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技术学导论 尹俊华等编著,何荣杰 教育技术教研室,第一讲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程序教学的基础: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程序教学的要素: 1.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2.积极地反应 3.信息的及时反馈 4.自定步调 5.减少错误率,通过修正程序教材,发展出来的新概念: 任务分析 行为目标 标准参照测试 形成性评价,第一讲教育技术发展简史,国内的主要工作 实践领域引进国外理论,重复国外的研究工作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名称之争 教育技术的概念辨析,力求确立为学科,第二讲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本讲纲要 AECT教育技术定义文本的演变 国内的认识 AECT94定义的知识体系 教育技术基
2、本理论的演变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第二讲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AECT教育技术定义文本的演变 70定义:“教育技术可以按照两种方式加以定义。”,一是指“产生于传播革命的媒体”。“教育技术是由.等软件和硬件组成”。二是“一种根据在人类学习和传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目标,进而对学与教的总体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 77定义:“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表现形式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设计或选择与使用的学习资源”。“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称为教育开发职能,”“对其中
3、某项或多项职能进行指导或协调的过程称为教育管理职能”。,第二讲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AECT教育技术定义文本的演变 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94定义的另版:“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便利学习和提高学习绩效为目的的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与实践”。,第二讲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国内的认识 技术:是为了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
4、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广义的教育技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技术:是一种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技术的总称。包括有形的技术和无形的技术。 另一种狭义版本: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教育技术学:关于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第二讲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AECT94定义的知识体系 理论与实践 理论:概念、理论架构、原理 实践:理论的运用 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设计已成为核心,开发较成熟,其他领域主要引用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关于过程和资源
5、 过程就是用于“产出”和指导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 资源是支持学习的资料来源,包括支持系统、教学材料和环境,第二讲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演变,第二讲教育技术学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分支学科 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方法论性质的学科(非研究方法),第三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本讲纲要 客观主义(或经验主义)的感觉论 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第三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客观主义(或经验主义)的感觉论 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是言语传递而是观察事物,从事物的本源来获取知识。 感官印象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推崇直观性教学
6、戴尔的经验之塔,第三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 如果把教育内容加以抽象看作信息,那么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 传播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教育传播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如何提高传播的效率和效果。,第三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的过程就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进行建构,而是对学习者原有的
7、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他对事物的理解。,第三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学理论(经验性的或理论推演的结论) 教学过程、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和管理 以上这些要素实际上就是教学系统的技术要素,历史上很多理论都是有关这些技术要素的经验性理论。,第三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观、系统理论、系统方法 系统观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有机整体,他们自成系统,并可与其外部环境组成更大的系统。 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具体表现为下
8、面步骤的循环往复:阐明目标收集数据,提出各种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试用并评价所选择的方案修改方案或者更换其他方案直到问题被解决。,第三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观、系统理论、系统方法 教育系统是层次性系统:宏观、中观和微观系统。 教育系统可以由三个模型来描述:环境模型、结构模型和过程模型。 教育系统的空间结构: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条件 教育系统的时间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结果。,第四讲教育技术之教育系统设计,本讲纲要 教育系统设计的概念 教育系统设计的层次 教育系统设计的发展历史 教学设计简介 课程开发简介,第四讲教育技术之教育系统设计,教育系
9、统设计的概念 教育系统设计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在需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设计教学系统、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的方案,评价试行的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一套理论和方法。,第四讲教育技术之教育系统设计,教育系统设计的层次 宏观层次的教育规划 中观层次的教学计划,课程开发 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 产品层次的媒体开发,第四讲教育技术之教育系统设计,教育系统设计的发展历史 思想起源和早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前) 行为目标开始流行 标准参照测验运动 加涅提出的学习类型、教学事件和层级分析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早期教育系统设计模型的出现
10、 实践的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出现许多新的设计模型 开始受到绩效技术的影响 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 越来越受绩效技术的影响,寻找非教学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 建构主义的影响,出现新的设计模型 快速原型法、知识管理以及对远程教育的关注,第四讲教育技术之教育系统设计,教学设计简介 概念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第四讲教育技术之教育系统设计,课程开发简介 实质 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人们根据社会对教育活动的需求,根据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征
11、,根据教育者和教育机构的特征而制定能有效地适应社会需求及其变化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学活动的程序或模式,并开展相应的实施和评价活动的过程。 课程的稳定与发展这对矛盾仍是形式训练和实质训练矛盾的延续。 形式训练:对内在的心理操作机制的培养和训练 实质训练:对外在的实用性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和训练 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价值导向,以适应社会及发展为目的,第四讲教育技术之教育系统设计,课程开发简介 制约课程的因素 社会需求因素 学习者因素 教师、教育机构因素 学科知识因素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确定教育目标 确定教育经验 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评价,确保目标能够
12、实现,塔巴的模式: 诊断需要 建立目标 选择内容 组织内容 选择学习经验(学习活动) 组织学习经验 评价 检查平衡与顺序,第五讲教育技术之教学媒体开发和利用,本讲纲要 教学媒体的发展史 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 教学媒体的理论研究 教学媒体的理论内容 教学媒体的分类 教学媒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的作用 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依据 教学媒体的编制过程 教学媒体的编制要求,第五讲教育技术之教学媒体开发和利用,教学媒体的发展史 语言媒体阶段 传统媒体阶段 电子媒体阶段 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 设备趋向小巧化、智能化 电子传送系统急剧增加 媒体信息的数字化 媒体的交互性增强 学习媒体网络在形成,第五讲教育技术之教学
13、媒体开发和利用,教学媒体的理论研究 经验之塔(早期) 媒体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不等于教育技术 运用媒体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 没有媒体具有永远的、绝对的优势 根据媒体特征和学生特点,考虑教学的需要,经过仔细选择或编制的媒体,对学习有明显的帮助 教师应该接受专门的媒体训练,学校应该建立媒体中心,第五讲教育技术之教学媒体开发和利用,教学媒体的理论内容 教学媒体的分类 按印刷与否分 印刷媒体 非印刷媒体 根据相互性分 单向传播媒体 双向传播媒体 根据制作技术分 基于视觉技术的媒体 基于视听技术的媒体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媒体 基于整合技术的媒体,第五讲教育技术之教学媒体开发和利用,教学媒体的理论内
14、容 教学媒体的主要特征 工具性 传播性 表现性 固定性 重复性 可控性 参与性,第五讲教育技术之教学媒体开发和利用,教学媒体的理论内容 教学媒体的作用 使学习者接受的信息更为一致和标准化 激发动机和兴趣 提供感性材料,增加学习者的感知深度 设计良好的媒体可以提供有效的交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有利于实施个别化学习 教学媒体的恰当运用有利于协作学习 促进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 有利于开展特殊教育,第五讲教育技术之教学媒体开发和利用,教学媒体的理论内容 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 依据教学对象 依据媒体特性 依据教学条件,第五讲教育技术之教学媒体开发和利用,教学媒体的理论
15、内容 教学媒体的编制过程教学媒体的编制要求 科学性 艺术性,教育性 技术性,第六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本讲纲要 集体教学的含义 集体教学的基础结构 集体教学的优缺点 几种主要的集体教学方法 几种常见的视听媒体,第六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集体教学的含义 其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以视听媒体作为辅助手段或传播手段把教学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通过相应的评价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使学生通过各门功课的考试而获得成绩和证书。 又称视听传播教学 又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第六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集体教学的基础
16、结构,集体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 便于行政管理 适合于缺乏经验的学习者 缺点 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技能和才干 不能实施因材施教 不适合于完成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 不利于实施巩固教学环节,第六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几种主要的集体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实践练习法 视听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 幻灯、投影、录音教学 广播教学 电影及录像教学 多媒体教室教学,几种常见的视听媒体 黑板、挂图、模型、幻灯机、幻灯片、投影器、投影片、录音机、录音带、无线电广播、有线广播、电影机、电影片、录像机、录像带、视盘机、视盘,第七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本讲纲要 个别化教学的含
17、义 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结构 个别化教学的三种形式 个别化学习的优缺点 个别化教学中的教学媒体 教育中的计算机,第七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含义 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于满足个别学生需要的教学。 个别化教学的基本结构,第七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的三种形式 以学校为基础的系统 当地系统 远距离学习系统 个别化学习的优缺点 优点 学习速度自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多种媒体综合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媒体和方法,教师指导有的放矢,反馈及时,学习者范围的扩大 缺点 依赖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教材准备比较困难,增加教师负
18、担,适用的课程有限,行政系统的支持比较困难,第七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中的教学媒体 文字教材 书籍 结构化的笔记 课文程序教材 视听材料 视听学习程序 语言实验室 广播电视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材料 CAI软件,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交互式视频显示系统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第七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教育中的计算机 作为计算工具 计算机科学与文化作为教学目标 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管理教学 作为数据库使用,第八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本讲纲要 过程技术的含义 小组学习
19、的基本结构 小组学习的优缺点 小组学习所采用的方法,第八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过程技术的含义 是指引导学习者主动投入学习,并且能够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 是经过仔细设计的,具有可靠性的,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教与学的模式与方法 过程技术提供人际和人机间交互的教学构架,第八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小组学习的基本结构,教师控制,小组控制,第八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小组学习的优缺点 优点 较高的认知目标 创造性的思考技能 交流的技能 人际关系的技能 理想的态度性格 缺点 组织成本较高 学习者态度性
20、格方面的障碍,第八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所采用的方法 有控制的讨论 非正式小型座谈会 个别指导 习米纳尔 合作项目 游戏、模拟、交互的事例研究 微型教学 互助小组,第九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本讲纲要 远程教育的发展 远程教学过程的一般模式 远程教学的特点 远程传播系统的功能 远程教育中的媒体技术,第九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 函授式教学阶段 视听媒体阶段(广播、电视) 现代远程教育阶段(卫星、网络、计算机) 远程教学过程的一般模式,第九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
21、基础的远程教学,远程教学的特点 时空分离 利用媒体传递教学内容 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媒体的双向通信联系 学生和辅导教师不定期会面辅导或授课 组织机构完整 评价和反思是非实时的,第九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远程传播系统的功能 教学信息的展示 师生相互作用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资源的获得与共享,第九讲教学模式与方法 之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远程教育中的媒体技术 基于电话网的会议系统 电话会议系统 音频图形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基于计算机的会议系统 数据会议系统(文本信息) 多媒体会议系统 虚拟会议系统,第十讲教育开发研究的系统方法,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目的 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寻找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 针对教学活动的需求,研究、开发相应的教学系统 为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益,开发教育资源 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的支持,第十讲教育开发研究的系统方法,教育技术学达到学科研究目的的方法 把一切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理论和思想有效地组织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中。 研究教育教学的分析和设计,关键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如何操作。 系统方法,第十讲教育开发研究的系统方法,教育研究的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