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5567717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郑州科技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学生姓名 丁文慧 专业班级 会计电算化二班 学 号 200707090 所 在 系 经济贸易系 指导教师 张艳慧 完成时间 2010年 4月 1日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I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企业的财务活动复杂多样,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方,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而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诠释。财务报告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要想透过财务报告中的“数字” ,全面了解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必须要结合财务报

2、告产生的环境。本文从影响财务报告编制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人手,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对经营业务活动和财务报告的影响,通过分析,不仅使企业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企业真实的综合财务状况,而且可以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以便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环境因素;综合财务状况;比较研究;影响;防范与对策;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II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REPORTSOF LISTED COMPANIESABSTRACTIn a market economy environment,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

3、s increasingly clear, complex and diverse financi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to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to the urgent need to underst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as reflecting the financial position, operating results and cash flows the situation of

4、enterprise financial report is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business activities. The financial report was produced under a certain environment, in order through the financial report of the “digital“,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olidated financial position of enterprises must be pro

5、duced with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of financial reporting impact of the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manpower,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ithin the enterprise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financial impact of the report, through an

6、alysis, not only corporate stakeholders to understand the real business of the consolidated financial position, but can also grasp the companys future prospects in order to make the right investment decisions.KEY WORDS: Financial reports of listed compani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consolidated f

7、inancial position; comparative studies; impact; prevention and response;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III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解读分析11.1 财务报告质量特征:用户的需求,会计的追求11.2 新时期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31.3 关于财务报告的不同信息需求61.4 财务报告的内容框架82. 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92.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现状102.2 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分析112.3 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123.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143.1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

8、手段143.2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预防与治理153.3 预防与治理的展望16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IV结束语19致谢20参考文献21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11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解读分析会计信息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如同商品对于消费者一样,质量是信誉、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会计能够提供怎样的信息?这是财务报告的核心问题。综合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一般需要,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在其制定过程中贯穿着“ 企业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可持续投资” 的

9、理念,这本身就是向投资者和资本市场传达了积极的信息。新准则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或质量要求比较完整地体现为八个方面,这里简单地概括为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1.1可财务报告质量特征:用户的需求,会计的追求1. 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就要求企业:(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告中,不得根

10、据虚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2. 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首先,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的历史绩效进行评判,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即具有反馈价值;其次,相关的会计信息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2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 可理解性可理

11、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显而易见,只有提供能够让投资者看得懂的财务报告,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但考虑到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这也是我们解读财务报告的用意之一。4. 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这样便于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

12、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即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样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绩效,并从中做出正确的抉择。5. 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附有售后回购协议的销售,往往带有变相融资的性质,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实现了收入,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相关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

13、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6. 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如果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3面加以判断。7. 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会计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

14、持应有的谨慎,要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谨慎性主要是投资者为了避免过于乐观和盲目的决策而在会计信息上做出的一种取舍,但在阅读财务报告时,应注意企业是否有秘密准备嫌疑。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入,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8. 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众所周知,信息具有时效性,机会稍纵即逝,过期作废。即使是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也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

15、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在实务中,可能因为太及时提供信息而导致不可靠性,而不及时就会导致丧失决策良机,其有用性就大大降低。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实效性,会计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投资者在阅读财务报告的时候需要加以鉴别和认定,并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或调整相应的决策。以上信息质量要求,无一不是站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的。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

16、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它们可能构成对基本质量特征的一种修订或者校正,这些都是我们在解读财务报告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41.2 新时期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财务报告是企业会计和经济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就其内在的生成机理和作用机制而言,我们不难发现财务报告是融会计技术理性、社会公共合约以及资本市场游戏规则于一体的规范性文本。财务报告目标基本上代表着整个财务会计系统的目标,并构成整个财务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联系会计信息和会计环境的纽带、沟通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桥梁,财务报告目标也成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

17、研究的逻辑起点,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据以构建起来的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体系已经井然有致并蔚为大观。可以说,当前的财务会计系统整体功能基本上就是围绕财务报告目标而加以设计和具体运作的。财务报告目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企业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重要会计信息。围绕这一重大导向性问题,在现代财务会计改革历程中主要形成了两种竞争性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二者之间的诸多纷争和各自的价值取向,对于现代会计理论和实践都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改革的一个首要的方面,它着眼于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财务报告目标导向方面,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的有

18、用性,就是要求财务报告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应当向投资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这是我国上市公司面向资本市场的一次重要转变,也标志着中国基于市场经济的会计管理体制正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新准则与新目标体现了趋同与创新的统一,也是与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鉴于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导向尚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我国制定会计准则采取了折中而务实的融合观。基本会计准则一方面尽可能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概念框架,另一方面又比较冷静地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实,从而积极稳妥地提出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双重目标。该目标体

19、系首先是把受托责任目标放在了第一位,这表明公司的财务报告重在对企业管理层及其受托管理的资源进行必要而充分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股东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其次是决策有用性目标得以明显强化,体现出会计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5则制定者的战略眼光。它有助于消除企业与广大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服务于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决策,进而合理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乃至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近期发布的趋同框架中,似乎认识到受托责任关系存在的客观性和重要性,并认为委托人通过财务报告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目的也在于做出是否继续

20、维持或终止委托代理关系的决策。这样,他们就把受托责任观融入到决策有用观中,但这显然是“修正主义” 式的受托责任观,而且多少有些牵强。决策有用观注重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的信息,虽然这与评价受托责任并不矛盾,而受托责任观要求更多地注重会计主体的交易信息,更多地去注重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及其结果能否导致资产的保值增值,其认识论在于“历史是公正的,让历史去说话,根据历史来下结论”,至于未来会不会“ 背叛”历史,也同样要靠用将来的历史作评价了,这与决策有用观试图把未来罗织到今日的财务报告框架中的方法论主张有较大不同。因此,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性目标属于各有侧重并能互相印证的两个独立范畴

21、,无论把其中的哪一个并入到另一个中,都有可能造成被“吸收合并 ”的一方名存实亡,实质上就等于是一个目标。无论是受托责任目标,还是决策有用性目标,都给会计工作带来了高标准和严要求。首先,受托责任会计依然是一块令人振奋的领域。在受托责任会计的语境中,会计处于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委托与受托、“问责” 与“负责”、承担责任与解除责任的矛盾运动中,既要站在委托人立场监督受托人的责任履行情况,又要站在受托人立场解释和反映其经管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以积极的姿态、精当的手段和严谨的程序,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陈述。会计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严谨、务实传统已经给社会各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决策有用性目标对于会计

22、更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挑战,在某种意义上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决策有用性目标导向已经把会计本身推向了一个充满风险的未知领域。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爆炸的冲击以及用户日益个性化的需求,都可能导致传统的会计系统消失,而被一个更具有全局性的、能够容纳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所“吞没”。在 20 世纪末,美国会计学界就有人提出“21 世纪是否还需要会计”的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6疑。会计必须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善于学习,积极改造,适时调整,以永葆会计在新时代自身所特有的信息优势地位。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都是在现代企业体制下展开的对于会计目标的阐述,二者

23、表面看似乎存在着诸如可靠性和相关性等信息价值取向的针锋相对,其实二者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关系,孰是孰非也不存在简单的二元判断,这必须融入具体会计环境中加以分析和论证。从现代财务会计的发展逻辑看,财务报告目标的演进与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基本上是步调一致的。另一方面,我国会计目标的融合观点虽然不失为一种立法上的明智,但实践中也会带来一定的原则困惑,并给具体的程序操作造成选择上的两难,有时候也难以回答现代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为了增强报表的通用性而采取多元计量属性并存,这本身就赋予报表浓厚的暧昧主义色彩,不仅存在认识上的混乱,也难免带来理解和应用方面的困难和不便。这就要求会计

24、上需要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目标,并配之以动态均衡的会计原则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以促进现代会计事业的持续和谐发展。1.3 关于财务报告的不同信息需求上市公司属于典型的公众公司,一经形成,就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极其庞大和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现代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在于满足财务报告使用人的信息需求,而不同的财务报告使用人有着不同的目的,自然也存在不同的信息需求。这对于财务报告信息供给乃至整个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走向有很大的决定作用。首先是投资者(公司普通股持有者),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成分极为复杂并且内部互有差别的群体。比如他们可能会因为个人品位、偏好、信念以及对于财务报告解读技巧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同,其

25、投资目的也会因人而异。对于专业的投资者而言,其投资往往比较固定和“执著” ,眼光也比较长远,因此他们比较关注所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问题,而短线的投资者更偏重于“投机” ,目的是获取一定报酬,所以对于公司的盈利率和市场表现比较关心。整体上看,这些投资者作为法律名义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7上的企业所有者,已经成为财务报告关注的主体,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财务报告使用人而言,他们分析财务报告的目的更倾向于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解读财务报告并采取不同方式运用其表决权,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绩效予以评价和监督。第二类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是债权人。随着公司金融的多元化和资本结构的复杂化,债权人作为一个集团,其内部也逐步分

26、化为不同的资金供应人,比如银行等贷款机构以及公司债券的持有者等。总体上看,债权人更关注自身投入资金的安全性,他们看报表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和评估公司的短期以及长期的偿债能力以及信用状况,对于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比较敏感。通过获取和解释财务报告,据以形成借贷额度、利率水平、保障条款、起诉或者迫使公司破产清算等方面的决策。鉴于公司偿债能力受制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他们对于公司的盈利水平也不会掉以轻心,这可看成公司未来偿债能力的一种保证。第三类信息需求主体是国家及其职能管理部门。国家作为国民经济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从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中获取宏观调控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保证企业的可靠性和公允性,促使

27、会计信息在保证资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无论是证监会、国资委,还是财政税务管理部门,都是财务报告的特殊需求者。此外,值得一提的特殊群体是信息中介。信息中介首先是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强有力需求者,另一方面信息中介所从事的私人信息搜集行为本身又构成公司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的一个竞争源。而且信息中介之间还会在搜集、诠释和拓展会计信息方面形成相互竞争。信息中介,如分析师,可以看成是投资者需要的除了财务报告本身之外的额外信息的一个典型体现,他们已经成为一股新兴的市场势力,甚至会左右公司财务报告行为以及财务会计准则制定者的政策走向。例如,在美国华尔街上不是存在一种“ 尾巴摇狗 ”(而不是“狗摇

28、尾巴”)之怪现象吗?即财务分析师的预期对于公司股票市场的走向有着很强的决定作用,如果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业绩没有达到分析师的预期,其股价就会下跌,并影响股民的投资心理。以至于很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8多公司为了迎合分析师的预期而不惜造假,以维护公司的市场形象。可以预见,分析师行业的偏好将有可能成为未来财务报告要求的一个重要晴雨表。毫无疑问,公司管理层同样对财务报告信息具有很强的需求,并兼具着信息供应和需求双重身份。关于财务报告信息的其他需求者还包括社会公众、潜在投资者、企业内部员工等。他们对于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也是不一而足的。而目前财务报告只能采用通用的标准化格式,还无法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而各

29、有侧重地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报告。因此,对于财务报告的分析和解读就显得十分必要,使用者需要透过财务报告的字里行间发现自身所需要的有用信息。目前还没有其他任何形式可以取代财务报告。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对一家公司的情况要做出判断所需要的信息只可能从财务报告上获得。如果没有财务报告,即便是那些为公司工作的人们也是无法知道他们是如何提高效率和利润的。通过财务报告,可以了解公司成败及其原因和后果,对制订以后的计划和决策也很有帮助。1.4 财务报告的内容框架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完整的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资料。会计报表是以更集中、更概括、更深刻的

30、方式,用一目了然的表格,把一定期间的经营状况记录下来编成报表,报告给相关使用机构或者个人。关于财务报表和会计报表,恐怕大多人都认为二者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用法上的习惯不同而已。对此,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有着自己的看法,指出财务报表有别于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中使用的会计报表。财务报表除了会计报表之外,还包括附注,而会计报表没有附注。也有学者认为会计报表包括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如成本报表等),而财务报表仅仅指的是对外报表。本书对此将不加区分,同时认同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而财务报告除了包括财务报表外,还包括其他相关信息,具体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外部使用者的

31、信息需求,企业甚至可以在不违背公认会计原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9则和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在财务报告中自愿选择披露一些非财务信息。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些可以称之为基本财务报表,并且在年报中都能得到完整体现。一般而言,财务报告应当能够提供如下信息。第一,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信息,包括企业经济资源的规模、构成和分布状态,以及这些经济资源的产权归属方面的总括信息。这些信息一般通过资产负债表来体现。现阶段财务报告的中心已经从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一跃成为第一表式,并且这个资产负债表和新会计准则改革之前的资产负债表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它更强调

32、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更关注企业资产的实质、质量和未来利益增长的潜能,关注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运作效率,对内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对外也更接近“决策有用观” 的信息需求。第二,提供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经营绩效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方面的信息,这个使命主要是由利润表来完成的。而受制于传统会计准则的约束,该利润可能并不能代表企业真实的、全面的收益,即所谓的综合收益,于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出现了全面收益表(或称综合收益表)。在我国,这个所谓的全面收益表的内容部分地通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来补充了。第三,反映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现金是企业组织躯体中的血液,对企业正常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曾任美国会

33、计学会会长的大卫所罗门斯倾向于认为“现金流而非收益才是现在股票计价业务的名字” 。现金流量表描述了企业是如何产生和使用现金的,是对利润表的一个补充和验证。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务报告还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一些非财务信息,比如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履行情况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进一步丰富了财务报告附注的内 容,也拓展了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102 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财务报告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财务经营状况的主要工具。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提供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变动的资料,其质量将直接影响

34、公司所有者的经营决策与投资者的投资意志,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现状在股份公司两权分离的条件下,股东并不直接管理企业,而由经营者定期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此财务报告特别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便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自沪、深两地建立证交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财务信息披露的法规,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规范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我国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充分。些公司出于某种目的,在报告会计信息时,有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甚至捏造会计账表,虚构利润;还有一些新上

35、市公司为了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筹集更多的资本,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地提供利润预测数,致使其利润预测数与利润实现数差距过大。很多公司仅用当前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与上年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以粉饰业绩。另外,在信息披露中,定性披露多,定量披露少;绝对值披露多,相对比例披露少,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11低了披露信息的可理解性。 第二,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相互串谋舞弊,审计意见购买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企图通过向审计师贿赂,收买审计师让他们给予比较好审计意见,而且上年度被出具了“ 不清洁 ”审计意见的公司,在随后的的年度里更有可能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越来越受到

36、审计客户的压力和利诱,有些注册会计师因此而与其客户合作串谋, 第三,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一方面,证券法规定的对财务舞弊的惩罚力度过低,不管管理者造假的程度如何,均对舞弊公司处于 60 万元以内的罚款,而对相当责任人的处罚均低于 30 万元,无需对造假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如此低的惩罚力度根本无助于对犯罪行为起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的证管机构的力量与香港、美国等发达证券市场的相比显得十分薄弱。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仅有 100 多人,香港联交所虽已具备有良好的自律机构,但其证管机构仍有 200 多人,美国证管会大约有 2700 多人,最大的稽查、执法部门有 500 多人。相比之下,我国

37、的证管机构力量很薄弱,合格的专业人员十分有限,在管理方式上也常未摆脱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的影响,对市场的认识显得不够充分。2.2 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分析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下降幅度之大,会计信息失真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令人担忧,为此,从深层次剖析其原因,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理对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下列因素将能够对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做出有效地评估。 (1)公司规模。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对资本需求量较大,股权往往较分散,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因此,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代理成本将更高。为了降低这些代理成本,规模较大公

38、司往往比规模较小公司披露更多的信息。并且,规模较大的公司更为公众所关注,因此具有更强的动机以提高其公司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12的名誉与公众形象。同时,政府部门也将更为关注大公司的行为,因此,增加信息披露总体上会减少政府的干预。 (2)公司治理结构。首先,从代理成本的角度看,管理层持股与信息披露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实证表明管理层持股较多的上市公司,投资者需要的信息披露越透彻,也就在年报和季报中提供更多的信息。其次,在董事结构上,从外部引入一定比例的非执行董事,将会更好地监管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行为。最后,监管委员会的独立性,包括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总经理董事长是否两职合一、是否存在监管委员会、董

39、事会中的家族成员比例。有监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可能性较小 (3)公司经营业绩。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由于利益驱动,公司总是要实施对自己有利的会计行为。当上市公司预计有好的经营收益时,信息披露将更加频繁。一般而言,若公司没有自愿披露公司经营方面的信息,投资者通常视之为“ 坏消息” ,而高于平均行业业绩的公司往往采取自愿披露行为。 (4)会计事务所。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聘请的会计事务所排名与信息披露质量成正比。大的会计事务所由于客户较多,作假后被吊销执照的成本就比小的会计事务所要大,因而也就有更大的动机去坚持审计的独立性。 (5)其他因素。如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特征

40、、经理层的经营能力、公司的披露评级、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加工成本、是否在外国上市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2.3 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在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迫切要务,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机制 首先,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标志之一就是公司的董事会所代表的利益应具有中立性,为强化董事会所代表的利益的中立性,不仅应在董事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13中引入独立董事,而且要不断地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中设立一定数量的外部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地约束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

41、。为了保证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应妥善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了维护独立董事会中引入独立性,独立董事应来自外部投资机构,不仅满足形式上的独立性,同时满足实质上的独立性。第二,提供与独立董事的监控责任相称的报酬,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在立法上应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权限和职责以及失职处罚等,保证独立董事有充分监控公司的动力和约束力。 其次,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追求分散与集中的适度性。在一个法制不够完善,不能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的情况下,股权集中的作为法律对外部股东保护不足的一种替代,对公司绩效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股权过度集中容易产生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一个有效的股权结构

42、安排应该是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并使股东之间有一定的制衡。 (2)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规划控制制度、文件记录控制制度、实物保全控制制度、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账簿及报告控制制度等。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真正起到防范会计舞弊,关键取决于会计人员和有关高级领导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尤其是有关高级领导。在现实中往往是公司高级领导带头不执行,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只对上不对下。因此,应加强对公司高级领导人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3)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审计

43、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鉴证作用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计质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作用。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提供技术支持,大力提高其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同时,证监会和中国注会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形成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 其次,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阻止管理者与审计师串通财务舞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14一旦发现舞弊行为,应当查明原因,从严惩处。严格执法要求在认定违规行为后,严格按照法规惩处,绝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给违规者以沉重的打击,树立法律的威严。 (4)推行网上财务报告系

44、统,提高财务报告时效性 网络财务报告(Internet Financial Report)的发展 突破了传统纸质财务报告因不及时而削弱会计信息相关性质量特征的局限性,具有低成本、大容量、高频率、广触及等优势,将来有可能甚至取代纸质财务报告而成为公司与外界交流财务信息的主要工具。网上的财务披露对改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加强公司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拓宽财务信息的披露面,提高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降低财务信息的传播成本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现阶段,是否建立网上披露财务报告,如何决定财务报告的内容以及形式仍属于公司的自愿行为。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公司的网上报告实践值得

45、我们借鉴,如英特尔、微软等在公司网站中留有财务部分清晰的提示,他们的网站中提供各种可下载的格式、采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告、反映以不同国家公认会计准则表述的财务报表,并均给予明示,还有丰富的在线分析工具,通过互联网提高财务信息相关性的努力等,这些经验值得学习的。3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是指公司管理层为了自身和集团利益,采用伪造、编造、掩饰等手法歪曲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情况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报告、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尽管我国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之风愈

46、演愈烈。为了能有的放矢地预防与治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确保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及预防与治理进行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153.1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1 虚构交易或事项 在 2001 年受查处的上市公司中,虚构交易,虚增销售收人、其他收益,或者虚增资产等舞弊案约占 40%。常见造假手段包括虚构销售对象、填制假入库单、假成本计算单、假发票、假出库单等。被称为舞弊现象代表的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 7.45 亿。下面是对近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

47、科龙公司舞弊案的分析:2001 年科龙营业收入仅 43.8 亿元,但 2002,2003,2004 年分别达到了 48.8 亿,61.7 亿,84.36 亿。用对比分析法计算营业收入增长率,三年平均每年增长率为 30%左右,与 2001 年相比,科龙 2004 年营业收入增加了 40.6 亿,同比增长 93%,。在家电行业步履维艰之际,如此惊人的高增长率,实在是一个舞弊的信号。后经证监会的调查,认定科龙对合肥市维希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维希)和武汉长荣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长荣)的 4 亿多元虚假收入,科龙销售给合肥维希和武汉长荣的产品,在次年又退回给了科龙。这种大规模的退货并不是市场

48、行为,而是科龙为了虚增销售收入而为的账面游戏。货就在仓库中,并未售出,办理退货手续只是完成此前的虚假销售。 2 会计“摆弄 ” (1) 混淆借款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边界。例如,金路公司在 1997 年年报中,以多计资本化利息、少转财务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 3415.17 万元,同时,原四川德阳会计师事务所未勤勉尽责,为金路公司 1997 年年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在股权投资核算上做手脚。例如,1998 年 8 月,张家界公司以 2160 万元从香港一公司购得张家界地区有关公路的权益。按合同约定,该权益包括资本金和投资利息补偿,且当年应收回 591 万元投资回收款。公司将这笔款全部计入其他业务利润,在扣除 63 万元摊销费用后,差额 528 万元则虚增了利润。(3)随意确认收入、成本和费用或打收入确认的时间差。例如纵横国际,根据公司 2001 年 12 月底的自查盘点资料,仅在产品成本一项,就存在潜亏 8555 万元。(4)虚拟资产挂账。例如纵横上市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