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90846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47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征求意见稿2014102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 GB/T50XXX20XX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Deliver Standard ofBuilding Design-InformationModeling20XX XX XX 发布 20XX XX 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DeliverStandardforBuildingDesign-InformationModelingGB/T 50XXX-20XX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

2、:20XX 年 XX 月 XX 日中国xxxx出版社20XX 北京前 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命名规则;5.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建模要求;6.建筑经济对设计信息模型的交付要求;7建筑工程设计专业协同流程和数据传递; 8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交付物。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3、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参加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理正软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柏慕进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悉地国际(CCDI)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艾奕康咨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图软香港有

4、限公司北京代表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奔特力软件(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上海城建(集团)公司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中国五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北京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工程管理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华思维泰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鲁班软件深圳市建筑设计总院上海城建设计总院四川省建筑设计总院华科优建(武汉)工程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

5、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排名不分先后)孙英 魏来 何海芹 易君 张志飞 徐卫国 卜一秋 黄琨 高成勇 王国俭 罗伟 于洁王春光 过俊 李邵建 张学生 黄亚斌 王广斌 刘守奎 许蓁 骆汉宾 龙辉元 崔旸 张吕伟焦安亮 张鹏 赵昂 杨峥 金新阳 马恩成 陈勇 侯本才 何立波 杜娟 辛佐先 冯志江王乔恒 张学斌 谢卫 周立 李伟伟 庄惟敏 陈宇军 陈继良 张东升 张金月 穆威 张炜周汉钦 韦晓泉 刘立明 吴俊书 杨志 魏有光 杨帆 杨海涛 熊婧彤 曲昌盛 冯树坚 唐小卫范恩杰 欧均胜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目 次1 总 则62 术语和符号73 基本规定94 命名规则94.1. 对象和参数的命名94.2

6、. 文件命名105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要求125.1. 总体要求125.2. 模型精细度125.3. 信息粒度135.4. 建模精度196 建筑经济对设计信息模型的交付要求277 建筑工程设计专业协同流程和数据传递297.1. 建筑信息模型策略书297.2. 碰撞检测297.3. 数据状态标识297.4. 数据传递308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交付物318.1. 一般规定318.2. 交付物31Contents1 GeneralPrinciples62 Terms73 Basic Requirements94 Naming rules94.1. Naming ofObjectsandPropertie

7、s94.2. Naming ofFiles105 Requirementsof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125.1. GereralRequirements125.2. LevelofDetails125.3. Informationgranularity135.4. Level ofModel Details196 DeliveryforBuildingCostEstimation277 RequirementsofBuildingDesignCollaberations andInformationExchange.297.1. BIMStrategyGuide

8、297.2. Collision Detection297.3. DataStatus297.4. DataExchange308 Deliverablesof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318.1. GeneralRequirements318.2. Deliverables311 总 则1.0.1. 为保障国内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设计信息模型的交付行为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兼容性强的统一基准,特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数据的建立、传递、和解读,特别是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程设计参与各方的协作,以及质量

9、管理体系中的管控、交付等过程。另外,本标准也用于评估建筑信息模型数据的成熟度。1.0.3. 本标准适用的建筑工程范围是各类民用建构筑物,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地下空间等。普通工业类和基础设施建构筑物,包括仓储建筑、地下交通设施中的民用建筑物。1.0.4. 本标准为建筑信息模型提供统一的数据端口,以促使国内各设计企业(团队)在同一数据体系之下工作与交流,并实施广泛的数据交换和共享。1.0.5.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的建立和交付,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个体名词。包含建筑全生命期或部分阶

10、段的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建筑信息模型以数据对象的形式组织和表现建筑及其组成部分,并具备数据共享、传递和协同的功能。2.0.2. 建筑信息化模型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集合名词,在项目全生命周期或各阶段创建、维护及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进行项目计划、决策、设计、建造、运营等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也可简称为“建筑信息模型”。2.0.3. 全生命周期 Life-Cycle建筑物从计划建设到使用过程终止所经历的所有阶段的总称,包括但不限于策划、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审批、验收、运营、维护、拆除等环节。2.0.

11、4. 协同 Collaboration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共享及互操作性的协调工作的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协同、项目各参与方内部不同专业之间或专业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协同、以及上下游阶段之间的数据传递及反馈等。从概念上,协同包括软件、硬件及管理体系三方面的内容。2.0.5. 使用需求 UtilizationRequirements根据项目阶段和工程需求而确定的对于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信息需求。2.0.6. 几何信息 Geometric Information表示建筑物或构件的空间位置及自身形状(如长、宽、高等)的一组参数,通常还包含构件之间空间相互约束关系,如相连、平行、垂直等2.0.7.

12、非几何信息 non-Geometric Information建筑物及构件除几何信息以外的其它信息,如材料信息、价格信息及各种专业参数信息等。2.0.8. 模型精细度 Level ofDetails表示模型包含的信息的全面性、细致程度及准确性的指标2.0.9. 信息粒度 Informationgranularity在不同的模型精细度下,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所容纳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的单元大小和健全程度。2.0.10. 建模精度 Level ofModel Detail在不同的模型精细度下,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几何信息的全面性、细致程度及准确性指标。几何精度采用两种方式来衡量,一是反映对象真实几何外形

13、、内部构造及空间定位的精确程度;二是采用简化或符号化方式表达其设计含义的准确性。2.0.11. 建模几何精细度 Geometric Fineness建模过程中,模型几何信息可视化精细程度指标。低于建模几何精度的几何变化,当不影响使用需求时,可不必可视化表达。2.0.12. 交付过程 Deliveryprocedure将符合要求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的设计成果按协议或约定交付业主或委托方的过程。2.0.13. 交付物 Deliverables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的可供交付的设计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各专业

14、信息模型(原始模型或经产权保护处理后的模型)、基于信息模型形成的各类视图、分析表格、说明文档、辅助多媒体等。2.0.14. 交付人 DeliverablesProvider提供交付物的一方。2.0.15. 专业交付信息集合 ProfessionalInformationDeliverableSet根据使用需求,从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中提取的工程信息的集合。【条文说明】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无可能包罗万象,应针对具体工程实际来确定所需交付的信息。BuildingSMART将IFC和实际交付进行了如下图形比对。从图中可看出,针对特定目的交付的信息是一个信息组合,立面包含了完成特定目的所需的必要信息。2.0.

15、16. 碰撞检测 Collision Detection检测建筑信息模型包含的各类构件或设施是否满足空间相互关系的过程。通常包括重叠检测,如结构构件与建筑门窗的重叠,设备管线与结构构件的穿插等;以及最小距离检测,如管线与其它管线或构件间是否满足最小设计及安装距离的要求等。3 基本规定3.0.1.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所包含的信息以及交付物应符合工程项目的使用需求。工程项目的使用需求与工程性质、阶段、目的有关。【条文说明】各专业录入的信息应满足交付物使用者的最低数据需求。交付物使用者的最低数据需求根据交付物使用目的确定,交付物使用目的包含:可行性研究、规划和建筑设计审批、造价计算、工厂预制或制造、物

16、料采购、竣工审查、运营和维护。3.0.2.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的信息应的输入方应保证所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0.3.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可包含超越使用需求的冗余信息,但是信息的输入方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冗余信息的产生。【条文说明】在实际操作情况中,冗余信息不可避免。例如当进行墙体建模时,大量的信息都会随之产生,其中有些信息并非针对使用需求,这种情况难以避免,因此也不必刻意去完全消除冗余信息。然而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减少冗余信息的产生,有利于提高效率。3.0.4.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的信息应包含两种类型: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3.0.5.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的信息粒度与建模精度可不完全一致,应以模型

17、信息作为优先采信的有效信息。 【条文说明】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实际操作的需要,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所包含的信息不一定能够全部以几何方式全部可视化表达出来,例如家具,在某些要求下,可以二维的方式制图,但其对应的属性信息可具备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包括椅子的重量、体积、材质等。此类情况下,应以模型所承载的信息作为优先的有效信息。3.0.6. 建筑工程各类对象和信息应赋予分类和编码信息,并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XXXXX)【条文说明】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中信息量巨大,若缺乏科学的分类以及一致的编码要求,将会极大的降低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和效率。因此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根据使用需求,提供

18、足够的分类和编码信息,以保障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流畅性。信息的分类和编码在国外建筑工程行业使用广泛,例如美国采用OmniClass, Masterformat,英国采用UniClass等。4 命名规则4.1. 对象和参数的命名4.1.1. 建筑工程信息所描述的对象以及参数的命名均应符合下列规则:4.1.2. 建筑工程对象和各类参数的命名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XXXXX)的规定。【条文说明】在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中,已经对各类专业词语均规定了中文和英文命名写法。4.1.3. 在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内,同一对象和参数的命名应保持前后一致。4.2. 文件

19、命名4.2.1.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及其交付物文件的命名宜符合下列规定:1 文件的命名宜包含项目、分区或系统、专业、类型、标高和补充的描述信息。2 文件的命名宜使用汉字、拼音或英文字符、数字和连字符“-”的组合。3 在同一项目中,应使用统一的文件命名格式,且始终保持不变。4.2.2.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及其交付物文件的命名格式宜符合下列规定:1 文件的命名可由项目代码、分区或系统、专业代码、类型、标高、描述依次组成,由连字符“-”隔开,如图2 项目代码(PROJECT):用于识别项目的代码,由项目管理者制定。如采用英文或拼音,宜为3个字母。3 分区/系统(ZONE/SYSTEM):用于识别模型文件

20、与项目的哪个建筑、地区、阶段或分区相关(如果项目按分区进一步细分)。4 专业代码(DISCIPLINE):用于区分项目涉及到得相关专业,宜符合表4.2.2-4的规定。表 4.2.2-4专业(中文) 专业(英文) 专业代码(中文) 专业代码(英文)规划 Planning 规 P建筑 Architecture 建 A景观 LandscapeArchitecture 景 LA室内装饰 InteriorDesign 室内 ID结构 StructuralEngineering 结 S给排水 PlumbingEngineering 水 P暖通 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

21、itioningEngineering 暖 HVAC强电 ElectricalEngineering 电 E弱电 ElectronicsEngineering 电 E绿色节能 GreenBuilding 绿建 G环境工程 EnvironmentEngineering 环 EE勘测 Surveying 勘 SU市政 CivilEngineering 市政 C经济 ConstructionEconomics 经 CE管理 ConstructionManagement 管 CM采购 Procurement 采购 PC项目代码-分区/系统-专业代码-类型-标高-描述图 4.2.2-1专业(中文) 专业

22、(英文) 专业代码(中文) 专业代码(英文)招投标 Bidding 招投标 B产品 Product 产品 PD5 类型(TYPE):当单个项目的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拆分为多个模型时,用于区分模型用途。【条文说明】为了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单个项目模型有时也根据需要而拆分为若干子模型,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总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此种情况下,需要在文件命名中添加“类型”字段,用以区分总装模型和子模型。6 标高(LEVEL)、层:用于识别模型文件所处的楼层或者标高位置。【条文说明】依据不同的楼层或者标高是一种符合建筑工程逻辑的常用拆分模型的方式。因此添加“标高”字段,有利于迅速识别文件内容。7

23、 描述(CONTENT):描述性字段,用于进一步说明文件中的内容。避免与其它字段重复。【条文说明】此字段为补充说明文件内容而设,宜简明但识别性强。5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要求5.1. 总体要求5.1.1.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的建模坐标应与真实工程坐标一致。一些分区模型、构件模型未采用真实工程坐标时,宜采用原点(0,0,0)作为特征点,并在建筑工程信息模型使用周期内不得变动。【条文说明】与传统的工程表达方式不同,建筑及其构件的空间坐标对于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至关重要,为了一些使用需求,如节能分析、日照分析等,模型信息能够提供正确的数据支持,有必要强调地理信息的真实性。此条目亦考虑了一些不应用于特定项目的模

24、型,如构件模型,产品模型等,这类模型应采用原点作为唯一的坐标特征点,且不可随意变动,否则会导致引用模型空间关系混乱。5.1.2. 在满足项目需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较低的建模精细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模精细度应满足建筑工程量计算要求。2建模精细度宜符合施工工法和措施,为施工深化预留条件。3输入的建筑工程信息应满足现行有关工程文件编制深度规定。5.1.3. 在满足建模精细度的前提下,可使用二维图形、文字、文档、影像补充和增强建筑工程信息。 【条文说明】在当前的软硬件技术条件下,为了提高效率,使用低维的图形作为辅助表达手段是必要的。另外,必要的文字、文档、多媒体等,可极大的补充和丰富项目信息,也视

25、为有效的信息表达方式。5.1.4. 使用文档或影像文件补充和增强建筑工程信息时,应标注补充文件和被补充模型之间的链接。5.1.5. 建筑信息模型的对象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应由唯一的属性进行规定。5.2. 模型精细度5.2.1.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精细度应由信息粒度和建模精度组成。5.2.2.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精细度分为五个等级,应符合表5.2.2的规定:表 5.2.2等级 英文名 简称100级精细度 LevelofDetail 100 LOD100200级精细度 LevelofDetail 200 LOD200300级精细度 LevelofDetail 300 LOD300400级精细度 Le

26、velofDetail 400 LOD400500级精细度 LevelofDetail 500 LOD500【条文说明】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对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的详细程度进行了分级。其中美国的分级策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了使国际间交流更加顺畅,本标准等同采用了美国建筑科学院(NIBS)主编的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在日常使用中,可根据使用需求拟定模型精细度。一些常规的建筑工程阶段和使用需求,其对应的模型精细度建议如下:阶段 英文 阶段代码 建模精细度 阶段用途勘察/概念化设计 Servey/ ConcepturalDesign SC LOD100 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用地许可方案设计 Sch

27、ematicDesign SD LOD200 项目规划评审报批建筑方案评审报批设计概算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DesignDevelopment/ConstructionDocuments DD/CD LOD300 专项评审报批节能初步评估建筑造价估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施工准备施工招投标计划施工图招标控制价虚拟建造/产品预制/采购/验收/交付 VirtualConstruction/Pre-Fabrication/ProductBidding/As-Built VC LOD400 施工预演产品选用集中采购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AB LOD500 施工结算5.3. 信息粒度5.3.1. 建筑工程信息模

28、型信息粒度应由建筑基本信息系统、建筑属性信息系统、场地地理信息及室外工程系通过、建筑外围护信息系统、建筑其它构件信息系统、建筑水系统设备信息系统、建筑电气系统信息系统、建筑暖通系统信息系统组成。5.3.2. 各类信息系统的信息粒度宜符合模型精细度等级的规定。5.3.3. 建筑基本信息系统信息粒度应符合表5.3.3的规定。表 5.3.3建筑信息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指标 - -建设阶段 - -业主信息 - -建筑信息模型提供方 - -其它建设参与方信息 - - -建筑类别或等级 - - -注:表中表中“ ”

29、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表示可不具备的信息。5.3.4. 建筑属性信息系统信息粒度应符合表5.3.4的规定。表 5.3.4建筑属性信息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编码)识别特征 设施识别 01.10.00空间识别 - 01.20.00占有识别 - - 01.30.00工作成果识别 01.40.00身份识别 - - - 01.50.00通信识别 01.60.00位置特征 地理位置 02.10.00行政区划 02.20.00制造和生产位置 - - - 02.30.00楼内位置 - 02.40.00时间和资金特征 时间和计划 -

30、 - 03.10.00投资 03.20.00成本 03.30.00收益 03.40.00来源特征 制造商 - - 04.10.00产品 - - 04.20.00保修 - - - - 04.30.00运输 - - - 04.40.00安装 - - 04.50.00物理特征 数量属性 05.10.00形状属性 05.13.00一维尺寸 05.16.00二维尺寸 05.19.00空间尺寸 - - 05.23.00比值量 - - 05.26.00建筑属性信息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编码)可回收、可再生 - 05.29.00化学组成 - - 05.3

31、3.00规定含量 - 05.36.00温度 - 05.39.00结构荷载 - - 05.43.00空气和其他气体 - - 05.46.00液体 - - 05.49.00质量 - - 05.53.00受力 - - 05.56.00压力 - 05.59.00磁 - - 05.63.00环境 - 05.66.00建材检测属性 - - 05.69.00性能特征 测试属性 - - - 06.10.00容差属性 - - - 06.15.00功能和使用属性 - - - 06.20.00强度属性 - - 06.25.00耐久性属性 - - 06.30.00燃烧属性 - - 06.35.00密封属性 - - 0

32、6.40.00透气和防潮指标 - - 06.45.00声学属性 - - 06.50.00建材检测属性 - - - - 06.55.00注:表中“ ”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表示可不具备的信息。5.3.5. 场地地理信息及室外工程系统信息粒度应符合表5.3.5的规定。表 5.3.5建筑信息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场地边界(用地红线) - -现状地形 - -现状道路、广场 - -现状景观绿化/水体 - -现状市政管线 - - -新(改)建地形 - -新(改)建道路 - -新(改)建绿化/水体 - - -新(改)建室外管线 -

33、 - -现状建筑物 - 体量化表达新(改)建建筑物 - - - - 体量化表达建筑信息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气候信息 - -地质条件 - -地理坐标 - -散水/明沟、盖板 - - -停车场 - -停车场设施 - - -室外消防设备 - - -室外附属设施 - -注:表中“ ”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表示可不具备的信息。5.3.6. 建筑外围护信息系统信息粒度应符合表5.3.6的规定。表 5.3.6建筑信息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墙体/柱 基层/面层 - - -保温层

34、 - - -防水层 - - -安装构件 - - - -幕墙 支撑体系 - - -嵌板体系 - - -安装构件 - - - -门窗 框材/嵌板 - - -填充构造 - - -安装构件 - - - -屋面 基层/面层 - - -保温层 - - -防水层 - - -安装构件 - - - -外围护其他构件 - - / -注:表中“ ”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表示可不具备的信息。5.3.7. 建筑其它构件信息系统信息粒度应符合表5.3.7的规定。表 5.3.7建筑信息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楼/地面 基层/面层 - - -建筑信息

35、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保温层 - - -防水层 - - -安装构件 - - - -地基/基础 基坑 - - -基坑防护 - - -基础 - - -保温层 - - - -防水层 - - - - - - - - -楼梯 基层/面层 - - -栏杆/栏板 - - -防滑条 - - -安装构件 - - -内墙/柱 基层/面层 - - -防水层 - - - -安装构件 - - - -内门窗 框材/嵌板 - - -填充构造 - - -安装构件 - - - -建筑装修 室内构造 - - -地板 - - -吊顶 - - -墙饰面 - - -梁柱饰面 - -

36、 -天花饰面 - - -楼梯饰面 - - -指示标志 - - - -家具 - - -设备 - - -运输设备 主要设备 - - -附件 - - -注:表中“ ”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表示可不具备的信息。5.3.8. 建筑水系统设备信息系统信息粒度应符合表5.3.8的规定。表 5.3.8建筑信息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生活水 给排水管道 - - -建筑信息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系统 管件 - - -安装附件 - - -阀门 - - -仪表 - - -水泵 - - -喷

37、头 - - -卫生器具 - - -地漏 - - -设备 - - -电子水位警报装置 - - -消防水系统 消防管道 - - -消防水泵 - - -消防水箱 - - -消火栓 - - -喷淋头 - - -注:表中“ ”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表示可不具备的信息。5.3.9. 建筑电气系统信息系统信息粒度应符合表5.3.9的规定。表 5.3.9建筑信息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动力 桥架 - - -桥架配件 - - -柴油发电机 - - -柴油罐 - - -变压器 - - -照明 开关柜 - - -灯具 - - -母线 - -

38、 -开关插座 - - -消防 消防设备 - - -灭火器 - - -报警装置 - - -安装附件 - - -安防 监测设备 - - -终端设备 - - -防雷 接地装置 - - -测试点 - - -建筑信息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断接卡 - - -通信 通信设备机柜 - - -监控设备机柜 - - -通信设备工作台 - - -自动化 路闸 - - -智能设备 - - -注:表中“ ”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表示可不具备的信息。5.3.10. 建筑暖通系统信息系统信息粒度应符合表5.3.10的规定。表 5.3.10建筑信息

39、 LOD100 LOD200 LOD300 LOD400 LOD500 备注暖通风系统 风管 - - -管件 - - - -附件 - - - -风口 - - -末端 - - -阀门 - - -风机 - - -空调箱 - - -暖通水系统 暖通水管道 - - -管件 - - - -附件 - - - -阀门 - - -仪表 - - - -冷热水机组 - - -水泵 - - -锅炉 - - -冷却塔 - - -板式热交换器 - - -风机盘管 - - -注:表中“ ”表示应具备的信息,“”表示宜具备的信息,“-”表示可不具备的信息。5.4. 建模精度5.4.1. LOD100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符

40、合表5.4.1的规定。表 5.4.1需要输入的对象信息 建模精度要求现状场地 等高距宜为5m。设计场地 等高距宜为5m,应在剖切视图中观察到与现状场地的填挖关系。现状建筑 宜以体量化图元表示,建模几何精度宜为10m。新(改)建建筑 宜以体量化图元表示,建模几何精度宜为3m。其他 可以二维图形表达。注:5.4.2. LOD200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符合表5.4.2的规定。表 5.4.2需要录入的对象信息 建模要求现状场地 等高距宜为1m。 若项目周边现状场地中有地铁车站、变电站、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时,宜采用简单几何形体表达,且宜输入设施使用性质、性能、污染等级、噪声等级等对于项目设计产生的影响

41、、周边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利用等非几何信息。 除非可视化需要,场地及其周边的水体、绿地等景观可以二维区域表达。 水文地质条件等非几何信息设计场地 等高距宜为1m 应在剖切视图中观察到与现状场地的填挖关系。道路 道路定位、标高、横坡、纵坡、横断面设计相关内容,可以二维区域表达。墙体 在“类型”属性中区分外墙和内墙。 外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如有保温层,应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 内墙定位基线宜与墙体核心层中心线重合。 如外墙跨越多个自然层,宜按单个墙体建模。 除了竖向交通围合墙体,内墙不宜穿越楼板建模。 外墙外表皮应被赋予正确的材质幕墙系统 支撑体系和安装构件可不表达,应对嵌板体系

42、建模,并按照设计意图分划。楼板 除非设计要求,无坡度楼板顶面与设计标高应重合。有坡度楼板根据设计意图建模。屋面 平屋面建模可不考虑屋面坡度,且结构构造层顶面与屋面标高线宜重合。 坡屋面与异形屋面应按设计形状和坡度建模,主要结构支座顶标高与屋面标高线宜重合。地面 当以楼板或通用形体建模替代时,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地面”。 地面完成面与地面标高线宜重合。门窗 门窗可使用精细度较高的模型。 如无特定需求,窗可以幕墙系统替代,但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窗”。柱子 非承重柱子应归类于“建筑柱”,承重柱子应归类于“结构柱”,应该“类型”属性中注明。 除非有特定要求,柱子不宜按照施工工法分层建模。 柱子

43、截面应为柱子外廓尺寸,建模几何精度可为100mm。楼梯 楼梯栏杆扶手可简化表达。垂直交通设备 如无可视化需求,可以二维表达,但应输入足够的非几何信息。坡道 宜简化表达,当以楼板或通用形体建模替代时,但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坡道”。栏杆或栏板 可简化表达。空间或房间 空间或房间的高度的设定应遵守现行法规和规范。 空间或房间的宜标注为建筑面积,当确有需要标注为使用面积时,应在“类型”属性中注明“使用面积”。 空间或房间的面积,应为模型信息提取值,不得人工更改。梁 可以二维方式表达。家具 如无可视化需求,可以二维表达,但应输入足够的非几何信息。其他 其他建筑构配件可按照需求建模,建模几何精度可为1

44、00mm。 建筑设备可以简单几何形体替代,但应表示出最大占位尺寸。5.4.3. LOD300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下列规定,并宜符合表5.4.3的规定。1各构造层次均应赋予材质信息2信息应按照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进行分类和编码。表 5.4.3需要录入的对象信息 精细度要求现状场地 等高距应为1m。 若项目周边现状场地中有铁路、地铁、变电站、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时,宜采用简单几何形体表达,但应输入设施使用性质、性能、污染等级、噪声等级等对于项目设计产生影响的非几何信息。 除非可视化需要,场地及其周边的水体、绿地等景观可以二维区域表达。设计场地 等高距应为1m 应在剖切视图中观察到与现

45、状场地的填挖关系。 项目设计的水体、绿化等景观设施应建模,建模几何精度应为300mm。道路及市政 建模道路及路缘石。 建模现状必要的市政工程管线,建模几何精度应为100mm。墙体 在“类型”属性中区分外墙和内墙。 墙体核心层和其他构造层可按独立墙体类型分别建模。 外墙定位基线应与墙体核心层外表面重合,无核心层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墙体内表面重合,有保温层的外墙体定位基线应与保温层外表面重合。 内墙定位基线宜与墙体核心层中心线重合,无核心层的外墙体,定位基线英语墙体内表面重合。 在属性中区分“承重墙”、“非承重墙”、“剪力墙”等功能,承重墙和剪力墙应归类于结构构件。 属性信息应区分剪力墙、框架填充墙、管道井壁等。 如外墙跨越多个自然层,墙体核心层应分层建模,饰面层可跨层建模。 除剪力墙外,内墙不应穿越楼板建模,核心层应与接触的楼板、柱等构件的核心层相衔接,饰面层应与接触的楼板、柱等构件的饰面层对应衔接。 应输入墙体各构造层的信息,构造层厚度不小于3mm时,应按照实际厚度建模。 必要的非几何信息,如防火、隔声性能、面层材质做法等。幕墙系统 幕墙系统应按照最大轮廓建模为单一幕墙,不应在标高,房间分隔等处断开。 幕墙系统嵌板分隔应符合设计意图。 内嵌的门窗应明确表示,并输入相应的非几何信息。 幕墙竖挺和横撑断面建模几何精度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