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森林营造技术考试重点1、森林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 2、造林是在造林地上新建或育苗森林的生产活动。 3、人工造林是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人工更新是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人工林是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4、人工林的种类:(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5、防护林可细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用防护林、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海防林、环境保护
2、林等。 6、经济林:经济林是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特种用途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的林木及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等。 28、影响我国森林现实生产力偏低的原因:(1)气候;(2)土壤;(3)不适地适树;(4)人工林年龄偏低;(5)培育管理措施。 9、某林场计划明年造油茶林 60 公顷,采用正三角形配置,株与株之间相距 3 米,需培育多少合格苗? 解:正三角形植苗株数 = 造林地面积 1.155 株距 2 = 6010000 33 =77000 株 10、营造混交林有何意义(优势) (1)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单位面积产量高,不同林学特
3、征的树种适当混交,能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 1.155 (2)更好地维持和提高地力:经营针叶树纯林,造成林地土壤肥力显著下降,土壤结构变差,孔隙度降低,土壤持水性下降,养分含量减少,而且经营代数越多,状况越差。 (3)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当前生态效益已成为森林的主要功能,而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二氧化碳储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的效益更为显著。 (4)抗各种灾害能力强:由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系统食物链较长,营养结构多样,有利于各种动物栖息和寄生性菌类繁殖,有众多的物种相互制约,因而可以控制病虫害3的大发生。 (5)提高造林成效:由于混交林树种之间的相互辅佐和防护作用,
4、一些营造纯林生长差的树种通过混交能获得成功。 11、造林地种类有哪四类?简述每一类的特点。 (1)荒山荒地: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森林植被在多年前遭破坏,已被荒山植被更替,土壤失去了森林土壤的湿润、疏松、多根穴等特性的造林地称荒山荒地。根据植被的不同荒山荒地又可划分为草坡、灌丛地、竹从地和荒地。 (2)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 ? 农耕地:农耕地是营造农田防护林及林农间作地的造林地。农耕地一般平坦、裸露、土厚、条件较好。但农耕地耕作层下往往存在较为坚实的犁底层,对林木根系的生长不利,如不采取适当措施,易使林木形成浅根系,容易发病及风倒。造林时最好采用深耕及大穴深耕。 ? 四旁地:四旁是指路旁、
5、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 ? 撂荒地:指停止农业用地一定时期的土地。一般植被稀少,草根盘结度不大,有水土流失现象。撂荒多年的造林地,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大,与荒山荒地相接近,但造林的条件较好。 (3)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采伐迹地:指采伐森林(指皆伐)后的林地。新采伐迹4地光照充足,土壤中腐殖质较厚,疏松湿润,原有林下植被衰退,而且喜光杂草尚未侵入,此时人工更新条件好,应当争取时间及时清理林地。 ?火烧迹地:它是森林被火烧后的林地。与采伐迹地相比,火烧迹地上往往有较多的站杆、倒木需要进行清理。 (4)已局部更新的迹地、低价值幼林地林冠下造林地及疏林地:这类造林地共同的特点是造林地上已长有树木
6、,但数量不足,或质量不佳,或树已衰老,需要补充或更替造林。 12、造林地的立地因子 (1)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风等; (2)地形、海拔、坡向(阳坡西坡、南坡、西南坡;阴坡北坡、西北坡、东坡、东南坡、东北坡) 、坡形、坡位、坡度、小地形等; (3)土壤(土壤剖面调查、深 1m):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程度、土壤各层次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 (4)生物:植物群落名称、结构、盖度及其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分布状况、病虫、兽害的状况、有益动物及微生物的存在状况等。 (5)水纹:地下水位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
7、矿化度5及其盐分组成,有无季节性积水及持续期、地表水侧方侵蚀状况、被水淹没的可能性,持续期和季节。 (6)人为活动:土地利用的历史及现状,各项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13、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一般是地形和土壤,以植被作为参考。 14、用主导因子法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容易表达和掌握、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广泛。15、造林地种类:(1)荒山荒地;(2)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3)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4)以局部更新的迹地、低价值幼林地、林冠下造林地及疏林地。 16、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指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使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造林地的
8、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适地适树是造林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17、适地适树的途径:(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2)改树适地;(3)改地适树。 三者的关系: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是基础,改树适地、改地适树是补充,只有在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的基础上,辅以改树适地或改地适树,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18、人工林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类。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决定林分水平结构,树种组成和年龄决定林分垂直结构。 19、纯林: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 80%(不含 80)以上的森林称为纯林。 2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
9、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 80%(含 80)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21、混交林的特点 混交林的优势:(1)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2)更好的维持和提高地力;(3)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4)抗各种灾害能力强;(5)提高造林成效。 混交林的局限性:(1)造林技术复杂;(2)要求立地条件较好。 22、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1)树种特性;(2)经营目的;(3)立地条件;(4)造林技术;(5)经济因素。 立地条件好造林稀,立地条件差造林密。 23、混交类型:乔木混交、主伴混交、乔灌混交、综合性混交。 (p40p43 ) 24、混交方法:星状混交、株间
10、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行带混交、块状混交、植生组混交。 25、造林地清理的方式:全面清理(割除、火烧以及化7学方法) ;块状清理(割除和化学方法) ;带状清理(割除和化学方法) 。 26、造林地清理方法:割除清理法、火烧清理法、堆积清理法、化学药剂清理法。 27、按造林时间确定整地季节: (1)随整随造:用于土壤肥沃的熟土地;风蚀严重的沙地;土壤湿润的采伐迹地。 (2)提前整地:合理安排劳力,一般提前一到两个季节或 3 个月至一年。 28、局部造林整地:环山水平带状整地;水平阶整地;反坡梯田整地;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 (p59p61 ) 29、植树造林适用条件:不挑树种,不挑立地条件。
11、(1)干旱的盐碱地; (2)干旱和水土流水严重的造林地; (3)极易滋生杂草的造林地; (4)容易发生冻拔害的造林地; (5)鸟兽危害严重,播种造林受限制的地区; (6)种子来源困难,价格昂贵的树种。 30、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是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 31、植苗造林季节选择:春季造林、雨季造林、秋季造林、冬季造林。 (p66) 32、穴植法(p68 ) (1)操作过程:划线定点开穴植苗 (2)技术要求:根系舒展、深浅适宜、根土密接 833、播种造林适宜条件:挑树种,挑立地条件。 (1)大粒种子的树种,或者发芽迅速、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的中小粒种子的树种; (2)种子来源丰富,价格较低的树种,幼苗生
12、长快而且适应性能力强的树种; (3)立地条件较好,土壤湿润疏松,杂草不过于繁茂的造林地以及土层薄,岩石多或高山陡坡采用植苗造林有困难的地区;(4)鸟兽危害不严重或虽较严重,但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的造林地; (5)适宜边远而且人烟稀少,造林地面积大的地区(适宜飞机播种造林) 。 34、播种造林技术要点 (1)覆土厚度:覆土厚度随种子粒径大小、播种季节、以及土壤质地和湿度的不同而异。大粒种子覆土可为 58cm;中粒种子 25cm;小粒种子 12cm。秋播,土质黏重、土壤湿度较大,覆土厚度应稍大;反之,则宜稍小。一般覆土厚度以大体上相当于种子短径的 23 倍为宜。 (2)放置方式:一般认为核桃、核桃
13、楸等应使缝合线垂直于地面;而栎类、板栗等则可以横放使之平行于地面。覆土后须轻轻镇压。 (3)播种均匀,防治重播或漏播。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9网 ,您的在线图书馆! 35、飞机播种造林的意义:飞机播种造林,简称为飞播造林或飞播,是利用飞机把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的播种方法。飞机播种具有活动范围大,造林速度快,投资少,成本低,节省劳力,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 36、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如枝、干、根、地下茎等)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在造林地上进行的造林方法。 37、分殖造林因所用的营养器官和栽植方法不同而分为插条(干)造林、埋条(干)造林、
14、分根造林、分蘖造林及地下茎造林等多种方法。 38、大树:胸径在 15cn20cm 以上,或树高 4m6m 以上,或树龄在 20 年以上的树木。 (大树一般是指胸径在20cm 以上的落叶乔木,和胸径在 15cm 以上的常绿乔木) 。 39、确定挖掘大树土球的范围:土球直径为大树胸径的710 倍,土球的厚度为直径的 2/3,一般以根系密集层以下为主。 40、幼苗管理包括:土壤管理和幼林管理。 41、幼苗管理修枝作用: (1)增强幼树树势,特别是促进树高生长旺盛,增加主干高度和通直度,减少节疤,提高干材质量; (2)培养良好的冠形,使粗大侧枝分布均匀,形成主次10分明的枝序; (3)对减少病虫害及火
15、灾的发生也有重要的作用,并可满足一些地区对薪材的需要。 42、造林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按其细致程度和控制顺序可分为三个逐级控制而又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造林规划、造林调查设计、造林施工设计,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在这三项工作中,造林调查设计是最艰巨、最重要的工作。 43、造林规划的内容以造林和现有林经营有关的林业项目为主,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林中树种规划,现有林经营规划,必要时可包括与造林有关的其他专项规划。 44、速生丰产林的标准,培育用材林总的目标是速生、丰产和优质。 (1)速生是缩短培育规定材种的年限。 (2)丰产指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木材蓄积量和生长量。 (3)优质主要对干形(
16、通直度,尖削度) ,节疤(数量、大小)及材性等方面的要求。 45、农田防护林林带结构以及适用条件: (1)紧密结构:不利于保护农田,但可在牧场周围设置,也可做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等。不宜做农田防护林带。(2)疏透结构:特别适合在风沙危害较严重地区采用的一种理想的林带结构。 (3)通风结构:适合在风沙危害较轻地区采用,在风沙危害较重地区不宜采用。在一般风11害地区和降雪较多地区均可采用通风结构的林带。 46、林带走向:农田牧场防护林由主带和副带组成,防治主要风害的林带称为主带,防护主要害风以外的风的林带叫副林带。 (1)主林带走向的确定:主林带的方向主要是根据主要害风方向来确定。主林带的走向最
17、好垂直于主要害风风向。(p139) (2)副带走向的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副带应垂直于主林带,起辅助作用。 47、林带横断面形状:林带的横断面形状主要有长方形断面、屋脊形断面和凹槽形断面,其中长方形断面防风作用大,防护效果好,是理想的横断面形状。 48、减轻林带胁地的措施:由于林带树冠的遮荫作用和地下根系的争水争肥,造成林缘附近的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显著减产的现象称为林地胁地。减轻林地胁地的对策有以下几条:(1)挖沟断根;(2)合理种植农作物;(3)合理配置林带和树种;(4)林、渠、路相结合。(p144) 49、水土保持林是人工营造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能够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并生产一
18、定数量林产品的人工林。 50、水土流失的概念: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及12其母质被剥蚀转运和沉积的整个过程,称为土壤侵蚀。 51、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面蚀、沟蚀、重力侵蚀、泥石流。 (p146 ) 52、地表径流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源。 53、固土护坡林的营造:凸形斜坡上配在中下部地形的转折点处;凹形斜坡上配在中上部地形转折点处;在直线形斜坡上配置在斜坡的中央。 54、以生产木材燃料(薪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称为薪炭林。由于树木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树体内,人们使用这些能量,用于生活和生产,因而薪炭林又称为“能源林”。 55、薪炭林的作业方法:灌丛作业、头木作业、鹿角桩作业
19、法、乔林作业法、中林作业法。 (p168p169 ) 56、石漠化是中国南方湿润的喀斯特地貌地区所特有的,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石质荒漠化生态景观。 57、专家们认为石漠化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卡斯特这一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自身的脆弱性,和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过度开发的结果。 58、石漠化树种选择要求特点:喜钙性、旱生性、岩生性。 59、石灰岩山地的特点: (1)地形特点:独特的喀斯特地形; (2)气候特点:地理位置不同,受大气环流影响,处于不同地区的石山区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植被稀少、土壤蓄水13能力差,裸露的岩石吸热快,散热也快,石山地区的气候表现为昼夜温差大,比较干旱; (3)
20、土壤特点:台地和丘陵低山分布着酸性土壤,石灰岩山地分布着钙质土; (4)植被特点:在台地和丘陵低山生长着适应酸性环境的植被,而在石山生长着喜钙质土植被。(p175 p176) 60、改进型鱼鳞坑,整地造林模式与容器育苗造林技术:(1)改进型鱼鳞坑造林模式;(2)营养杯容器苗造林技术;(3)抗旱造林技术的配套使用(保水剂的使用、生根粉的使用) 。 61、干热河谷造林技术:在我国的云、贵、川等西南地区一些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出现了雨季降雨量大,河谷土壤侵蚀严重,水土大量流失,出现大面积裸土和裸岩,森林植被稀少;旱季高温少雨(发生于局部的河谷地段) ,水分过度蒸发,森林植被难以恢复,出现大面积土
21、地荒芜。我们称这样的河谷为干热河谷,是横断山脉深切河谷所形成的特殊气候和地理类型。 62、立地类型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干热河谷的地形因子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坡位和坡向为干热河谷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 63、农林复合经营是一种综合利用土地和空间的生产经营制度,是为了一14定的经营目的,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林木栽培与农业(含牧业、渔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复合经营系统,又称混农林业、农用林业、林农间作等。 64、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特点: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等级性。 (p199) 65、农林复合经营的分类 (1)林(果)农复合经营:林农间作、农田林网、绿篱型、农林轮作型; (2)林牧(渔)复
22、合经营:林牧间作型、护牧林型、牧场绿篱型、林渔(果)复合型; (3)林(果)农牧(渔)复合经营:林农牧多层结构型、林农渔复合型、林木渔复合型; (4)特种农林复合经营:林果间作型、林药间作型、林菌间作型、林木昆虫复合型。 66、工程造林 = 国家基建程序 + 现代管理方法 + 先进造林技术。 (工程造林,指的是把普通的植树造林纳入国家的基本建设规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植树造林) 。 67、工程造林与一般造林的主要区别: (1)造林项目要有一定的规模; (2)要有一定的资金补助; (3)有经过批准的总体设计方案和作业设计方案; (4)造林结果必须经过
23、检查验收; (5)有系统的工程管理组织和方法。 1568、造林成活率满足以下条件的,需要进行补植 (1)年均降水量在 400mm 以上地区,造林成活率在 41%84%; (2)年均降水量在 400mm 以下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造林成活率在 41%69%。 69、成片造林面积在 10hm2 以下、1120hm2 、21hm2以上的,抽样强度分别为造林面积的 3%、2%、1%。 70、林业生态工程管理 (1)项目法人制(p219) ; (2)招标投标制(p200) ; (3)建设监理制。监理是受项目法人委托,对工程建设的各种行为和活动如项目论证及决策,规划
24、设计,物资采购与供应,施工等进行监督、监控、检查、确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建设活动符合行为准则(即复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经济合同等) ,防治在建设中出现主观随意性,盲目决断,以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 (p222) 71、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造林成活率在 70%以上。 72、生态工程竣工以后验收的项目是 (1)项目建设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要求完成; (2)工程建设内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达到国家要求标准; (3)国家及地方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群众投工投劳情况; (4)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16并提供审计部门的财务审计报告。 73、立地类型名称通常根据系统各级中所依据的主导因子连接起来
25、+ 土壤种类来命名。 74、林农复合模式 (1)林农间作模式: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农林结合的农林复合经营形式,因为是退耕还林,所以要以林为主,农林并举, “林”的设计要根据退耕还林中所规定的生态林或经济林标准进行,以满足退耕还林的相关要求,并因地制宜间种农作物或经济作物,林农间作与复耕、退耕反弹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既可起到以耕代抚的作用,又可收获各种农产品;既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又可推进退耕还林的发展,退耕还林中主要应用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有以下几种: 1)核桃间作模式:核桃与花生、黄豆等农作物间作,能起到以耕代抚的作用,实践证明,核桃林夏种植农作物后核桃树长势好、结实率高,该种模式在楚雄市、大理州各
26、县应用效果较好。 2)花椒间作模式:花椒与红薯、大豆、花生、蔬菜等间种,特别是在花椒幼林期,既可收获农产品,又可达到以耕代抚的作用。 3)苹果、梨、桃、花红、柿、枇杷等果树与蔬菜烤烟、南瓜等农作物间作模式:该模式在昆明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4)油桐(膏桐、泡桐)间作模式;在干热河谷地区应用17较好。 5)香椿间作模式、杜仲间作模式;在石山区、半石山区应用较好。 6)其他如龙眼台湾青枣、甜酸角台湾青枣、酸角龙眼、荔枝台湾青枣、酸角印楝等模式;在干热河谷地区应用,可体现热区物种资源优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模式中“林”以热带亚热带经济林为主,并结合当地果业结构调整, “农”以间作经济效益较高的低杆作
27、物。 (2)绿篱型 绿篱在农田、果园和庭院的周围是常用的,主要起到防护、美化或生产的作用;如鲁甸县的退耕还林中,在核桃、板栗小班周围设计花椒做绿篱,主要是起到保护核桃、板栗的作用,也生产花椒供食用,同时可以套种各种农经作物。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您的在线图书馆! 4)油桐(膏桐、泡桐)间作模式;在干热河谷地区应用较好。 5)香椿间作模式、杜仲间作模式;在石山区、半石山区应用较好。 6)其他如龙眼台湾青枣、甜酸角台湾青枣、酸角龙眼、荔枝台湾青枣、酸角印楝等模式;在干热河谷地区应用,可体现热区物种资源优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模式中“林”以热带亚热带经济林为主,并结合当地果业结构调整,18“农”以间作经济效益较高的低杆作物。 (2)绿篱型 绿篱在农田、果园和庭院的周围是常用的,主要起到防护、美化或生产的作用;如鲁甸县的退耕还林中,在核桃、板栗小班周围设计花椒做绿篱,主要是起到保护核桃、板栗的作用,也生产花椒供食用,同时可以套种各种农经作物。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您的在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