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监测一科 2009.5,监测性质,监督性监测、委托监测、验收监测、仲裁监测、科研监测、应急监测等,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 污染源废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 地表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 地下水环境技术规范,第一部分 污染源废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章 废水监测相关标准、规范及方法 第二章 废水种类 第三章 废水处理方法的分类 第四章 废水监测技术1、样品采集2、样品的保持、运输3、样品分析 第五章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第一部分 污染源废水监测技术规范,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8978-1996污水综
2、合排放标准GB 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1-95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821-2005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9-2008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22-200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 13456-199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8-2001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一章 废水监测相关标准、规范及方法,废水监测相关标准、规范及方法,二、水污染物监测规范、标准方法HJ/T 91-2002
3、地表水与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GB/T 18772-200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HJ/T 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372-2007水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373-200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广西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方案(桂环站200817号)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暂行) 。,第二章 废水种类,一、水质监测:指为了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系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对水的各种特性指标取样、测定,并进行记录或发出讯号的程序化过程。二、工业废水主要分
4、为废水主要分为:冷却水、冲渣除尘水 、生产工艺废水、汽凝水、冷凝冷却水等;1、冷却水:冷却水分为间接和直接冷却水。间接冷却水只受到热污染(如热电站汽轮机、合成氨压缩机等冷却水),经自然或机械强制降温后,应全部循环利用;直接冷却水;水与载热体接触进行热交换。废水除受到热污染,还受到油污 染,经油水分离和降温后循环使用(如压榨机齿 轮冷却水);2、冲渣除尘水:利用水力和水的净化作用,水 将炉渣或烟气中的烟(粉)尘等污染物带入废水处理净化系统,经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如锅炉、冶炼炉等;3、生产工艺废水:生产过程中的采选、原料清,洗、浸泡、漂洗、过滤、粗(蒸)镏、结晶等工艺废水或废液、初期洗罐废水
5、和地面清洗水等、其污染物含量较高,一般需建污水站对废水进行处理后,返回工艺循环使用或作2次用水,尽可能少排或不外排; 4、汽凝水:蒸汽用于生产工艺过程,因温度降低形成的汽凝水(软水)一般应回用锅炉;5、冷凝冷却水:生产过程中因负压蒸煮(或蒸发)而产生的冷凝冷却水经自然或机械降温后全,部循环利用; 6、母液或废液:在电镀、结晶、蒸煮或粗(精)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母液或废液一般应回用生产过程或综合利用。,冷却水循环利用流程示意图,注: 为废水监测点位标志,汽凝水回锅炉,一效蒸发,蒸汽,二效蒸发,三效蒸发,末效蒸发,冷却水 循环池,冷凝器,部分回用,外排,热水箱,压榨渗透水或其他,制糖蒸发工段汽凝水、
6、冷凝冷却水流程图,第三章 废水处理方法的分类,按照原理和作用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的污染物质(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处理方法) 化学处理法: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成无害物质的处理方法。,物理化学法:利用物理和化学作用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方法; 生物处理法: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细微悬浮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物质。,第四章 废水监测技术,一 样品采集 1、监测点位 废水监测点位的设置要求 必须全面掌握与污染源废水排放有关的工艺
7、流程、废水类型、排放规律、废水管网走向等情况的基础上确定采样点位。 布点应能准确反映企业外排废水情况采样口若为多个企业共用,采样点应设在其他企业排放污水未汇集处。若一个企业有多个排口,应同时对多个排口进行采样。,废水监测技术, 废水布点原则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设施的排口。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进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采样点位应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废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采样点的布设a. 对整体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时,在各种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的入口和污水设施的总排口设置采样点。
8、b. 对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监测时,在各种进入处理设施单元污水的入口和设施单元的排口设置采样点。,废水监测技术, 采样点位的管理 HJ/T 91-2002之5.1.3 采样点位应设置明显标志。采样点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 经设置的采样点应建立采样点管理档案,内容包括采样点性质、名称、位置和编号,采样点测流装置,排污规律和排污去向,采样频次及污染因子等。,废水监测技术,废水监测技术,经确认的采样点是法定排污监测点,如因生产工艺或其它原因需变更时,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监测站重新确认。排污单位必须经常进行排污口的清障、疏通工作。进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采样点满足废水测量流量和在线监测要求
9、。,2、采样方式及采样容器 采样方式:手动采样和自动采样前本站均采用手动采集水样的方法。不采用自动采样器进行水样的采集。采集的废水样主要是瞬时水样和比例混合样。目前本站均采用瞬时水样的采样方式。,废水监测技术,废水监测技术, 采样容器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用何种容器材质、应采集水量及采样器具的洗涤等见 HJ/T91-2002表 44。采样过程中,为方便采样,常使用的采样工具:聚乙烯塑料桶(瓶/瓢)、硬质玻璃瓶、不锈钢水瓢,废水监测技术,常见项目所用采样容器及采样量,废水监测技术,3、监测项目 污水的监测项目按照行业类型有不同要求,具体见相关行业标准、规范。 应急监测项目根据污染因子进行确定 验收监
10、测项目根据行业标准/类别、污染性质进行确定 委托监测、科研监测、仲裁监测根据委托方要求或行业标准、污染因子进行确定,废水监测技术,监督性监测项目由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目前部分国家重点源监测项目与行业标准污染物项目不一致,如制糖、造纸、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制糖行业,废水监测技术,城镇污水处理厂,注:本站无烷基汞监测资质,废水监测技术,注:行业标准/规范对水排放量及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有要求 单位产品(糖)基准排水量- GB 21909-2008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产品(浆)基准排水量- GB 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 GB 19821-2
11、005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8-2001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监测技术,4、采样次数 采样频率 工业废水采样频率按照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5.2的规定执行 城镇污水处理厂采样频率按照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4.1.4.2的规定执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须按照行业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废水监测技术, 监督性监测 除制糖、木薯淀粉、酒精等季节性生产国家重点污染源企业一般在生产时段监测不少于4次,并按等时间间隔进行外,其他行业的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4次/年,即1次/季度(对所在市控重点源的监督性监测1次/年)桂环站办字2009
12、112号关于做好2008/2009年季度性生产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监督性监测工作的通知 注:因管理或执法的需要所行的抽查性监测或对企业的加密监测由所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废水监测技术, 委托监测 /科研监测根据工业废水按生产周期和生产特点确定监测频率。一般每个生产日至少3 次。 应急监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集水样,如有必要,采集1个水样即可。,废水监测技术, 采样间隔 连续性排放采样间隔时间:周期在 8h以内的,每小时采 1 次样;周期大于 8h的,每2h采 1次样,但每个生产周期采样次数不少于 3次。采样的同时测定流量。 间断排放、非周期性排放的企业如何确定采样频次?,废水监测技术,工业
13、生产废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1次;生产周期大于8h 的,每4h采样1次。其他污水采样,24h不少于2次,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对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的建设项目,污染物的采样和测试频次一般为23个周期,每个周期35次,但不应少于执行标准中规定的次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 (环发200038号),废水监测技术,取样频率为至少每2h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值计-GB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水处理后连续外排时宜每日监测1次,其他处理方式宜每月监测
14、1次-GB/T 18772-200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每4h采样1次,一日至少采样3次,测定结果以日均值计- 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监测技术,采样频率为每4h采样1次,1日采样6次。污染 物排放浓度以日均值计。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以月计-GB 19821-2005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按24 h为一个生产周期,日常监测每4h采样1次-GB 13458-2001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监测技术,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企业多数为24h连续性生产企业,按照相关要求,每隔4h采样1次,按照最低的频次采3次,采样时间为8h。这
15、样的要求比较难做到。,废水监测技术,废水采样注意事项 : 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除细菌、油类、DO、BOD5、有机物、余氯、放射性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要先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与水样容器23 次,然后再将水样采入容器中,并按要求立即加入相应的固定剂,贴好标签。 采样时应注意除去水面的杂物、垃圾等漂浮物。 用于测定悬浮物、BOD5、硫化物、油类、余氯的水样,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废水监测技术,采样点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1m时,在表层下1/4处采样,水深1m时,在水深的1/2处采样;对含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废水,一般采集水面下1015cm处的水样。目前我们采样基本是在水面下1015c
16、m处采集手工瞬时水样。,废水监测技术,采样时应认真填写“污水采样记录表”,内容包括:污染源名称、监测性质、监测项目、采样点位、采样时间、样品编号、污水性质、水温、气温、生产工艺、污水处理流程、样品保存情况、污水流量、采样人姓名及其它有关事项等。 凡需现场监测的项目,pH值、水温、溶解氧、电导率等应进行现场监测。 有些企业外排口不规范,监测平台狭窄、地面湿滑、水蒸汽大能见度低、水流湍急。采样监人员须注意人身安全。,废水监测技术,二 样品的保存、运输1、样品的保存 将水样充满容器至溢流并密封,如测水中溶解性气体(溶解氧、苯系物、甲醛等); 冷冻或冷藏; 在现场加入保护剂(固定剂或保存剂)。具体情况
17、详见表 HJ/T 91-2002中表 44,废水监测技术,固定剂/保存剂添加量及保存期,废水监测技术,2、样品的运输 水样运输前应将容器的外(内)盖盖紧。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等分隔,以防破损。箱子上应有“切勿倒置”等明显标志。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应尽量装在同一个箱子中;如分装在几个箱子内,则各箱内均应有同样的采样记录表。运输前应检查所采水样是否已全部装箱。 运输时应有专门运送人员。水样交实验室时,交接单填写清楚、详细。 目前尚无较好的办法对样品运输过程中进行冷冻或冷藏。,废水监测技术,三 样品分析首先选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或行业标准方法。 当实验室不具备使用标准分析方法时。也可采用原国
18、家环境保护局监督管理司环监1994017号文和环监1995号文公布的方法体系。 在某些项目的监测中,尚无“标准”和“统一”分析方法时,可采用 ISO、美国EPA 和日本JIS 方法体系等其它等效分析方法,但应经过验证合格,其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应能达到质控要求。,第五章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一 监测期间的工况要求1、未能监测企业外排水量(流量)时,只能采用核查用水量的办法。核查企业总排水量时,应记录企业一个季度(月)内生产计划、实际生产量和当日生产量。对供水有计量装置的企业,应查看水表,记录用水量;无计量装置的企业,记录新鲜水泵流量及水泵运行时间,计算用水量。当企业实际用水量与提供不符时,应
19、现场核实并纠正。,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2、核查产能及能耗记录能源(电、煤、油等)、生产原料消耗情况,记录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及产量,核查企业在监测时的生产负荷。当企业实际消耗与核算能耗不符时,应当场查明原因,及时记录正确信息。,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3、不同性质监测的工况要求验收监测:为保障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监场监 测期间的生产负荷要达到国家对验收监测的有效工况要求,即达到生产生产能力的75以上。监督性监测:企业生产时间内均可进行监测。应急监测:不论相关企业是否正常运行,只要有废水排放,均可进行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二 监测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采样人员和分析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对于未
20、获得合格证者,应在持证者指导下工作,持证者对监测质量负责。 监测人员切实掌握采样技术,熟知水样固定、保存、运输条件。 质控人员应熟悉监测技术,按照质控规定作好质控工作。,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 采样环节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要想得到准确可靠的监测结果/数据,采样是关键。采样过程中保证采样器、样品容器的清洁,避免水样受到污染 采样器在每次用完后,按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洗涤干净,至于干燥清洁处存放 为防止交差污染,样品容器应定向/项使用。用于采集废水的水桶/瓢不能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 每批水样,应选择部分项目加采现场空白样(目前重点源均采集密码样),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四 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1、企业废水外排口不规范, 无废水外排标志,无监测采样平台。给工作人员带来采样难度甚至安全隐患。 原因:大部分企业没有认真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建设外排管道。 建议: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规范、制度,督促并指导企业完善废水外排口的规范建设。,问题,2、采样间隔时间太长,特别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他连续性生产的重点污染源企业,4h采集1个样,时间跨度长,给监测工作人员带来工作强度。 3、流量监测的难题,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