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 1 8 年 人 文 素 养 测 试语 文 试 题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得 分【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参加一六八中学自主招生考试,希望你们凝神静气,考出水平!开放的一六八中学热忱欢迎你们!本学科满分为 100 分,共 17 题;建议用时 80 分钟。得分 评卷人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共 42 分)1下列成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怙( h )恶不悛 莘莘( shn )学子 残无人道 忧柔寡断B纨绔( k )子弟 引吭( k ng)高歌 仗义执言 按部就班C戛( ji )然而止 股肱( g ng)之臣 别出心裁 唉声叹气D负隅( y )顽抗 栉( z
2、h)风沐雨 一愁莫展 不胫而走2古诗词默写( 6 分)( 1)杜牧赤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 ”( 2)宋诗重理。请任意写出两句包含哲理的宋诗。, 。( 3)读书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读,但同时也少不了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主张的“ , ” 。3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请任选他的两部作品,解释作品名称的含义。 ( 4 分)例: 朝花夕拾 “ 朝花 ” 比喻童年往事, “ 夕拾 ” 比喻成年后重提,可知是作者对以往经历的回忆。a ;b 。4填空( 4 分)( 1)我国古代有 “ 干支纪年法 ” 。其中 “ 天干 ”
3、 十:甲、乙、丙、丁、 、 、庚、辛、壬、癸; “ 地支 ” 十二:子、丑、寅、卯、辰、 、午、未、申、酉、 、亥。 ( 2 分)( 2)我国古代诗文中常用一些专有名词代指人的年龄,如: “ 而立 ” 代指三十, “ ” 代指四十, “ 知天命 ” 代指五十, “ ” 代指六十,等等。 ( 2 分)5就可乐这种饮料而言,有 “ 非常可乐 ”“ 百事可乐 ”“ 可口可乐 ” 等。请任选一种可乐名称,谈谈它们设计的特点。 ( 3 分)6走进名著(每空 1 分,共 5 分)( 1) “ 开口不谈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 ”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 ,为爱 情熬尽了
4、最后一滴泪,含恨而死; , 终于离弃 “ 温柔富贵之乡 ” 而遁入空门; 虽成了荣府的 “ 二奶奶 ” ,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身凄凉孤苦。( 2)走进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与作者对话,你会读出别样的况味:如果说三国演义是 一 班 将 相 的 粉 墨 , 水 浒 是 , 西 游 记 是 ,那么, 红楼梦则是一曲没落家族的挽歌。7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4 分)菊 花元 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诗人对菊花的偏爱?(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综合探究: ( 13 分)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5、:材料一: 汉字作为一种书写符号,已有六千多年历史,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材料二: 语言学家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其中重要的是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象形法造字是依据事物绘出形状,如 “ 木 ”“ 刀 ” 等; 指事法造字即文字是由表意图画加指示性符号构成,如 “ 本 ”“ 刃 ” 等。材料三: 有歌词唱道 “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 中国话让世界都听话 ”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近百个国家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已成为世界主要语种之一。( 1)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种字体。请写出三种汉字字体的名称。 ( 3 分)( 2)就材料二举例说明象形、指事
6、两种方法的联系。 ( 3 分)( 3)形成材料三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何感想?( 3 分)( 4)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依照范例,从下面提供的形近字中,选择两组,发挥想像,分别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句子中要尽量包含提供的两个字。 ( 4 分)范例: “ 师 ” 与 “ 帅 ”例一:教师的身份和作用如同元帅一样重要,只是戴着礼帽,多了一些文质彬彬的儒雅气质。例二:教师就如同元帅一样,在课堂上应该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让学生冲锋陷阵、攻城略地。“ 家 ” 与 “ 冢 ” 、 “ 玉 ” 与 “ 主 ” 、 “ 醒 ” 与 “ 酷 ” 、 “ 上 ”
7、与 “ 下 ”:;:。得分 评卷人二、阅读( 28 分)(一)南国的落叶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北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 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朱红。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这便是北国 “
8、无边落木萧萧下 ” 的壮观。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地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要光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作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捱过那冷酷的冬。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是灿烂如碎金,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像在春风中一样做着它们欢乐的梦。时序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枝梢上。南国,这时已
9、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片林子了,无论哪棵树下,都欣喜地看见,每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出了老叶覆满的树冠。我听见新叶在唱歌,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化作甘露玉浆,滋润大树上新叶的成长。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9文章描写了两个不同地方的落叶,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4 分)10文章在描写南国的落叶时,语言生动细腻。试找出你喜欢的
10、一句加以赏析。 ( 3 分)11文中 “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 这 ” 指的内容是什么?( 4 分)12 文章结尾, 作者 “ 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 , 你认为他在思考什么?试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 5 分)(二)阅读下面的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 12 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 以
11、衾拥覆, 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 “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 2 分)( 1)弗之怠 ( 2)持汤 沃灌( 3)或 依林木之下 ( 4)常以净衣易 之1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 4 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译文:(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译文:15请自选角度,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 ( 4 分)
12、16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文中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 ( )( 2 分)A 崇尚科学,消除迷信,社会才能进步B细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D挑战苦难,直面挫折的经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得分 评卷人三、写作( 30 分)1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 600 字。( 1)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这是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中描述春天的句子。春天是新的季节,是希望的季节,那么,春天在哪儿呢?请以 “ 又见 ” 为题,写一篇文章。( 2)以 “ 放学回家 ” 为题,写一篇文章。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