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 年春学期初中九年级地理复习教案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球运动教学目标:1、列举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3、了解地球自转、公园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4、了解经纬线、经纬度划分、半球划分及其特殊的经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本初子午线等)5、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教学重点:地球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经纬线、经纬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小组。 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比较法、联想法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1)列举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麦
2、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P2 图 1.1) ;帆船从海面驶来,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即最大周长) ,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3)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公转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运动周期 一天(24 小时) 一年(365 天)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四季变化;五带形成2.地球仪(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经纬线、
3、经纬度、半球划分及特殊的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 。形状 圆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 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横向) 南北方向(纵向)0 度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即 0。 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1-3 七年级上册地理分类复习 可调整4-6 七年级下册地理分类复习 可调整7-9 八年级上册地理分类复习 可调整10-12 八年级下册地理分类复习 可调整13-15 全阶段总复习 可调整中考- 2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
4、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特殊线 赤道 0。 纬线、 南回归线:23.5S;北回归线 23.5N;南极圈 66.5S;北极圈66.5N本初子午线、西经 20 度经线、东经 160 度线、180 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划分半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西经 20 度以东,东经 160 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 20 度以西,东经 160 度以东为西半球,(2)了解建立经纬网的重要意义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
5、广泛用途。第二单元 地图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常用图例;2、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地形;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能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教学重点:地图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比较法、联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过程:1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能识别常用图例。(1)辨别方向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量算距离。比例尺的计
6、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小 表示范围大 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 表示范围小 内容详细(3)常见图例2.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山体不同部位。(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 -(3)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 (4)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5)鞍部:相等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空白处(6)山顶: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7)陡崖:等高线重合地方3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能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去公园游览,需要
7、寻找景点,应选择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选择交通图;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选择世界政治地图。去一个城市游览,想知道城市的位置,选择小比例尺地图;想了解这个城市更多的情况,要选择大比例尺地图;在城市地图上找到某个景点,想知道这个景点的布局,还要选择更大比例尺的地图。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2、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及地理分布;3、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半岛、岛屿和海峡;4、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5、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重点:海洋与
8、陆地的分布及组成。 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 4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比较法、联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过程:1海陆分布(1)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所占比例,了解海陆分布特点。A、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 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 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2)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及地理分布。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
9、河、大高加索山脉亚洲与北美: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3)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半岛、岛屿和海峡。主要半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主要岛屿: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本州岛主要的海峡有:白令海峡、马六甲海峡(东南亚)、霍尔木兹海峡(中东)、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莫桑比克海峡(非洲)、麦哲伦海峡(南美洲)、英吉利海峡 (欧洲西部,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 、德雷克海峡(南美洲火地岛和南极半岛之间)2海陆变迁(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壳变动)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海平面升
10、降) 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全球共分六大板块:图 2.19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P37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 地中海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第四单元 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用实例说明人类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
11、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4、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5、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教学重点:世界气温、降水分布规律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学难点:读世界气温、降水、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世界气温、降水、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法、活动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学法指导:对比理解法 联想法 数据分析法 归类法教学过程:1天气气候与我们的生活(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5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如今天下雨了,明
12、天晴到多云。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如梅雨。(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46 页图)(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重要性: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了空气,引发人们多种疾病。保护:减少排放、少用煤,造林种草。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 2 小时左右(14 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 7 月最高,1 月最低;海洋上 8 月最高,2 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
13、界降水分布特点: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如,一座高山海拔 3000m,山脚气温 20,山顶气温多少度?(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并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特点。一般特点: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近海降水多,远离海洋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具体说来: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在
14、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3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南北纬 100至回归线之间的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南北纬 100至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至 300大陆内部、西岸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
15、高温多雨南北纬 250-350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澳大利亚东部、南北美洲东部温带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 300-400大陆西岸六大洲都有- 6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找出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并说出其特点。(2)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影响:a)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陆位置影响: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海陆位置影响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地形影响:a)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c)位于
16、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3)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生活在不同热量带的人们衣着不同。 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第五单元 居民和聚落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说明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及其主要地区;4、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代表性建筑;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基本特点;5、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世界人种、语言
17、、宗教、聚落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法、活动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学法指导:对比理解法 联想法 数据分析法 归类法教学过程:1人口与人种(1)学会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说明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人口增长特点:A、18 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B、20 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C、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口增长速度世界各地不同。人口分布特点:A、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悠久地区,人口众多,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B、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如欧洲和北美洲;C、中低纬、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D、干旱、潮湿、高纬度
18、或高海拔、寒冷地区人口稀少。如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 北冰洋沿岸 、 青藏高原(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南北纬 350-550大陆东岸亚洲东部沿海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暖夏凉,全年降水分配均匀南北纬 400-600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澳大利亚南部,南北美洲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寒带 寒带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高原山地气候 垂直地带性 高山、高原地区- 7 -人
19、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地区。人种 特点 分布区黄种人 皮肤淡黄、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亚洲东部、东南部、北部及南北美洲一部分白种人 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少 欧洲、大洋洲、北美洲、西亚和北非及印度北部黑种人 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美国境内、印度南部、澳大利亚西北部2语言和宗教(1)了解
20、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主要的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俄罗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法语:法国、非洲一些国家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西亚,北非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代表性建筑物。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代表建筑教堂。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代表建筑清真寺。佛教
21、: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代表建筑佛塔或寺庙。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3聚落(1)了解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基本特点。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2)举例说出聚落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早期,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目前,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因纽特人的雪屋 严寒 雪块构筑,
22、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傣族微竹楼(高架屋) 潮湿,炎热多雨 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可以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沙漠吹来的热风。- 8 -第六单元 发展与合作教学目标: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2、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并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含义;3、了解联合国的概况及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概况及作用。教学难点:“南南合作”
23、和“南北对话”的含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学法指导:对比理解法 联想法 归类法 观察图表法教学过程:1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明世界上主要国家在人口、面积、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人口超 1 亿的国家(11 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 其中有六个分布在亚洲。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发展: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有 20 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24、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发展中国家有 150 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2)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并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含义。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 - 在大洋洲) “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南”“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2国际合作(1)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2)了解联合国的概括及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联合国总部 美国纽约 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6 个主要机
25、构;5 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瑞士日内瓦 ,成员 148 个(2003 年 4 月)宗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和平、友谊、进步;国际红十字会,人道主义;亚太经合组织 东南亚国家联盟 欧盟,27 个成员国,成员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五)认识区域第七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归纳出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及发展等问题;4、通过实例说明亚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教学重点:亚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26、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学难点: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 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教学过程:(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9 -纬度位置:纬度约 0。 80 。 N,经度约 30。 180 。 E;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南极洲跨经度最广)(2)运用地图和有
27、关资料归纳出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地形特点:地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低;气候特点: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河流。(3)认识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人口问题:人口众多,约 36.8 亿,占全世界 61;环境问题: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种粮,加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在土地上连续耕种,使土地得不到休耕,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发展问题:人口众多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阻碍经济发展。世界人口 60.55 亿,其中多半人生活在亚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有 6 个国
28、家超过 1 亿。(4)通过实例说明亚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第八单元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归纳出它们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存在的人口、环境及发展等问题;4、通过实例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教学重
29、点: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学难点: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 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1.日本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岛国; 领土范围:纬度 25。 -45。 N,经度 125。 -145。 E;主要组成部分: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 4 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及地形特点,能够解释
30、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原因: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相互碰撞。结合日本的国情,理解其加工贸易发达的经济特点。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日本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如煤铁矿石,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吕大量出口,形成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知道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及其分布特点。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了解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文化兼容的典型。- 10 -2.印度了解印度
31、人口的现状。特点:人口数量多,增长快,自然增长率高。影响: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对环境压力增大,阻碍经济的发展。通过地图及图片资料,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印度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了解印度的工业发展及主要的工业城市。英殖民统治时期,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独立后,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不仅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主要工业城市:首都
32、新德里,孟买(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的麻纺织中心) ,班加罗尔(电子工业基地)3.俄罗斯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地理位置:亚欧大陆北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组成:亚洲占大部分,欧洲部分较少,以乌拉尔山为界。了解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及重要的河流、湖泊。地形特点: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升高。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带季风和寒带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重要河流: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母亲河)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科雷马河重要湖泊: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了解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及重要的工业区。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
33、世界是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这为俄罗斯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分布:亚洲部分较多,欧洲部分较少。重要的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莫斯科工业区(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乌拉尔工业区(石油、钢铁、机械等) ;库兹巴斯(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了解俄罗斯重要城市及主要运输方式。重要城市:莫斯科(首都) 、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 、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等。第九单元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归纳出它们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存
34、在的人口、环境及发展等问题;4、通过实例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教学重点: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学难点: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 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教学过程:1.中东地区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 11 -位置: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称之为“中东” ,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自古以来,中东就是东西方交通要
35、道。两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洲:亚、欧、非 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指出中东地区石油分布、生产和出口的情况。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产油国: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中东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可能导致的问题。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无河流的沙漠地区。可能导致问题:匮乏的水资源对中东各国的生产以至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所以有关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为中东地区
36、的一个焦点。说出中东地区宗教和文化差异。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现在中东各民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地区不安定的重要原因。2.欧洲西部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及其主要的国家和首都。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 首都: 伦敦、巴黎、柏林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地形、气候及其特点。地形:地形平坦,山地主要在南部地区气候类型及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湿润,年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雨型) 、高原山地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宜牧草的生长,因此西欧畜牧业较发达。了解
37、欧洲西部地区区域性组织 欧盟。欧盟现有 27 个成员国,除瑞士和挪威外,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属于欧盟。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伦敦塔桥、荷兰风车、北欧峡湾风光、阿尔卑斯山滑雪、雅典巴特农神庙、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西班牙斗牛、巴黎艾非尔铁塔。第十单元 西半球的国家和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归纳出它们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存在的人口、环境及发展等问题;4、通过实例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
38、衡性。教学重点: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学难点: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挂图教学过程1.美国通过地图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和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共 50 个州,其中 48 个本土州,2 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 。地理位置:太平洋东岸,大西洋西岸,加拿大以南,墨西哥以北地区。利用图表、数字分析美国的民族和人种构成。- 12 -民族:美利坚民族。土著居民
39、:印第安人。人种构成:白种人(84) 、黑种人(13) 、黄种人。了解美国农业发展优势自然条件及主要特点。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占一半以上,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自然条件优越。主要特点:美国农业实现了地区生产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规模很大。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是世界农业大国。了解美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硅谷。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美国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因大量生产电子工业材料硅片而得名。3极地地区说出两极地区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的特
40、殊性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位置范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南极严寒(冰雪高原) ,干燥(白色沙漠) 、烈风(风库) ;北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寒冷不及南极,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北极风速远不极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南极南极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 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有原始的自然环境。南极暖季在当年的 11 月至次年的 3 月。北极:石油、天然气、煤、铁的进一步发现和开采。 能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了解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站在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是北;在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是南。第三部分
41、:中国地理第十一单元 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3、了解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知道我国的人口政策;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民族、人口分布特点。教学难点:人口密度,自然增长率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等。教学方法
42、: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学法指导:对比理解法 联想法 归类法 观察图表法教学过程:1疆域与行政区划(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能在地图上查找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地理位置:两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特点:位置优越,海陆兼备。疆域辽阔、疆界绵长。四至点: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13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2)在地图
43、上查阅我国的陆疆、海疆,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陆疆:20000 多千米; 海疆:18000 多千米;邻国:14 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隔海相望的国家:6 个,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陆地面积:960 万平方千米。 领水面积:37 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 300 万平方千米。(3)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位置、简称和行
44、政中心。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民族乡、镇)34 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北京市 京 北京 湖南省 湘 长沙天津市 津 天津 广东省 粤 广州河北省 冀 石家庄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山西省 晋 太原 海南省 琼 海口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重庆市 渝 重庆辽宁省 辽 沈阳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吉林省 吉 长春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上海市 沪 上海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江苏省 苏 南京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浙江省 浙 杭州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安徽省
45、皖 合肥 青海省 青 西宁福建省 闽 福州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江西省 赣 南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山东省 鲁 济南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河南省 豫 郑州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湖北省 鄂 武汉 台湾省 台 台北2人口与民族(1)了解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知道我国的人口政策。人口总数:截至 2000 年,我国为 12.95 亿,占世界人口 1/5 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我国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东部地
46、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省区的人口密度更大,西部人口密度较小。 (3)知道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了解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我国少数民族政策。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92,另外 55 个民族占总人口 8,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有 1600 万人,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人口也较多,人口在 500 万以上,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只有几千人。- 14 -风土人情少数民族 风土人情 分布地区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摔跤 内蒙古傣族 泼水节、孔雀舞 云南省朝鲜族 长鼓舞、跳板 东北三省彝族 火把节 四川、云南苗族、侗族 芦笙节 贵州、湖南藏族 晒佛节、
47、集体舞 西藏哈萨克族 弹奏冬不拉 新疆回族 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宁夏我国少数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内行使自治权。(4)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各民族分布特征: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西南、西北、东北。第十二单元 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及主要地形区分布;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点、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与湖泊,了解长江、黄河的
48、概况及长江开发利用和黄河治理情况。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及主要地形区分布,气温各降水时空分布特点,主要气候特征,长江、黄河概况。教学难点:长江开发利用,黄河治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学法指导:对比理解法 联想法 归类法 观察图表法教学过程:(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地势特点:西部高、东部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要地形区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多为平原和丘陵。(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点、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气温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方普遍高温。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时间上,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3)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除青藏高原地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