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史铁生生命感悟.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572739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铁生生命感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史铁生生命感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史铁生生命感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允燥怎则灶葬造燥枣杂怎扎澡燥怎 CollegeofEducation第25卷 第3期圆园园8年9月灾燥造援25 No.3Sep援圆园园8收稿日期:2008-06-01作者简介:王莹(1984-),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生,研究方向: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媒介。“孤独”“痛苦”和“恐惧”史铁生生命体验散文的三重主题王 莹(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摘 要:上帝在给予史铁生苦难的同时,也给予了他独特的感觉与独特的体悟,面对人生三大困境孤独、痛苦、恐惧,他以自己残缺的身体,在生命体验散文中展现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心灵最深处的颤抖。他用笔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2、为自己闯开了一条生命永恒之路。关键词:史铁生;生命体验;孤独;痛苦;恐惧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31(2008)03-0062-03史铁生在当代散文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作家独特的生命体验,他把笔触伸到了一个特殊的心灵角落,一个人所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地。在这个精神高地,史铁生把自我沉淀到一个纯粹的境界里,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出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在自言自语一文中,史铁生提出了人生有三种困境:“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

3、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136“孤独”“痛苦”和“恐惧”,对这三种困境史铁生有着深刻而独特的理解:没有困境就没有人生。一、爱是“孤独”的证明“作为五十亿分之一,每个人都有孤独和困苦,都希望这个世界上充满着善意和爱情。”2258 对于“孤独”,我们可以看到史铁生选择了用“爱”去超越,从他的散文皈依是一种心情 爱情问题 爱 才 是人 类唯一的救助 消逝的钟声 秋天的怀念活出爱等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窥见一斑。这 些散文中的爱主要表现为母爱、友爱与爱情。(一)母爱母

4、爱蕴藏在史铁生情感最深处,而人心灵最深处的角落却往往最容易被人所忽略。我与地坛中写到了每次他外出时母亲的表现: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儿子外出散心,留给母亲的却是因担忧而导致的出神。她无数次到儿子常去的地坛古园寻找他,却又不愿让儿子知道。“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种人间最无私的爱,在作者笔下用最朴素的文字流淌出来,流进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却激荡起最汹涌的波

5、涛。史铁生在一段时期内一直陷入自我伤闷之中,忽略了母亲的爱的给予,所以后来作家对自己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史铁生的笔下比其他作家更多了对母亲的愧疚,母亲因儿子的不幸承受着巨大的苦难,却充满对儿子的理解和祝福“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乞求”(合欢树),这是其他作家很少涉及的角落,因此在史铁生笔下,母亲形象在每个读者心中都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二)友爱史铁生对于苦难比健康的人有更刻骨铭心的体62-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王 莹:“孤独”“痛苦”和“恐惧”2008年

6、第3期验,知道生存艰难的本质,因而会有一种爱的情怀,也就是对他人生命给予同情、肯定和赞美,并渴望打破心灵的隔阂与他人共享苦难和欢乐的情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友爱,亦或是博爱。我二十一岁那年中,详细记叙了史铁生与友谊医院交往的过程,描绘了自己与唐大夫的深厚友谊。史铁生21岁、29岁、38岁时,曾三进三出友谊医院,其中两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唐大夫是友谊医院的主任医生,每次去住院都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可是不久她自己累死在工作之中。对于这样一位乐于助人,数次把病人从死神那里拉回来的好医生的死让人无法相信“肯定是谁把逻辑摆弄错了”2253。史铁生截瘫之后,是朋友之爱给了他生存下

7、去的勇气。他曾说:“我没死,全靠的是友谊。”因而朋友之爱,也是他作品所表现的重要内容。(三)爱情爱情是什么?可能从来就说不清。台湾作家三毛曾说过,“爱如禅,不能说不能说,一 说 就 错”。从史铁生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追寻的爱情是一种心灵的自由,是彼此心灵的敞开,是孤独的个体走出孤独以后可以寻找到的可以回归的乐土。他认为生命最初的密码就是残疾(残缺)与爱情,这是其他作家不曾提到过的,他 认为“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即自我的残缺中,爱的真意才显现。”2207在爱情问题中,他 认 为是孤独创造了爱情,而反过来又证明了爱情。“美好的爱情可以使人愿意活、渴望活,并焕发出千百倍创造生活的力量”243,

8、而“性”则是爱所选择的一种语言,是爱的仪式。此外在无答之问与无果之行中,他还对爱进行了朴素而又深刻的挖掘:“爱,不是占有,也不是奉献。爱只是自己的心愿,是自己灵魂的拯救之路,因而爱不要求(名利、情的)酬报。”而 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在重病之时中给我们呈现出的那种最平凡却又最真实的爱情:妻子没日没夜地守护着我;任何时候睁开眼,都见她在我身旁我说:“这一回,恐怕真是要结束了。”她说:“不会。”我真的又活过来。太阳重又真实。昼夜更迭,重又确凿。我把梦里的情景告诉妻子,她反倒脆弱起来,待我把那支歌唱给她听,她已是泪水涟涟。一同去承受人世的危难,一同去蔑视现实的限定,一同眺望那无限与绝 对,于是互相发现了对

9、方的存在、对方的支持,难离难弃如果说作家们在散文中更喜欢选择的是浪漫之爱,而在史铁生的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生死之恋。二、把欲望引向过程是走出“痛苦”的唯一出路人生的痛苦正如史铁生所说的那样:“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137,在这个永远无法逾越的距离面前,人就感受到了痛苦。在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 好 运设计 灵 魂 的重 量 神位 官位心位 复杂的必要 宿 命的写作等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史铁生还体会到了健全人无法体会的痛苦,正因如此,他才能在感受痛苦的同时进行思索,展开意义追寻,找到走出痛苦绝境的唯一出路把欲望引向过程。欲望虽然是痛苦产生的源泉,但如果没有欲望了,人生是不是就没有痛

10、苦了呢?如果欲望真的消失了,那人本身的存在还有意义吗?作者在我与地坛中提出“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在他看来,人所以还想活着就是因为“你还想得到点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什么的,比如说爱情,比如说价值感之类,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这就是说,支配人活着、活动的根本动力是欲望,欲望是人间戏剧的总导演。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人在欲望的驱动下,从开始到结束不停地“歌舞”下去,所以我们首先要肯定“欲望”的存在,接受“欲望”。史铁生就坦言自己的欲望“我想,倘有来世,我先 要占住几项先天的优越:聪明、漂亮和一副好身体。”24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幸福是痛苦的反面,幸福即是欲望得到满足。史铁生在好运设计中指

11、出“劫难之后失而复得,现在你才是一个幸福的人了。苦尽甜来,对,这 才 是 最 为关 键 的 好运 道。”没有欲望的实现,没有痛苦和磨难,我们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幸福。文章设计了一个永远的胜利者、一个永远幸福的角色,然而当这个被上帝惯坏了的孩子最后不得不面对死神的时候,他 却 必 定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会比一生不幸的人更痛苦,最终不仅没带来幸福,反而带来了绝望。但是否因为这样我们就又要回到一个没有好运、没有欲望实现的痛苦境地呢?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消解欲望所带来的痛苦?史铁生此时又带着我们走出了这一绝境,他指出对付绝境的办法只剩下过程:只要你最最关心的63- -PDF created with pdfF

12、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第25卷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是目的而不是过程,你无论怎样都得落入绝境,只要你仍然不从目的转向过程,你就别想走出绝境。消灭欲望绝不是普渡众生,而只是消灭众生,不应该灭欲,只是应该把欲望引向过程,永远对过程(努力的过程、创造的过程、生命的一切过程)感兴趣,而看轻对目的的占有,才是正当的欲望。他对欲望的思考是充满理性的:欲望会给人带来痛苦,又能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因此要避免欲望不能实现的痛苦,重要的是追求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由此他在好运设计中感叹:“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史铁生笔下的痛苦比其他作家更贴近生命的本原,“

13、健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只是偶尔的暂时欲望,却几乎一直伴随着史铁生,因此他对痛苦、欲望都有更深的体悟,也正因为如此,他对幸福也才会有更深刻的追求和感悟。他的痛苦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解脱,他的幸福也因为他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他有宿命论,但是他和尼采一样都主张爱命运,他主张乐观地接受命运,并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三、“生”的意义是对“ 死”的“恐惧”的逃遁史铁生在灵魂的事的序言中曾说:“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对“生”“ 死 ” 的思考在史铁生的散文中随处可见,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我与

14、地坛,此外还有重病之时 说 死 说 活 康 复 本 义 断 想上帝的寓言等。可以看出,对于人生的第三种困境对“死”的恐惧史铁生早就看得比较超脱了。陈村曾对史铁生说:人是一点一点死去的,先是这儿,再是那儿,一步一步终于完成。他说得很平静,而史铁生也漫不经心地附和,他们都已经活得不那么在意死了。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病残之后的他常常一个人把轮椅摇向地坛,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情。地坛历久而弥坚的生命力给了他无限的启迪,他终于顿悟了生与死的关系:“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

15、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285具体到生与死中,死 是目 的,生 便是 过程 。有人说史铁生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自己把它归结为过程的理想。在有了一种精神应对苦难时,你就复活了一文中,史铁生明确指出:“理想恰恰是靠过程,它没法靠目的去实现,目的意味着结束,结束了还要什么理想。”因而他把他的人生理想寄寓于生的过程之中。于是在史铁生眼里,“活下去”就变得简单而执著起来,正视苦难使史铁生能坦然承受苦难,并使灵魂找到了寄托的所在地坛。“地坛”不 仅成 了作家精神的栖居地,也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灵感,使作家能以写作为支撑,身处逆境而不颓废。史铁生的写作是为了生命本体的内在需

16、求,是作为个体的“我”精神上的一种自我拯救。能正视生命,史铁生更能坦然面对死亡。1998年,在他身患尿毒症病得最厉害时,他写过一首诗,其中的一段是:午后,如果阳光静寂/你是否能听出/往日已归去哪里?/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在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之中/生死同一所谓“生死同一”即过程就是目的,死亡是人的归属。在史铁生眼中,死亡如同回家般温馨。他认为残疾即是一种限制,这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受着限制,因而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残疾。史铁生在他的散文说死说活中对“生”与“死”也给予了超然的思考,而他在灵魂的事的序中的一段话更能体现他对“ 生”与“死 ”的态 度:“不管是什么时候,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

17、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四、结语“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们使它有意义。”297史铁生正是以自己独特的感悟向我们阐释了“孤独”“痛苦”“恐惧”这人生三大困境,并带领我们一起走出困境。上帝在给予史铁生苦难的同时,也给予了他独特的感觉与独特的感悟,这些感觉和感悟是其他身体健全的作家所无法体会到的,从而使他在困厄中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与思想的升华,用笔为自己闯开了一条生命永恒之路。参考文献:1 史铁生.自言自语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2.2 史铁生.灵魂的事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石 娟)(下转第107页)64-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育范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