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入网技术,接入网技术,第5章 HFC接入技术,接入网技术,教学重点与要求,教学重点 介绍CATV网络的结构及局限性 介绍双向HFC网络的结构以及网络环境 重点强调Cable Modem技术: 接入结构、工作原理、技术要点、技术标准 要求 了解CATV网络的结构及局限性 掌握HFC网络的结构以及特点 掌握Cable Modem接入结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点 了解Cable Modem技术标准及发展趋势,接入网技术,5.1 引言,CATV网络 有线电视运营商最重要、最普及的入户基础设施 最初只使用50550MHz频段提供单向广播电视业务 但使用新技术,可使用其他剩余频段 在CATV的基础上进行双向
2、HFC改造 保留原有CATV有线电视业务 并可提供交互式数据业务 Cable modem 技术一种典型的HFC接入技术,接入网技术,5.2 CATV网络,CATV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 CATV的特点 为特定的业务设计 将广播视频业务传送到家而优化设计 通信方式:单向(下行)、广播式 介质:同轴电缆或以同轴电缆为基础 广播业务使用频段:50550MHz 复用技术:FDM 模拟传输方式,接入网技术,组成 网络组成:头端、干线网、配线网、下引线 设备组成:头端设备、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 拓扑结构:树状、鱼骨状结构(分支结构),CATV网络的系统结构,接入网技术,系统结构说明,头端 信号的接收与处理中
3、心 接收来自各种信号源的电视信号(卫星、本地)将接收到的各路信号调制到一个6(8)MHz频道通过FDM合路器下传到干线,最终送到千家万户 干线(网) 连接头端和信号分配点之间的电缆与设备 (信号分配器、同轴缆、放大器、分支器) 距离一般为15km 信号分配器:将干线信号分成几路,覆盖更大范围 配线:连接信号分配点与分支器,中间有放大器 分支器:用户的接入点 下引线(引入线):用户接入线缆 放大器:对信号放大,使信号能达到更大的范围,接入网技术,CATV网络的局限性,业务单一:视频 单向通信:只能下行通信,不能双向交互 网络结构脆弱:鱼骨形结构,只要一个地方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中断对众多用户的服
4、务传统的CATV已不能满足现代业务(交互式、综合业务)的要求,双向改造势在必行,接入网技术,5.3 HFC网络,HFC :Hybrid Fiber Coax混合的光纤同轴电缆 在原有CATV基础上进行双向改造 干线部分:光传输系统代替CATV中的同轴电缆 用户分配网:仍保留同轴电缆网络结构,但放大器改成双向的 可提供业务 保留原有CATV单向电视广播业务 利用剩余频带提供宽带数据业务,接入网技术,双向的HFC网络结构,光纤到服务区结构(FSA) 每个服务区物理上为一个独立的子网,不同的服务区可采用相同的频谱,彼此不干扰,接入网技术,结构说明,头端 信号的接收与处理中心 接收来自各种信号源的电视
5、信号(卫星、本地) 接入到PSTN、Internet 光纤干线网 头端到服务区光节点之间的部分(光纤) 拓扑结构为星形 配线网和下引线 完全同CATV(放大器除外) 配线网的拓扑结构为树形,接入网技术,HFC对CATV的改进,主干采用光纤代替同轴电缆和放大器 引入光节点光纤与配线网的接口(光/电变换及反变换) 双向放大器代替原有单向放大器 重建头端 增加接入PSTN的设备(DLC或PSTN交换机) 增加接入Internet的设备(Router或网关) 保留原视频接收机 增加话音、数据、视频合路和分离的设备 增加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 增加网络管理设备或接口,接入网技术,双向HFC的优势,取消主干上
6、的放大器,提高信号质量和可靠性。 在主干上采用光纤,提高了容量,为宽带接入奠定了基础。 为双向交互式通信提供了网络条件。 通过Cable Modem可实现全业务通信(数、话、图),接入网技术,HFC的频谱划分,上行信道,CATV业务,数字下行,f,f1,下行信道,数字上行,f2,f3,f4,f5,f6,个人通信,地区 f1(MHz) f2(MHz) f3(MHz) f4(MHz) f5(MHz) f6(MHz) 北美 5 42 88 550 860 1000 欧洲 5 65 110 550 862 1000 中国 5 65 65 550 750 1000 日本 5 48 88 550 860
7、1000,接入网技术,HFC网络特点及面临的问题,特点 共享介质、点到多点结构 上行信道多干扰环境 面临问题 上行信道的分配问题(需要MAC协议) 上行信道多干扰(各种噪声) 安全性问题 可靠性问题(单点故障) 供电问题(户外设备供电),接入网技术,5.4 Cable Modem,系统概述 系统结构 工作原理 协议模型 物理层 MAC层,接入网技术,Cable Modem系统概述,Cable 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简称CM) 基于双向HFC的宽带接入技术 频分复用,实现 数据业务和传统CATV业务共存 CATV:典型频段:50550MHz CM:典型频段:542MHz,550750MHz
8、 CM上、下行双向通信 542MHz(上行) 550750MHz(下行) 非对称速率方式 下行 最高42Mbps 上行 最高10M bps(QPSK 最高1.5Mbps) 两种标准 IEEE802.14,基于ATM传输 DOCSIC,基于IP传输,接入网技术,Cable Modem的系统结构,CMTS: 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头端电缆调解器 CM: Cable Modem 电缆调解器,Internet,Router,CMTS,HFC,C M,接入网技术,系统结构说明,CM:电缆调解器 连接用户的PC与HFC网络 对网络和用户数据进行调制/解调,并传输 实
9、现网络与用户数据的双向交互 CMTS: 头端设备 连接数据网与HFC 对数据的调制/解调与传输,对所有CM的接入进行控制(认证许可) 给CM分配带宽并进行管理,接入网技术,Cable Modem工作原理,每个CM都有一个ID(48位,制造商定)。 CM的接收器能调谐到所有m个下行信道的任何一个接收数据 CM能在所有1n个上行信道中的任何一个发送数据 CM发送数据前要向CMTS申请带宽(发送时隙数),头端 CMTS,m信道,n信道,下行,上行,1,1,Cable Modem1,Cable Modem2,Cable Modemx,上行,接入网技术,Cable Modem工作过程描述,加电初始化 与
10、头端CMTS同步 CM扫描所有下行频道,寻找有效控制信息(广播信息) 一般CM首选对上次使用过的频道进行搜索(内存保存) 获取上行信道参数并请求注册 CM收到头端发来的上行信道传输参数 CM根据参数中指定的上行通路向头端发送注册请求消息 注册认可,开始认证、密钥交换、测距、初始化 预约带宽传送数据 CM向CMTS申请带宽,由CMTS分配 CM在分配的带宽里上传数据,实现与网络的交互只要不断电,CM就一直处于在线状态,接入网技术,CM协议参考模型,CMTS MAC,ATM,LLC,其他,接收PMD,发送PMD,CM MAC,MAC层,PHY层,下行,上行,CMTS,CM,TC子层,接收PMD,发
11、送PMD,TC子层,ATM,LLC,其他,模型包括: 物理层和MAC层 承载的高层数据主要为两种 ATM信元(802.14标准) LLC PDU( DOCSIC标准),接入网技术,CM物理层功能,两种标准的物理层都采用J.83标准 组成:PMD子层、TC子层 PMD子层:物理介质相关子层 分为上行PMD(接收PMD)和下行PMD(发送PMD) 提供物理接口、信号的调制/解调、比特流同步等 TC子层:传输会聚子层 提供与MAC的接口,对MAC帧进行分片与重组 形成在信道上传输的格式 PDU的定界 完成同步、测距和功率调整 同步:定期接收头端的广播的参考时钟,并调整本地时钟 测距:均衡时延(各CM
12、到CMTS距离不等),避免时隙重叠 功率调整:为了使 各CM到CMTS的电平基本相同,接入网技术,CM技术物理层调制技术,选择何种调制技术主要从信道利用率和抗干扰性能考虑 Cable Modem的调制方式为QAM和QPSK 上行:QPSK、16QAM 下行:64QAM、256QAM QAM的信道利用率比QPSK高,但QPSK的抗干扰性更好,接入网技术,CM技术物理层下行帧结构,下行帧结构为MPEG-2帧 MPEG: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compression algorithm 2 运动图像专家压缩算法 2 一个MPEG由头部和载荷组成(共188字节) 基于
13、ATM的CM:4个字节头部+184字节载荷 基于IP的CM4个字节头部+1字节指针域(可选)+183/184字节载荷 一个MPEG可以封装多个MAC帧 一个MAC帧可能被分片,由多个MPEG帧承载,接入网技术,CM技术物理层下行帧结构,PID,指针,MAC PDU,MAC PDU,4字节,184字节,协议ID 0XIFFD: 基于ATM 0XIFFE: 基于IP,对于IP的CM,确定MAC PDU的边界,占1字节,可选项。对于基于ATM的CM,没有此项,PDU的定界,接入网技术,CM技术物理层上行帧结构,上行帧结构为小时隙流 上行信道承载三种PDU(管理、请求、数据) 带宽请求PDU:Requ
14、est PDU(miniPDU),占1个minislot 数据PDU:data PDU,一般占多个minislot 管理信息PDU:manage PDU,占多个时隙 不同的PDU在头部由不同的类型表示,Request PDU,去头端,Data PDU,Manage PDU,占多个时隙,占1个时隙,占多个时隙,CM,接入网技术,CM物理层上行信道划分,上行信道划分:FDMA+TDMA 每个小时隙是上行信道带宽的基本单位 Request PDU:用于CM请求上行带宽,含CM ID,所需时隙数等 Data PDU:ATM信元(802.14 标准)或LLC PDU(DOCSIS) Manage PDU
15、:用于测距、功率调整等,f,.,上行信道,.,PDU,PDU,Request PDU,去头端,t,miniSlot,Data PDU,PDU,Manage PDU,接入网技术,CM的MAC层上行带宽请求与分配,CM与CMTS交互实现 CM向CMTS请求,由CMTS进行分配与管理 专门请求捎带请求相结合 CM有数据要发时 CM先向头端CMTS申请带宽(小时隙数量) CMTS给CM指定上行发送小时隙 CM在指定上行时隙内发送 CM在发送数据时有新数据要发时 直接在发送数据时捎带对新数据发送带宽的请求,接入网技术,CM的MAC层上行带宽请求与分配,带宽请求与分配过程描述 待发数据的CM,从下行信道获
16、取头端对上行带宽分配的广播信息(MAP PDU),从中选取一个空闲的minislot,CM通过上行信道在选取的minslot内发送一个request 如果请求冲突,则按某种算法进行冲突分解,并再次请求 请求成功,会收到正确的ACK,对CM的发送时刻及允许发送的minislot个数(可能与申请的个数相同,也可不同) CM根据分配信息,在指定的上行时隙内发送data PDU (发送数据时是不会产生冲突的),接入网技术,带宽请求与分配过程(自学),专门的带宽请求捎带请求相结合,接入网技术,5.5 Cable Modem的标准演进,IEEE 802.14 1994年5月成立,2000年3月停止活动 制
17、定了标准草案:802.14a 物理层采用ITU-T J.83建议 MAC层基于ATM信元,协议机制相当精致,接入网技术,Cable Modem的标准演进,DOCSIS MCNS ,1995年11月由4个主要HFC运营商发起成立 Multimedia Cable Network System DOCSIS 1.0:1998年3月发布,ITU接受 DOCSIS 1.1, DOCSIS 1.2,DOCSIS 2.0 吸取了802.14的很多协议机制 物理层采用ITU-T J.83建议 承载的高层数据为LLC PDU,接入网技术,Cable Modem的标准演进,802.14与DOCSIS之争 802.14 工作组已于2000年停止工作 标准已从现行的标准中拆下 DOCSIS 虽然占了上风 但技术本身发展缓慢,接入网技术,5.6 HFC的传输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今天绝大多数有线电视信号采用模拟RF传输 数字传输是发展方向 要在HFC上实现数字传输,模拟双向放大器必须改成数字中继器 全部采用数字传输之日,也就是CM完全退出市场之日 因此,CM是一种过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