个人情绪表现极为简单。后来,经过乡村老师的发现,使她重新回到社会的怀抱。经过教育专家的悉心照料和教育,使她不仅具有了正常人的意识,而且还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思考讨论,王显凤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猪孩” 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王显凤又是怎样从“猪孩”一步一步变成一个正常人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起了什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