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节名称: 善良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善良 2 课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理解作者对“善良”的看法,加深对“善良”的认识。2启发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善心看待世界。3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教学重点:思考探讨“善良”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掌握对比论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与方法):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三、课文分析 四、小结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学习与实践:1把握随笔的写作特点,试着写一篇随笔。2当面临人生的两难困境时,我们如何选择?除了为善与不为善之外,我们又面临哪些道德上的困境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两难困境,写一篇随笔。银 川 能 源 学 院 教 案 NO. 善良教案解题:这
2、是一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突出特点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采用第一人称,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语言朴实无华。本文的体裁是随笔,文体是议论文。 词语积累:1不足恃(sh):不可依赖。例句:我们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恃。2圭臬(guni):比喻准则或法度。例句:我们不能以对付毒蛇与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3弘扬(hng):发扬光大。 例句: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4以逸代劳:以闲逸代替劳累。例句: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5超拔:超凡拔
3、萃。例句: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6参透:探究并深切领会。例句: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善良的。7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例句: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8滥恶:滥用恶行。 例句:滥恶本身就不是正义了。结构分析:1阅读课文,请说说文章的文体。参考答案:本文的体裁是随笔,文体是议论文。解析: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突出特点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一、作家介绍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
4、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 、 暗杀-3322 、季节三部曲 (恋爱的季节 、 失态的季节 、踌躇的季节 ) ,中篇小说布礼 、 蝴蝶 、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采用第一人称,一般采用夹叙夹记的方法,语言朴实无华。2说说随笔的特点。参考答案: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突
5、出特点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采用第一人称,一般采用夹叙夹记的方法,语言朴实无华。解析:随笔是一种文学样式。3全文可分三部分,请简要分析各部分的内容。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4自然段)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作者自己的思考。第二部分(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并把善良与凶恶对比,强调善良的作用与力量。第三部分(12自然段)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解析:本文大体上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议论文的逻辑思维。4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对比论证。解析:通过善与恶的对比论证
6、,使论证更深刻,更有说服力。重点理解:1现实中,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善良”的?作者对这些看法持什么态度?参考答案:一是被看作“早就过了时” (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有否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 ;一是被看作“愚蠢” (以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并不认同看法一(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作者更不认同看法二,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提炼出作者的看法杂色 、 相见时难 、名医梁有志传奇和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 、 坚硬的稀粥 、 加拿大的月亮 ,诗集旋转的秋千,散文集轻松与感伤 、一笑集 ,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 ,专著红楼启示录 ,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
7、文集等。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二、获奖作品最宝贵的 、 悠悠寸草心 、 春之声分别获1978年、1979年、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蝴蝶 、 相见时难分别获全国第一、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访苏心潮获全国第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一切;若一概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非毒蛇和恶狼的人,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恶狼。解析:作者言简意赅,观点鲜明,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2善良有什么价值?善良还有哪些让人向往的内涵?参考答案:有善良才有幸福,有善良才能天下太平。“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
8、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解析:善良的价值与内涵还有很多,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再行挖掘。3理解句子,为什么 “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参考答案: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如“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故而最不善良。解析:所谓“半瓶子醋”也即指此种情况。难点理解:1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证?参考答案:对比论证。第5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第8
9、段结果对比:善良被弘扬凶恶被压缩。第11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解析:文章从力量、结果、心态三个方面对善良与凶恶进行了对比论证。2对比论证在本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通过对比,使论证更深刻,更有说服力。解析:在对比之中优劣自现。3理解句子“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吗?凶恶不是披尽了迷彩服了吗?后来又怎么样了呢?”的含义。参考答案:句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大革命”时厉行“阶级斗争扩大化”而造成凶恶横行的种种罪恶的深恶痛绝和蔑视。解析: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是文字功夫,若是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写法分析:1课文第3段和第
10、4段,对善良就是愚蠢的观点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参考答案:作者不认同此看法,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层层设问。那些需要帮助、等待帮助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者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是一种什么疾病?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我们成了什么?从中提出作者的看法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一切;若一概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非毒蛇和恶狼的人,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恶狼。解析:通过层层设问提出的观点自然会有很强的说服力。2课文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进行
11、论证?参考答案:对比论证。第5段力量对比:善良稚弱凶恶强大。第8段结果对比:善良被弘扬凶恶被压缩。第11段心态对比:善良者坦荡作恶者惶惶。解析:通过对比,使论证更深刻,更有说服力。3句子“例如在文化大革命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吗?凶恶不是披尽了迷彩服了吗?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参考答案:句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的手法。解析:比喻: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吗?拟人:凶恶不是披尽了迷彩服了吗?反问: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吗?凶恶不是披尽了迷彩服了吗?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设问: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吗?凶恶不是披尽了迷彩服了吗?课文小结:对善良的评价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本文中
12、,王蒙对“善良”“过了时”进行质疑,对那些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作了重新评价,赋予“善良”许多新的美好而深刻的内涵,批判了“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恶行,教育人们要具备“善良”的品性。本课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红色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足恃(sh) 不妨(fng) 戚(q)戚B凄(q)厉 轨(gu)道 圭臬(ni)C靠拢(ro) 稚(zh)弱 弘(hng)扬D寓(y)言 超(拔b) 滥(ln)恶2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弘扬:发扬光大。 )B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
13、。 (参透:探究并深切领会。 )C我们不惜以对付毒蛇与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 (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 )D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 (超拔:超级的出类拔萃。 )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一段的论证方法是( ) 。A拟人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较论证 D比喻论证二、判断题1本文的结构大体上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议论文的逻辑思维。 ( )2 善良作品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它宣扬了善良的正面,而在于它启发了读者
14、(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 )3 “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这句话没有什么依据。 ( )三、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是多么稚弱而后者显得是多么强大呀。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然而人们还是 善良、 善良、 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
15、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1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喜欢 欢迎 向往 B喜欢 向往 欢迎C向往 喜欢 欢迎 D欢迎 喜欢 向往2以下对选文中善良不如凶恶力量强大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B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C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D善良的人太少了,所以力量很弱。3这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是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人世间什么最宝贵?雨果说得好:善良。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
16、的人。 ”一句善言,万两黄金难求;一颗善心,一座神圣殿宇。善良是永恒的春天,是黑夜的灯火,是精神世界的阳光,是万古闪亮的星辰。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2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 解析:A项的不妨(fng)应为(fng) ;C项的靠拢(ro)应为(lng) ;D项的超拔(b)应为(b) 。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句子,正确把握词义。不能随意地望文生义。3答案:B 解析:要注意分清论证方法、修辞方法、说明方式的名称。二、判断题1答案:正确。 解析:本文具备了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2答案:正确。 解析:认真研究,会发现作者并没有讲清楚“善良”与
17、“一味善良”的区分点,与其把它作为一个“善良教育”的作品,还不如作为一个“善良讨论”的作品。3答案:错误。解析:小孩子是由于天真,不谙世事而善良。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了解和自觉而善良。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对社会发展只是一知半解而且自以为是,闹出许多可悲的事来,如“文化大革命”时“阶级斗争扩大化” ,故而最不善良。这是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三、综合训练(一)1答案:A 解析:要理解词语的含义,注意词语意思之间的关联,还要对课文内容熟悉。2答案:D 解析:结合阅读段的内容,准确理解。3答案:对比论证。 解析:选文写出了善良和凶恶的力量对比:善良稚弱而凶恶强大。(二)1答案: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善良。解析:作者以一句设问借用雨果的话表明了自己的观点。2答案:设问, “人世间什么最宝贵?雨果说得好:善良。 ”引用,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对偶, “一句善言,万两黄金难求;一颗善心,一座神圣殿宇。”比喻, “善良是永恒的春天,是黑夜的灯火,是精神世界的阳光,是万古闪亮的星辰。 ”解析:把握修辞方法的特点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