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温胆汤.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14654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24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胆汤.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温胆汤.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温胆汤.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温胆汤.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温胆汤.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温胆汤到底是治疗什么的? 2.为什么叫“温”胆? 3.三因方卷九温胆汤临床如何加减应用?,温胆汤到底是治疗什么的?,据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以温胆汤命名而药物组成不同的方剂共有十三首,出自十一部方书。考温胆汤最早出自集验方,为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该书在靖康之后亡佚,备急千金要方首次转载。,备急千金要方引集验方之温胆汤,温胆汤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之方。 半夏 竹茹 枳实(各二两) 橘皮(三两) 甘草(一两) 生姜(四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本有茯苓二两、红枣十二枚) 集验方温胆汤用治胆气虚寒而致虚烦不得眠之证。胆寒气郁,痰湿内停,胃气失和为本方病证

2、的病机要点。,君:生姜-温胆舒郁,散寒化痰之功;四两 臣:半夏-主入脾胃经,和胃气而通阴阳,又燥湿化痰,二药相须为用,既散寒饮,又温胆寒,使胆腑得温,胆气得舒,胃气得和,夜寐得安。 佐:橘皮、枳实-理气化痰;竹茹性凉,使全方温而不热。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扶助正气,兼以调和诸药。 全方配伍,共奏温胆和胃,理气化痰之功。,三因方卷八之温胆汤,温胆汤 治胆虚寒,眩厥,足痿,指不能摇,躄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虚劳烦扰,因惊胆慑(she),奔气在胸,喘满,浮肿,不睡。半夏(汤洗去滑)1两半,麦门冬(去心)1两半,茯苓2两,酸枣仁3两(炒),炙甘草1两,桂心1两,远志(去心,姜汁炒)1两,黄芩1两

3、,萆薢1两,人参1两。每服4大钱,用长流水1斗,糯米1升,煮蟹眼沸,扬2000-3000遍,澄清,取2盏,入药在内,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不以时服。,普济方卷三十四收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千里流水汤”原方而更名为温胆汤,以上三方的变化主要是竹茹与黄芩的易换,加配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及温补命门之火的药物。提示温胆中稍佐清胆,加配调养心脾以养神气和温补命火助祛胆寒的思路。,三因方卷九温胆汤,温胆汤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 陈皮(三两) 甘草(一两,炙) 茯苓(一两半)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

4、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方卷九温胆汤在集验方温胆汤的基础上生姜减至五片,而竹茹用量未变。由于用量上的变化,导致药物在方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使生姜在方中已不再是温胆散寒化痰的君药,而是与大枣相配,调和营卫的佐使药;竹茹其在方中的作用,由原方的佐制温胆药物,到本方的清胆和胃为君药,提示全方功效由原来的温胆和胃,理气化痰变为清胆和胃,理气化痰。方证主要病机也从胆气虚寒转变为胆郁痰阻。 提示胆气虚寒仅是胆腑病机之一。,直指小儿卷一方之温胆汤,温胆汤 主治小儿惊悸顽痰半夏(制)2钱半,枳实2钱半,茯苓半两,橘红1钱半,甘草1钱半,酸枣仁(温汤浸,去壳)2钱半。每服1钱,入竹茹少许,加生姜、大枣,水

5、煎服。上锉散。,医方类聚卷二十三引经验秘方之温胆汤,温胆汤 定心志陈皮2钱,半夏1钱半,茯苓1钱,枳实半钱,甘草半钱,远志1钱,酸枣仁半钱。上作1服。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8分,空心温服。滓再煎。,明医杂著卷六方之温胆汤,温胆汤 主治胆气怯弱,惊悸少寐,发热呕痰,饮食少思半夏1两,枳实1两,橘红1两5钱,茯苓7钱半,甘草(炙)4钱。每服1-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直指小儿卷一温胆汤,医方类聚卷二十三温胆汤,明名杂著卷六温胆汤,此三方均治疗惊悸,神志不宁之证,提示惊悸、少寐等神的病变为胆腑最为常见的表现之一;同时在用药上提示温胆汤治疗神的病变时佐用寒凉竹茹可视情去之,并可增加养心宁志安神

6、合健脾之味,从全方药物性味配伍来看,更能体现“温胆”之温养思路。,万病回春卷四惊悸篇:,惊悸属痰火而兼气虚者,宜清痰火以补虚也。温胆汤 治痰火而惊惕不眠。 人参 白术(去芦) 茯神(去皮木)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洗) 酸枣仁(炒) 麦门冬 半夏(姜汁炒) 枳实(麸炒) 黄连(酒炒) 竹茹 山栀(炒,各等分) 甘草(三分) 辰砂(五分临服研末调入) 上锉一剂。姜一片,枣一枚,乌梅一个,竹沥调辰砂末服。,活人方卷六温胆汤,温胆汤 痰气火并结于中宫,在上则眩晕,干呕作酸;在下则腹痛便燥半夏3钱,橘红1钱5分,枳实1钱,黄连1钱,天麻2钱,苏子1钱5分,厚朴1钱,黄芩1钱,竹茹1钱,生姜汁5匙(泡

7、用)。上水煎泡,加姜汁午前后服。,万病回春卷四温胆汤治痰火,活人方卷六温胆汤治痰气火,可看出,方证间经三因方卷九胆郁至万病回春和活人方的胆郁化火,温胆汤主治已由胆气虚寒证变为痰火扰胆证,此三方已去原方温胆之义甚远。但提示胆证有寒热之辨,治法上有温、清之异。,笔花医镜卷二,温胆汤 治胆气虚寒,梦遗滑精等症。制半夏一钱五分,枳实八分,陈皮、茯苓一钱五分,人参一钱,熟地、炒枣仁三钱,远志一钱,五味子一钱,甘草炙五分,生姜三片,枣一枚。,三因方卷八及笔花医镜卷二的温胆汤,均治胆寒“遗滑”精的病变,而组方上加配养肝血,宁心神,健脾气,补肾精,温肾阳等药物,温养兼顾。,古今医彻卷一方之温胆汤,温胆汤 主治

8、伤寒挟惊半夏1钱,枳实1钱,竹茹1钱,茯苓1钱,甘草3分(炙),广皮1钱,钩藤钩2钱。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方之温胆汤,温胆汤 主治妇女经行,卒遇惊恐,因而胆怯,神志失守,经血忽闭,面青筋搐,口吐涎沫,此缘惊则气乱,恐则气结故耳远志、枣仁、茯神、当归、川芎、香附、钩藤、半夏、广皮、甘草、茯苓。,肝胆同治,从集验方得之“大病后”,之后的三因方卷九的“气郁生涎” ,古今医彻卷一的伤寒挟惊,到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的“卒遇惊恐”,提示体虚、气郁、痰扰及惊恐皆可导致胆腑为病。,杂病源流犀烛卷六方之温胆汤,温胆汤 主治怔忡,包络动者人参、茯神、远志、朱砂、金石斛、生地、麦冬、枣仁

9、、甘草、五味子、柏子仁 其药物组成与原方大相径庭,但提示胆腑神的病变,尚有异于温胆化痰的益气滋阴、养心交肾、镇心等的治疗方。,从整个类方的变化,可以看出胆腑病变及治疗的一些规律: 病因病机:体虚、气郁、痰扰及惊恐为胆腑病的常见病因。脾虚不健,痰扰胆腑,气乱肝风,心胆火旺,肾亏胆虚为胆腑病的主要病机。其病位以胆腑为中心,涉及心、肝、脾、肾等。病性又有胆虚、胆实、胆寒、胆热之不同。,主治证候: 温胆汤类方间可以看出胆有神、精、痰、风之病变。类方中除活人方温胆汤外,其他方主治证均涉及有不同程度的“神”的病变,如“虚烦”、“不睡”、“易惊”、“烦闷”、“坐卧不安”、“惊悸少寐”、“惊惕不眠”、“怔忡”

10、等,从而说明“神”的病变为胆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1.“心与胆通”(医学入门脏腑总论),心主的神明和主见的产生,需胆的决断而后现,故胆腑有病,决断失常,波及心肝,则易出现“神”之病变。,2.三因方卷八及笔花医镜卷二温胆汤主治中有“失精”、“梦遗滑精”等精之病变。早在素问阴阳别论中也有胆肾同病的记载。因相火发源于肾,寄居于胆。若胆气虚寒,可知肾中相火不足,则精道失约而“失精”。故“精”之病变应为胆腑病变的主要表现之一。,3.类方主治中“气郁生涎”、“顽痰”、“呕痰”、“口吐涎沫”、“虚烦”、“眩晕”等“痰”证非常常见,无论病因为何,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气郁或惊恐,最终均可导致痰涎内生,扰于胆

11、腑,故痰扰胆腑为胆腑病变的主要病因病机,所以“痰”的病变为胆腑病变的又一临床表现之一。4.胆病易惊,惊则气乱伤肝,肝伤则出现面青筋搐之“风”证,这也是胆腑病变表现之一。,配伍思路: 类方间虽方名均为温胆汤,但主治证有胆寒、胆热之不同,胆寒宜温,胆热宜清,因此治疗上又有温胆与清胆之别。胆司少阳相火而性温和,主升发疏泄。胆寒之时,治以温胆散寒,如生姜,酸枣仁之类,用药不宜过热,故组方选药时常在大量温胆散寒药基础上少佐入性凉的竹茹,以适应胆的温和之性。胆热之时,治以清胆泻火之法,轻则用竹茹,重则用黄芩,此二药皆入胆经,黄芩苦寒,竹茹甘凉,二者有程度上的差别,可视胆热程度而定。心胆火旺甚则可加山栀、黄

12、连、朱砂等味。总之对胆腑病证的治疗应“凉而不遏,温而不热”为宜。,胆寒、胆热均可导致痰涎内生,所生之痰又可扰于胆腑,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在胆腑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类方间主治证中无论有无“痰”之病变,温胆汤类方13首中有12首中都选配了大量的理气化痰、燥湿化痰、健脾化痰的药物,如半夏、枳实、陈皮、茯苓等,提示加配祛痰药在治疗胆腑病变中的必要性。也说明祛痰为胆腑病变的治法之一。,肝胆相表里,胆的疏泄等各种功能有赖于肝气之疏泄作用,二者关系较为密切,故类方中养血疏郁,肝胆并治。气乱伤肝有“风”证时,常配伍钩藤祛惊止搐,并适当加入当归、川芎、香附等养血舒郁之品,以养肝体和肝用,体用并治

13、,有利于内风的平熄。,以神变为主症的胆腑治疗,在温胆或清胆的同时,应从多脏腑着手。类方中选用了益气补脾、滋阴补肝、养心、交通心肾、镇心等多种安神药物进行治疗。 胆寒之时易出现有“精”之病变,选药常以温胆药物加配生熟地、麦门冬、石斛、桂心、五味子等滋肾阴、补肾阳,固精止遗之品,温养兼顾。,1.温胆汤到底是治疗什么的?,温胆汤类方主治包括有神、精、痰、风等证,病变部位是以胆腑为中心,涉及心、肝、脾、肾等脏,病性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从而决定了其临床适应范围的广泛性。,为什么叫“温”胆,明吴琨医方考火门中谓:“胆,甲木也,为阳中之少阳,其性以温为常候,故曰温胆。”张秉成在成方便读卷三中认为:“以温

14、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秦伯末在谦斋医学文稿中指出:“本方称为温胆,是根据胆的性质,以期达到升发的作用,与温脾、温肾等的温字意义完全不同”。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温胆汤是以温药化痰以解除胆经气郁,而有惊悸不安等神志症状的方药。,素问 六节藏象论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此至阴之类,通乎土气。凡十一藏者,皆取决于胆也。夫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安。”胆气不升而无春,无春便无夏,也没有秋冬,无始无终。所以温胆汤关键不在于胆寒胆热,而在于人体气机停滞。 刘渡舟:由于肝胆之气具有生、升的特点,以舒畅条达为平,古人将肝胆之气比

15、类如春气之温和,温则胆气乃能条达。如果痰热邪气客于肝胆,则肝胆失其温和则发病。欲复其性,必先去其痰热,痰热去则胆气自和而温,因此用“温胆汤”作为方剂的命名。,罗东逸论温胆汤,谓本方“肃肺以平木邪,降胃以止胆逆,化痰湿以降浊,和中气以升清,弗取峻补而气可复,非用猛攻则邪可退,乃以中平之剂恢复胆府中正温和之气,俾胆气春升,则五脏元真通畅,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矣! 此乃方名 温胆 之旨也”。 集验方的温胆汤以性凉的竹茹为佐的用药配伍,提示胆司少阳相火而性温和,主升发疏泄,温和的真正意义是“凉而不遏,温而不热” “热则应脏,寒则应腑”理论,温胆汤临床如何加减应用,组成:半夏6g、竹茹6g、枳实6g、陈皮1

16、0g、炙甘草3g、茯苓5g加生姜3g,大枣1枚,水煎服。水煎服。1温胆汤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症见心烦不寐,触事易惊,或夜多异梦, 眩悸呕恶,或癫痫。,温胆汤方解,医方集解: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之所以平甲木也。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又曰:阳气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瞑。半夏能和胃而通阴阳,故内经用治不眠。二陈非特温胆,亦以和胃也。,加减化裁,1)柴芩温胆汤:治疗少阳气郁化火,经气不利比较严重,如胸胁苦满或疼痛,口苦,目赤,偏

17、头疼痛或气窜作痛等,加柴胡、黄芩,布达少阳气郁,发越少阳火郁,而能利少阳枢机。若胁下痞硬,加生牡蛎、川楝;胸胁疼痛引背者,则加片姜黄、南红花。2)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而热势较重,以心烦不安或失眠为主。火热重者再加黄芩,以清泄胆腑火热之邪。,3)归芍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而挟阴血亏虚。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气郁化火,最易耗损肝血,血虚不荣则见头皮或肢体麻木,肢体拘急痉挛或肢颤,或周身窜痛,舌质红绛少苔或有裂纹,加当归、白芍滋养肝血;若头晕或头痛以月经为甚,上方再加白薇、党参;头胀痛者加夏枯草,巅顶头痛加川芎、白蒺藜,后脑痛加桂枝;阴虚严重而舌质光绛者,可加生地或乌梅。,4)龙牡温胆汤:治疗

18、胆气虚怯,心神不宁所致的惊怖而夜寐不安,加龙骨、牡蛎可以敛神定志,同时加大茯苓剂量,以加强其安神的功效。严重者,可再加夜合花、夜交藤与龙齿。5)桃红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而挟有血瘀脉阻,出现神呆或健忘,舌质有瘀斑,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而通利血脉,严重者可再加川芎、赤芍。,6)丹栀温胆汤:治疗痰热内蕴,少阳相火郁勃,出现心烦不安或烦热汗出等,加丹皮、山栀以泄少阳相火。若五心烦热,加知母、黄柏;午后低热或盗汗加青蒿、地骨皮。7)郁蒲温胆汤:治疗痰热蕴于胸膈,痹阻气机而见胸闷胸疼等,加郁金、菖蒲豁痰利气以开痹。若善太息或心中懊憹者,加佛手、香附;或由于痰湿上蒙心窍而出现神呆不语或语言不利者,也可加此二

19、味豁痰开窍,严重者加远志、珍珠母、胆星、天竺黄等。,8)苍柏温胆汤:治疗痰热挟湿热下注,而见腰膝疼痛,尿黄短不利,妇女带下多等,加苍术、黄柏清下焦湿热。带下黄秽加土茯苓,椿根皮;湿邪重而厌食油腻者,加茵陈、滑石。9) 黛蛤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相火郁勃而扰心犯肺,出现躁烦神狂多梦,或咳嗽痰多者,加青黛、海蛤壳清肝凉血,涤痰化结。痰多加瓜蒌仁、枇杷叶;吐痰不爽加海浮石。,10)羚钩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而挟肝阳上亢动风,眩晕耳鸣或昏仆,腰膝酸软,或肢麻、肢颤,加羚羊角、钩藤平息肝风。11)蚕蝎温胆汤:治疗痰热动风入络而见肢体麻木,项强疼痛或肢体拘急痉挛者,加全蝎、僵蚕虫类搜剔之品以通经活络。12)

20、硝黄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而挟有胃家实滞者,症见腹胀满,大便干结或不爽,加大黄、芒硝或风化硝通腑泄热,以和胃气。,3.温胆汤的临床加减应用(王洪图),失眠:柴芩温胆汤原方用之,其心烦懊脓者,加栀子豉汤。多梦纷纭者,加龙骨;头疼者加川芎、白芷。 斑秃:加桃仁、红花、川芎活血药物,大约15天后生出细黄或白色毛发,改用补血药物,以四物汤为主,或于柴芩温胆汤中加当归、生地、桑葚子等,10余日后其发转黑。 抑郁、躁郁:原方加入郁金。 阳痿:原方加芍药、蜈蚣。蜈蚣为“中枢神经”药,此方可用于“性神经衰弱”。 胆囊息肉:加乌梅、夏枯草。 神经性呕吐:加生牡蛎、夏枯草、炒栀子。 心悸或冠心病:加杏仁、生苡仁,含

21、有茯苓杏仁甘草汤方在内。所谓“胆心综合征”用之最宜。,妇女更年期:去柴胡,加青蒿,含有蒿芩清胆汤方义,尚可加女贞子、旱莲草补肾阴。一般地说更年期综合征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故应标本兼顾治之。 癫痫:原方重用半夏至1820,加桃仁、红花。此方原由刘渡舟教授所传,王洪图教授应用过2例病人,效果尚可。 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痉挛症:皆可以温胆汤为主方,加用钩藤、炒栀子、菊花等清肝止痉类药物。 夜卧惊呼:“肝在声为”呼,肝胆互为表里,肝病治胆,加当归、龙牡之类,养肝安魂,疗效较为满意。,王老认为,在临床各科中,其适应证具备两组症状:一是惊悸(胆怯)、健忘、头晕、头痛等精神神经性症状;二是消化系统

22、的症状,如食欲差、恶心、腹胀满大便不调(或溏、或秘)等。其脉弦或弦滑、其舌苔多薄腻,不论什么病,若属温胆汤证均应见有上述两组症状之一,甚至两者兼见,否则不宜使用本方。,温胆汤的临床加减应用(石景亮),(1)咽痛: 有温胆汤证者,而咽痛无明显红肿,用甘桔温胆汤 (温胆汤加桔梗、甘草); 若更兼痰多脉滑,胸闷不舒者,可用瓜薤温胆汤; 风寒喉痹初起过用寒凉,冰伏其邪,致成坏证,咽部暗红钝痛,缠绵不愈,治多束手。对治此证,先生多先以苏叶荆芥辈温散之,使病者感到肌肤燥热、咽部变鲜红而锐痛,再改用温胆汤加活血清热解毒之品,每获速效,切不可认为喉痛多热证,畏苏叶、荆芥辛温不用而继服寒凉。否则必致冰伏胶固,终

23、成沉疴; 若咽痛偏红、胸闷、脉滑者,用温胆汤加牛蒡子、赤芍、丹皮、连翘,火盛者加通草,亦可加僵蚕、元玄、锦灯笼、木蝴蝶。,(2)咳嗽: 痰湿内蕴,风寒外束,症见咳嗽多痰,脉浮而弦,无汗恶寒,舌苔白腻者,用三拗温胆汤 (温胆汤加麻黄、杏仁、甘草)。若微咳,身有微汗者,用杏苏温胆汤(温胆汤加杏仁、苏叶),肺有痰热,咳而有汗,用桑杏温胆汤 (温胆汤加桑白皮、杏仁); 咳嗽,内有痰湿,外见少阳证者,用柴芩温胆汤 (温胆汤加柴胡、黄芩),若项背强者再加葛根; 百日咳久治不愈,痉咳吐涎,甚则咳吐胆汁者,用麦连温胆汤 (温胆汤加麦冬、黄连) 效佳。,(3)癫狂、抑郁、脏躁: 此类病患而有“痰气”见症者,用温

24、胆汤加减化裁,其效亦佳。脏躁胸满闷,咽部滞塞,喜悲伤而像如神灵所作者,用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加龙齿、牡蛎;癫狂多用白金温胆汤 (白金丸合温胆汤) 收效,然使用时郁金与白矾之量应当为7:3,若矾量用大,则易致呕恶。先生认为,温胆汤为治疗痰证要方,全方温凉并用,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常用该方加丹参、柴胡、黄精、百合等治抑郁证表现为阴阳偏盛偏衰者,多收良效。,(4)失眠、心悸、自汗:心虚胆怯,痰气搏结,苔白腻,脉弦滑,其症多类似现代医学的所谓“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用十味温胆汤(温胆汤去竹茹加人参、酸枣仁、熟地黄、五味子、远志);若失眠、心悸、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

25、者,用温胆汤合桂枝龙牡汤治之,兼头痛、呕吐者可用柴芩温胆汤。,(5)胸痹、眩晕: 多属现代医学之“心血管疾病”、“美尼尔综合征”,本方适用于邪恋少阳,清气不宣,痰浊阻痹,气血郁滞所致者。例如一眩晕 (高血压) 患者,病起于五志过极,某医院始用黄连10g,槐角20g后,血压虽降,然眩晕不减,不饥不食,倦怠嗜卧,夜难入寐,心烦多梦,舌红苔白腻,治用疏肝解郁,服柴胡疏肝散,不料服药1剂,彻夜不寐,血压升高,此乃先过用寒凉凝滞,败伤胃气,致使湿热痹浊胶结不化,今以此方服上,浊邪借柴胡之力上冲,故有此变,因其舌苔白腻,泛酸欲呕,遂入温胆汤加海螵蛸15g,砂仁10g,生麦芽30g,1剂服后,则夜能熟睡,3剂进,则血压恢复正常,诸证消失。温胆汤治疗胸痹,常合用金匮要略 中的茯苓杏仁甘草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或配合当归、白芍、丹参等活血通络之品,颇多应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