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稻无盘抛秧栽培技术作者: 来源:县农业局 2008-11-21 11:43:00【浏览字号选择:大 中 小】水稻无盘抛秧栽培技术水稻无盘抛秧,又称水稻旱育抛秧,是采用水稻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对水稻种子实施种子包衣,并进行旱育秧,拔秧后直接进行大田抛秧的一项水稻轻型节本栽培技术,该技术将是水稻近年栽培的一种主要栽培技术,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将具有积极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水稻栽培技术发展史上一项重大的革新技术。一、水稻无盘抛秧的优点1、可减少育秧塑盘资金投入。2、可减少浸种催芽、种子消毒、化学控调酸、施肥浇水、防病治虫等复杂工序。3、可克服塑盘育苗难度大、秧龄弹性小、抛秧普及面受
2、到水利条件限制等到问题。应用无盘抛秧技术,无论是保水田、还是望天田,都可进行抛秧,秧龄从 25 天可延长至 50 天。4、可减轻田间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功效。进行无盘抛秧,一般一人一天可抛秧 23 亩。5、产量高,效益好。进行无盘抛秧,一般比手插秧亩增产 10%以上,每亩节本增效达 120 元以上。2二、主要栽培技术要点1、选准型号。水稻无盘抛秧主要物化技术是使用“旱育保姆”。因此,在旱育手插秧上应用,应选择旱育秧型“旱育保姆”,在旱育抛秧上应用,应选择抛秧型“旱育保姆”。2、确定用量。每公斤抛秧型“旱育保姆”包衣稻种 3 公斤。3、浸好种子。首先将精选后的稻种在清水中浸泡 212 小时,然
3、后捞出稻种,沥去多余水分。以稻种不滴水为准。4、包衣方法。按每公斤“旱育保姆”包衣稻种 3 公斤的比例,将旱育保姆种衣剂置于圆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地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直至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5、选好育苗场地,施足基肥,整好秧厢。进行旱育抛秧的秧床不宜选用含砂量大的土壤作育秧场地,而应选用壤土田(或泥土田)且比较肥沃杂草较少的地作秧田,这样,育出来的秧苗不但健壮,而且秧根带土量大,便于抛秧立苗。一般一亩大田需备秧厢 3040 平方米,翻梨起厢时一并施入足够的腐熟农家肥,同时,还应施放 22.5 公斤复合肥与泥土充分混合,起厢后耙平厢面即可。6、浇足底水。旱育
4、秧的底水要浇足浇透。7、均匀播种和盖种。将包好的种子及时均匀播种,覆盖 23 厘米厚的薄层细土。8、育秧需覆盖薄膜,增温保湿,一般 57 天秧针即可全部出土,需及时揭开薄膜。若天气尚冷,夜间气温低,需拱棚盖膜保温,其他按旱育秧正常管理。459、抛秧拨秧前一天下午苗床需浇足一次透水,以利秧根带泥便于秧立苗。拨秧时,一般要一株或两株秧苗作一蔸拨起,运至田间抛秧。10、旱育抛秧方法、大田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与常规塑盘抛秧相同。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是指在收获上一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的稻田,先使用除草剂灭除杂草植株和落粒谷幼苗,摧枯稻桩或绿肥作物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
5、浅水后,将秧苗抛栽到大田中的一项新的水稻耕作栽培技术。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简便易行、提高劳动生产率、缓和季节矛盾、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保护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生态平衡及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等优点,因而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现实意义。1 免耕稻田处理11 免耕稻田的选择免耕抛秧宜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好的稻田进行,易旱田和浅瘦漏的砂质浅脚田不适宜作免耕田。低洼田、山坑田、冷浸田等在免耕化学除草前要开好环田沟和十字沟,及时排干田水。12 化学除草灭茬121 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免耕抛秧前要选择灭生性除草剂,选用的除草剂最好具1备安全
6、、快速、高效、低毒、残留期短耐雨性强等优点。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稻田免耕除草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吸型灭生性的草甘磷类除草剂,如农民乐 747、农达、国产草甘磷等。该类除草剂灭生效果好,但除草速度较慢,喷药后根系先中毒枯死,37天后地上部叶片才开始变黄,喷药后 15 天左右,杂草植株的根、茎、叶才全部枯死。另一种是触杀型广谱灭生性的百草枯类除草剂,如克无踪等。该类除草剂灭除地上部杂草植株速度快,晴天喷药后 2 小时杂草茎叶开始枯萎,23 天后杂草和稻桩地上部大部分枯死,但杀杂不除根。常用的免耕除草剂如“农民乐 747”、农达、克无踪等属安全高效除草剂,可因地制宜选择使用。122 抛秧前稻桩和杂草
7、处理1、221 喷药前免耕田块的处理早稻免耕田处理。早稻在抛秧前 1015 天施药,主要是用于防除稻田间及田埂边杂草。喷药前的一周内,保持田块有薄水层,利于杂草萌发和土壤软化,施药时田块应排干水,尽量选择晴天进行。每亩用 150200 克“农民乐 747”或 200250 克 20克无踪,兑清水 2530 公斤,均匀喷洒田间和田埂杂草,注意不能漏喷。晚稻免耕田处理。早稻收割时要尽量低割,稻桩高度最好不超过 15 厘米。早稻收割后,排干田水,如天气晴朗,即在当日或第二天亩用 200300 克“农民乐 747”或250300 克 20克无踪,兑清水 2530 公斤,均匀喷洒每个稻桩和田间、田埂杂草
8、。如果季节允许,也可待稻桩长出再生稻时再喷药。注意不能漏喷。喷雾器要求雾化程度较好,雾化程度越高,效果越好,严禁使用唧水筒喷药。无论使用哪类除草剂,田面必须无水,选用草甘膦类除草剂,喷药后 4 小时内下雨,1效果会受影响,需要重新喷药,除草剂必须使用清水兑药,不能用污水、泥浆水,否则药效会降低。1222 喷药后免耕田块的处理施药后 25 天,稻田全面回水,早稻浸泡稻田710 天、晚造浸泡稻田 24 天,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抛秧。如果季节允许,浸田时间长一些,效果更好。对季节十分紧张的免耕稻田(如双季稻区晚稻免耕田),可在收割当天喷药,喷药后第二天回水浸田,第三天排浅水抛秧,但这种方法需依具
9、体情况慎重进行。抛秧前,如果杂草及落粒稻谷萌发长出的秧苗较多,每亩可在抛秧前 23 天排干田水使用“农民乐 747”50100 克或 20克无踪 100150 克兑水 2025 公斤喷施。抛秧前,如果发现田块因脚印太多太深,可以用农家铁耙简单推平而不需翻耕,排水留浅水后即可抛秧。免耕稻田土壤不会象传统梨耙后松软,抛秧时杂草、早稻稻桩可能尚未完全腐烂,但不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2 品种选择免耕抛秧与常耕抛秧一样,对品种(组合)一般无特殊要求,但根据免耕抛秧稻立苗慢、根系分布浅、够苗时间较迟、苗峰较低等生长特点,在生产上宜选择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组合)。另外还要注意选
10、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组合),做好熟期搭配,确保安全齐穗。3 播种育苗31 适期播种1免耕抛秧稻播种期与常耕抛秧稻播种期相同。应根据抛秧移植叶龄小、秧龄短的特点,以当地插秧最佳期向前推算,一般早稻移植秧龄 2025 天,晚稻移植秧龄 1520天。我县早稻可在 3 月上中旬,晚稻可在 7 月 5 日至 10 日播种。32 精细育苗免耕抛秧育苗方法与常耕抛秧育苗方法大同小异,但其对秧苗素质的要求更高,在育秧时要注意如下事项:32l 采用孔径较大的塑盘育苗目前常耕抛秧育苗一般用 561 孔的塑料软盘,由于孔径小,育出的秧苗带土少,抛到免耕大田中秧苗立苗慢、分蘖迟且少,不利于前期生长,而且易死秧,如改用
11、孔径较大的塑盘如 434 孔的塑盘育秧,可提高秧苗素质,有利于促进秧苗抛后及时立苗分蘖。322 培育适龄带蘖矮壮秧水稻采用免耕抛秧栽培,抛后大部分秧苗倒卧在田中,适当的小苗抛植,有利于秧苗早扎根,较快恢复直立状态,促进早分蘖,延长有效分蘖时间,增加有效穗数。因此,免耕抛秧宜采用迟播早抛,秧苗叶龄在 34 叶左右,一般不超过 4.5 叶为好。为控制秧苗高度,达到秧苗矮壮、增加分蘖和根系发达的目的,可应用化学调控的措施,如使用壮秧剂、多效唑等方法。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壮秧剂育苗方法:盘底撤施。每亩大田所需秧畦用壮秧剂 1 公斤与适量干细泥拌匀。然后撤施在整好的畦面上,再摆盘播种。塑盘孔穴施。每亩大田
12、用壮秧剂 0.5 公斤与适量的干细泥或泥浆拌匀,然后撤施或灌满秧盘,再播种。多效唑育秧方法:拌种。按每公斤干谷种用多效唑 12 克(早稻)或 23 克(晚稻)的比例计算多效唑用量,加入适量水将多效唑调成糊状,然后将经过处理、催1芽破胸露白的种子放入拌匀,稍干后即可播种。浸种。先浸种消毒,然后按每公斤水加入多效唑 0.1 克的比例配制成多效唑溶液,将种子放入该药液中浸 1012 小时后催芽。喷施:种子未经多效唑处理的,应在秧苗一叶一心期用 0.020.03多效唑药液喷施。4 移植抛栽抛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土壤肥力、施肥水平、抛秧期及产量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免耕抛秧的抛植密度要比常耕抛
13、秧的抛植密度有所增加,一般增加 10左右。一般情况下,每亩的抛植兜数,高肥力田块,早稻抛 1.82.0 万兜、晚稻抛2.02.2 万兜;中等肥力田块,早稻抛 2.02.2 万兜、晚稻抛 2.22.4 万兜;低肥力田块,早稻抛 2.22.3 万克、晚稻抛 2.42.5 万克。抛秧应选在晴天或阴天进行,避免在大雨天操作,抛秧时保持大田泥皮水,施足基肥即可抛秧。5 本田管理51 抛秧后芽前杂草处理早稻在抛秧后 57 天,晚稻在抛秧后 45 天,结合施肥使用抛秧田除草剂(可按常规抛秧大田除草方法进行),如每亩可选用 18.5抛秧净 2025 克或 53苯噻苄3540 克拌细土或尿素后撤施灭草,并保持田
14、水 35 天。52 水分管理与常耕抛秧方式比较,免耕稻田前期渗漏比较多,秧苗入泥浅或不入泥,大部分秧苗倾斜、平躺在田面,以后根系的生长和分布也较浅,对水分要求极为敏感,因此在水1分管理上要掌握勤灌浅灌、多露轻晒的原则。52l 立苗期早稻抛秧后 57 天内,晚稻抛秧后 35 天内是秧苗的扎根立苗期,应在泥皮水抛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浅水,以利早立苗。如遇大雨,应及时将水排干,以防漂秧。此时期若灌深水,则易造成倒苗、漂苗,不利于扎根;若田面完全无水易造成叶片萎蔫,根系生长缓慢。522 分蘖期抛秧后 57 天,一般秧苗已扎根立苗,若此时施用除草剂,应保持 35 天内不排水,缺水的要补水,一般水层可保持
15、在 34 厘米。始蘖至够苗期,应采取薄水促分蘖,切忌灌深水。根据免耕抛秧够苗时间比常耕抛秧稻迟 23 天、高峰苗数较低、成穗率较高的生育特点,应适当推迟控苗时间,采取多露轻晒的方式露晒田。523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幼穗分化期后保持田土湿润,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要灌深水养穗,严防缺水受旱。在抽穗始期后,田中保持浅水层,使抽穗快而整齐,并有利于开花授粉。524 灌浆结实期灌浆期间采取湿润灌溉,保持田面干干湿湿至黄熟期,注意不能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如果是早稻收割后作晚稻免耕抛秧的田块,应保持田块收割时松软又不陷脚,以利于晚稻免耕抛秧。53 肥料施用大田肥料施用量和施肥方法要根据免耕田表
16、土层富集养分、下层养分较少的养分分布特点和免耕抛秧稻立苗慢、根系分布浅、够苗时间较迟、苗峰较低等生育特点进行。一般免耕抛秧稻全生育期施肥总量要比常耕抛秧稻增加 10左右。一般亩产干谷1500550 公斤,每亩施纯氮总量为 10.512 公斤,氮、磷、钾比例为 l:0.5:0.8。具体施肥方法如下:531 基肥基肥在抛秧前 l2 天施用,每亩施用足量的腐熟农家肥和 20 公斤复合肥作基肥。或者每亩施用碳铵 25 公斤、过磷酸钙 30 公斤、氯化钾 5 公斤作基肥也可以。532 分蘖肥扎根立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一般早稻抛后 57 天、晚稻抛 35天施用,每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 710 公斤,促进禾苗
17、早生快发。早稻抛后 1520 天、晚稻抛后 1215 天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施尿素 5 公斤、氯化钾 5 公斤。533 穗粒肥在幼穗分化第五期(剑叶露尖)或幼穗分化第七期末(大胎裂肚)根据禾苗长势施用第三次追肥,每亩施用复合肥 57.5 公斤。若后期光照条件较好,群体适中、叶色偏淡的稻田,可在齐穗期施壮尾肥,每亩施尿素 23 公斤或复合肥 5公斤左右。齐穗期后看苗喷施叶面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 150 克加尿素 250 克兑水 50公斤喷施。晚稻后期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喷施叶面肥的效果更佳。6 病虫害防治免耕抛秧稻与常耕抛秧稻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大同小异,要切实做好稻瘟病、纹枯
18、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及福寿螺、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瘿蚊等病虫害的防治。特别要注意加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纹枯病及后期穗颈瘟的防治工作。水稻培育及秧田管理1种子处理一、晒种 选择晴天晒种 23 天,但不要在水泥地面上暴晒。二、药剂处理 用生石灰水、多菌灵、18的辉丰咪丹 2000 -3000 倍液或广枯灵5001000 倍液浸种 72 小时,可有效防治水稻线虫病等。用旱秧绿 4 号拌种,可防治水稻立枯病。用吡虫啉拌种,可防治稻蓟马、灰飞虱等。用 10的浸种灵 10 毫升,对水50 公斤浸稻种 40 公斤,浸泡液的液面要高出种子 10 厘米,在室温 1015条件下浸种 57 天,
19、可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秧田选择 秧田要选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离水源近、土壤肥沃、杂草少、无病虫害的地方。秧田整理与培肥 秧田要平坦,土壤要疏松。旱整地,旱做床,耕深 810 厘米,将土块弄碎整平。秧田要施足底肥,增施适量腐熟农家肥或磷、钾肥。一般每平方米秧田可施腐熟有机肥 5 公斤、磷酸二铵 45 克、硫酸铵 6070 克、硫酸钾 3040 克、硫酸锌 3 克。将秧田进行旋耕,使土壤与肥料混合均匀,然后整平做畦。秧田消毒 在播种前浇足底水,当底水达 80时,每平方米秧田用 65的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2.5 克,对水配成 1000 倍液喷施,对土壤进行消毒。精心播种 秧田要求泥烂、面平。播种要均
20、匀,以种子的 1/2 入泥为宜。每亩秧田播种量为 3540 公斤,并用干的腐熟粪土均匀覆 0.71 厘米厚。根据大田面积,留足秧田,稀播。每栽 1 亩大田需 2025 平方米秧田。秧苗管理 秧苗三叶期以前,以旱长为主,畦内有水即可;三叶期后,应及时补充养分。如果此时营养不良,易诱发水稻立枯病。秧苗二叶一心期,每亩追施硫酸铵 101公斤或尿素 5 公斤,灌浅水,并用广枯灵 500 倍液或敌克松 5000 倍液喷雾,可促秧苗分蘖,且防治水稻立枯病。秧苗三叶一心期,每亩追施硫酸铵 20 公斤或尿素 10 公斤,灌水 1 次,促使秧苗分蘖。秧田灌水谨防大水漫灌,只要叶片不打卷,就可不灌水。化学调控 化
21、学调控对培育多蘖壮苗极为有利,对秧龄较长的苗,更应喷施多效唑进行化控。每亩秧田用 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100 克,对水 75 公斤均匀喷雾,要求不漏喷,不重喷。病害防治 随时检查秧苗叶尖有无吐水情况,若叶尖不吐水,则是水稻立枯病发生的征兆,应立即用敌克松喷雾防治,一般每亩用 65的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水稻稻瘟病主要以防治叶瘟和穗瘟为主,可选用施保克、三环唑、稻病宁、稻瘟灵等进行防治。喷药应在上午 9 时前或下午 3 时后进行。同一类杀菌剂如施用时间较长,容易修病菌产生抗药性。因此,应及时更换药剂。虫害防治 对蝼蛄、蚯蚓造成死苗的,可在秧田撒 3的呋喃丹颗粒剂,每亩
22、秧田撒 1.52 公斤。秧田中如有稻蓟马、二化螟、灰飞虱、稻象甲等害虫,可选用杀虫双、叶蝉散、乐斯本浮油、吡虫啉、三环唑、菌毒杀星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防除杂草 在水稻播种后 3 天至未出苗前,喷施扫弗特、幼禾葆、神锄等除草剂除草,效果较好。水稻大田田间管理技术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1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一)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二)看苗灌水大苗播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经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 l 寸左右。(三)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 23 寸时,可
23、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灌浅 l 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 2 千克左右。(四)病虫害防治随着水稻插秧,病虫害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此时的禾苗抗虫抗病能力较差,应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态势,及时有效地做好相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此时应重点防治的病虫害有二(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晚稻)、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二、分蘖期管理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一)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
24、 25 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 5 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二)浅水勤浇、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浇水 1 寸左1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三)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恶苗病、纹枯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三)化螟、稻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应
25、及时检查,及时防治。三、穗期管理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此时稻田应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一)巧施拔节长穗肥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 2.55 千克左右。不可施肥过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前 15 一 18 天巧施粒肥。一般每亩施尿素 l 一 2 千克。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二)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
26、最多时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适当加深水层,可以控制水温。一般保持水层 23 寸深。1(三)防治病虫害水稻拔节后,病虫害流行,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常在这一时期为害,要注意及时除治。四、结实期管理水稻在这时期管理上总的原则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一)合理灌溉、适时排水:在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
27、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就是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 l 一 2 天,再灌一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一次水后自然落干 34 天,再行灌水。后期,收割前 710 天把水放干。(二)适时收获:水稻收获一般在蜡熟后期至完熟初期。这时谷粒变黄,茎、叶、穗变黄,应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策略我县水稻主要病虫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叶瘟、穗颈瘟等。部分田区还应注意稻曲病和稻瘿蚊等。主要采取如下防治策略:1、开展农业防治,趋利避害实行深翻灭茬,降低田间残虫量。适时晒田
28、,减少病害发生。12、推广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如 Bt 防治水稻螟虫,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3、应用物理防治,诱杀成虫在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发蛾盛期,采用高压汞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减轻化学防治压力。4、适时开展化学防治,选择适宜药剂化学防治要坚持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农药使用深度、次数和安全间隔期,实行病虫无害化治理,确保稻米品质安全。防治水稻螟虫,二化螟各地根据抗性监测结果,选择适合本地使用的药剂,在稻苗枯鞘高峰期,每亩用杀虫双 3645 克,或杀虫单 4555 克或三
29、唑磷 20 克兑水 50 公斤喷雾,但蚕桑养殖地区不宜使用杀虫双、杀虫单。防治三化螟白穗以杀虫双水剂为主,掌握在螟卵孵化初盛期,每亩卵块发生量在 50 块以上的田块进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掌握在主害代 1、2 龄幼虫盛发期(稻叶初卷期)。当分蘖期百蔸幼虫 3050 头、孕穗期 4060 头以上时,用锐劲特、山瑞、毒死蜱等药剂防治,喷雾在稻株中、上部。稻飞虱:当百蔸虫量达 1500 头左右,每亩用噻嗪酮 710 克或吡虫啉152 克兑水 50 公斤,对准稻株中下部喷雾。稻瘟病: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用三环唑、富士一号或稻瘟灵喷雾防治。稻纹枯病: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抽穗期,当分蘖期丛发病率在
30、 1520、孕穗期 30以上时,用井岗霉素喷雾 l2 次。稻曲病和后期综合症,用禾枯灵防治。 1此外,对稻瘿蚊、稻象甲、水稻矮缩病、恶苗病、基腐病、霜霉病等,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工作及防治工作。5、推广新型施药器械,提高施药技术,减少跑、冒、滴、漏,提高防治效果。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提高优质稻的品质,有哪些途径呢?首先是品种要好,这不仅要求米质好,而且产量也要高。现已筛选出了一批优质高产品种,品种有:两优培九、安两优 318、金优桂99、培两优 288、扬两优 6 号、天优 998、丰优 9 号、ek 优 4480、金优38、T180、65002、丰华优 2 号、先农 22 号、中优 20
31、7 等。米质均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其次是高产栽培技术。优质稻的栽培有它特殊的要求,要根据优质稻品种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介绍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1.前期管理是基础“三高一少”是优质稻品种的特点和生产优质米的要求。“三高”指高库容量、高收获指数和高整精米率,“一少”是指少农药污染。因为优质米要求米粒细长,所以穗子比较小,千粒重比较低,要实现高产,必须扩大群体,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结实粒数。为了增加有效穗数,早稻可以采用旱育秧或者软盘抛秧技术。采用这两项技术,秧苗根系好,抗寒性强;移栽之后返青快,分蘖也快。晚稻关键是要保证安全齐穗,后期不受寒露风的影响。在中部双季稻区,晚稻的秧田期比较长,容
32、易出现“早穗”现象。1但是通过“抛寄两段秧法”即先用软盘培育小苗,在秧苗长到两片半叶子的时候,把它抛到寄秧田,秧苗就不会在秧田抽穗,而且还能发足所需要的分蘖,移栽到大田以后,很快就可以晒田,确保安全齐穗。为了提高每穗结实粒数,关键是要控制无效分蘖,减少无效生长。在分蘖期以前,为了促苗,肥水要充足,但是不能过量;苗数发够了以后,立即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晒田也要适度,以田间出现细小的裂缝、人踩在田里陷不下去为准。晒田不够,不足以控制无效分蘖;晒田过度,不仅会导致严重缺水,还会影响穗子的发育,影响每穗结实粒数。促穗与促粒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除了肥水调控之外,还可以进行化学调控。多效唑和烯效唑都可以
33、用来矮化秧苗、促进早期分蘖。2.后期管理是关键在乳熟期,要保证有 45 片绿叶,而且形态直立,有比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同时还要保持适中的氮、磷、钾比例。这样就能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并保证有更多的光合产物能转移到籽粒当中去。为了提高收获指数和整精米率,在水稻生长后期,还可以追施“壮苞肥”,施用“调优剂”,同时保证田间通风。“壮苞肥”主要是氮肥和钾肥,可以根据土壤条件适当施用,但是不宜过多。“调优剂”是根据优质稻生长后期对营养的需求配制的,主要是一些中微量营养元素和激素。保证田间通风,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可以在移栽的时候,每隔 3 米留一条通道。3.减少农药污染是必需1首先是要减少病源。通过种子消毒,
34、不让病虫下田。其次是要采取农艺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抵抗力,可以减轻病虫害,施用硅肥也可以明显减轻病虫害。第三是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其办法很多,比方说,进行机械化防治,喷药均匀;使用 BT 乳剂、井岗霉素等生物农药,也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另外,为减少农药残留,还可以采用新筛选的、容易分解的农药,但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科研人员进行攻关,开发成功了一种新产品,叫农药降解剂,可以加速农药的分解。在水稻收获之前最后一次喷药的时候,把这种降解剂与农药混在一起喷施,既能保证农药的效果,又可以减轻农药对稻谷的污染。另外要多施有机肥,提高整精米率、减少垩白度。还要注意,收获不能太早,要保证
35、充分灌浆。在翻晒过程中,既不能暴晒,又要保证尽快干燥。水稻抗旱抗涝技术一、水稻抗旱技术1、根据插秧前后水深情况,如可能出现插后干,要加大底肥施用量,备好穗粒肥。根据灌溉条件和田间水稻长势,合理施肥,结合水田除草剂施用速效氮肥。尤其种植中晚熟品种,要控制氮肥的用量,巧施调节肥,提高稻米品质。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分蘖期以前以浅水灌溉为主,实行间歇灌溉节水栽培法,促进有效分蘖。有效分蘖结束时立即排水晒田 210 天,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早生快发。之后采取湿润灌溉,养根保叶。井灌地块利用蓄水池晒水灌溉,加宽水口、昼晒夜灌的方法,加快水稻生育进程,防止贪青晚熟。13、出现较大面积插后干的情况,除
36、大龄杂草施用安全、低毒、高效的除草剂,要及时进行人工薅除。4、串灌的地块,要合理安排轮流灌溉,保证水稻正常生长。5、坚持常年促早熟。大力推广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微肥、生物肥、有机液肥等叶面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二、水稻抗涝技术宜种植水稻的季节往往也是降雨量最集中的时期。因此,洪涝对水稻生产的危害年年发生,且危害的区域多集中在江河两岸和湖泊四周平原土壤肥沃的水稻高产区。根据洪涝发生的时空特点和强度大小,采用有针对性的水稻抗涝栽培技术是抗洪救灾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粮食稳产丰产的重要措施。1、低洼区避涝栽培 在双季稻区,洪涝发生频率最集中的时期主要在早稻中后期和晚稻苗期,低洼稻田最易
37、受洪涝危害。对于这些稳产性差的稻区,可采用短生育期避涝栽培。如种植极早熟早稻品种,采用大棚套小棚抗寒育秧和早稻早抛早熟栽培,乳熟期喷叶面肥壮籽,黄熟期喷施乙烯利促熟抢收,力争在 6 月 30 日左右成熟收割,避开7 月上中旬洪涝灾害。收获早稻后,如果没有发生洪涝灾害,则搭配种植生育期长、产量高的晚稻品种(组合)。如果 7 月上中旬发生了洪涝灾害,灾后利用收获的早熟早稻品种进行翻秋直播种植。2、抗涝栽培 培育多蘖老壮秧可抗涝耐涝。秧田或旱育秧苗床必须重施农家基肥,满足壮秧生长要求,一般每亩秧田施腐熟入粪尿 500-750 公斤及猪牛粪 10001500 公斤。芽谷破胸催芽后,室外冷水浸泡 23
38、小时,然后置于 4050的热水中 2030 分1钟,进行“冷热”交替胁迫 23 次,诱导秧苗抗性增强。育秧时采用稀播、旱育加烯效唑,促进多蘖壮秧形成。深泥渍水田最好选择两段育秧,采用多蘖壮秧(秧龄5.56.5 叶)栽培,缩短大田分蘖时间。3、合理施肥不仅能促进水稻高产群体结构的形成,还可增强稻株抗逆能力。在耐涝高产栽培中,肥料的施用要点是:大田翻耕时,每亩施腐熟猪牛粪 20002500 公斤。在耐涝栽培中,氮、磷、钾、锌、硒肥都具有较好的增强水稻抗涝能力的效果,且互作效应显著。总的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氮肥,增施钾肥,补施硅、钙肥,选择性施锌肥。以未受灾正常稻田单产 400 公斤
39、为标准,一般大田纯氮用量宜8.510 公斤(尿素 18.521.5 公斤),纯钾 6.58 公斤(相当于氯化钾 12.515.5公斤),两者比值介于 11.2 之间。基肥、追肥和粒肥比大约为 5:4:1。磷肥具有促进水稻植株分蘖、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强逆境条件下细胞膜的稳定性、提高成穗率的作用。其最适用量为过磷酸钙每亩施 50 公斤左右。锌肥一般为亩施七水硫酸锌 12 公斤作基肥。硅、钙肥通常能提高水稻的抗病抗倒伏能力,在耐涝栽培中,施用量一般为可溶性二氧化硅每亩 1020 公斤。水稻受淹涝后,补施微肥和速效氮、磷、钾肥有利于水稻恢复生机,增加分蘖,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一般对孕穗期以前
40、受淹稻苗每亩施尿素 310 公斤,氯化钾35 公斤;对孕穗期以后的稻苗通常补施尿素 13 公斤,氯化钾 12 公斤,磷酸二氢1钾 0.51 公斤。水稻受淹涝后,施用释氯剂、膜稳定剂、活性氧清除剂及细胞激素等化学调控剂(抗涝剂)进行调控,可缓解或部分消除淹涝对水稻的不良影响。无论是在淹涝前还是淹涝后喷施抗涝剂(多德利),对提高水稻耐淹涝能力都有较好的效果。水稻主要病虫知识A、病害一、稻瘟病一、症状简介:急性型病斑:有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
41、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急性型病斑:有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感病嫩叶有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转1为急性型病斑。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节瘟:稻节上有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造成茎秆弯曲。苗瘟: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病部有灰黑色霉层。 转褐点型病斑: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叶舌、叶耳
42、、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二、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度范围 837,最适温度 2628。孢子形成温度在 1035、湿度 90%以上最适合。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 68 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
43、弱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三、防治方法: 1. 因地制宜种植 23 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12. 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3. 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转自: 农化加油站4. 种子处理:用强氯精、使百克消毒。用法用量参照说明书。5.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6. 药物防治及药名:转自: 农化加油站(1)20%三环唑(克瘟唑)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2)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 1000 倍液。(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4)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44、5)40%克瘟散乳剂 1000 倍液。(6)5%菌毒清水剂 500 倍液。用法:喷雾。叶瘟要连防 2-3 次。时间:发病初期,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转二、水稻纹枯病纹枯病是世界上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自 70 年代以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全国发病面积达 2 亿亩以上(占总面积的 2/5),与稻瘟1病、白叶枯病构成水稻的三大病害。我省稻区纹枯病是从 80 年代初才逐渐发展上升为主要病害的,近年由于水稻连作面积大,种植密度加大,病害发生仅次于稻瘟病。纹枯病可使植株茎秆、叶鞘干枯至腐烂,引起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甚至植株
45、倒伏(而绝产)。一 症状苗期至抽穗后均可发生,以分蘖期和抽穗期危害最重。发病部位主要在叶鞘、叶片,严重时能伸入茎秆,向上扩展至穗部。叶鞘发病,先在植株基部至水面处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病斑,病斑边缘褐色到深褐色,中部黄白色-灰白色,病斑相互连接后形成云纹状大斑,叶鞘枯死至腐烂。叶片发病与叶鞘上病斑相似,病斑灰绿色,谷粒不实,甚至整穗枯死。发病严重时,常导致植株倒伏或成簇枯死。在植株基部叶鞘、叶片上长有白色菌丝状物,丝状物之间生有褐色萝卜籽状小颗粒-菌核。后期在病部表面(或叶鞘内侧)有时看到一层白色粉状物,为病菌有性阶段的子实层(担子和担孢子)。二 病原物为真菌,无性阶段属于半
46、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云革菌属(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 Pellicularia sasakii)。1 形态 无性阶段主要是形成菌丝和菌核。菌丝幼嫩时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有分枝,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每细胞有细胞核 323 个,平均 48 个。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为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有少量菌丝与寄主相连,靠病斑的一侧稍凹陷,成熟后易脱落于土壤中;由于菌丝纠结紧密程度不同,菌核的坚硬程度也不同。一般有三种情况,下沉的菌核,内层菌丝厚,称沉粒;这种
47、菌粒在土中可存活 6-7 年;漂浮的菌丝,外层菌丝疏远内层厚,1称浮粒,当年至次年萌发;另外有过渡式菌核。担子棍棒形,无色,上生 2-4 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着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2寄主范围 立枯丝核菌的寄主范围很广,自然寄主有 15 科近 50 种植物,人工接种时,可侵染 54 科 210 种植物。重要寄主作物有水稻、玉米、大麦、高粱、粟、黍、豆类、花生、甘蔗和甘薯等。三 病害循环1 侵染来源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上年或上季水稻收获后遗留田间的菌核数量与当年或当季发病程度关系密切,一般每公顷遗留的菌核约 150
48、万粒,重病田约 9001200 万粒,发病特别严重的田块可达到 30004500 万粒。菌核的生活力极强,土表或水层中越冬的菌核存活率达 96%以上,土表下 925 厘米的菌核存活率也达 88%以上。在室内干燥条件下保存820 个月的菌核萌发率达 80%,保存 11 年的菌核仍有 28%的萌发率。2 传播 田间传播主要是通过流水传播,春季灌水时,菌核浮在水面随水流传播。插秧返苗期,菌核漂浮在稻株基部叶鞘上,温度适宜时,菌核萌发成菌丝,由叶鞘内侧表面侵入,在叶鞘表面长出气生菌丝继续向四周扩展反复侵染。从叶鞘向茎内侵染,一般是呈 H 形垂直侵染。最后,菌核落入土中或随病残(叶鞘、稻根)越冬。四 发
49、病条件纹枯病的发生发展与菌源基数、品种抗性、气候及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 菌源基数 主要与菌核残留数量关系密切。凡上年轻病田,或当年移栽前灌水时打捞较彻底的地块,发病轻;反之菌核越冬数量大,发病重。2 品种抗性 糯稻病重于籼稻,籼稻重于梗稻;矮秆品种重于高秆品种;早熟品种重于晚熟品种。13 气候条件 在温度适宜条件下,阴雨天病重。山东病害扩展高峰期是在 7/下-8/上旬。4 栽培管理 主要是肥水管理影响大。浅水浇灌、适时晾田的病轻;长期深水灌田,病重:一是深水影响根系发育,植株抗病性差,二是稻丛中湿度大,有利于菌的扩展;肥料的管理中,以氮肥影响大:氮肥过多,易徒长,抗病性差发病重。五 病害防治应采用加强栽培防病和压低菌源基数为主,配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1 清除菌源 这是一项有效的措施:一般应在稻田第一次灌水整地时进行,此时大多数菌核漂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