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类型04第四节:新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doc

  • 上传人:fmgc7290
  • 文档编号:5576909
  • 上传时间:2019-03-08
  • 格式:DOC
  • 页数:43
  • 大小:376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04第四节:新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doc
    资源描述:

    1、1第四节 新植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栽培甘蔗的目的是获得较高的蔗茎产量和甘蔗蔗糖分含量。目前生产条件下,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的主要经济性状指标是:(1)每667m2 有效茎数达到:大茎种 50005500 条、中小茎种 60006500条以上;(2)平均单茎重达到:中大茎种 1.31.6kg 以上,中小茎种 1.11.4kg 以上;( 3)每 667m2 产原料蔗 7.08.0t 以上;(4)甘蔗蔗糖分 14.515.0%;( 5)每 667m2 含糖量 1000以上。甘蔗高产高糖是由品种、环境和栽培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甘蔗高产优质栽培强调“良种、良地与良法”相配合。本节主要讨论在

    2、选用良种的基础上,如何培肥地力和给予优良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一、 蔗作土壤的培育(一)良好蔗作土壤的肥力特征土壤是甘蔗生长的基础。培育良好的蔗作土壤是甘蔗取得高产、稳产的基本保证。甘蔗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一般除了盐碱地不适合栽培外,其余土壤类型均可栽培,并获得一定的产量。但是,甘蔗植株高大,生长期长,产量高,需水需肥多,要获得甘蔗高产高糖,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蔗作土壤环境,才能满足甘蔗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的要求。所谓良好的蔗作土壤,是指土壤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特性,能在甘蔗不同生育期间不断满足甘蔗所需的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并且具有很好地协调这些生

    3、活条件的能力。各地的甘蔗高产高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甘蔗生长的蔗作土是耕作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强,2通气性能良好的中沙壤土或壤土。高产稳产的蔗作土壤(即良好的蔗作土)具有“深、松、细、平、肥”五大共同特征:1. 深 深是指土壤有适宜于甘蔗根系伸长的深厚的耕作层。甘蔗根系伸入土层的深度受到耕作层的深度、耕作措施、土壤水分状况、土壤类型和品种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根系进入土壤最深的可达到34m,而一般甘蔗栽培品种常在 1m 左右,很大部分根都集中在3545cm 范围内。高产稳产蔗作土壤一般耕作层都达到 30cm 以上(最好达到 3540cm) 。2. 松 松是指松紧适中的

    4、土壤结构。即土壤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松而不散。松紧适中的土壤水、肥、气、热协调好,有效孔隙度适中,土壤容重小,保水保肥力强,液相和气相比例适当,因而有利于甘蔗生长。3. 细细是指土壤经耕作后土块细碎,细而不粉,能较好地协调水分和空气之间的矛盾。一般含有机质多的砂壤土和壤土经耕作后较容易形成疏松细碎的土壤结构体。砂性土和粘土只要通过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深耕熟化和改土等措施也能培育成结构较好的土壤。4、平平是指土面平整,无明显的凸地和凹坑。土面平整的蔗地有利于排灌,雨后无积水现象,全田甘蔗生长均匀。5. 肥 肥是指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和供应水肥的能力。能够持续、稳定和平衡地供应养分,以满足甘蔗

    5、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因此,土壤中不仅要有一定的速效养分,还要储备有大量的缓效养分。据大量的研究表明,高产稳产的蔗作土壤有机质含量 2.5%以上(教材 P282:3.0%5.0% ) ;全氮 0.15%以上(教材:0.16%0.30% ) ;全3磷 0.12%0.18%;全钾 1.5%2.5%。水解性氮 90120mg/kg,速效磷(P 2O5) 30mg/kg 以上,速效钾(KO 2)120mg/kg 以上。阳离子代换量大于 20cmol(+)/kg(以上 4 个指标教材有误),盐基饱和度不低于 70%,土壤 pH 之 4.28.0,最好是 6.57.5 之间。土壤的固相:气相:液相=4 :3

    6、:3;土壤微生物含量每克土 108 以上,好气微生物与嫌气微生物之比为 2050:1。具有足够的中微量元素,少含或不含对甘蔗有害的物质(土壤含盐量0.35%,Cl 含量 0.199%以下) 。(二)广西蔗作土壤的特点广西蔗区主要集中在低海拔的丘陵坡地、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以及河谷地带,其中无灌溉条件的丘陵旱坡地占 80%以上。广西蔗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赤红壤、砖红壤、紫色土、冲积土和水稻土,这些土壤类型分布于广西各地,其中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占广西土壤的 70以上,属于富铝化土壤。广西旱地各种土壤类型的分布,随着地形、气候、母质、植被的不同而有规律的分布。在垂直分布上,海拔 800m 以上的

    7、山地为黄壤, 800500m 的山地分布着红壤,500200m 的丘陵台地分布着赤红壤(过去称为砖红壤性红壤) ,200m 以下沿海台地分布着砖红壤,低地、河口三角洲、河流两岸及洲地分布着冲积土。从水平分布上,北纬 22以南分布着砖红壤,北纬 222330/(或北回归线)分布着赤红壤,北回归线以北广泛分布着红壤。石灰土除河池市有成片分布外,在桂南地区和紫色土都有间杂分布在以上土类之间。广西的旱地蔗作土壤,多数是带有“薄、瘦、粘、酸”共同特征的中低产蔗地。所谓“薄”是指土壤耕作层浅薄,一般在 20cm以下;所谓“瘦”是指土壤有机质含量低(1.5%) ,有效养分缺乏;所谓“粘”是指土质粘重,容易板

    8、结;所谓“酸”是指土壤酸性大,pH 值 4.55.5 之间或更低。 浅薄的土壤耕作层和瘦瘠的土壤,保水4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差,满足不了甘蔗生长的要求,如不加以改良很难获得甘蔗高产稳产。(三)良好蔗作土壤的培育培育良好的蔗作土壤,能满足高产高糖甘蔗群体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的需求。 目前广西的旱地蔗作土壤能达到“深、松、细、平、肥” 特征要求的并不多,而多数是带有“薄、瘦、粘、酸、板” 共同特征的中低产蔗作土壤类型,对甘蔗生长极为不利。另外,由于绝大多数的蔗地多年连作,每年收获的产品从蔗地中带走了大量养分,而多年来种植甘蔗施用有机肥的数量越来越少,以致蔗地肥力下降较为突出。因此,必须实行用地

    9、与养地相结合,通过培肥地力才能满足甘蔗高产高糖生长对土壤肥力的要求。常见的培肥地力具体措施有:1、合理深耕,结合施有机肥深耕是加深耕作层的重要措施。甘蔗的根系密集地分布在表土3540 cm 的土层中,深耕有利于根系的生长;深耕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不但对当年的甘蔗有利,而且能提高宿根甘蔗蔸的生活力,有利于宿根甘蔗的发蔸和生长。传统的牛耕方式,翻耕深度一般只有 1315cm 左右,满足不了甘蔗根系生长对土壤的要求,根系不发达,所以甘蔗抗旱、抗倒能力差,产量不稳定。因地制宜地采用机械耕作,逐年加深耕作层厚度使之达到 3540以上,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据邕宁县明阳糖厂试验,机械深耕

    10、32.4cm 比用牛套犁浅耕 17.6cm 的蔗地,每667m2 增产 1.77t,增产率达 42;武宣县在桐岭乡试验,机械深耕3540cm 比用牛耕 1015cm 的蔗地,每 667m2 增产 1.96t,增产率达55.1。因此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的整地提倡改传统的牛套犁浅耕为现代的机械深耕深松。高产稳产蔗地要求深耕 3540以上为宜。但深耕的深度要因5地制宜,对土层较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多的蔗地可一次深耕到位;对土壤贫瘠、浅、薄的蔗地,一次翻耕不宜过深,以免将底土(生土)翻出土面,熟土翻下去,破坏了耕作层,影响当年甘蔗产量,对这类土壤应采用逐年深耕,并结合施有机肥,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11、深耕的方法有全面深耕和种植沟深耕两种方法,前者的增产效果比后者好,但后者省工增产效果不如前者。深耕方法:采用四轮驱动拖拉机带动有铧犁进行土壤全面深翻耕,深度为 3540cm 左右(根据土壤肥力而定) ,翻耕后晒垡1015d 以上,以促进土壤风化,然后再用四轮驱动拖拉机带动旋耕耙以 1620cm 的深度进行旋耕碎土,形成松碎平整、适宜开行、播种和有利于甘蔗生长的耕作层。 在深耕的基础上施用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肥力,提高养分的库存量,增产效果更好。 有机肥源可来自糖厂滤泥、蔗渣灰、蔗叶还田等。 2、合理轮作蔗地合理轮作,特别是与豆科作物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化学、物理性状以及土壤微生物状

    12、态,协调土壤养分的利用,延缓地力衰退。轮作可使甘蔗产量提高 20%以上,消除因病虫草鼠等为害而造成的损失 1520%。3、配方施肥 甘蔗配方施肥是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根据甘蔗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利用率、单位面积蔗茎产量等因素,提出氮、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配比和相应的施肥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不仅能满足甘蔗生长对营养元素的平衡要求,提高产量,同时也能提高土壤肥力。配方施肥的方法有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NPK 比例法和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等,可因地制宜使用。4、蔗叶还田 6甘蔗收获期全部蔗叶干重约为生物产量干重的 15%,为原料蔗鲜重的 1012

    13、%。每 667m2 产蔗 5t,可有干蔗叶(包括收获时的青叶折算)500600 。按其养分含量折算,约含 N 34、P 2O5 23、K2O 78,还有大量的有机质及其他中、微量元素营养。如果将全部的蔗叶还田,可以解决甘蔗生长需要的 50%钾肥,2025% 的氮肥和磷肥,同时还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蔗叶还田的方法有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直接翻压还田、碎叶还田、覆盖还田等。后三种方法省工,但不利于防虫防病。直接翻压或碎叶翻压时要注意施放石灰和速效氮肥,以免细菌分解蔗叶过程中土壤氮肥不足而造成蔗苗发黄,一般要求调节 C:N=20:1。5、种植绿肥作物压青 绿肥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源。通过改

    14、变耕作制度,在选用特早熟高糖、前期生长快的甘蔗品种的基础上,冬种或早春种植绿肥压青;或轮作半年至一年绿肥压青后再种植甘蔗,或利用甘蔗萌芽期长、前期生长慢的生育特点进行蔗地间、套种绿肥作物压青等,均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地培肥地力。以种植豆科绿肥作物压青为好(如下表) 。豆科绿肥压青对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广西大学,20032004)压 青 后项 目 压 青 前花生 大豆 绿豆备 注有机质(%) 1.69 1.85 1.79 1.75全 N(% ) 0.10 0.11 0.11 0.10碱解 N(mgkg-1) 82.68 92.35 98.45 94.10全 P(% ) 0.08 0.08

    15、0.07 0.07速效 P(mgkg-1) 115.06 169.86 163.15 132.69全 K(% ) 0.36 0.42 0.40 0.38速效 K(mgkg-1) 98.96 167.53 188.08 180.552003 年8 月 7 日绿肥压青,2004 年 8 月5 日取土样测定。6、糖厂酒精废液定量灌溉蔗地 7糖厂酒精废液含有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元素, 一般含有机质5.5% 12%、N 0.06% 0.42%、 P 2O5 0.01% 0.38%、 K 2O 0.23% 1. 54%、固溶物7% 14% ,以及一定量的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生长素、维生素等多种生长活性物质

    16、,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 利用糖厂酒精废液定量灌溉蔗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肥地力途径。上思县昌菱制糖有限公司的农灌试验表明,每亩蔗地喷施5吨废液(5吨废液+2吨水),可增产原料蔗1.01.5吨,蔗农还可减少部分肥料投入和省去部分施肥人工,除去喷淋每亩100元费用,每亩可增收100150元。7、蔗渣灰和滤泥还田二、 蔗田准备(一) 、深耕深松 精细整地植蔗前选择宜耕期,在进行蔗田清园后对蔗田深耕深松,然后对表土层以 1620cm 的深度旋耕耙平耙碎,形成松碎平整、上松下实的土壤耕层,以形成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条件,有利于种苗萌发和幼苗根系生长。深耕深松的深度因土壤质地和类型不同而异,一般

    17、深耕深松 3540cm,但土层浅薄的高旱坡地、砂砾地、沙地等宜浅耕一些。(二) 、开植蔗沟1、 作 用 : 开 植 蔗 沟 有 利 于 防 旱 保 水 , 便 于 施 肥 、 培 土 等 田 间作 业 , 能 使 根 系 发 达 , 提 高 甘 蔗 的 抗 风 抗 倒 能 力 。2、 要 求 : 甘 蔗 高 产 高 糖 栽 培 的 植 蔗 沟 原 则 上 要 求 “深 沟 平 底 ,底 土 松 细 ”, 以 利 于 发 根 和 根 系 生 长 。83、 方 法 :( 1) 确 定 行 距 : 首先要确定好种植沟之间的距离(简称为行距)。行距的大小主要根据甘蔗品种、土壤肥力、栽培条件等因素确定。

    18、合理的行距有利于密植,便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栽培。一 般 大 茎 种 、土 壤 肥 沃 、 土 层 深 厚 、 栽 培 条 件 好 、 水 田 种 蔗 、 机 械 化 作 业 等 的 行距 宜 宽 一 些 , 反 之 则 宜 窄 一 些 。 广 西 目 前 推 行 的 种 植 行 距 为 : 机械 化 作 业 : 120150 ; 人畜耕作:肥力中等以上的水田和缓坡地100120;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下的旱坡地 8090。(2)开沟:用拖拉机或牛套犁按照确定好的行距开沟,犁出植沟的雏形,然后将沟底的碎土铲到畦顶,做成深 2030、沟底宽2025、沟顶宽 4050的种植沟(见下图) 。种植沟的深浅要因

    19、地制宜,根据土层厚薄和排水难易而确定。 坡地种蔗要注意沿着等高线开种植沟,有利于保水保肥,防旱抗旱;水田种蔗或低洼的蔗地则要注意开通田中沟、田边沟和小排水沟等三级排水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蔗田干爽。 (三) 、施足基肥1、作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尤其是有机肥作用更大;为当前(萌芽期、幼苗期)和整个生育期持续不断地提供养分。如果不施基肥或基肥不足,只靠追肥,则苗不壮,基部细,容易倒伏,难获得高产。图 甘蔗种植沟模式图(引自广西甘蔗栽培编写组.广西甘蔗栽培.1991.)旱地植蔗沟 水田植蔗沟92、肥料种类及施肥量 种类: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适量的 N、P、K 化肥,或等量养分的复合肥

    20、、复混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施用量:因品种、土壤肥力、土壤质地、栽培条件、气候条件、产量水平及施肥技术等因素而定,常规施肥法一般包括全部的有机肥和磷肥,50%100% 的钾肥,以及 10%20左右的氮肥。如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一次施肥法,则将全部肥料作基肥,二次施肥法将全部的有机肥和磷肥, 50%100%的钾肥,3050%氮肥作基肥,余下 50%70氮肥作追肥。广西肥力中等以上的旱地蔗作土壤,采用二次施肥法,目标产量 78 吨/亩原料蔗,基肥的施用量一般为:有机肥 1000kg 以上,磷肥 75100kg,钾肥 2530kg,尿素 1525kg。或用等养分含量的复合肥代替以上的氮、磷、钾素化肥

    21、。过去认为甘蔗的种苗含有一定的养分,幼苗需肥量不多,所以基肥不用施速效氮肥,只是有机肥和磷、钾即可。直至 20 世纪 80年代中后期,经过大量的试验,在同等施氮量的情况下,用 20%40%的氮肥作基肥,均比基肥不施氮肥的增产。2、基肥施用方法基肥施用方法强调先施肥后播种。开好种植沟后,将基肥集中施于种植沟内,再将基肥与沟底土拌匀后才可播种。磷肥要在播种前 15d 左右先与有机肥混合堆沤,到下种时再与其他肥料混合后施用。石灰粉要求在犁耙时作全层施用。三、 种植技术(一)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甘蔗的高产高糖是由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良种是实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的经济

    22、性状指标的基础。选用良种必须因地制宜。土壤肥沃、耕层深厚、保水保10肥和供水供肥能力强,有灌溉条件的蔗地,宜选用丰产潜力大的中、大茎高产高糖品种,如新台糖 22 号、台优、粤糖 93/159、粤糖 60号、桂糖 21 号、桂糖 97/69、福农 15 号、福农 39 号、柳城 03/1137等;而土壤较瘦瘠、耕层浅薄、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一般,无灌溉条件的旱坡地或耕作栽培管理一般的蔗地,则宜选用适应性强、宿根性好、抗旱性强、稳产型的中茎丰产高糖的品种,如新台糖 22号、桂糖 29 号、桂糖 30 号、粤糖 55 号、柳城 03/182 等。(二) 、种苗选择与处理作用:是为提高种苗发芽势和发

    23、芽率,保证全苗齐苗,创造适宜的条件。 甘蔗高产高糖栽培要求蔗种的发芽率达到 70%以上,并且发芽势较强。1、种苗选择 一般经过块选(田选) 、株选、段选和芽选等技术环节。块选:选用蔗茎粗壮,无病虫害,不倒伏的冬、春、夏植蔗田作留种田。 株选:留种田甘蔗收获时选取生长直立、蔗茎粗壮、蔗芽饱满、无虫害节、无绵蚜虫为害、无孕穗开花的蔗株,砍留梢头茎70100作蔗种。在良种繁殖或种苗不足的情况下也可用全茎作种。段选和芽选:在砍种时剔除混杂品种和干枯或霉烂、伤损无芽、病虫为害、弱老死芽的蔗种。2、种苗处理 常规的种苗处理包括晒种、砍种、浸种、消毒的催芽等技术环节,生产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 12 项。(

    24、1).晒种晒种可以提高种温,促进种苗体内酶的活性,提高种苗吸收水分的能力,从而起到促进蔗芽萌发,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的作用。晒种技术必须与浸种技术相配套,或播种时土壤水分很充足,否则11晒种的效果适得其反。晒种方法:晒种前先剥除老叶鞘,留下嫩叶鞘,然后将蔗种摊开凉晒。一般晒种 12d,晒至幼嫩节间表皮稍有皱缩。(2).砍种砍种的作用:是消除顶端优势对下位蔗芽萌发的抑制作用,促使蔗芽萌发均匀一致,提高发芽率,节约蔗种。砍种方法:将蔗种上的嫩叶鞘剥除干净,然后将蔗种平放在木板上(蔗芽向两侧) ,用锋利蔗刀砍种。一般砍成 2 个芽一段的双芽苗,但对于幼嫩的梢头部,可砍成 35 个芽一段的多芽苗。下种时

    25、常遇低温或干旱威胁较大的地区或季节(如冬植蔗) ,为了保证全苗,也可采用 34 芽苗。大面积生产上一般不提倡单芽苗种植。单芽苗虽然没有顶端优势的抑制作用,但切口多,种苗易失水受旱害和易感染凤梨病、赤腐病,影响发芽率,所以生产上一般不采用。砍种时要注意把老、嫩种苗分开堆放,以便分开浸种、消毒和催芽,分开种植,使种苗萌发一致,幼苗生长均匀。当前一些蔗区由于土壤干旱、劳力不足等原因,也有采用不砍种而直接播种的。其方法是施肥后蔗种不剥叶,不砍种 ,将蔗种全茎排放于播种沟内,再用锋利蔗刀将蔗种横砍成 3 段种苗,或不横砍而用全茎作种苗。这种方法能省工,能增强种苗的抗旱能力,但发芽率较低,种苗消耗量大。(

    26、3).浸种作用:浸种能促使种苗吸收充足的水分,提高酶的活性,加快蔗糖和蛋白质等物质的转化,促进种苗萌发,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据试验,用清水浸种的种苗比不浸种的提早 35d 发芽,而用石灰水浸种的又比用清水浸种的提早 5d 发芽。尤其对久贮失水过多的种苗,浸种的促进效果更显著。生产上常用的浸种方法有清水浸种和 2石灰水浸种两种方法,12以后者效果较好。石灰水浸种能提高转化酶活性,加速蔗糖转化成还原糖、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能促进种苗对水分的吸收;石灰水呈碱性,有利于抑制凤梨病和赤腐病的发生。清水浸种:用流动水浸种的时间宜长一些,一般浸种 23d。反之,浸种时间宜短一些,一般 1d 左右,并要注意经

    27、常换水。2石灰水浸种:浸种前先按浓度要求配好石灰水,然后取其上清液浸种。注意不能先放种苗后配石灰水,以免灼伤蔗芽。浸种时间一般为梢部苗 1224h,中下部老茎苗 2448h。具体时间要根据浸种时的气温情况而定,气温25时时间短一些,反之气温25时浸种时间长一些。(4).消毒种苗消毒的作用是预防播种后至幼苗三片真叶前凤梨病菌和赤腐病菌对种苗的侵害,从而保证蔗芽顺利萌发和幼苗健壮生长。冬、春植蔗播种时气温低,发芽慢,如果不进行消毒,种苗在较长的萌芽期内很容易受到上述病原菌的浸染而降低或丧失发芽能力,即使能勉强发芽出土,也会由于种茎腐烂、丧失养分供给能力而使蔗苗瘦弱,甚至死亡。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几

    28、种。药剂消毒法:用 50多菌灵或 70甲基托布津或 50苯来特,以 0.1的药液浸种消毒 10 分钟。50代森铵 1:400 倍药液浸种消毒 23 分钟。 在 2浓度石灰水中加入 50苯来特,每1000石灰水加 0.2苯来特浸种 24h。温汤(水)消毒法:用 5257温水浸种 20 分钟,在浸种期间保持 52左右的温度,能有效地预防凤梨病和赤腐病,加快种苗萌发速度。用 54的温水处理种苗 8h,对防治宿根矮化病有较好的效果。温汤与药剂结合消毒法:用 52温水处理种苗 1820 分钟后再用药剂处理 23 分钟,或用 52苯来特水溶液(苯来特: 水13=1:1500)浸种 2030 分钟。(三)

    29、、下种技术1、因地制宜,适时下种 甘蔗是收获营养体的作物,在水肥供应正常情况下,生长期越长,产量越高,糖分积累也较多。所以,适时早播(早下种)是延长甘蔗生长期,提高产量和蔗糖分的有效途径。确定甘蔗播种期的关键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一般当土表以下10内土层的温度稳定在 10以上、水分适宜时便可下种。广西桂中、南蔗区,气候温和,一年四季度可以种植甘蔗,根据新植蔗下种时期不同可分为春植、夏植、秋植和冬植 4 种不同的植期。春植蔗是立春至立夏前(24 月份)下种,当年 11 月份以后收获的甘蔗植期类型,是目前我国大陆各蔗区新植蔗的主要类型。夏植蔗是立夏以后至芒种(56 月份)下种,翌年 23 月份以后收

    30、获的甘蔗植期类型,目前广西蔗区只作为繁殖良种的一种栽培制度。秋植蔗是立秋以后至立冬前(810 月份)下种,翌年 10 月份以后收获的甘蔗植期类型。秋植蔗生长期长达 1218 个月,产量高,成熟早,但占地时间长。目前广西蔗区只有柳州、来宾、河池三市有栽培。北海市种秋植蔗只作良种繁殖使用。冬植蔗是立冬以后至立春前(11 月翌年 1 月份)下种,11 月份以后收获的甘蔗植期类型。冬植蔗生长期比秋植蔗短但比春植蔗长,种植技术到位的冬植蔗,产量和糖分比春植蔗高。目前我国南方几省区正大力推广,拟用冬植蔗加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代替春植蔗。 根据气候条件,春植蔗适宜下种期一般为:桂南蔗区立春至雨水、桂中蔗区雨水至

    31、春分、桂北蔗区惊蛰至清明。如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适当提早播种期。有条件的地方应改革耕作制度,发展秋植蔗或冬植蔗,延长甘蔗生长期,提高单茎重和蔗糖分。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协调群体与个体间的生长矛盾,使甘蔗群体与个体14协调生长,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既保证有较多的单位有效茎数,又保证有较大的单茎重,从而获得单位面积较大的产蔗量。 所谓合理密植是指根据不同的甘蔗品种,不同的施肥管理水平,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能比较充分利用地力和阳光,从而获得相对高产量的种植密度。 (1).合理密植的原则从当前的生产实际出发,合理密植总的原则是:依靠母茎,充分利用早期分蘖,抑制后期无效分蘖的发生。在单位面

    32、积有效茎数构成中,一般主(母)茎占 7090,分蘖茎占 1030。主茎成茎率高,有效茎数多,单茎重大,成熟早,糖分高,在产量构成中占有主要的地位;早期分蘖的成茎率也较高,单茎重也较大,所以在生产上应充分利用;而后期分蘖的成茎率很低,往往不能成为有效茎,且消耗了养分,栽培上应该注意控制或间除。(2).下种量下种量是合理密植的具体表现,下种量的多少因气候、品种、水肥条件及栽培管理水平而定。一般高温多雨、水肥条件好、栽培管理水平高的蔗区,甘蔗生长期长,生长量大,单茎重较大,种植密度宜稀,下种量可相对少一些;相反,土壤瘦瘠,缺水缺肥,管理粗放,气温低、霜期早的蔗区,由于甘蔗生长期较短,单茎重较小,种植

    33、密度宜密,下种量可相对多一些。大茎品种植株高大,叶片繁茂,单茎重较大,单位产量要求的有效茎数较少,种植密度可小一些,下种量可少一些,相反,中、小茎种下种量要多一些,种植密度大一些。萌芽力和分蘖力强的品种种植密度宜稀一些,反之则宜密一些。下种季节温度高时(如秋植蔗) ,发芽率高下种量可少些,相反,下种季节低温干旱(如冬植蔗)下种量宜多些。根据广西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类型、栽培管理水平及生产条件,甘蔗高产高糖群体比较适宜的产量构成和种植密度如下表。高产高糖甘蔗产量构成及种植密度15产量指标(t/667m 2) 品种类型有效茎数(条/667m2)平均单茎重()下种量(芽/667m2)适宜行距()种

    34、植 密 度( 芽 /m)大茎种 50005500 1.41.6 70008000 10015078 中茎种 55006000 1.31.5 80009000 90130 1018冬植蔗下种量应增加 1520;秋植蔗下种量宜减少 2030;如果不浸种消毒的下种量应增加 1520。(3) 、行距在相同的下种量,采用不同的行距,群体的配置就不同。一般认为,相同的下种(芽)量以宽行窄株的群体配置较能充分利用光能,因而产量较高。但行距的宽窄,应根据甘蔗品种、气候条件、土壤肥力、栽培条件等因素确定(在开行一单元中已阐述) 。3、下种方式及摆种方法 合理的下种量还必须配合合理的下种方式和摆种方法,才能使蔗田

    35、植株均匀分布,达到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1).下种方式目前生产使用的下种方式有:单行顶接条播、双行顶接条播、双行品字形条播(或称三角形条播、双行狗脚迹排种、双行品字形排列)和梯形条播等(见图 5-2) 。其中以双行品字形条播法为最为常用,其次是双行顶接条播法(下种量较大时使用) 。(2).摆种方法摆种时要求种苗平放,芽向两侧,避免“ 天地芽” ;同时要将种茎与土壤压紧,紧贴土壤,避免种苗“架天桥 ”,以利于种苗吸收水分萌芽生根。双行摆种要求播幅(两行种苗之间的距离) 图 5-2 甘蔗下种方式模式图(引自霍润丰主编.作物栽培学(下册).1992.)16达 10cm 以上。 水田蔗要求将种苗

    36、摆在种植沟的一侧,播种后用另一侧的土壤盖种,将种植沟整理成深 610cm、宽约 1012cm 的辅助排水沟,形成种植沟顶、植蔗床、辅助沟三级沟的种植方式(见下图 1) ,利于蔗田排水。旱坡地种蔗则要求将种苗摆放在种植沟底的中间,从植沟的两侧取土盖种,做到深沟浅种,以利于保水(见下图 2)4、施药防虫,覆土盖种 摆种完后先在种苗的两侧撒施农药,以防治地下害虫对发芽率的影响及幼苗期的螟虫为害,然后再覆土盖种。当前种植阶段通常使用的长效杀虫剂品种有:3%呋喃丹颗粒剂 5kg/667m2;5%杀丹毒死蜱颗粒剂 45kg/667m2;5%毒辛颗粒剂45kg/667m2。覆土的厚薄要根据土壤温度和湿度、土

    37、壤质地等因素综合决定。水田蔗、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或有灌溉条件,或下种时温度较图 1 水田蔗摆种方法示意图 图 2 旱地蔗摆种方法示意图 (引自霍润丰主编.作物栽培学(下册).1992.)17高,覆土可薄一些,以便于利用光照提高土温,促进蔗芽萌发,一般覆土厚 35cm。反之,下种时温度较低,或旱坡地种蔗、沙质土、土壤水分少而又无灌溉条件下覆土要厚一些,以利于保水保温,一般覆土厚 710cm 为宜。冬、春植蔗覆土厚一些,秋植蔗覆土薄一些。5、喷施化学除草剂 覆土盖种后在畦面上喷施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能有效地减轻杂草为害和降低人工除草的劳动强度。甘蔗的化学除草剂种类很多,一般每 667m2 用

    38、40莠去津 200g 加 80乙草胺 40ml,兑水5075kg,于下种后 5d 至蔗芽萌发前均匀地喷施在畦面、植沟和行沟上。除草剂的药效期一般约 6080d。6、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综合栽培技术之一。具有显著的增温、保湿、保持土壤良好物理性状、减少肥料淋溶和挥发等生态效应。甘蔗地膜覆盖栽培能提早下种,出苗早,有效地延长甘蔗生长期,提高单茎重和蔗糖分;能提高出苗率,使幼苗生长壮、匀、齐,群体与个体生长协调,成茎率高,有效茎数多。因而地膜覆盖栽培能显著地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分,据盖膜与不盖膜比较试验结果,春植蔗盖膜增产 28.8%,蔗糖分提高 0.52%(绝对值,下同) ;冬

    39、植蔗增产 15.0%,蔗糖分提高 0.59%。地膜覆盖栽培主要抓好“三湿” 下种、提高盖膜质量、早施肥、化学除草、人工破膜、适时揭膜等技术关键。四、甘蔗的营养特点与施肥(一) 、甘蔗的营养特点1、甘蔗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甘蔗正常生长需要C、 H、O 、N、P、K、 Ca、Mg、Si 、S、Cu 、Fe、Mn、Zn、B 、Mo、Cl 17 种(教材 19 种,但其中 Na 和 Al 不是必需元素) ,甘蔗对18每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差异很大,但每种营养元素对甘蔗生长的作用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也不可相互替代。甘蔗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C、H、O 需要量最大,约占甘蔗对营养元素总需要量的 99(

    40、占植株干重的 95%以上) ,其余元素总和只占营养元素总需要量的 1%左右(约占植株干重的 5%左右)。C、 H、O 需要量最大,但可以从空气和水中不断获得,供应量充足; Si、Mg 、Cu 、Fe、S 等元素的需要量较少,土壤中含量较丰富,也较易得到满足; Mn、B 、Zn 、Mo、Cl 的需要量极少,五种元素总量仅占植株干重的万分之一左右(100mg/kg 左右) ,除特殊情况下,一般土壤不缺乏或很容易得到满足;Ca 的需要量较大,但在非酸性土壤中也不算缺乏;唯有 N、P、K 三要素,甘蔗的需要量较大,土壤一般难以满足甘蔗生长的需求,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在酸性土壤中 Ca 也满足不了甘蔗的需

    41、求,需要施石灰或施钙镁磷肥加以补充。在长期连作并且很少施有机肥的蔗地,近年来出现缺Zn、B 、Fe 等微量元素的现状,在这类蔗地中适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增产 5%10%的幅度。2、甘蔗吸收 N、P、K 三要素的规律(1)甘蔗对 N、P、K、Ca、Mg 的吸收量 甘蔗一生对 N、P、K、Ca、Mg 的需要量,以 K 最多,其次是N,再次是 P、Ca 和 Mg。甘蔗 对 N、P、K、Ca、Mg 的 吸 收 量 , 因 品 种 、 株 龄 、 耕 作 制 度 、施 肥 技 术 、 土 壤 类 型 、 气 候 条 件 和 产 量 水 平 等 的 不 同 而 异 。 一 般 情 况下 , 生 长 期 长

    42、 、 单 产 水 平 高 的 需 要 吸 收 较 多 的 养 分 。 若 以 收 获 每 吨 原料 蔗 茎 的 吸 收 量 计 算 , 则 生 长 期 长 和 单 产 水 平 高 的 甘 蔗 较 生 长 期 短 、单 产 水 平 低 的 吸 收 量 少 。 据全国各地资料和广西甘蔗研究所测定的结果,甘蔗对 N、P、 K、Ca、Mg 的吸收量如下: 资料来源 收获每吨原料蔗需要吸收的营养元素量19N P2O5 K2O CaO MgO全国综合 1.52.0 1.01.5 2.02.5 0.500.75 0.500.75广西甘蔗所 1.3460.2920.7400.3002.0610.698甘蔗对营

    43、养元素的吸收量,不能直接作为实际施肥量。这是因为肥料施进土壤后,由于挥发、受雨水冲刷流失、被土壤固定及施肥方法、耕作条件等因素影响到肥料的效果和利用率,一般当年利用率只有 1030左右;另一方面,不同的土壤类型的供肥能力不同;此外,甘蔗施肥除了直接供给甘蔗当年利用外,还需要补充甘蔗从土壤中吸收带走的养分。所以甘蔗施肥量应多于甘蔗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量。必须以当地土壤养分的调查结果和实际田间试验数据为依据,结合考虑产量指标、成本等因素,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施肥量。(2)甘蔗对 N、P、K 的吸收特点 、不同生长时期吸收量不同 甘蔗一生中不同生长时期对N、P 、K 的需要量不同,总的吸收趋势是:生长前期

    44、和后期吸收量较少,中期吸收量大,即:“两头少,中间多”的吸肥规律。萌芽期:主要依靠种苗自身贮藏的养分,无需向外界吸收肥料。幼苗期:苗根和叶片不断增长,需肥迫切而吸收量少,约占全生长期营养总吸收量的 1左右,其中以 N 大于 P、K 。分蘖期:甘蔗不断增生分蘖,且叶片也在逐渐增多,所以需肥量逐渐增多,约占总需肥量的 78。此外,分蘖盛期至伸长初期是吸收 N 素营养的高效期,此期甘蔗吸 N 量多,施氮肥效好,利用率高。伸长期:由于根、茎、叶迅速大量增生,同化产物大量形成,因而对三要素的吸收量最大,其中 N 占总需要量的 50以上,P、K 约占 70以上。20工艺成熟期:由于气温渐降和雨量减少,甘蔗

    45、生长渐趋缓慢,最后停止伸长,所以对三要素吸收量又逐渐减少。此期水田蔗和迟熟品种对 N 的吸收量约占总需要量的 3040,旱地蔗或早熟品种占 1020%;P、K 各占 20左右。 、生长早期吸收的 N、P、K 营养可重复利用 甘蔗吸收的N、P 、K 可以重复利用,生长早期吸收的 N、P、K 首先在鲜嫩组织储存起来,随着株龄的增长,这些鲜嫩组织(主要是叶组织)逐渐衰老。当枯老叶片在失去生理机能前(即枯死前) ,可将叶片中的养分转移到鲜嫩叶及梢头和茎部,再供这些组织利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蔗前、中期吸收的 N 的重复利用率约为 1/3 左右,P、K 的重复利用率各为 1/2 以上。本课题组于 199

    46、1 年用 ROC1 作供试品种,P、K 肥全部作基肥施用,N 化肥 30%作基肥 70%作攻茎肥施用,测定结果:早期施用的 N 转移率高达 80.18%81.40%,P 的转移率70.83%73.08%;K 的转移率 72.28%73.91%。所以甘蔗前中期施足氮肥,一般后期不会早衰,后期可以少施或不施;磷、钾肥的重复利用率高,前期集中施用,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生长前期需肥迫切 甘蔗苗肥和分蘖期吸收的养分虽然不多,但幼苗对三要素的需要却非常迫切,对养分缺乏最为敏感,一旦缺肥,则影响到幼苗生长和分蘖产生,导致幼苗生长瘦弱,分蘖减少,即使伸长期再加倍施肥,也难以补救,最终使产量下降

    47、。可见,甘蔗前期施肥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栽培必须重视前期施肥,要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和分蘖肥。(二) 、甘蔗合理施肥原则甘蔗合理施肥原则:(1)基肥、追肥并重,施足基肥,适早追肥,重施攻茎肥 ;(2)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3)因土配方,N、P 、K 合理配合施用 (4)看天、看地、看蔗追肥。211、基肥、追肥并重,施足基肥,适早追肥 甘蔗生长期,需肥量大,需肥期长。在当前缓释肥、控释肥未普及应用前,如果只施基肥而不施追肥,会使甘蔗植株由于后期养分不足而脱肥早衰,形成“缩尾” 现象(俗称 “老鼠尾”甘蔗) ,影响产量。相反,如果只施追肥而不用基肥,则会使甘蔗生长早期未能获得足

    48、够的营养,以致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出现生长畸形,上粗下细,头重脚轻(俗称“茶盅脚 ”甘蔗) ,容易倒伏,同样也会降低产量和蔗糖分。因此,必须注意施足基肥,适当早追肥,做到基肥、追肥并重,以持续不断地满足甘蔗整个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要。基肥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适当配施少量速效 N 素化肥,或施用甘蔗专用复合肥、复混肥等作基肥;追肥则以速效 N 素化肥为主。广西蔗区容易发生秋旱,旱地甘蔗的有效伸长期早而短,一般9 月上旬前蔗茎的伸长已开始急速下降。因此追肥宜早施,使追肥能在甘蔗生长前、中期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产量。一般认为所有的追肥宿根蔗在 5 月底前、春植蔗在 6 月底前全部施完比较有利于旱地甘蔗

    49、的高产稳产。2、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养分全面,能供给甘蔗多种营养元素,同时肥效长,在甘蔗整个生长期间能够源源不断地供给甘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再者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但有机肥的 N、P、K 含量较低,无法满足甘蔗的需求,同时养分释放缓慢,尤其是在甘蔗生长前期,由于气温低,有机养分分解更慢,释放的养分远远满足不了甘蔗幼苗生长的要求。相反,无机肥的单一营养元素含量高,同时养分释放快;但无机肥的肥效短,养分单一,同时养分容易被土壤固定或随水流失,且单施偏施情况下土壤结构易被破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够使两者的优势互补,既可及时供应甘蔗在某一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迫切要求,又能促进有机肥的分解,为甘蔗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且能提高无机肥的22肥效,从而使甘蔗生长良好,产量高品质好。因此,甘蔗高产高糖栽培强调有机肥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4第四节:新植甘蔗高产栽培技术.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557690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