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综合复习题第一章绪论0-1 什么是互换性?互换性的优越性有哪些?0-2 互换性的分类有哪些?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有何区别?0-3 误差、公差、检测、标准化与互换性有什么关系?0-4 什么是标准和标准化?0-5 为何要采用优先数系?R5、R10、R20、R40 系列各代表什么?第二章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一 判 断 题 ( 正 确 的 打 , 错 误 的 打 )1装配精度高的配合,若为过渡配合,其值应减小;若为间隙配合,其值应增大。 ( )2图样标注 30 +0.033 0mm 的孔,可以判断该孔为基孔制的基准孔。 (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
2、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 )4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 )5孔、轴配合为 40H9n9,可以判断是过渡配合。 ( )6配合 H7/g6 比 H7/s6 要紧。 ( )7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 ( )8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与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二者实质相同。 ()9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 )10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 )11工作时孔温高于轴温,设计时配合的过盈量应加大。 ( )12基本偏差 ah 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 h 配合最松。 ( )13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
3、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 )14配合公差的大小,等于相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 )二 选 择 题 ( 将 下 列 题 目 中 所 有 正 确 的 论 述 选 择 出 来 )1以下各组配合中,配合性质相同的有。A30H7f6 和 30H8p7B30P8h7 和 30H8p7C30M8h7 和 30H8m7D30H8m7 和 30H7f62下列配合代号标注正确的有。A60H7/r6B60H8k7C60h7D8D60H9f93下列孔轴配合中选用不当的有。AH8u8BH6g5CG6h7DH5a54决定配合公差带大小和位置的有。A标准公差B基本偏差C配合公差D孔轴公差之和5下列配
4、合中,配合公差最小的是。A30H7g6B30H8g7C30H7u6D100H7g66下述论述中不正确的有。AH7/h6 与 H9/h9 配合的最小间隙相同,最大间隙不同。B一批零件的实际尺寸最大为 200lmm,最小为 1998mm,则可知该零件的上偏差是十 001mm,下偏差是002mm。Cjf 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D对零部件规定的公差值越小,则其配合公差也必定越小。7下述论述中正确的有。A孔、轴配合采用过渡配合时,间隙为零的孔、轴尺寸可以有好几个。B20g8 比 20h7 的精度高。C50 +0.013 0mm 比 25 +0.013 0mm 的精度高。D国家标准规定不允许孔、轴上差带组成
5、非基准制配合。8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A对于轴的基本偏差,从 ah 为上偏差 es,且为负值或零。B对于轴,从 jz 孔基本偏差均为下偏差,且为正值。C基本偏差的数值与公差等级均无关。D与基准轴配合的孔,AH 为间隙配合,PZC 为过盈配合。9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应用主要解决。A公差等级。B基本偏差。C配合性质。D配合基准制10下列配合零件应选用基轴制的有A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B同一轴与多孔相配,且有不同的配合性质。C滚动轴承内圈与轴。D轴为冷拉圆钢,不需再加工。11下列配合零件,应选用过盈配合的有。A需要传递足够大的转矩。B不可拆联接。C有轴向运动。D要求定心且常拆卸。三 填 空 题130 +0
6、.021 0mm 的孔与 30-0.007 -0.020mm 的轴配合,属于制配合。230+0.012 -0.009mm 的孔与 30 0 -0.013mm 的轴配合,属于制配合。3配合代号为 50H10js10 的孔轴,已知 IT10=0100mm,其配合的极限间隙(或过盈)分别为mm、mm。4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 0013,则它的下偏差为mm,上偏差为mm。5选择基准制时,应优先选用原因是。6配合公差是指,它表示的高低。7国家标准规定的优先、常用配合在孔、轴公差等级的选用上,采用“工艺等价原则” ,高于 IT 8 的孔均与级的轴相配:低于 IT 8 的孔均和级的轴相配。850mm 的基孔制
7、孔、轴配合,已知其最小间隙为 005,则轴的上偏差是。9孔、轴的 ESei 的配合属于配合,EIes 的配合属于配合。1050H8h8 的孔、轴配合,其最小间隙为,最大间隙为m m。11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m,配合公差为 40m,可以判断该配合属于配合。1250 +0.002 -0.023 mm 孔与 50 -0.025 -0.050mm 轴的配合属于配合,其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为和mm。四 综 合 题1公差与配合公差有何区别和联系?2设基本尺寸为 30mm 的 N7 孔和 m6 的轴相配合,试计算极限间隙或过盈及配合公差。3设某配合的孔径为 15 +0.027 0mm,轴径为 15 -
8、0.016 -0.034mm,试分别计算其极限尺寸、尺寸极限间隙(或过盈) 、平均间隙(或过盈) 、配合公差。4设某配合的孔径为 45 +0.142 +0.080mm,轴径为 45 0 -0.039mm,试分别计算其极限间隙(或过盈)及配合公差,画出其尺寸公差带及配合公差带图。5有一孔、轴配合,基本尺寸 L=60 mm,最大间隙 Xmax=+40m,孔公差 Th=30m。轴公差 Ts=20m。试按标准规定标注孔、轴的尺寸。6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 50 mm,孔公差为 IT8,轴公差为 IT7,已知孔的上偏差为十 0039 mm,要求配合的最小间隙是十 0009 mm,试确定孔、轴的尺寸。7
9、某孔 20 +0.013 0mm 与某轴配合,要求 Xmax=+40m,T f=0.022mm 试求出轴上、下偏差。8若已知某孔轴配合的基本尺寸为 30,最大间隙 Xmax=+23m,最大过盈 Ymax=-10m,孔的尺寸公差 Th=20m,轴的上偏差 es=0,试确定孔、轴的尺寸。9已知基本尺寸为 30mm,基孔制的孔轴同级配合,T f=0.066mm,Y max=-0.081mm,求孔、轴的上、下偏差。11已知表 3-1 中的配合,试将查表和计算结果填入表中。表 3-1公差带 基本偏差 标准公差 极限盈隙 配合公差 配合类别80S780h612计算出表 3-2 中空格中的数值,并按规定填写
10、在表中。表 3-2孔 轴基本尺寸 ES EI Th es Ei TsXmax 或 YminXmin或YmaxTf25 0 0052 +0.074 0. 10413计算出表 3-3 中空格中的数值,并按规定填写在表中。表 3-3孔 轴基本尺寸 ES EI Th es Ei TsXmax 或YminXmin或YmaxTf45 0025 0 -0.050 0.04114计算出表 3-4 中空格中的数值,并按规定填写在表中。表 3-4孔 轴基本尺寸 ES EI Th es Ei TsXmax 或 YminXmin或YmaxTf30 +0.065 -0.013 +0.099 +0.06515指出中表 3
11、-5 三对配合的异同点。表 3-5组别 孔公差带 轴公差带 相同点 不同点20 021.20 03.220 .200.006520 021.20 013.16比较下列各轴的尺寸标注在制造和使用上有何异同。(1) 30-0.007 -0.028 mm(2) 30+0.013 -0.008 mm(3) 30+0.043 +0.022 mm18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 35mm,孔公差为 IT8,轴公差为 IT7,已知轴的下偏差为-0.025mm,要求配合的最小过盈是-0.001mm,试写出该配合的公差带代号。19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 30mm,孔的公差带代号为 N8,已知 X max =+0.
12、049mm,Y max =-0.016mm,试确定轴的公差带代号。20某轴 25 0 -0.013 mm 与某孔配合,要求 Ymin=-0.001mm,T f =0.034mm,试确定孔的公差带代号。21将配合 8H6/f5 从基孔制换算成基轴制,并画出公差带图。22将配合 50H7/p6 从基孔制换算成基轴制。23将配合 50H8/j7 从基孔制换算成基轴制。24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 35mm,要求 X max =+120m,X min=+50m,试确定基准制、公差等级及其配合。25设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 60mm,要求 X max =+50m,Y max =-32m,试确定其配合公差
13、带代号。26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 75mm,配合允许 X max =+0.028mm,Y max =-0.024mm,试确定其配合公差带代号,27某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 45mm,配合要求的过盈量为-29.5m -50m,试确定其配合公差带代号。28某 IT8 级的基准轴与某孔配合,基本尺寸为 40mm,设计要求间隙变化的范围为+0.025mm+0.130mm,试选取适当的公差等级和配合,并按机械制图标准标注孔、轴尺寸。29. 有一孔、轴配合的基本尺寸为 30mm,要求配合间隙在+0.020+0.055mm 之间,试确定孔和轴的精度等级和配合种类。第三章形状与位置公差与检测一、 判断题
14、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X1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 0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 )2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 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 003mm。 ( )3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 )4对称度的被测中心要素和基准中心要素都应视为同一中心要素。 ( )5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 ( )6图样标注中 20+0.021 0mm 孔,如果没有标注其圆度公差,那么它的圆度误差值可任意确定。 ( )7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
15、指标。 ( )8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t 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 )9零件图样上规定 d 实际轴线相对于 D 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2 mm。这表明只要 d 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 D 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 002 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 )10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 )11端面全跳动公差和平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 )12端面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 )13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
16、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不合格。 ( )14作用尺寸是由局部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形成的理想边界尺寸。对一批零件来说,若已知给定的尺寸公差值和形位公差值,则可以分析计算出作用尺寸。 ( )15被测要素处于最小实体尺寸和形位误差为给定公差值时的综合状态,称为最小实体实效状态。 ( )16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 )17当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则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可补偿给形状误差,形位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应小于给定的公差值。 ( )18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边界。 ( )19最小条件是指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的最大变动量
17、为最小。 ( )20可逆要求应用于最大实体要求时,当其形位误差小于给定的形位公差,允许实际尺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 ( )二、选择题(将下列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1属于形状公差的有。A圆柱度。B平面度。C同轴度。D圆跳动。2属于位置公差的有。A平行度。B平面度。C端面全跳动。D倾斜度。3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A圆度。B素线直线度。C径向全跳动。D同轴度。4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给定方向上的线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 。B空间中,点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球 ” 。C任意方向上线倾斜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 。D标注斜向圆跳动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5对于径向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
18、正确的有。A属于形状公差。B属于位置公差。C属于跳动公差。D与同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6形位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 t 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有。A同轴度。B径向全跳动。C任意方向直线度。D圆柱度。7形位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 t 的圆柱面内区域的有。A径向全跳动。B端面全跳动。C同轴度。D任意方向线位置度。8形位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 t 的两平行平面内区域的有。A平面度。B任意方向的线的直线度。C给定一个方向的线的倾斜度。D任意方向的线的位置度。9对于端面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属于形状公差。B属于位置公差。C属于跳动公差。D与平行度控制效果相同。10下列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有。A
19、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与面对面的平行度。B径向圆跳动与圆度。C同轴度与径向全跳动。D轴线对面的垂直度与轴线对面的倾斜度。11某轴 10 0 -0.015 mm 则。 EA被测要素遵守 MMC 边界。B被测要素遵守 MMVC 边界。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 10 mm 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 0015 mm。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 9.985mm 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 0015 mm。12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时。A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 。 EB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 0 。 MC实际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零。D被测要素遵守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等于最大实体边界
20、。13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 max一 形位公差。B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一 形位公差C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 max十 形位公差。14某孔 10 +0.015 0 mm 则。 EA被测要素遵守 MMC 边界。B被测要素遵守 MMVC 边界。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 10 mm 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 0015mm。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 1001 mm 时,允许形状误差可达 001 mm 。三、填空题1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点是,不同点是。2在形状公差中,当被测要素是一空间直线,若给定一个方向时,其公差带是之间的区域。若给定任意方向时,其公差带是区域。
21、3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是。4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对称度的公差带形状是。5轴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在给定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时是。6由于包括了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当不大于给定的圆柱度公差值时,可以肯定圆柱度误差不会超差。7当零件端面制成时,端面圆跳动可能为零。但却存在垂直度误差。8径向圆跳动在生产中常用它来代替轴类或箱体零件上的同轴度公差要求,其使用前提是。9径向圆跳动公差带与圆度公差带在形状方面,但前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而后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10在任意方向上,线对面倾斜度公差带的形状是,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 11某孔尺寸为 40+0.119 +0.030 mm,
22、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0.005 mm,实测得其局部尺寸为 4009 mm,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0.003 mm,则孔的最大实体尺寸是mm,最小实体尺寸是m m,作用尺寸是mm。12某轴尺寸为 40+0.041 +0.030 mm,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0.005 mm,实测得其局部尺寸为 40031 mm,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0.003 mm,则轴的最大实体尺寸是mm,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是mm,作用尺寸是mm。13某轴尺寸为 40+0.041 +0.030 mm ,实测得其尺寸为 40.03 mm,则允许的形 E位误差数值是mm,该轴允许的形位误差最大值为mm。14某轴尺寸为 20 0 -0.1 mm ,
23、遵守边界为,边界尺寸为mm,实际尺 E寸为 20 mm 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mm。15某轴尺寸为 10-0.018 -0.028 mm,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采用最小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在被测要素为时给定的。当轴实际尺寸为mm是,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mm。16形位公差值选择总的原则是。四、综合题1.改正图 2-1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12. 改正图 2-2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2 3.改正图 2-3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3 4改正图 2-4 中各项
24、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45 改正图 2-5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56改正图 2-6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67改正图 2-7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图 2-78改正图 2-8 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D图 2-89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9 上。(1)100h6 圆柱表面的圆度公差为 0.005mm。(2)100h6 轴线对 40P7 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15mm。(3)40P孔的圆柱度公差为 0.005m
25、m。(4)左端的凸台平面对 40P7 孔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 0.01 mm。(5)右凸台端面对左凸台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2 mm。图 2-910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0。(1)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 0.01 mm,圆锥素线直线度公差为 0.02 mm。(2)圆锥轴线对 d 1和 d 2两圆柱面公共轴线的同轴度为 0.05 mm。(3)端面对 d 1和 d 2两圆柱面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03 mm。(4)d 1和 d 2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分别为 0.008 mm 和 0.006 mm。图 2-1011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1 上。(1)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为 0.0
26、1 mm,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4 mm。(2)70H7 孔的轴线对左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 0.02mm。(3)210h7 轴线对 70H7 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3mm。(4)4-20H8 孔的轴线对左端面(第一基准)和 70H7 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0.15mm。图 2-1112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2 上。(1)2-d 轴线对其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2mm。(2)D 轴线对 2-d 公共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 100 :0.02 mm。(3)槽两侧面对 D 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4 mm。槽图 2-1213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3 上。(1)圆
27、锥面 a 的圆度公差为 01 mm。(2)圆锥面 a 对孔轴线 b 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 002mm。(3)基准孔轴线 b 的直线度公差为 0005mm。(4)孔表面 c 的圆柱度公差为 00lmm。(5)端面 d 对基准孔轴线 b 的端面全跳动公差为 001mm。(6)端面 e 对端面 d 的平行度公差为 003mm。图 2-1314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4 上。(1)30K7 和 50M7 采用包容原则。(2)底面 F 的平面度公差为 002mm;30K7 孔和 50M7 孔的内端面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 004 mm。(3)30K7 孔和 50M7 孔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同轴
28、度公差为 003mm。(4) 6-11H10 对 50M7 孔的轴线和 F 面的位置度公差为 005mm,基准要素的尺寸和被测要素的位置度公差应用最大实体要求。图 2-1415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5 上。(l)5+0.05 -0.03mm 的圆柱度误差不大于 002mm,圆度误差不大于 00015 mm。(2)B 面的平面度误差不大于 0001mm,B 面对 5+0.05 -0.03mm 的轴线的端面圆跳动不大于 004 mm,B 面对 C 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大于 002mm。(3)平面 F 对 5+0.05 -0.03 mm 轴线的端面圆跳动不大于 004 mm。(4)18d11
29、外圆柱面的轴线对 5+0.05 -0.03mm 内孔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 02 mm。(5)12b11 外圆柱面轴线对 5+0.05 -0.03mm 孔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 016 mm。(6) 9030密封锥面 G 对 5+0.05 -0.03mm 孔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 016 mm。(7)锥面 G 的圆度误差不大于 0002 mm。图 2-1516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6 上。(1)大端圆柱面的尺寸要求为 45 0 -0.02,并采用包容要求。(2)小端圆柱面轴线对大端圆柱面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3mrn。(3)小端圆柱面的尺寸要求为 25 土 0007mrn,素线直线度
30、公差为 001mrn,并采用包容要求。(4)大端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 Ra值不允许大于 08rn,其余表面 Ra值不允许大于16rn 。图 2-16 17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 2-17 上。(1)d 圆柱面的尺寸为 30 0 -0.025 mm,采用包容要求,D 圆柱面的尺寸为50 0 -0.039 mm,采用独立原则。(2)d 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为 Ra =1.25m,D 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为 Ra =2m。(3)键槽侧面对 D 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2 mm。(4)D 圆柱面对 d 轴线的径向圆跳动量不超过 003 mm,轴肩端平面对 d 轴线的端面圆跳动不超过 005 mm。
31、18如图 2-31 所示,被测要素采用的公差原则是,最大实体尺寸是mm,最小实体尺寸是mm,实效尺寸是mm。 ,垂直度公差给定值是mm,垂直度公差最大补偿值是mm。设孔的横截面形状正确,当孔实际尺寸处处都为 60mm 时,垂直度公差允许值是mm,当孔实际尺寸处处都为 6010mm 时,垂直度公差允许值是mm。图 2-31 19如图 2-32 所示,被测要素采用的公差原则是,最大实体尺寸是mm,最小实体尺寸是mm ,实效尺寸是mm,当该轴实际尺寸处处加工到 20 mm 时,垂直度误差允许值是mm,当该轴实际尺寸处处加工到 19.98mm 时,垂直度误差允许值是mm。图 2-32 20如图 2-3
32、3 所示,若被测孔的形状正确。(1)测得其实际尺寸为 300lmm,而同轴度误差为 004 mm,求该零件的实效尺寸、作用尺寸。(2)若测得实际尺寸为的 300lmm、200lmm,同轴度误差为 005 mm,问该零件是否合格?为什么?(3)可允许的最大同轴度误差值是多少? 21分析计算图 2-35 所注零件的中心距变化范围。图 2-35第四章几何量测量的技术基础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2、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3、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用高等级量块作为基准进行测量。( )4、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5、用
33、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可以减少示值误差数值。( )6、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7、选择较大的测量力,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8、对一被测值进行大量重复测量时其产生的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1、下列测量中属于间接测量的有_A、用千分尺测外径。B、用光学比较仪测外径。C、用内径百分表测内径。D、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孔中心距。2、下列测量中属于相对测量的有_A、用千分尺测外径。B、用光学比较仪测外径。C、用内径百分表测内径。D、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内径。3、下列论述中
34、正确的有_A、指示表的度盘与指针转轴间不同轴所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B、测量力大小不一致引起的误差,属随机误差。C、测量被测工件的长度时,环境温度按一定规律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D、测量器具零位不对准时,其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4、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系统误差的有_A、游标卡尺测轴径时所产生的阿贝误差。B、光学比较仪的示值误差。C、测量过程中环境温度的随时波动。D、千分尺测微螺杆的螺距误差。5、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量块即为长度基准。、可以用量块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载体。、用 1 级量块可以 3 等量块使用。、测量精度主要决定于测量器具的精确度,因此测量器具的精度越高越好。6、下列论述
35、中正确的有_、量块按级使用时,工作尺寸为其标称尺寸,不计量块的制造误差和磨损误差。、量块按等使用时,工作尺寸为量块经检定后给出的实际尺寸。、量块按级使用比按等使用方便,且测量精度高。、量块需送交有关部门定期检定各项精度指标。7、下列测量值中精度最高的是_、真值为 40mm,测得值为 40.05mm、真值为 40mm,测得值为 40.02mm、真值为 100mm,测得值为 100.03mm、真值为 100mm,测得值为 99.5mm8、下列有关标准偏差 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的大小表征了测量值的离散程度。、 越大,随机误差分布越集中。、 越小,测量精度越高。、一定条件下,某台仪器的 值通常为常数
36、。9、高测量精度的目的出发,应选用的测量方法有_、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绝对测量、相对测量10、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测量误差 往往未知,残余误差 可知。、常用残余误差分析法发现变值系统误差。、残余误差的代数和应趋于零。、当|3 时,该项误差即为粗大误差。三、填空题。1、测量误差按其特性可分为_,_和_三类。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_,_,_,和_.3、随机误差通常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具有以下基本特性:_,_,_,_。4、系统误差可用_,_等方法消除。5、被测量的真值一般是不知道的,在实际测量中,常用_代替。6、一个完整的测过程应包括_,_,_和_四要素。7、在实际使用中,量块按级使用时,量块
37、的尺寸为标称尺寸,忽略其_;按等使用时,量块的尺寸为实际尺寸,仅忽略了检定时的_。四、综合题1、试用块一套的量块组合出尺 51.985mm 和 27.355mm。2、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尺寸为 100mm 和 80mm 的零件,其测量绝对误差分别为 8m 和7m,试用测量的相对误差对比此两种方法的测量精度的高低。3、在立式光学比较仪上对塞规同一部位时行 4 次重复测量,其值为20.004、19.996、19.999、19.997,试求测量结果。4、在立式光学计上对一轴类零件进行比较测量,共重复合测量 12 次,测得值如下(mm),20.015,20.013,20.016,20.012,20.01
38、5,20.014,20.017,20.018,20.014,20.016,20.014,20.015。试求测量结果。5、用 83 块套的量块组成尺寸为 59.98mm。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二、选择题:1、D; 2、B;C 3、B;C;D 4、A;B;C;D 5、B; 6、A;B;D 7、C 8、A;C;D; 9、A;D; 10、A;B;D三、填空题:、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粗大误差、计量器具误差 方法误差 环境误差 人员误差、单峰性 对称性 有界性 抵偿性、修正法 抵偿法、算术平均值、被测对象 计量单位 测量方法 测量精度7、制造误差 测量误差四、综合
39、题:(解题过程略)1、1.005 1.48 9.5 40; 1.005 1.35 5 20。2、 1=8% 2=8.75%。3、19.9990.006mm。4、20.015 0.015mm5、1.48 8.5 50第五章表面粗糙度与检测一、 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X1确定表面粗糙度时,通常可在三项高度特性方面的参数中选取。 ( )2评定表面轮廓粗糙度所必需的一段长度称取样长度,它可以包含几个评定长度。 ( )3R z参数由于测量点不多,因此在反映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不如 Ra 参数充分。( )4R y参数对某些表面上不允许出现较深的加工痕迹和小零件的表面质量有实用意义。 ( )5选
40、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应尽量小好。 ( )6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通常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相应取得越小。 ( )7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尺寸精度应越高。 ( )8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小。 ( )9要求配合精度高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大。 ( )10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值应小。 ( )二、选择题(将下列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1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A耐磨性好。B配合精度高。C抗疲劳强度差D传动灵敏性差。2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时,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应比非工作表面参数值大。B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参数值小。C配合质量要求高,参
41、数值应小。D尺寸精度要求高,参数值应小。3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微观性质的形状误差。B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宏观性质的形状误差。C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波纹度误差。D经过磨削加工所得表面比车削加工所得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大。4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应标注在。A可见轮廓线上。B尺寸界线上。C虚线上。D符号尖端从材料外指向被标注表面。三、填空题1 表面粗糙度是指。2评定长度是指,它可以包含几个。3测量表面粗糙度时,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在于。4国家标准中规定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有、三项。四、综合题1国家标准规定的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有哪些?哪些是基本参数?哪些是附加参数?2评定表面粗糙度
42、时,为什么要规定取样长度?有了取样长度,为什么还要规定评定长度?3评定表面粗糙度时,为什么要规定轮廓中线?4将表面粗糙度符号标注在图 2-38 上,要求(1)用任何方法加工圆柱面 d 3,R a最大允许值为 3.2m。(2)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孔 d 1,要求 R a最大允许值为 3.2m。(3)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面 a,要求 Ry最大允许值为 3.2m。 (4)其余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面,要求 R a允许值均为 25m 。5指出图 2-39 中标注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图 2-38 图 2-39习题解答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二、选择题1.
43、 A;B 2. B;C;D 3. A; 4. A;B;D三、填空题1表述加工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术语2评定表面轮廓粗糙度所必需的一段长度 取样长度3能在测量范围内保持表面粗糙度特征,达到限制和减弱表面波纹度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4R a、R z、R y 四、综合题1国标中规定与高度有关的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轮廓的最大高度 Ry。与间距特性有关的参数有: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 Sm;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 ;与形状特性有关的参数为轮廓支承长度率 tp。标准规定与高度特性有关的三个参数 Ra、R y、Rz 是基本的评定参数。与
44、间距特性有关的参数和与形状特性有关的参数均为附加的评定参数。一般情况下应从三个基本评定参数中选取,只有少数零件的重要表面有特殊使用要求时才选用附加的评定参数。2答:取样长度 是指评定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在于限制和减弱其他几何形状误差,特别是表面波纹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表面越粗糙,取样长度就应越大,因为表面越粗糙,波距也越大,较大的取样长度才能反映一定数量的微观高低不平的痕迹。评定长度 n包括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由于零件表面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不一定很均匀,是由于加工的不均匀性造成的。在一个取样长度上往往不能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粗糙度特征,故需在表面上取几个取样长度
45、来评定表面粗糙度。此时可得到一个或数个测量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可靠值。评定长度一般按五个取样长度来确定。3答;轮廓中线是确定表面粗糙度各评定参数值大小的一条基准线。首先按它确定方向,然后由它开始计算距离(大小) 。4见答案图 218。5见答案图 219。答案图 2-18答案图 2-19第六章光滑工件尺寸检难和光滑极限量规设计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光滑极限量规是依据包容原则综合检验光滑工件的尺寸与形状的无刻度的检具。( )2、光滑量规通规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 )3、止规用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不超越最大实体尺寸。 ( )4、检验孔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通规,检验轴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止规。 ( )5、塞规是检验孔用的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 ( )6、环规是检验轴用的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 ( )7、塞规中的止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尺寸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