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囊炎 胆石症与情志相关2006.01.26 4 赵志付胆囊炎与胆石症属于中医的“胆胀”范畴。病因分为内因(正气虚)外因(邪气实)两个方面,内因方面一是性格过度压抑或过度暴躁再加上饮食偏嗜,多食油腻厚味及社会压力等外因的作用,就容易导致肝疏泄失常累及胆腑,外郁蕴热而成“胆胀” 。胆囊炎或者胆石症看起来是局部病变,实际上这种疾病应该说是一种整体状态下的局部病变。中医认为,情绪的过度压抑和过度亢奋均属神志不畅,而两种极端的性格都可导致胆囊炎或者胆石症。总体看来这是一种心身疾病,情绪不好后心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生理。中医理论认为肝和胆是互为表里的,胆的功能要通过肝脏的功能来体现,如果情绪不好,就会影
2、响到肝脏的疏泄功能,同样就会影响到胆汁的排泄和分泌功能。胆汁是帮助消化的,胆汁正常的时候应该从胆囊排出来,排到肠子里帮助消化,尤其是消化脂肪类物质。导致胆的病变除了情志以外,就是肝气疏泄太过或者不及,此外还和饮食有关,比如吃得过于油腻,饮食不节就容易导致胆囊病变。另外还和外感湿邪有关系。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胆汁郁滞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原因。因此,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和焦虑显得十分重要。中医心身医学根据胆囊炎患者的性格脾气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类型:过度暴躁的人大多数属于阳刚类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胁肋胀满、胃胀胃痛、腹胀、烦躁失眠、头晕头痛、口苦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弦数。这
3、类病人性情急躁、易怒,不能忍耐,具有独断专行,语言高亢,心情不易平静等特点。中医辨证属于阴虚肝旺、血瘀痰阻,治疗应柔肝养阴、活血化痰。过度压抑的病人大多数属于阴柔类型,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胁肋胀痛、胃胀胃痛、腹痛、大便不畅、喜热饮、舌红、苔白、脉弦。这类患者性情温柔,忍耐性强,易怒而不敢言,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中。中医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血瘀湿阻,治疗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采用中药及心理疗法,强调在消炎利胆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只要坚持用药同时调整心态和情绪,一般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赵志付阳痿并非皆肾虚2006.01.26 4 董飞侠也许是作为肾内科医师的缘故,每天
4、在门诊均能碰到这样的患者,开口就说:“医生,我肾虚,给我补补肾吧。 ”详细追问,他才会告诉你真实病情阳痿。绝大多数患者认为阳痿就是肾虚,有的甚至自己乱服补肾药,导致阳痿久治不愈。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阳痿在临床辨证中有多种,肾虚导致阳痿只是其中的一种,也就是说肾虚可以导致阳痿,但阳痿并不一定就是肾虚引起的。其实临床上最多见的是功能性阳痿,多因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神经系统的生理发生变化而致,约占阳痿病人的 5070。例如在发育过程中有过性方面的精神创伤,夫妻间关系不融洽和性生活不协调,或者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等导致阳痿的中医证型有以下七种:惊恐伤肾型中医认为“惊则气乱” , “恐则气下” 。整天处于惊
5、恐、慌乱之中,对性功能也必然有影响,久之可发生阳痿。表现为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每临房事时尤明显。对心悸易惊,胆怯多疑,顾虑恐慌,头晕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者,临床治疗时可取益肾宁神定惊法。肝气郁结型中医认为,肝主情志,主疏泄。如果精神过度抑郁、内疚、焦虑,便常常会在性生活时缺乏自信而致阳痿。表现为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临事即痿。对情志抑郁,胸胁胀满,嗳气不舒,善太息,舌红,脉弦者,临床可用疏肝解郁,兴阳通络法治疗。命门火衰型多由早婚、手淫过度、房劳所伤,以致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对精薄清冷,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夜寐不宁,面色白,畏寒喜热,神疲气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尺脉
6、尤弱者,治疗可选温肾壮阳,补肾填精法。心脾两虚型多由于思虑忧郁,损伤心脾,气血生化乏源,宗筋失养而致阳痿不举。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谷不香,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心悸失眠,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者,治疗可用益气健脾、补血养心法。湿热下注型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积湿生热,或外感湿热之邪,湿热内蕴,循经下注而导致阴茎举而不坚,阴囊潮湿或痒痛,尿赤涩,尿后余沥不尽,小腹胀痛,大便粘滞不爽,心烦口苦,肢体困重,精神困盹,易疲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可用清热利湿法治疗。寒凝肝脉型多因寒邪外袭或阳虚基础上复感寒邪,导致阳气不达,寒凝肝脉,阳物不举,痿软冷痛或阴囊冷痛,遇寒冷则甚
7、,舌质淡暗,苔白,脉沉弦迟,治宜暖肝散寒,兴阳起痿。瘀血内阻型多由瘀血内阻而致阳物不举,或举而疼痛,阴部胀痛重坠,面色晦暗,心悸心烦,入夜尤甚,或腰膝酸痛,或少腹拘急作痛,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化瘀,益肾通阳。器质性阳痿一般由生殖器疾病引起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泌尿系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肥胖、酒精中毒等。这种阳痿的治疗,中医中药虽然有部分效应,但治疗的关键在于对其器质性疾病或者继发疾病的根本治疗。侧柏入枕助安眠2006.01.26 4 段煦史记上说:松柏是百木之长。但从实际看,松树的生命力远不如柏树。300 年以上的松树
8、已属凤毛麟角,可北京故宫、景山、天坛、太庙内森森的古柏至今苍翠葱茏,其中不乏三五百年的大树。而陕西黄帝陵、山东岱庙的汉柏据说已有两千多岁,是汉武帝所植。柏树也有多种,叶片针状,触之刺手的称桧柏,树叶侧扁,摸着不扎手的称侧柏,它是传统的园林树种,人们常将其植于庙堂,现存古柏中以侧柏居多。此外还有铅笔柏、龙柏和带味的香柏等。侧柏的种子、叶片可作药用,这是其他柏树所不能取代的。 本草纲目中就有“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的说法。侧柏的种子称柏子仁,富含油脂,甘甜质润,能补心脾、滋肝肾,是养心安神的良药。善治久病体虚引起的虚烦失眠、心慌心悸、惴惴不安、易惊吓等证。临床多与酸枣仁、远志、五味子、茯苓等和用,
9、如养心汤。柏子仁又能润燥滑肠,能治疗血虚肠燥的便秘,极适合老年患者服用,著名中成药五仁丸就是用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和桃仁、杏仁等制成的,润肠通便的效果很好。侧柏叶属凉血、止血药,可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各种出血证,多与鲜生地、鲜荷叶、白茅根等清热凉血药配伍使用。鼻衄(鼻出血)不止的患者可用干侧柏叶、干槐树花各半研末吹入鼻孔的方法来止血。咳嗽痰中带血或牙龈出血的患者,用侧柏叶 15 克煎汤服用也有很好的疗效。血热引起的头发早白、脱发、头皮瘙痒或脱屑,经常用侧柏叶 3050 克煎汤洗头能起到疏风清热、凉血止痒、乌发的作用。有人用侧柏叶做成枕头治疗失眠,效果也不错。由于柏子仁可以养心安神,其枝叶中必定
10、也有同样的有效物质,加之其本身含有芳香油,能使人精神愉快,在修剪柏树的季节里收集剪落的枝叶,将其剪碎、晒干,塞入枕头,可让您在侧柏淡雅的清香中安然入眠。扶正补虚治胃癌2006.01.26 4 衣晓峰 孙理恶性肿瘤发展迅猛,邪毒嚣张,症情险恶,病人多具有进行性消瘦及恶病质的特点,并出现阴阳气血偏虚。扶正培本,可以提高患者抵御肿瘤的能力,控制肿瘤发展。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中医科李玲教授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为患者服用扶正培本的中药,如首乌、党参、黄芪、白术、猪苓、菟丝子、女贞子、淫洋霍,有明显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作用。李玲认为,食欲不振,脾不健运是癌症的通病,加之癌肿消耗体质,更加促进机体衰竭。因而健脾益
11、气,调理肠胃,是扶正补虚的重要内容。只有健运,使“生化”之源不竭,才能耐受祛邪药物之攻伐。临床运用扶正补虚法,必须仔细分辨体内阴、阳、气血的盛衰,绝不能陷入面面俱到的“十全大补”中。要以中医辨证论治的原理与方法来权衡扶正与祛邪之间的轻重缓急。李玲的体会是,在一般情况下,癌症早期以祛邪为先,中期以攻补兼施,晚期以扶正为主。在恶性肿瘤的临床中,以气虚及阴虚较为常见,故益气养阴法常用。特别在化疗及放疗期间及后期,病人往往出现火毒内攻或阴虚火旺,治疗宜养阴清热;到后期白细胞减少,一般少用寒凉之品,宜予补脾益气或益脾气、养肾阴两者兼顾,强调使用参芪之类以益气培本。李玲解释说,在补阳时要注意耗阴,在养阴时
12、应防止碍阳,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高血压患者如何养生2006.01.26 5 杨锋高血压是导致脑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那么,高血压患者如何保健才能防范诸多并发症,颐养天年呢?情志养生中医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称为“七情” ,七情太过则会引发疾病。高血压患者往往因肾阴虚而导致肝阳上亢,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火旺则易心烦急躁,动不动就恼怒,遇到一点小事也发火。这样极易促使血压升高,有时吃药也难以奏效。因此,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要学会驾驭“七情” ,注意情志养生。
13、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能牢记这 16 字箴言,做到清心寡欲,淡泊自然,情绪愉悦,体内气机升降运行和顺畅达,阴阳和谐平衡,血压也就自然而然地降至正常。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保持血压的稳定。起居养生中医极为重视“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之道。高血压患者应做到有规律地生活,无论是体力或脑力劳动都要适度。每天要保证89 小时睡眠,午睡 3060 分钟。睡眠是很好的给健康“充电”的方式,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防止血压波动。起居有常,作息有时,可使生命节律有序运转,这对血压的稳定十分有利。还要注意起床时宜缓不宜急;洗漱宜用温
14、水,坚持四季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洗后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既能起到强身作用,又有利于降压并保持血压稳定。饮食养生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原则是一个字:“淡” 。汉代思想家杨雄有句饮食养生名言:“大味必淡” ,很有道理。中医有“咸能入肾伤正”之说,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的饮食过咸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不谋而合。所以,高血压患者每天的食盐量以 6 克为宜,以免导致水钠潴留而使血压上升。在清淡饮食的原则下,应做到粗细搭配,荤素相宜,品种多样,保持膳食平衡。对高血压病人,要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钙、钾和适量的微量元素,并常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及蔬菜,对降压保健大有裨益。体胖、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应限
15、制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在一日三餐中,做到早餐吃好,午餐不过饱,晚餐要少。此外,还应做到不酗酒不吸烟,以免导致血压波动,发生意外。运动养生高血压患者运动养生贵在“适度” 。三国时名医华佗说得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极” ,就是过度。所以,高血压患者无论选择何种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交谊舞、保健操、游泳等,都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血压高低,掌握好运动量,以感到浑身舒适为度,切莫盲目加大运动量。在运动时要做到动静结合,即形要动,神要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散步,清代养生家曹廷栋对形的要求是“且行且止,且止且行” ,对神的要求是“如行云流水也” 。散步时走时立,全身放松,形
16、动而神静,既可使身体得到适当的锻炼,又能调节情绪。打太极拳对高血压是一种很好的体疗,一招一式柔和舒缓,用意念引导动作,姿势放松,思想集中,心安神定。这种动静结合,形神合一的动作,有助调节大脑神经的功能,并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改善体循环和微循环,从而使血压下降。此外,运动养生还要注意知常达变。比如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有益健康,使血压稳定。但属于中、重度高血压的病人,就应将运动量再降低些;如果有严重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或频发心绞痛等症状时,就不要勉强去运动。等治疗后症状消失了,再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老人养生多喝粥2006.01.26 5 李佩文粥,源远流长,雅俗共享。相传清朝康熙
17、皇帝在打猎途中迷路,饥饿难耐,后来在山沟里遇农家,喝了一碗香喷喷的玉米粥,此后玉米粥就进了御膳房。如今,喝粥早已不是单单为了果腹,除了养生健身治病外,已在中国形成了“粥文化” 。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在他的著作中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 。随息居饮食谱也称“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 礼记月令说“养衰老行糜粥” 。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药粥 62 种。清朝还出有粥谱专著,写进了 200 多种药粥。现代研究证实,以米煮粥,淀粉可以转化为糊精,大分子成分可在缓慢的煮熬中分解成易消化的小分子成分。粥内含有多种酶,可以帮助消化,喝粥还可以补充水分,避免血液黏稠,又容易产生饱腹
18、感,有利减肥。煮粥配料灵活,不论是为了好吃还是为了健康,可以随时变化。例如按季节喝粥,冬天喝“八宝粥”温胃健脾,夏天喝“绿豆粥”清热消暑,春天喝菊花粥养肝解毒,秋天喝“银耳粥”滋阴润燥。失眠者可喝“百合莲子粥”安神补心,腰膝酸软者喝“枸杞桑葚粥”补肾壮骨,产妇可以喝“小米红糖粥”养血健脾,水肿者可以喝“红豆荷叶粥”清热利湿,大便溏泻者可以喝“大枣糯米粥”健脾益气,小便不利者可以喝“苡仁玉米粥”利水渗湿,便秘者可以喝“山药番薯粥”益气通便。用鲜花做原料煮粥,清醇怡神,鲜美爽口,如“百合花粳米粥”可以清心安神、止咳润肺;“桂花粳米粥”可以提神醒脾、化瘀散瘀;“金银花粳米粥”可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红肿
19、;“凌霄花苡仁粥”可活血化瘀、养肝健脾,适合肝有肿物的病人。以花煮粥,米应先煮,粥好再下花,花煮适度即可。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消化能力下降,加之牙齿松动、咀嚼无力、口腔唾液淀粉酶分泌减少,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喝粥不但软硬适口,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多具有健脾养胃、生津润燥的效果,对老人益寿延年有益。熬粥的方法随各地习惯不同,差异颇大。 随园食单称:“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说明水米要煮到融洽的程度。所谓融洽,应该是水米交融,米不但烂透,而且应均匀地悬于粥中而没有沉积,这要求水和米比例合适,煮的时间恰到好处,开锅以后应以文火慢煮,中间不再加冷水,也不应加碱,以防破坏维生素。一些难以煮烂的谷
20、物应事先用凉水浸泡,如豆类、花生等应泡软再下锅,而薯类、山药、芋头、马铃薯等一般先切块、后下。喜甜食者应后放糖,不可把糖过早放在锅里煮。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李佩文中药泡脚应对足跟痛2006.01.26 5 詹建临床病例:王编辑走出了脚跟痛某出版社的王编辑体形较胖,退休后常向人夸耀自己每天走 5公里路。然而不到一年,接踵而来的脚跟痛,使他不得不歇在家里。他到医院拍片检查,却不是想像中的骨刺。医生说法:是跖筋膜炎在作怪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国医堂主任医师陈书镜说,脚后跟痛在中老年中很常见,医学上称其为“跟痛症” 。病人多在走路过多时发病,休息后或足跟不着地时不痛。一般足部不红不肿,X 线拍片个别人可
21、发现骨刺,但绝大多数人拍片没有异常。这部分所谓“没有异常”者,多是“跖筋膜炎”在作怪。病因明确:突然走长路长年穿硬鞋陈书镜介绍,在人的足趾后面,有 5 块构成脚掌的小型长骨,叫跖骨,上面覆着一层筋膜。跖骨是维持脚弓的主要部位,连着脚趾和脚后跟。人到中年以后,跖筋膜会出现退行性改变,纤维组织失去弹性,很容易造成损伤。尤其对于胖人来说,如果平时不爱运动,突然开始长距离走路。由于体重的压力,很容易造成跖筋膜损伤。老年人一双皮鞋多年不换,鞋底过硬,缺乏避震作用,穿着它走长路,也容易损伤跖筋膜。损伤后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脚后跟痛。医生支招一:疼痛较轻者泡脚+休息对付脚跟痛,西医多采用服用消炎止痛药,
22、或局部少量激素封闭的方法。中医对脚跟痛症状较轻者则采用适当休息加中药泡脚的办法。泡脚药方:当归 10 克,红花 10 克,丹参 30 克,桃仁 10 克,桂枝 10 克,灵仙 10 克,元胡 10 克,香附 10 克,羌活 10 克,独活10 克,秦艽 10 克,防风 10 克,制没药 10 克,制乳香 10 克,伸筋草 30 克,透骨草 30 克。使用时,可将这些药放在一个搪瓷脸盆里,加水量以煎成后药液能埋住脚面为度。药物浸泡半小时后,煎煮 25 分钟,一天泡脚两到三次,每次半小时。一剂药可连用 3 天,每次用前加热。医生支招二:症状较重者加服汤药陈书镜说,如果症状较重,或用上方效果不好,可
23、以在洗脚的同时每天服用 1 剂汤药。内服药方:黄芪 30 克,当归 10 克,党参 10 克,丹参 30 克,红花 10 克,三棱 10 克,莪术 10 克,桂枝 10 克,灵仙 10 克,元胡10 克,香附 10 克,全虫 10 克,蜈蚣 3 条,乌蛇 10 克,三七 3 克(冲服) ,伸筋草 30 克,透骨草 30 克。陈书镜解释说,中医素有“痛者不通,通者不痛”之说。跖筋膜炎属于中医的气滞血瘀、血流不畅,所以用药多用当归、红花、丹参这类活血化瘀药。加上全虫等虫类药,活血的力量更大。伸筋草、香附等可疏通经络,理气止痛,上了年纪的人多伴有气血亏损,用黄芪、党参补益气血,所以对久痛不愈的人效果
24、很好。中医讲究个体化治疗,辨证施治,因此,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汤药。医生提醒:锻炼循序渐进鞋子松软适脚陈书镜提醒,得了跖筋膜炎,要抓紧治疗,症状持续越久,引起骨质增生的机会越大。跟痛症容易复发,所以平时要避免劳累受凉。不经常运动者、肥胖者,从事运动要循序渐进,减少跳、跑、长走等足部大量运动。另外,老年人最好选择较松软的鞋,如休闲旅游鞋,鞋穿久了要换。一双皮鞋几年不换,或鞋底过硬,缺乏避震作用,穿着它走长路,都很容易得跟痛症。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詹建中药名趣谈2006.01.26 5 徐凤新方剂的命名历代多以其药物组成、功能及主治病、脉、证等统括,也有一部分是因历史传说而得名。诸葛行军散(
25、又名武侯行军散):相传三国时代,武侯诸葛亮在辅佐刘备讨伐东吴的过程中,正值三夏,烈日当空,全军挥汗前行,将士苦不堪言。为避免中暑造成军队减员,削减战斗力,诸葛亮创制了由犀牛黄、麝香、珍珠、冰片、硼砂、雄黄、火硝、金箔组成的行军散,后世谓之诸葛行军散。该方功能辟秽解毒,清心开窍,同时既能外用还能内服,功效卓越,所以千百年来此方逐渐成为人们夏季旅行必备,行军野营常用之方。目前,已有中药厂制成携带方便的瓶装行军散。七宝美髯丹:由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组成的七宝美髯丹,功能滋补肝肾,填精养血。相传为唐李翱方,邵应节用以进献嘉靖帝,从此广为流传。依据须发为血之余,肾之华,而肾主
26、藏精,肝主藏血,精血充足而体健身轻,须发乌黑。方名“七宝” ,指方中所用七味药物能补益肝肾,功效如宏。 “美髯”则指须发乌黑而润净。三国时代的关云长有“美髯公”之称,喻指服食此方后,可使发乌髯美,心神愉悦,故得名。青娥丸:古今通用的补肾良方青娥丸,首载于宋代的和剂局方 。郑姻在唐元和七年,以五旬之身,奉朝廷之命出任岭南节度使,郑因年高体弱,加之岭南地势潮湿,任职不久即因湿邪致病,身体日衰,经用钟乳石等,百端不应,每况愈下。这时,一位来自词陵国(今印尼爪哇或苏门答腊)的船主李摩诃前来探望,并向郑献方,郑初始不信,经李摩诃苦劝服用七八日后,郑的病情开始减轻,于是坚持服药,最后获愈。三年后,郑姻归京
27、,将此方广为传人,经多人服用,发现功效卓著,不仅对腰痛,湿脚气等有良效,而且常服尚有强健体魄,乌须发,轻身耐老之功。对此,后人有诗称赞:“三年持节向南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 ,青娥之名方由此传世。壮阳药不可滥用2006.01.26 5 郭振东入冬后,一些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总想通过服用壮阳药来御寒、健体。的确,适当服用壮阳药可增强体质,增强机体抵御严寒与疾病的能力。但如果一味滥用、乱服,则不但对身体健康无益,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故须引起重视。壮阳药多具有类性激素作用,它的功效可概括为壮肾阳、益精髓、强筋骨、兴奋性机能,主要适用于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小便清长、形
28、寒肢冷、白带清稀如水或寒宫不孕等肾阳虚患者。入冬进补鹿茸、冬虫夏草、红参、狗肉、羊肉、参鹿补膏、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十全大补膏等都能壮阳御寒。鹿茸能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减轻疲劳,改善睡眠,促进食欲,改善营养不良及蛋白质代谢障碍,增进年老体弱者病后康复。动物试验表明,中等剂量的鹿茸能使离体心脏的活动明显增强,心缩幅度增大,心率加快,使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输出量均增加。有些人以为壮阳药是补药,常滥吃、乱吃,由于一次服用剂量过大或长时间服用而导致中毒,表现为鼻衄、齿衄、烦躁不安、头痛、大便干结、小便黄等症状。还有人服壮阳药不讲辨证,本是阴虚体质,口干唇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盗汗、性欲亢进,如果再服用
29、补阳药物,正好助火劫阴。所以,服用壮阳药必须辨证并适量服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药养生不可取2006.01.26 5 钱培康日前,我院急诊室里来了一位中年病人,他向医生诉说:立冬以来,每天服用人参以滋补身体,不想近几天出现神经过敏、皮疹水肿、忧郁和食欲不振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后,诊断为“人参滥用综合征” 。入冬以来,在药品市场上,又涌现出许多新的营养药或补药,其强大的促销攻势使不少人都相信,多服补药有助于养生延年。其实,从药理角度讲,根本就没有“补药”!因为迄今为止还未能发现哪一种药品能全面增进人体的健康,因而把药品当做补品有失偏颇。有些人认为中药滋补无副作用,盲目把黄芪、党参、当归、田七
30、等中药与鸡鸭煮炖同吃,更有人以为服人参、鹿茸、阿胶等多多益善。殊不知滥服上述中药,同样会产生“口干舌燥、鼻孔出血”等副作用。例如,常年服用鹿茸的人会产生阳盛阴衰,久服人参则胸闷腹胀和消化不良,在感冒时服补药犹如雪上加霜“是药三分毒” , “人参杀人无罪” ,这是自古以来不争的事实,补药用得过滥,同样无法避免毒副作用。因此,吃补药和治病一样应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即使身体虚弱要服中药滋补调理,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服用,以免得不偿失危害健康。俗话说, “药补不如食补” 。入冬以后,适当进食一些鸡肉、鸭肉、狗肉等食物就能增强体质,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和调适心理状态等都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