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94251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专业:小学教育姓名:2014 级康云层次:高起专论文完成时间:2016 年 6 月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摘 要 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是此书艺术魅力的主要源泉,也是中国小说史人物画廊里少数最具光彩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作为西游记中的第一主人公孙悟空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具有鲜明的爱憎,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人们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但孙悟空是一个悲喜共存的艺术形象。从孙悟空奇特怪僻的外貌、轻松幽默的语言动作、对自由生活

2、的热切向往来看,这都是他“喜剧”性的一面。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也正是他的这些特别突出的“喜剧”性因素才一步步导致了他的“悲剧”性因素的出现。他为了追求自身所需求的自由生活价值而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 500 年。山中岁月容易过,世上繁华已百年。可他为了出山重获自由只有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在取经途中,他受尽怨气、苦难,最终才得以成正果,落了个“斗战胜佛”的美名。这个佛界的美名就如一顶大花帽稳稳妥妥地把孙悟空的思想价值属性给安抚的妥妥当当。这时的他已经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一切自然属性。分析至此,他的“悲剧”性也就自然出壳、不攻自破了。所以,在他身上“喜剧”性因素和他的“悲剧”性因

3、素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因此,本文主要从孙悟空形象的主要特征、 “喜剧”性和 “悲剧”性这三个方面来加以简要分析。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主要特征,喜剧性,悲剧性 目 录一、孙悟空形象的主要特征 (1 ) 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 (二)具有鲜明的爱憎 (三)具有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 二、孙悟空形象的喜剧性(一)孙悟空的外貌奇特怪僻 (2 ) 孙悟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 ) 孙悟空的语言、动作轻松幽默,富有喜剧性 三、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一)被压五行山下,理想自由的完全破灭,是他悲剧性的开始 (二)保护唐僧完成取经大业,最终

4、皈依佛门是其悲剧的进一步深化参考文献 浅 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书中刻画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形象各异,各个逼真。在这些众多的艺术形象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塑造是最为成功的,也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不同看法。有人说是农民英雄,有人说是起义叛徒,有人说是新兴市民,有人说是开明地主;还有人提出,大闹天宫时他是急于向上爬的野心家和愚蠢的罪人,而西天取经时则是理想的奋斗者和改革的英雄。其实,不去追述他的政治倾向,单就其人格魅力,以

5、我们当今时代的眼光去看,无论是大闹天宫时的英雄气概和叛逆精神,还是西天取经时屈服的嫌疑和造福于人群,都是他人生成长的阶段,是一个人实现其人生意义的路程。在孙悟空的人生里,前一阶段他是个率性而为天真烂漫勤奋聪慧的孤儿,后一阶段这个孤儿在多年沉寂后一举奋发,一路斩妖除魔,忠心护主,为民除害,造福苍生,终于修成正果,功德圆满。我们认为,作为西游记中的第一主人公孙悟空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

6、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但孙悟空是一个悲喜共存的艺术形象。总之,从整体上来说,如果没有了孙悟空的形象, 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将会顿失生气。 1、 孙悟空形象的主要特征 (一)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孙悟空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只石猴子,他出世后,就在仙山福地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龙宫,他“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 ;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他敢自称齐天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

7、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权威,在他面前一个个威风扫地。此外,他还敢于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骂观音菩萨“该她一世无夫” 。对人间之王,他更是蔑视。他对乌鸡国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 ”这种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的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二)具有鲜明的爱憎。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浓厚的感情。正如车迟国的众僧所称颂的:

8、专秉忠良之心,铲锄人间不平之事, “济困扶危,恤孤念寡” 。他为车迟国的五百名无辜和尚解除了灾难;对猪八戒,他虽然不时挖苦讽刺,有时也捉弄一番,却是善意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取经队伍团结。可是,他对害人的妖精,却毫不留情。三打白骨精时,尽管唐僧念紧箍咒使他头痛难忍,甚至用断绝师徒情义的手段来阻止,仍然动摇不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孙悟空形象这一特点,寄托了古代人民要求团结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坚决决心。 (三)具有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他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翻筋斗云的高超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龙王处讨得如意金箍棒,于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

9、他不因为自己神通广大就放松警惕,或不动脑筋,相反他能够在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疑点,寻根究底,揭穿妖魔的伪装。他善于观察了解,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或用火眼金睛观察动静,或变成小飞虫到敌人内部去探听虚实。他还善于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或钻进妖魔肚皮,或变成妖魔的亲友,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他总是无往而不胜。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人们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二、孙悟空形象的喜剧性 (1 ) 孙悟空的外貌奇特怪僻 西游记写三徒,皆俱丑相。 “丑相者,异相也。异相即妙相。正说着丑,行者妙。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三徒

10、到处人多不识,见之惊疑。 ” 1、从长相上来说:孙悟空作为唐僧的大徒弟,生来就长着一副“丑陋”的模样。然而,在唐僧的眼中,孙悟空生的也就是一副“丑相” 。而“丑相”与“妙相”相比却差之远矣。随着孙悟空行迹的变化,这具“丑相”外化下的“异相”在唐僧取经路途中变成了一具“妙相” 。我们再进一步看,这具“妙相”面对妖、魔、鬼、怪之时,在唐僧眼中又开始变为极具威严的“法相” 。而只有在这个时侯,这具极具有风趣的长相才变为本源之相“法相” 。而当悟空的本源之相“法相”出现在唐僧面前时,他才面笑自然、神采奕奕,立刻有了精神。从唐僧的内心来分析,他也只有经常看到悟空“妙相”演化下的本源之相“法相”时,他才能

11、在白马背上坐的安稳,走的也就一百万个安心。这样看来,似乎悟空的“丑相”到底也是 “妙相” 。从而,这具“丑相”也就有了价值性可言,无不给人以快意之感。 2、从取经过程看:悟空有时到农家给师傅化斋,性格急燥的他也不知道怎样行礼数,直来直去,吓得老农半死,连声叫到:“妖怪!” 、 “妖怪!” 。而悟空却说是“齐天大圣” ,吓怕的老农怎知“齐天大圣”为何许人也?化不来斋饭,不甘心的他就去偷了,实在不行又开始把“丑相”最终变为“法相” (变化成普通人的相貌) ,完成任务。从中也可以感受得到,孙悟空的滑稽可笑无不在他相貌有规律的变化之中一一体现。 3、孙悟空在救落难的师傅时:妖魔眼中“龇牙咧嘴,火眼金睛

12、,磕头毛脸,就是个活雷公相似”的悟空足以把他们吓倒。妖怪们开始要考虑一下,怎样把这个毛脸、雷公引开或者用宝贝来对付他,这样才能安心的吃唐僧肉。可以看到,悟空的“丑相”到“妙相”再至“法相”的效果更不是一般了。(二)孙悟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喜剧最简单的形式是闹剧,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当滑稽只限于外在行为和表面丑态之时,这就叫做闹剧 。 ” 1、从孙悟空自身来看:自从他出生后,就在仙山福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他应有的生活状态,真是逍遥快活,享尽人间的天伦之乐。而从他的自然属性方面来讲,这种自由是猴所具有的天性。自然的天性就决定了他应该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之中,任其自然生活。这是他作为猴类应该

13、欣慰的。因此,这种欣慰是真诚的、真实的。然而,他却不像我们现实中的猴子。虽然,有的猴子生活在人工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或人工建造的“铁房”中。但是,他们的自由生活没有安全保障,时刻面临着危险或死亡的威胁。就这样,他们的自然天性就被人类无情的给剥夺了。从而,他们的自然属性也就随之变为社会属性。这样看起来,他们的“自由生活”岂不是个“悲剧”?这样看来,孙悟空的“自由生活”岂不是个“喜剧”? 2、从孙悟空的理想来看:他要与天齐寿、与天齐大,自称为“齐天大圣” ,高喊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他的这种民主的思想是极其崇高和伟大的。所以,也只有他才有这个胆识和魄力。这样来看,他的自由已经从个人的生

14、活自由转化为精神上的自由。到了这个地步,在他的眼中,要想真正获得自由,还要像天上那些云游四海、长生不老的神仙更甚至于像玉帝那样高傲,这才是他真正所谓的“自由” 。(3 ) 孙悟空的语言、动作轻松幽默,富有喜剧性 1、孙悟空的语言无不具有轻松幽默感,让人回味无穷。在悟空的词典里,只有戏语,没有敬语,玉皇大帝在他的口中便成了“老官儿” 。孙悟空对玉帝、如来的轻蔑态度,造成了幽默的喜剧效果。而对于猪八戒来说,孙悟空时常对他缺点的善意嘲笑、或者对他的讽刺、让他做些蠢事、说些蠢语,在他身上强烈体现出孙悟空的幽默感。在这些事情里面都蕴含着无群的智慧,再加上孙悟空有时对猪八戒的捉弄,让自己也变得很滑稽可笑。

15、 2、孙悟空的动作让人感到幽默,能给人以欢笑。例如,在西游记第二回中写到:“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又如在第七回中,孙悟空竟然在如来佛手缝中撒猴尿。他的这些语言、动作,证明了孙悟空就是不同于一般现实中的猴子。但是,他是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反映者和表演者,时刻让我们感觉到他的存在。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无可厚非的深刻印象。 总之, 西游记一书以孙悟空形象为中心,以妖、魔、鬼、怪、唐僧、猪八戒、沙僧、乃至仙佛为陪衬,表现出孙悟空浓厚的喜剧性。妖怪身上表现的是吃人的残酷、无人性,而孙悟空总是以乐观的精神、顽强的战胜他们。唐僧、猪八戒、沙僧乃至仙佛体现出人

16、性的弱点,孙悟空就以这些弱点来揭露、嘲讽他们。所以,孙悟空代表着正义、明智者的胜利,给人以无限的精神愉悦感,被公认为“人间之喜仙” 。三、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么,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是怎样来体现悲剧的呢? (1 ) 被压五行山下,理想自由的完全破灭,是他悲剧性的开始 1、 “大闹天宫” ,孙悟空的悲剧开始登上舞台。 “胡适曾经高度赞扬西游记前七回即大闹天宫的故事,乃是世间最有价值的一篇神话文学。自由意志与反抗精神,无疑是这七回文字的神髓。 ”我们单从“大闹天宫”这里看,孙悟空的悲剧已经开始登上了舞台。他以前过的“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

17、,又不伏人间王府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早已在如来佛的五行山下化为泡影了。那么,他的那种自然天性被完全扼杀了,这和我们现实中的那些被人的意志所拘束的猴子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与他前边的喜剧相比,岂不显得更加悲吗? 2、被压五行山下,个人价值遭到毁灭。在我们的印象中,孙悟空是个法力无边,十万天兵都拿他不住,吓得玉帝龙床坐不安宁的神猴!可是,他强大的反抗动力无疑是对玉帝所制定的专制等级制度的蔑视。在他眼中,这些没有道理甚至荒谬的等级制度对他而言简直是对自己自由、天性的毁灭。所以,他要以“大闹天宫”来实现自己自由价值,从而也就给读者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不得不称赞孙悟空实在是有胆识的人,我们也真为他的这种

18、通过反抗来实现自己价值的精神所感叹。但是,风云变幻、事与愿违。千算万算,最终还是算在了如来佛的手中(二)保护唐僧完成取经大业,最终皈依佛门是其悲剧的进一步深化 1、从取经过程看,也有孙悟空悲剧性的因素存在。取经要走十万八千里的路程,本来只是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的距离就可以完成。但是,他要陪着肉眼凡胎的唐三藏走 14 年,要熬过 5048 个日日夜夜。取经途中,地理环境与自然气候恶劣,险山恶水,更是兼山山有怪,水水藏魔,孙悟空一路除怪降魔,为取经人扫除一切障碍。可是,这些事情在唐僧眼中是孙悟空应该做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样看来,孙悟空可谓“悲”也! 2、 西游记对唐僧大力讽刺,更能衬托出孙悟空的“

19、悲” 。 西游记最具讽刺性的形象是唐僧,而对他的越加讽刺,其更能衬托出孙悟空的“悲” 。唐僧本来是圣僧,如来的第二个弟子,但他常常人妖不分,是非颠倒,把伪装吃人的妖精当好人加以姑息、纵容,而对火眼金睛识破妖精,忠心耿耿降妖救主的孙悟空却无端责骂,残酷打击。例如,第一次是遇到六个毛贼被悟空打,他念紧箍咒;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 ,被唐僧赶走。 3、修成正果, “天性”被彻底扼杀。孙悟空陪着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最后成正果,得了个“斗战胜佛”的美名。看上去似乎是他应该高兴的,成了佛也就和其他神仙一样可以长生不老,与天齐寿,同时也就获得了自由。不像压在五行山下,同师傅一路所受的那些苦难那样苦了。但

20、是,从他的内心来讲,他最终还是真正没有获得“理想的自由自己的价值”的自由。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依然是个空荡虚有的夸声。从五行山下脱身一直到最后成正果,他心中一直所想的都未能曾如愿以偿。显而意见,他还是败在了如来佛的手里。只不过从表面看来,是形式不同罢了。但从实质上来讲,可以说如来像玉帝一样用“斗战胜佛”的一顶大帽子很隐蔽的把孙悟空给安抚了。从而也就很自然、很神秘的把他的“天性”彻底扼杀干净了。这样细细品来,那孙悟空岂不是更“悲”吗? 西游记以本身的价值,取得了中国文学史光辉的地位。孙悟空的形象创造,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

21、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它有孙悟空的“喜剧”性、 “悲剧”性形象的描绘,让多少人赞叹不已。他的讽刺天才和斗争方法与手段,启迪了人民的智慧;它的艺术形象教导人们怎样去认识生活;它在形象创造及描写手法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承恩.西游记.四川美术出版.2006 年。2 谭邦和. 明清小说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年。 3 于非. 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4 朱一玄. 中国古典悲剧喜剧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年。 5 王国维. 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