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香菇栽培技术辽宁省的香菇栽培目前主要有冷棚半熟料三柱联体栽培、陆地香菇栽培和全熟料代料栽培三种模式。其中香菇半熟料栽培技术是最早的,而陆地香菇栽培则是从滑菇半熟料栽培技术发展起来的,香菇全熟菌棒栽培则是模仿平菇熟菌棒栽培技术发展起来的。这三种栽培模式被广大香菇栽培户广泛采用,但这三种栽培模式各有特点,而且适合不同地区香菇栽培户。第一节冷棚半熟料三柱联体栽培冷棚半熟料三柱联体栽培香菇,是在简易菇棚保护下,人为调控香菇生长条件的一种栽培方式。具有发菌快、出菇早、生物转化率高的特点,每年可在5 月末至 6 月初出菇,比地栽香菇早 2 个月,而且可以在夏季不问断出菇,秋季气温下降后,还可用塑料薄膜
2、扣严冷棚,逐渐撤掉棚上遮阳物,增加棚温,延长出菇时间。一、栽培设施出菇棚:要求 3 月初打扫出棚内积雪,垫好河沙,夯实棚柱,马上用塑料膜扣棚。棚顶和四周分别扣膜,以方便通风时撤去四周的塑料膜,棚顶不盖或少盖草帘。由于春天风大,注意用绳子或网固定好薄膜,让阳光直射棚内。如遇下雪,要及时清雪,防止积雪压塌菇棚。1烘干地面扣好棚后,阳光充足时,棚内由于河沙吸热,地面会很快融化,每天打开棚两侧,让风吹干地面,使地面在栽培前干燥,减少发菌阶段因湿度过大而造成的污染问题。2烤地升温 中午温度达到 65以上时,能快速杀灭杂菌和虫卵,最好持续 5 天以上,每天保持 2 小时。如地面难以升温,可铺盖地膜升温。3
3、巧用生石灰生石灰分两次消毒,第一次,在菇棚清理完毕时马上撒一层白灰,第二次在装袋制棒前再撒一层。遵循“新棚少撒、旧棚多撒”的原则。4杀灭杂菌也可运用日光温室大棚的处理方法进行消毒熏蒸、喷洒消毒药等措施杀灭杂菌、虫卵。随棚内地面湿度逐渐变小,地面干燥,温度也渐渐升高,晚上温度能达到58时就可进入栽培了。二、品 种辽宁香菇栽培品种以 433、1363 为好,还可选择 66、26、867、937 等中温、抗逆、抗杂、菇形圆整、菇柄较短、稳产、高产的早熟品种。三、菌棒制作1培养料配方选人工粉碎的硬杂木屑,最好在秋季之前购进,第二年春季使用,这样通过夏秋奎三季的发酵及风吹、日晒、雨淋,既能使料内抑制菌丝
4、生长的挥发物质自然蒸发,又能将锯末中的杂菌、虫卵等杀灭。配方一:阔叶木屑 87 千克,麦麸 8 千克,稻糠 8 千克,玉米粉 3 千克,石膏 1 千克,配料含水量 5558。配方二:阔叶木屑 100 千克,麦麸 20 千克,石膏 2 千克,配料含水量5558。2拌料先将麦麸、玉米粉、石膏混在一起拌匀,再与木屑混合拌匀,用喷壶浇水,边倒料边喷水,直至拌匀。装锅前 30 分钟拌好,水分要求在 5558为好。拌好的料要及时灭菌,放置时间不得超过 23 小时,避免产生杂菌,造成灭菌不彻底。3灭菌用铁板焊接的大锅蒸培养料,锅底装足水,要保证中间不用补水。然后铺上帘子和屉布,水面距帘子要 15 厘米以上,
5、防止水开后溅到帘子上,增加料内水分。在底层先放进 10 厘米厚的培养料,烧开水后进行装锅,采用顶气法上料,就是哪里冒气,就往哪里撒料,加大底火,见气撒料,一气呵成,直到装满锅为止。封锅前将出锅装料用的小编织袋放进锅上面一起蒸,起到消毒作用。封锅后,保持 98以上,在锅的顶端加压 34 块砖,保持 23 小时。早春低温时或者使用陈年木屑时保持 2 小时即可;气温较高时或使用新木屑时适当增加灭菌时间,最多不要超过 3 小时。4冷却接种 培养料蒸好后,应趁热在 70以上时出锅。用小编织袋装料,15 千克一袋,放在遮雨、遮光、干净处冷却。冷却至 25“C 以下时接种,不能在料温降到15以下后再拌种,料
6、温太低会推迟菌种萌发。接种须在 4 月上旬前完成,因为早春时空气中的杂菌较少。接种时需加大菌种量,由原来每袋加入 05 千克菌种,增至每袋加人 06 千克以上菌种,让菌种均匀布满料内,多点发菌,确保栽培成功率。接种地点要严格消毒:可以在棚内地上先铺一块干净塑料膜,在塑料膜上拌种。将预先粉碎好的菌种拌人冷凉的培养料内,种料比为 1:7(均为湿重),就是在 35 千克冷凉的料内拌人 05 千克粉碎好的菌种,充分拌匀,再进行装袋。5装袋要松紧适度,用一只手在袋的中间托起,保证中间不塌即可,袋大小 60 厘米20 厘米004 厘米 j 每袋料湿重 354 千克。装袋松的发菌快,但出菇密、小。6扎眼摆袋
7、摆袋前,地面可撒生石灰消毒,然后铺上地膜,再垫好木方或玉米秆,让菌棒离开地面 7 厘米以上,起到隔绝早春凉气和湿气的作用。将装好的菌棒,先扎眼,再摆放。每袋扎 4 行眼,每行 910 个眼(扎眼工具用 6 寸钉子制作的手持扎眼器)。袋与袋之间距离根据气温、棚温调整,注意先期摆袋间隔 24厘米,让菌丝生长放出的生物热不散失,提高菌棒温度;层与层之间用玉米秆间隔开,呈品字形摆放,最高可摆 6 层;注意要留出倒垛的空趟,不要摆大长趟,垛与垛之间留 40 厘米以上的作业道,以利通风和作业。四、菌棒培养菌棒发菌管理期约 4050 天,整个发菌时期要求温度适宜、空气湿度略干燥、氧气要充足。另外还必须遮光,
8、避免让阳光直射料面,如料面的温度升到28以上时,会伤害菌丝。1前期防冻、增温是技术的关键。摆袋后,菌丝刚刚萌动,需氧量较小,棚内基本上不用特别通风。主要靠调节棚上草帘提高棚内温度,让菌丝有适宜的萌发温度,马上吃料占领地盘,使杂菌无可乘之机。晚问堆垛盖上塑料膜保温,但白天必须拿掉塑料膜以利增氧、增温。2中期 增温、保湿、遮光、通风是此时期的关键。正常生长的菌棒,待菌种点洁白,菌丝吃料,菌种点逐渐长大。当菌棒一半培养料被菌丝吃掉时,菌棒看上去花白,没有红、黄、绿感染症状,菌棒打开闻起来会有香菇特有的香味,证明菌棒生长正常。这时如气温升高,棚内温度达到 20以上时,袋内温度会达到 22以上,就要注意
9、倒垛和棚内的通风。通风可卷起四周塑料底边,让风对流,如晚间温度降到 15以下时,还要把四周塑料放下来,保温。1520温度是半熟料栽培菌丝生长最适合的温度,而且能有效地控制杂菌的生长。当菇棚内部气温低于外界气温时,要在中午揭开四周塑料通风换气,以提高棚内温度。发菌中期,接种 15 天左右,可进行第二次扎眼,接种时排好的 4 行眼看上去已经被菌丝和菌料掩盖,就要进行第二次扎眼通风,方法是:在每袋第一次通风眼的空隙处再扎 4 行眼。扎通透眼:如果过几天又发现有缺氧现象时,还要在菌棒一头用直径为06 厘米、长 35 厘米的钢筋纵向扎眼。倒袋:发菌期间要结合二次扎眼进行 23 次倒袋,上下倒、内外倒,倒
10、袋的同时捡出杂菌棒,下面两层因地凉,萌发明显缓慢,要倒到堆垛上层。3后期控温增氧是这个时期的关键。经过一段时间的养菌,气温也在逐渐升高,由于气温的升高和菌丝生长放出热量,要根据气温条件撤掉棚四周的塑料膜,用草帘、遮阳网或玉米秆围在四周遮光即可。温、湿、光、气的调整主要靠棚帘和塑料进行,控制棚内温度在 20以下,袋内温度 23以下。五、出菇管理1脱袋组合菌棒发菌 4050 天菌丝长满袋,再经过一段时间积温达到一定程度,料表面会产生少量瘤状物或有吐水现象即可脱袋组合。以瘤状物 35 个为最佳组合期。组合时棚内要求温度低于 20“C,或起早或晚问组合,禁止午间温度高时组合。因为菌棒经过脱袋组合后,菌
11、丝生长旺盛,生物热骤然上升,如棚内温度高于 20,三柱中心温度很可能达到 26以上,造成组合烧料,损失惨重。将菌棒用刀尖从两侧纵向划开(菌袋留用成为绑绳),3 棒组成一组,让 3个菌棒合成一个可以直接竖放于地上的整体。先用两块板,做一个可以容下两个菌棒的模具放于桌上。组合时,先把脱掉的两个菌棒抚平(大约在菌棒的13 处)放好,然后把两个菌棒放平,为保证接触紧密,要把接触部位起包的老皮削平,中间空隙用预先粉碎好的菌料填满,中间添加的粉碎菌种要压实,一般一棒粉碎后,可以组合 1415 组,第三个菌棒也要削平接触面,使菌棒之间没有缝隙,最后,用事先放好的绑绳将 3 个菌棒扎在一起,不要勒断菌棒,紧实
12、不散就好。竖起后,如棒与棒之间有缝隙,一定要用粉碎的菌料填平,防止缝隙中出菇和以后松散或浸水后破碎现象。上下也要用菌种填平填实,然后摆放。组合好后,整组竖放于事先铺好的 1 米的地膜上,每趟与趟之间要留 50 厘米的作业道,每平方米摆 9 组。如不铺地膜,也可将另外一只不做绑绳的菌袋折叠放于三柱底下,只要保证菌丝不长人土中即可,这样可以接触地气,利于降温、保湿。组合一组,摆放一组,随时盖上地膜。整趟组合摆满后,再蒙好地膜或塑料膜,四周稍压严,保证不被风吹起,57 天基本不动。2转色管理组合后即进人转色管理。转色的深浅、薄厚,直接影响出菇的产量和质量。(1)通风调湿,促进转色塑料蒙盖 1 周后,
13、菌棒表面出现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并有棕红色水珠吐出时,就要创造干干湿湿的条件促进菌棒快速转色。这期间菌棒表面气生菌丝生长,逐渐浓密洁白,要进行大通风。可以在傍晚和早晨各通风 051 小时,让菌丝倒伏到菌料表面。这样反复几次,料面形成一层亮膜,并伴有像出汗一样的吐水现象出现,吐水随转色程度的加深,逐渐由无色到浅黄再到棕红色,料面也逐渐形成像树皮一样的棕色,即达到转色目的。当菌棒表面出现的气生菌丝没达到整体洁白,用手摸有扎手的感觉,既是空间湿度不够。可采用喷壶浇水或在塑料内菌棒的空隙中间放水碗等措施,来增加空气湿度的办法解决,不及时增湿,将影响转色和出菇。(2)调光,控温散射光是转色的必要条件,可
14、以通过调节棚帘及遮阳网,来控制棚内透光度,从而达到控制菌棒温度的目的。要控制组合点中间温度在 25以下,超过25要进行降温处理。可将铺在地下的地膜撤掉,往作业道上、盖菌棒的塑料上、菌棒上、棚上浇水降温。温度在 2026时利于转色。控制在 25左右,更有利于快速转色和达到出菇生理成熟的积温,可以早出菇。如果达不到生理成熟时就出菇,则导致无盖菇、蜡烛菇等畸形菇增多,消耗营养增多,影响以后出菇的产量和质量。3出菇管理当菌棒转色后,5 月末到 6 月初菌棒开始出现龟裂时,通过调整冷棚四周的塑料和遮阳网,拉大温差,给予 10以上的温差刺激就可以催出菇蕾了。这时要增加空间湿度,多往步道上喷水,空间湿度要达
15、到 90,促使菇蕾产生,第一潮菇最好利用袋内含水,自然出菇,因为第一潮菇畸形菇多,要控制出菇量,少出畸形菇,积累营养,为以后出好菇、多出菇打基础。以后每次催菇前要养菌,保证营养积累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次补水浸泡,浸泡后,盖塑料。一般23 天就可催出菇蕾,这时要揭掉盖膜,让香菇陆续出来。防止盖膜时间长、集中催菇、菇蕾密集的现象发生。从菇蕾到子实体成熟只需 34 天,但若温度过低也有可能会延后几天。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控制出菇。要求催菇一定要达到积温,生理成熟后再进行。管理要点:调整好温、湿度。此法栽培一般选用中高温品种,出菇温度 825,最适温度 1520。需要昼夜温差 10以上。创造冷冷暖暖、
16、干干湿湿、明明暗暗的出菇条件,刺激原基的形成和分化。浸水后 57 天,菌棒上普遍形成原基,环境条件适宜,经 67 天,原基分化成菇蕾,这时要保持菇棚温度在1524,空气相对湿度 85 93 ,如湿度不够,每天向棚壁及地面、空间喷水 23 次,注意不要喷到菌棒上;当幼菇长到 23 厘米时,停止喷水,直至采完这潮菇,只利用菌棒含水供菇生长。一般第二潮菇以后要浸水出菇,共可出 79 潮菇,每组可产鲜香菇 3 千克,可加工成无柄干菇 03 千克(按 10:1 折干)。只要按着出菇期管理要点进行管理,就可以达到高产、稳产。因为三柱联体栽培香菇一般都集中在中、上部出菇,几潮菇后,菌棒会出现上细、下粗的现象
17、,这时就需要在浸泡完毕后倒立摆放,特别是在第五潮菇后,可以每出两潮颠倒一次。倒立后,既可防止原来下部由于长时间含水量大比上部偏大,且长期接触地面而造成烂料的现象,又可保证出菇营养供应,使料内营养全部释放出来。出过几潮菇后,表面硬度越来越大,要根据气温、水温调节浸泡时间,水温低于气温吸水快,浸水时间要短,出 56 潮菇以后,浸水时间要缩短。如果浸泡吸水慢,可以扎眼,就是在菌棒的上部用扎透心眼的钢筋靠每棒外侧 13处扎眼,深度到菌棒的 12 处,下次扎眼要换个位置,防止烂料。特别注意的是伏季浸水时间不能太长,棚内空间湿度不能太大,防止生病、生虫、烂料。最好掌握浸水后菌棒含水 5565 o为好。六、
18、采 收采摘时,左手扶菌棒,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紧捏香菇菌柄基部,先左右旋转,再轻轻向上拔起。注意不要碰伤周围小菇蕾,不要让菇脚残留在菌棒上引起腐烂,影响以后出菇。如果香菇生长较密,基部较深的,可用尖刀挖去残留在基部的菇脚。第二节露地香菇栽培技术一、栽培设施主要为出菇棚的选地、做畦及栽培前的物料准备。1场地选择最好选在水库、池塘、河边、通风向阳、不涝不旱、管理方便的场地,不要选择岗梁、河滩、漏风地、风口、黄泥地和离水源远的场地。使用过的老产地需要倒茬,中间间隔 2 年才能重复使用。2做畦 做畦一般要求前一年上冻前完成,畦床宽 60 厘米、深 58 厘米左右,地势低的地块畦床稍浅,地势高的地块畦床稍深
19、。步道宽 60 厘米。长度不限。3模框的制作接种时要利用模框规范播种,使培养料边缘整齐,厚度一致,防止培养料的边缘夏季干裂、翘边,影响出菇及出菇质量。因此要自制长 3 米、宽 60 厘米、高 8 厘米的木框。4其他材料(1)地膜选择厚 253 丝、宽 15 米的地膜。(2)通风稻草梳理好的稻草,事先用 3石灰水浸泡 46 小时,栽培前捞出,冲掉表面石灰水,稍晾干表面水分备用。(3)草帘栽培前编好长 11 米,宽 1 米的草帘备用。(4)拱条削好尖后,保证长度 11 米,数量以 3 根拱条支 1 块草帘计算,1 亩地需要准备 1 650 根。二、品 种品种应选择适应半熟料陆地栽培,柄短、肉厚、抗
20、杂能力强的中温或中高温品种,还应根据商品需求选择品种:以销售保鲜菇为主的应选937、867、66、26、1363 等;以加工干品为主的则应选 26、937 等。另外,菌种选择不能单一,这样不仅可以错开农时便于管理,又能减少风险。三、培养料1木屑 以阔叶硬杂木屑为好,粗、细木屑各 50。2辅料 麦麸不能用陈的或掺杂造假的麦麸,稻糠和玉米粉要用细的,不能有霉变或有异味。3石膏 选用食用石膏粉。四、菌棒制作1培养料配方配方一:锯木屑 784,麦麸 20,石膏 15,含水量 5558。配方二:锯木屑 80,麦麸 54,稻糠 10,玉米粉 3,石膏1_5,含水量 5558。配方三:锯木屑 80 ,麦麸
21、81,稻糠 8,玉米粉 2,豆饼粉1,石膏 15,尿素 03,含水量 5558。2拌料根据锅的容量,按比例先将木屑、糠麸、稻糠、玉米粉、石膏等干料混拌均匀,再用尿素溶液拌料,使含水量达到 5558。3灭菌露地栽培香菇灭菌为半熟料灭菌。采用常压蒸散料的方法灭菌。锅底加足水,帘子离水 15 厘米,先在屉布上装 10 厘米拌好的料,将锅烧开后,见气撒料,装料要顶气上料,装满锅后将出锅用的小编织袋装入锅顶后封锅,待温度达到 100时开始计算蒸料时间,蒸料 253 小时停火。出锅要趁热,出锅用的铁锹也要事先消好毒,蒸好的料装入小编织袋内扎好口,放在消过毒的干净地方冷凉,避免风吹、日晒、雨淋和培养料失水变
22、酸。无风、无雨天的傍晚出锅的料,可以直接拉到地里摆放冷凉。4接种(1)粉碎菌种栽培前,先将复壮好的菌种,划开菌棒,将老化皮去干净,用菌种粉碎机粉碎好后,装入消过毒的小袋内。注意要按接种量粉碎菌种,每 3 米的模框内放 14 袋菌种。每 14 袋菌种粉碎后放人一个编织袋内备用。注意:菌种不要搓、挤、压,不要太早粉碎菌种,主要防止放置时间过长、菌种中间过热。(2)拌种前准备将前一年秋季做好的畦床稍加清理,撒上生石灰,每平方米床面用生石灰200 克。放好模框,铺好地膜,开始播种。(3)铺料接种铺料厚度掌握在松散时 89 厘米,拍实后 7 厘米。按接种量,每 3 米的模框内用菌种 14 千克,拌种采用
23、混播加表播方法,拌人料中 23,底部四周都要有菌种,充分拌匀,边拌种边把料铺平,然后将另外 13 菌种均匀撒在表面,拍实料面。(4)加通风草把为防止料内菌丝在生长过程中缺氧,播种完毕拍实料面后每隔 30 厘米加一左右对放的通风草把,塑料膜内一半,塑料膜外一半,注意将草把外头都放在不种作物的作业道上,以便发菌期的通风管理。5覆土要求实行两次覆土法。为防止前期由于地温偏低菌丝不萌动,生长缓慢的情况。第一次覆土要薄些,23 厘米即可。注意沙壤土稍厚点,壤土稍薄点,还要根据播种早晚、土质墒情灵活掌握。这次覆土目的,主要是遮光、保湿、增温。保证料内温度达到 5以上、25以下,发菌的最适温度 1520之间
24、。第二次覆土,应根据地温变化,气温达到 25以上,菌床料内温度达到 20以上即应开始进行第二次覆土,也可加盖草帘,这个环节主要为的是降温、防止料面烫伤和菌料伤热。五、菌丝培养1菌丝培养期管理 每年发菌阶段的 45 月份是气候多变的时期,如果料内长期低温、多湿,易造成缺氧发酵;长时间高温、干旱易烫伤料面;因此,要多点放置温度计,经常查看温度,加强人为调节,一定不要忽略菌丝生长阶段的温度和对氧气的需求,避免酸料、坏菌现象。5 月一般平均气温达到 14,最高可达 28。每天中午到下午 3 点,是地温最高时期,发现温度超过 25“C 就要及时进行第二次覆土,也可加盖草帘,如发现酸料或地图样花面,应及早
25、通风增氧。通风增氧:由于菌丝生长需要大量的氧气,前期通过草把进入料内的氧气足够菌丝生长,但随着气温的增高,菌丝生长逐渐旺盛,需要的氧气也逐渐增多,一般发现料面淡粉或菌丝发黄,就是缺氧的表现,这时就要多进行通风。第一次增氧,在栽培 20 天左右,用掀动草把的办法来增氧。再过 1015 天,发现已经长白的料不再洁白,变粉色,就可以第二次增氧,这时要注意收看天气预报,连续 7 天以上无雨天气进行扎眼增氧。方法是:在每块帘子无通风草把的地方用叉子排 3 行眼。降温:第二次覆土也在这时进行,主要根据培养料的温度决定,发菌阶段要时刻注意地温及覆土湿度变化,地温高于 20时,要进行第二次覆土,也可盖草帘,如
26、膜上覆土太干也可往土上浇水降温。2打包、支拱和上遮阴帘(1)撤土打包经过 4050 天培养,菌丝完全穿透培养料,培养料长成一个整体,料面拍打有“空空”声,床面菌膜增厚有吐水或出现瘤状物时即可打包。要求打包要选早晚无风天进行。先揭掉草帘,并把草帘翻转,将贴地的一面朝上,避免草帘过早腐烂。然后用光滑的刮板,轻轻把覆土刮到作业道和作物间,不要刮坏塑料。打开地膜,抖净地膜上的剩余覆土,这样可以让地膜与料面分开,轻轻把通风草把移动位子,不要带下菌皮,然后再折回地膜,盖上草帘,一般可以打包的同时马上支拱上帘或 710 天后支拱上帘。(2)支拱上帘让 3 根拱条支一块草帘,拱条紧贴两侧培养料的地膜外插入土内
27、 8-10 厘米,由于这时遮阴的作物没有长高,草帘一定要盖好。保证 1 米宽的草帘两侧分别着地,与土壤相连即可,两块草帘间要叠压 10 厘米。防止下雨后塌腰或后期腐烂帘间出现缝隙。拱棚的两侧堵头要加遮阴物,可以将通风草把收集起来堆在拱棚的两侧,也可以用草帘遮盖,目的是遮阳六、出菇管理1、转色管理打包后,710 天后料面菌丝愈合,返上来白色气生菌丝,这时是促进转色的最佳时期,此时应重点人为制造干湿交错的环境,调整菌床温差、湿差、光差、气差,促进早转色,选择早晚进行下帘揭膜通风。要选无风、无雨天进行几次大通风,让料面长好的白色气生菌丝倒伏,形成菌皮,注意不能使培养料失水,反复几次就可以转色了。此时
28、,要结合通风,把料面黄色或褐色的吐水和雨水及时沾掉,或扎眼放掉料面积水,并通风增氧。料面通风的时间长短结合天气灵活掌握。培养料早转色有利于抵抗高温。转色期,地膜起到保湿作用,为防止地膜和培养料粘连到一起,可以在料和膜之间,垫起木棍或小石头,主要是为了增加料内通氧,促进早转色。整个转色到出报信菇的时间大约 2025 天左右,这段时间料温掌握在 2025之间,有利于增加培养料的积温,早出菇。转色应避免料面过湿,返上来的菌丝过多,形成的菌皮太厚,不爱出菇;也要避免通风过量,料面干燥,不返菌丝,影响转色的现象发生。当料面基本转色,就可以把地膜扒到床边,用木棍插住,让料面边缘也充分露出,以免影响边缘的转
29、色。完全转色后,料面出现裂纹,说明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有些品种边转色边出现报信菇。如果报信菇没有畸形,就可以进入出菇管理了。2出菇管理转色结束后,有些品种自然出菇很难,因为香菇有变温出菇和振动出菇的特性,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温差在 10以上时,便可进行给水催菇或惊蕈催蕾。催蕾方法:打开地膜稍凉 2 小时,料面不湿时再用有弹性的鞋底或木棒拍打或用脚踩踏,拍完停一天,让料面菌丝龟裂,待龟裂处菌丝重新扭结,再浇大水,一次不行,可二次给水。注意惊蕈催蕾要适时、适度,浇水要适量。有雨天可以全部打开草帘和地膜接雨水。每潮菇采收后要养菌 10 天,再进行下一次催蕾,保证下潮菇营养积累。伏
30、季要歇伏,让培养料处于休眠养菌状态,不刺激出菇。浇水:要求水质干净,冷凉的地下水最好。当菌床大量发生幼菇时,不能浇水,当菌盖有 1 厘米大小时,在缺水的情况下可往帘上浇水,来增大帘内空问湿度,使湿度达到 8590,菌料湿度应为 65左右。当 80的幼菇长大,达到不同的商品要求,即可采收。七、采 收陆地香菇出菇潮次不明显,必须坚持先熟先采,随熟随采,选择晴天采收。连续下雨,而菇已成熟,冒雨也要采,温度高时香菇生长比较快,每天要采23 次。采菇方法:用手捏住菇柄根部,左右旋转扭下,不能带下培养料。装菇运菇只能用筐或篓,不能用袋子,防止破碎。第三节香菇全熟料代料栽培全熟料栽培虽然要消耗一定的燃料用来
31、灭菌,但是菌棒污染率小,生物转化率高,病虫害发生率低,选用全熟料代料栽培生产周期短,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林木废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能够在城乡广泛发展。栽培设备和品种参见第八章第一节。一、菌棒制作1培养料配方(干重百分比)配方一:木屑 78,麸皮(细米糠)20,石膏 1 ,白糖 1,另加尿素03,含水量 55 60。配方二:木屑 78,麸皮 16,玉米面 2,白糖 12,石膏225,尿素 03,过磷酸钙 05,含水量 5560配方三:木屑 78,麸皮 18,石膏 2,过磷酸钙 05,硫酸镁02,尿素 03,红糖 1 9,6,含水量 5560。配方四:棉籽壳 50,木屑 32,麸皮 1
32、5,石膏 1 ,过磷酸钙05,尿素 05,白糖 1,含水量 60左右。配方五:豆秸 46,木屑 32,麸皮 20,石膏 1,白糖 1,含水量60。配方六:木屑 36 ,棉籽壳 26,玉米芯 20,麸皮 15,石膏 1,过磷酸钙 05,尿素 05,白糖 1,含水量 60。2拌料(1)配方一至三的配制 先将石膏和麸皮干混拌匀,再和木屑干混拌均匀,把糖和尿素先溶于水中,均匀地泼洒在料上,用铁锨边翻边洒,并用竹扫帚在料面上反复扫匀。(2)配方四至六的配制按量称取各种成分,先将棉籽壳、豆秸、玉米芯等吸水多的原料按料水比为 1:1415 的量加水、拌匀,使料吃透水;把石膏、过磷酸钙与麸皮、木屑干混均匀,再
33、与已加水拌匀的棉籽壳、豆秸或玉米芯混拌均匀;把糖、尿素溶于水后拌人料内,同时调好料的水分,用铁锨和竹扫帚把料翻拌均匀。不能有干的料粒。3装袋(1)装袋机装料5 人一组,1 个人往料斗里加料;2 个人轮流将塑料袋套在出料口上,一手轻轻握住袋口,一手用力顶住袋底部,尽量把袋装紧,越紧越好,另外 2 个人整理菌棒扎口,一定要把袋口扎紧扎严。(2)手工装袋要边装料,边抖动塑料袋,并用粗木棒把料压紧压实,装好后把袋口扎严扎紧。在高温季节装袋,要集中人力快装,一般要求从开始装袋到装锅灭菌的时间不能超过 6 小时,否则料会变酸变臭。菌棒装锅时要有一定的空隙或者井字形排放在灭菌锅里,这样便于空气流通,灭菌时不
34、易出现死角。4灭菌快速升温至 100,当温度到 100后,要用中火维持 810 小时,中间不能降温,最后用旺火猛攻一会儿,再停火闷一夜后出锅。出锅前先把冷却室或接种室进行空间消毒。把刚出锅的热菌棒运到消过毒的冷却室里或接种室内冷却,待菌棒温度降到 30以下时才能接种。5接种香菇菌棒多采用侧面打穴接种,要几个人一组同时进行,所以在接种室和塑料接种帐中操作比较方便。具体做法是先将接种室进行空间消毒,然后把刚出锅的菌棒运到接种室排放好,再把接种用的菌种、胶纸,打孔用的圆锥形木棒、75的酒精棉球等接种工具准备齐全。关好门窗,打开臭氧消毒器,消毒 40 分钟;关机 15 分钟后开门,接种人员迅速进入接种
35、室外间,关好外间的门,穿戴好工作服,向空间喷 75的酒精消毒后再进人里间,接种按无菌操作进行。侧面打穴接种一般用长 55 厘米的塑料袋作菌棒,接 4 穴,3 人一组,第一个人先将打穴用的木棒用 75 的酒精消毒,再将要接种的菌棒搬一个到桌面上,一手用 75的酒精棉纱擦抹菌棒朝上的一面消毒,一手用木棒在消毒的菌棒一面平均距离打穴 4 个。第二人打开菌种瓶盖,将瓶口在酒精灯上转动灼烧一圈,长柄镊子也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把瓶口内菌种表层刮去,然后把菌种放人用 2来苏水消过毒的塑料袋里;双手消毒后,直接用手把菌种掰成小枣般大小的菌种块迅速填人穴中,菌种要把接种穴填满,并略高于穴口。注意,第
36、二人的双手要经常用酒精消毒,双手除了拿菌种外,不能触摸任何地方。第三人则套外袋,并把菌棒翻转 180。 ,将接过种的一面朝下。用接种箱接种,因箱体空间小,密封好,消毒彻底,所以接种成功率往往要高于接种室。但单人接种箱只能一个人操作,只 适用于在短的菌棒两头开口接种。如果是侧面打穴接种,最好采用双人接种箱,由两个人共同操作,一个人负责打穴、套外套带,另一个人将菌种按无菌程序转接于穴中。二、菌棒培养刚接完种的菌棒,3 个袋一层呈三角形垒成排,接种穴朝侧面排放,每排垒的菌层数要看温度的高低而定,温度高可少垒几层,排与排之间要留有走道,便于通风降温和检查菌棒生长情况。发菌场地的气温最好控制在 28“C
37、 以下。开始 710 天内不要翻动菌棒,到 1315 天进行第一次翻袋,这时每个接种穴的菌丝体呈放射状生长,直径在 810 厘米时生长量增加,呼吸强度加大,要注意通气和降温。在翻袋的同时,用直径 I 毫米的钢针在每个接种点菌丝体生长部位中间,离菌丝生长的前沿 2 厘米左右处扎微孔 34 个;或者将外套袋的袋口打开进行通气,同时挑出杂菌污染的袋。这时由于菌丝生长产生的热量多,要加强通风降温,最好把发菌场地的温度控制在 25以下。菌棒培养到 30 天左右再翻一次袋。在翻袋的同时,用钢丝针在菌丝体的部位,离菌丝体生长的前沿 2 厘米处扎第二次微孔,每个接种点菌丝生长部位扎一圈 45 个微孔,孔深约
38、2 厘米。为了防止翻袋和扎孔造成菌棒污染杂菌,装袋时一定要把菌棒装紧,菌棒装的越紧,杂菌污染率越低。凡是封闭式发菌场地,如利用房间、 温室发菌,在翻袋扎孔前要进行空间消毒,可有效地减少杂菌污染。发菌期还要特别注意防虫灭虫。由于菌棒的大小和接种点的多少不同,一般要培养 4560 天菌丝才能长满袋。这时还要继续培养,待菌棒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褶皱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加,占整个袋面的 23,手捏菌棒瘤状物有弹性松软感,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褐色时,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可进菇场转色出菇。三、出菇管理1转色管理常采用脱袋转色法,准确把握脱袋时间,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脱袋时的气候要在 152
39、5,最好是 20。脱袋前,先将出菇温室地面做成3040 厘米深、i00 厘米宽的畦,畦底铺一层炉灰渣或沙子,将要脱袋转色的菌棒运到温室里,用刀片划破菌棒,脱掉塑料袋,把菌棒按 58 厘米的间距立排在畦内。如果菌棒排立不稳,可用竹竿在畦上搭横架,菌棒以 70。80。的角度斜靠在竹竿上。脱袋后的菌棒要防止日晒和风吹,这时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 7580,有黄水的菌棒可用清水洗干净。脱袋立排菌棒要快,排满二譬,马上用竹片拱起畦顶,罩上塑料膜,周围保湿保温。待全聱菌棒排好后,温室的温度要控制在 1720,不要超过 25。如温度高,可向温室的空间喷冷水降温。白天多加遮光物,夜间去掉遮光物,加强通
40、风来降温。光线要暗些,前 35 天尽量不要揭开畦上的罩膜,这时畦内的相对湿度应在8590塑料膜上有凝结水珠,使菌丝在一个温暖潮湿的稳定环境中继续生长。应注意在此期间如果气温过高、湿度过大,每天还要在早、晚气温低时揭开畦的罩膜通风 20 分钟。在揭开畦的罩膜时,温室不要同时通风,将两者的时间错开。在立排菌棒57 天时,菌棒表面长满浓白的绒毛状气生眚丝时,要加强揭膜通风的次数,每天 23 次,每次 2030 再竺:警力口氧气、光照(散射光),拉大菌棒表面的干湿差,限制菌丝生长,促其转色。当 7-8 天开始转色时,可加大通风,每次通风 l 小时。结合通风,每天向菌棒表面轻喷水 12 次。啼水后要晾
41、1 小时再盖膜。连续喷水 2 天,至 1012 天转色完毕。在实践中,由于播种季节不同,转色场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不同,转色的快慢不大一样,具体操作要根据菌棒表面生长情况灵活掌握。2.催蕾出菇温室的温度最好控制在 1022,昼夜之间能有 510的温差。如果自然温差小,还可借助于白天和夜间通风的机会人为地拉大温差。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 90%左右。条件适宜时,3_4 天菌棒表面褐色的菌膜就会出现白色的裂纹,不久就会长出菇蕾。此期间要防止空间湿度过低或菌棒缺水,以免影响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加大喷水,每次喷水后晾至菌棒表面不黏滑但却潮乎乎的为止,然后盖塑料膜保湿。也要防止高温、高
42、湿,以防止杂菌污染,烂菌棒。一旦出现高温、高湿时,要加强通风,降温降湿。3 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的管理 菇蕾分化出以后,进人生长发育期。不同温度类型的香菇菌株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是不同的,多数菌株在 825的温度范围内子实体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在 1520。要求空气相对湿度 8590。随着子实体不断长大,呼吸加强,二氧化碳积累加快,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有一定的散射光。4养菌管理 整个一潮菇全部采收完后,要大通风一次,晴天气候干燥时,可通风 2 小时;阴天或者湿度大时可通风 4 小时,使菌棒表面干燥,然后停止喷水 57 天。让菌丝充分复壮生长,待采菇留下的凹点菌丝发白,就给菌棒补水。补水后,将菌棒重新排放在畦里,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的管理方法,准备出第二潮菇。当第二潮菇采收后,再浸泡菌棒补水。浸水时间可适当长些。以后每采收一潮菇,就补一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