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打酱油”谈网络新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中不断有新的事物产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其中任何细微的变化都能够从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中找到痕迹。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语言要素中,词汇可以说是其中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的要素。在这种形式下新词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一、网络语言与网络新词网络语言和网络新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价值。如今,网络上, “雷” 字横行, “被雷到了” 成了无数网民的口头禅。 “雷”不是雷电,也不是地雷,而是被“彪悍”的事物吓傻了或震撼了。 2008 年,像“ 雷”这样流行的新鲜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很黄很暴力” 、“朱 坚强” 、“俯卧撑”
2、、“打酱油”、 “囧”、 “槑”等等。 这些“ 雷词儿”往往一夜走红,瞬 间遍布大大小小的中文网络论坛。“打酱油”是 2008 年度十大网 络流行语之一。含义:传统解释: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这就叫打酱油。网络用语: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用此话回帖而已,相当于“ 路过”。一种十分流行的对现实无奈的术语,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受压抑的轻微呼喊,朝野都能接受的行为,属于“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的行为。正是:“ 事不关己不开口,专心一意打 酱油。 ”“打酱油”的来源:最主要的来源是:广州电视台采访
3、一位市民,问他对于陈冠希艳照门很黄很暴力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鸟事,我出来 买酱油的。 ”这句话也因此流传开来,各种 PS 和改编风靡一 时。由此“ 酱油男”一词在网路成为笑谈,甚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另外“打酱 油” 还产生了很多派生 词。如: 酱油男:原义:皮肤较黑的人,热带地区说法。现在, “酱油男”一词意在调侃那些对新事物漠不关心,甚至无知的人。也表达对楼主发的主题表示不关心没兴趣、不参与话题讨论的意思。是由打酱油一词延伸出来酱油族在论坛里,网友经常展示“我出来买酱油的”的贴图,而且常被网友们不断的 PS。因此将那些乐此不疲地的网友 归为“ 酱油族“。 酱油党:其宣言是: 打
4、酱油是一个态度,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所谓的“ 非暴力不合作” ; 打酱油是一个生活,既不是简单的路过,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 二、 “打酱油”这些网络新词流行的原因面对日益涌现的“雷词 儿” 我们会疑问:网络 新词何以一夜走红? 网络 使新词人尽皆知。被称为“民间词语 收藏家 ”的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 黄集伟解释说, “网络语词在今天成为新语词、新语句、新用法的重要 语源基地。而互联网的跨地域、跨时空属性也就决定了它传播的快速便捷。 ”网络 新词体现世情民心 网络新词往往伴随着重大的公共事件,像“俯卧撑” 就是与贵州瓮安打砸抢烧突发事件联
5、系在一起的,而“正龙拍虎” 则更是直接取材于陕西“华 南虎” 假照片事件,用来指称 “为集团利益人为造假、无中生有”。黄集伟观察到, “在五花八门的网络语词中,时政类语词的喷吐量最大。语言本身已成为体现世情民心的一个维度和观测点。” “现实中的一些社会 问题 以及一些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都在网络世界有相当充分的体现” ,刁晏斌说。 似乎雷 人的东西才有人关注,就像自然界里很多动物要用华丽的外表引起同类的关注一样。研究现代汉语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刁晏斌教授对网络语言一直很关注,他认为:“ 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 陌生化,即采取了新鲜,甚至是怪异的表达形式,这是网络语言得以流行的最主要原因。
6、在自由度更大的网络虚拟空间内,人们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被放大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网络写手 语不惊人死不休。 ” 贴切与传神很多网络语言都特别传神,有人先用了,大家都觉得特贴切、特传神,于是都用,就流行起来了。三、 “打酱油”类网络新词的特点及该怎样看待实效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打酱油”、 “很黄很暴力”、 “朱坚强”、 “俯卧撑” 等这类网络新词与别的网络新词有不同,它们更具有实效性,它们都是由当下发生的实事引发出的,与时政有很强的联系。而绝不同与“MM”(美眉)、“9494”(就是就是)这类 网络词语。也正是因为它的实效性,才会成为 08 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打酱油 ”背后又有
7、哪些更深 层次的含义 呢,它是如何反映民意和社会现状的呢?“打酱油 ”也是一种 态度一种态度 观点 现在确实是有不少的人,对社会的发展、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和他人的生活活动都变得淡漠,缺少对于公众事件的参与激情,遇事总是“打打 酱油” ,这 好像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所以目前有不少的媒体呼吁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共担社会责任,尽可能少“ 打酱油”。 另一种态度“酱油男”的“ 关我 X 事”与新道德 在一定的意义上,面对“艳照门”之类的事件,我们的社会缺少的正是“ 关我 X 事 ”的从容态度。一部分民众对待道德的态度是头脚倒置的凡属于私人空间的事儿,本来只和当事人有关,民众却偏喜欢在这方面起劲,这种对名
8、人私生活的窥探心理虽然每人都有,但超出了一定界限过了分,则属于一种病态了。相反,属于公共空间的事儿,如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依法纳税并行使纳税人的权利等等,照理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密切相关的,却很少有人在意。 而“关我鸟事,我是来打酱油的”这句话的流行,则代表了普通市民的懈怠态度和对被热炒过头的话题的厌烦。 “别净整没用的,我只关心我的柴米油盐”由“打酱油 ”引发的“该如何对待网络新词”网络语言其实是一种社会方言,是一种社会状态的反映。是代表了民心的民意的,是一种在特定人群和特定使用范围内流行的话语形式。黄集伟认为“语 言是活的东西,所谓 规范是要看语境的。如政府文件当然应该规范,公文里如果出现 哇噻,那就太离谱了 。但就现实生活而言,它一定是生机勃勃鱼龙混杂风尘仆仆的。所以要正确看待网络新词,不能一棒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