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剖析姓名:李菁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吴世农20050901论文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已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迹象,这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破坏了整个证券市场的秩序。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方式与手段,剖析其类别和本质,对于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强化证券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会计报表粉饰的定义及其危害,并对国内外有关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的文献做一综述。第二章着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报表粉饰的
2、常见手段和典型案例。第三章综合归纳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与条件。第四章提出如何从财务报告信息和表外信息中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报表粉饰行为。第五章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作者认为上市公司报表粉饰的手段包括利用关联交易、会计估计、股权投资、资产重组、虚拟资产、虚构收入等。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包括: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发行股票;减少纳税和推卸责任等。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条件包括:公司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公司内控机制薄弱;外部监控实施不力等。会计报表粉饰的识别可以从行业背景分析、财务报表总体分析、具体会计科目分析等方面入手。为减少我国上市
3、公司的会计报表粉饰现象,作者认为应进一步健全法制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利润操纵成本;形成政府监管合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实施诚信教育工程等。 关键词:上市公司;报表粉饰;识别 Abstract The window dressing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has become a severe phenomenon. With the issuing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in recent years, the distortion i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ccurs in some new
4、modes, which not only hurts the investors interests but also destroys the order of the whole security market. So its of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protecting the investors interests, strengthening security supervis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curity market to study the window dressing mea
5、sures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and analyse its essence.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window dressing and makes a summarization of relative theories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e second part puts much effort on the typical ways Chinese listed com
6、panies use in window dressing. The third part synthetically concludes the motivations and conditions of window dressing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With this understanding, the fourth part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to detect window dressing, and the fifth part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reduce
7、window dressing and regularize the security market. The thesis concludes that the measures used in window dressing by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are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ccounting estimation, equity investment, asset recombination, deferred assets, etc. The motivations of window dressing are p
8、erformance evaluation, obtaining loans and business credit, issuing stock to public, reducing tax payable, etc. The conditions of window dressing are the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between management and investors, weak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unsubstantial external supervision, etc. The methods of d
9、etecting window dressing are industry background analysis, overall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accounts. The thesis provides such suggestions to eliminate window dressing i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s accelerating the law and accountings standard establishing, improv
10、ing corporate management structure, carrying out the project of honesty education, etc. Keywords: Listed Company; Window Dressing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Detection.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 月 日 前 言 1 前 言 2005年7月
11、29日,财政部发布第11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公告显示,在被抽查的55家相关企业中,10家上市公司为粉饰业绩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根据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此次被财政部处理处罚的公司包括黄山旅游、京东方、ST金帝、锦化氯碱、渤海物流、三普药业和上工申贝等。 财政部认为,为10家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存在审计程序不到位、收集审计证据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避免连续亏损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由此财政部对8家会计师事务所和23名注册会计师做出处理处罚决定。 另外,2005年8月3日,中国证监会对科龙电器的
12、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顾雏军等人在科龙电器采取虚增收入、少计费用等多种手段虚增利润,导致该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与事实严重不符,涉嫌构成未按有关规定披露信息、所披露信息有虚假记载及有重大遗漏等多项违反证券法有关规定的行为。 财政部一位参与检查的人士说:“现在会计行业的造假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确实,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利润操纵的现象相当普遍,从“ST江纸”到“科龙电器”,从“陕长岭”到“丰乐种业”,而且粉饰、操纵手段日趋多样、隐蔽,这些已经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所以,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方式与手段,剖析其类别和本质,对于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
13、益、减少审计风险、强化证券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剖析 2第一章 研究综述 本章将介绍会计报表粉饰的定义及其危害,并对国内外有关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及相关研究文献做一综述。 一、会计报表粉饰定义及其危害 会计报表粉饰是企业管理当局采用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法编制会计报表,装饰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显然,对会计报表粉饰问题进行研究,可以系统地理解会计报表粉饰的基本前提、基本动因、会计报表粉饰的手段,进而可以采取措施以识别和防范会计报表粉饰,因此对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的研究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报表粉饰会产生严
14、重的经济后果。归纳起来,这些经济后果包括:削弱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导致投资决策失误,进而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导致债权人决策失误,遭受重大损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会计报表粉饰问题业已引起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主管部门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的极大关注。然而,由于会计报表粉饰行为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如何准确判断企业管理当局是否进行了会计报表粉饰?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会计报表粉饰行为?企业管理当局主要通过哪些手段进行会计报表粉饰?政府主管部门和会计准则指定机构应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来防范会计报表粉饰行为?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研究综述 3 二
15、、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就作者所知,国外专门就会计报表粉饰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由于会计报表粉饰问题与盈余管理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现就国外有关盈余管理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 1、黑利关于企业管理人员奖金计划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黑利(Paul M. Healy)认为,企业的会计盈余可以分为经营现金流量、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 Accruals)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三部分,其中,可操纵性利润为企业应计利润总额中易于被管理人员所操纵的部分。如图1所示,在现有会计技术规范下,如果每年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可调控
16、区间为-k,k,则在情况1和情况3下,企业管理人员会选择能调减盈余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项目进行会计处理;在情况2下,管理人员会选择能调增盈余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项目进行会计处理。黑利由此提出以下假设:当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低于临界值L时,管理人员便会调减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额,以减少会计盈余;当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高于最低临界值L,但未超过盈余上限U时,管理人员便会调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额,以增加会计盈余;当奖金计划有盈余上限且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超过该上限时,管理人员便会调减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额,以减少会计盈余。实证结果证实了以上假设。 Paul M
17、. Healy, “The Effect of Bonus Schemes on Accounting Decis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 1985, P85-107.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剖析 4图1 黑利 在奖金计划下盈余管理决策图 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1 情况1 情况2 情况3 k 0 C1+NA1 L-K L L L+K U-K U U+K -k 注:L=奖金计划中规定的盈余下陷;U=奖金计划中规定的盈余上限;L=盈余临界值(为盈余下限、管理人员的风险偏好和第二期盈余及其折现率的函数);K=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极值;C
18、1=经营现金流量;NA1=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资料来源: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P14。 2、斯威尼关于负债契约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斯威尼(Sweeney A.)选择了1980-1989年间第一次出现负债契约违约的30家公司作为样本,并相应选择了130家同规模、同行业的公司作为控制样本,研究违约公司在违约年份及其前后年份是否做出了能调增盈余的会计变更;会计变更的类型有哪些;在何时做出;以及会计变更对负债契约的影响程度等。研究发现:(1)违约公司在违约年份进行了大量的有助于提高盈余的会计变更,并且会计变更的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年份;(2)违约公司在违约
19、年份做出能调增盈余的会计变更数量和相应的公司数,均显著地高于控制样本;(3)在违约发生前三年到违约发生后两年间,违约公司做出会计变更所产生的盈余效应显著地大于控制样本;(4)违约公司做出的能增加现金和非现金盈余均显著地大于控制样本。 同时,斯威尼的研究还发现:(1)违约成本和会计选择的灵活性是管Sweeney A., “Debt-Covenant Violations and Manag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7, 1994, P281-308. 第一章 研究综述 5 理人员做出违约会计变更的重要决定因素;(2)在负债契约中,最易违
20、反的是净财富和营运资本限制条款,并非一般所假设的股利限制条款;(3)在新的会计准则出台时,违约公司明显地早于控制样本公司采用那些能调增盈余的强制性会计方法,迟于控制样本公司采用那些能调减盈余的强制性会计方法。 3、莫叶等关于政治成本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1)莫叶的研究 莫叶(Morer)在1988年研究商业银行管理人员的盈余管理行为时发现,当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可能达不到规定下限时,银行管理人员为了减少管制成本和避免违反负债契约,会调整应计会计计量方法以增加账面盈余,提高资本充足率。 (2)琼斯的研究 琼斯(Jones)研究的是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进口救济期间,调查公司是否采取了调减盈余的
21、盈余管理行为。通过研究,琼斯发现:调查公司在接受进口救济调查期间会做出调减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表明其受损的严重程度,以提高获取进口救济或增加救济金额的可能性。 (3)凯易的研究 凯易(Key)研究的是美国电报电视行业公司在接受国会对其有关服务率的调查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其调查的背景是:美国国会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电报电视行业是否符合有效竞争的要求进行调查,并据此决定是否对这些公司的基本服务费进行管制。凯易的研究结果表明:电报电视行业公司在国会调查期间比其他期间有更多的负的可操纵Moryer S.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Rec
22、alculations and Accounting Choices in commercial Bank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8, 1998, P157-179. Jones J.,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 1991, P193-228. Key K.G. “Political Cost Incentives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
23、he Cable Television Industr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3, 1997, P309-337.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剖析 6性应计利润;在国会调查期间,公司负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额的绝对值大小与电报电视业务在公司中的重要程度正相关;在国会调查期间,公司负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额的绝对值与服务费率管制对公司的影响程度正相关。 4、迪安哥罗等关于总经理变更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1)迪安哥罗的研究 迪安哥罗(DeAngelo)研究的是在公司处于代理权之争的情况下,公司管理人员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通过研究,迪安哥罗发现:那些
24、在代理权竞争宣告日至股东大会召开日期间发布盈余信息的公司,其会计盈余和应计利润额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但经营性现金流量却没有显著增加;那些在代理权竞争期间之外公布会计盈余信息的公司却没有这种现象。由此可见,公司管理人员为保全其职位,在代理权竞争期间,会进行调增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 (2)迪舟和所罗安的研究 迪舟和所罗安(Dechow and Sloan)研究的是总经理在最后一年是否有管理可操纵性投资支出(Discretionary Investment Expenditures)以改善短期会计盈余的情况。迪舟和所罗安认为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方法会导致经理人员仅关注短期的业绩表现。通过研究
25、,迪舟和所罗安发现,总经理在任期最后一年里存在着明显的人为削减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现象。为防止总经理短期行为的发生,有些公司建立了以股价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机制,并建立了总经理接任程序,即在总经理离任之前几年,后任总经理已开始逐步掌管公司业务,同时,在总经理离任后,再继续担任几年公司的董事长。迪舟和所罗安验证了以上机制的有效性。 (3)马德方和派克的研究 DeAngelo H., “Managerial Competition, Information Cos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Use of Accoun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i
26、n Proxy Conte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October 1988, P3-36. Dechow P.M. and Richard G.Sloan, “Executive Incentives and the Horizons Problem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4, 1991, P51-89. 第一章 研究综述 7 马德方和派克(DeFond and Park)研究的是管理人员为了保全自己的职位、免受解聘的威
27、胁而平滑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马德方和派克的研究发现:若其他条件不变,那些当期业绩较差而未来业绩预期良好的公司将会做出能调增盈余的盈余管理,即向未来借入盈余,以减少现期被解雇的威胁;若其他条件不变,那些当期业绩较好而未来业绩预期较差的公司将会做出能调减盈余的盈余管理,以减少未来被解雇的威胁。 5、迪安哥罗等关于公司面临财务困境或业绩下滑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1)迪安哥罗、迪安哥罗和斯基诺的研究 迪安哥罗、迪安哥罗和斯基诺(DeAngelo, DeAngelo and Skinner)研究的是那些发生财务困境的公司的会计选择问题。一般认为,那些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会做出调增盈余的会计选择,因为这样可以
28、使管理人员保全其职位,减少公司董事会和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干预,同时使公司的盈余能够满足债务契约有关条款的要求,避免或推延违约事件和违约成本的发生。但迪安哥罗、迪安哥罗和斯基诺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管理人员的会计选择基本上反映了公司的财务困境,既没有试图粉饰公司业绩,也没有试图避免或推延违约事件和违约成本的发生。 (2)巴格泰勒和迪彻夫的研究 巴格泰勒和迪彻夫(Burgstahler and Dichev)研究的是公司为避免报告盈余下降或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结果发现,公司中确实存在避免报告盈余下降或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而且这些公司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管理经营现金流量和营运资金的变动额
29、来达到增加会计盈余的目的。 Defond M.L. and Chul W.Park, “Smoothing Income in Anticipation of Future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3, 1997, P115-139. DeAngelo H., Linda DeAngelo, and Douglas J. Skinner, “Accounting Choice in Troubled Compani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7, 1994, P113
30、-143. Burgstahler D. and Ilia Dichev, “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 Earnings Decreases and Loss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4, 1997, P99-126.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剖析 8(3)夏马和斯迪文森的研究 夏马和斯迪文森(Sharma and Stevenson)研究了将要破产公司的可操纵性会计政策变更行为及其对发展与运用破产预测模型的意义。研究结果发现:将要破产公司会比其他公司做出更多的有利的可操纵性会计政策变更,而且更有可能比其
31、他公司做出有利的可操纵性会计利润变更;将要破产公司比其他公司更有可能为了对其盈余和总资产产生重大有利影响而采取有利的可操纵性会计政策变更。 6、迪舟、所罗安和斯威尼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原因和结果的研究 迪舟、所罗安和斯威尼(Dechow, Sloan and Sweeney)选取了1982-1992年间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会计与审计起诉公告中披露的样本公司共92家公司,来研究盈余操纵的动机、原因和结果。这92家公司被SEC起诉高估收益,违反了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有关财务报告要求的规定。研究结果发现:(1)被SEC起诉高估收益的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重要动机是试图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外部
32、融资和逃避负债契约的限制,但没有系统的证据证明管理人员进行盈余操纵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奖金报酬,或是为了以较高价格出售其股票;(2)产生盈余操纵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薄弱的治理结构,因为在薄弱的治理结构下,更有可能由内部人控制董事会,更有可能由总经理兼任董事长,更有可能总经理是公司的创办者,较少可能拥有一个审计委员会;(3)盈余操纵行为一旦被发现和披露,则公司的资金成本将显著上升,包括股价下跌、股票报酬减少、股票买卖差价增加和公司分析师数量显著减少等。 7、小结 国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很多,在本论文中不能一一述及。从以上的综述中可以看出,国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丰硕Sharma D
33、. and Peta A. Stevenson, “The Impact of Impending Corporate Failure on the Incidence and Magnitude of Discretionary Accounting Policy Changes”, Business Accounting Review 29, 1997, P129-153. 陆建桥: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第一章 研究综述 9 的成果,这些成果虽然仅限于盈余管理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但个中观点对本文进行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的研究有着许多可借鉴之处。 (二)国内文献综述 现就
34、国内会计界在会计报表粉饰问题及类似问题上取得的成果综述如下: 1、黄世忠教授关于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的研究 黄世忠教授在其会计报表粉饰及其识别方法中对会计报表粉饰问题进行了阐述。黄世忠教授认为,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主要包括(1)为业绩考核;(2)为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3)为发行股票;(4)为减少纳税;(5)为政治目的;(6)为推卸责任。 黄世忠教授认为:会计报表粉饰的类型包括粉饰经营业绩和粉饰财务状况两种,而会计报表粉饰的手段主要包括: (1)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2)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3)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 (4)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5)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 (6)
35、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 (7)利用项目合作调节利润; (8)利用存货和应收账款调节利润; (9)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 (10)利用时间差调节利润。 2、蒋义宏教授关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研究 黄世忠:“报表的粉饰与识别”,中国财经报,1999年4月29日。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剖析 10蒋义宏教授关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两篇文章中。蒋义宏教授认为,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利益动机是: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为提高发行价格而进行财务包装;为获得配股资格而进行财务包装;为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被摘牌而进行财务包装。通过研
36、究,蒋义宏教授得出以下结论: (1)被研究的盈利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多报利润的情况,而没有一例隐瞒利润的情况,其原因可能是: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相对较低的所得税税率,相对发行股票所募集的大量资金而言,由于多报利润而多缴的所得税显得微不足道。 (2)被研究的亏损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推迟确认损失并将损失集中于一个会计年度予以确认的情况,这可能与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股票将在交易所被终止挂牌交易有关。 (3)每股收益位于盈亏临界点附近,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位于配股临界点附近的上市公司存在利润操纵的行为。 3、林钟高教授等关于会计信息造假成因及治理对策的研究 林钟高教授等在其课题报告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中
37、专门对会计信息造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通过分析,林钟高教授认为,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要成因是: (1)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包括个人、政府和企业,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也就是说,各行为主体普遍具有利己的动机,这种利己动机在信息不对称时即有可能行为化。 蒋义宏:“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P112-143。 蒋义宏:“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上市公司会计研究论丛,P5-9。 林钟高等:“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P43-4
38、8。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 (2)长期实行的与集权式控制结构相对应的激励方法,包括意识形态激励、行政手段激励和保障机制激励等造成了激励与约束的非对称,以及会计活动的低效率。 (3)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市场运行程序紊乱,同时,政府的经济行为存在非市场依托性、政策法规模糊性以及相互之间缺乏稳定性、配套性和层次性等复杂的现象。 (4)没有塑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法人主体与完全法制约束下的政府权力行为格局,致使两权分离、政企分开始终处于分而不离、虽分未开的“隐蔽”状态,以致企业的价值判断行为与利益的体现不得不经常被动地调整。 (5)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阻力较大,监督弱化。 针对会计信息造假问
39、题,林钟高教授提出了以下的治理对策: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2)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促使会计信息生成规范的有效运行。 (3)构建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的经济性、契约性和权力制衡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4)转变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率。 4、陈汉文等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陈汉文、林志毅、严晖在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中对会计舞弊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陈汉文等认为,在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外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来自资本市场与经理市场的竞争。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扮演的是股东的角
40、色,但并不是国有资本的真正所有者,他们在目标函数、行为方式等方面与真正的所有者不一致或至少不完全一致,他们更多地关注于自身的政绩与仕途;陈汉文等:“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1999年第5期。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剖析 12而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是由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担任的,董事会其他人员亦大多由企业内部人员兼任,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和控制经理人员的作用。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要制度的独立审计,由于诸多原因使得其“经济警察”的作用名实难符。在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会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便不可避免。 5、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对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研究 李东平、黄德华、
41、王振林在“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一文中指出,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这家会计师事务所很可能在后一审计年度就被客户炒鱿鱼!这就是注册会计师说“不”的代价。同时,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因为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而主动解除审计契约,规避潜在的审计风险。 6、娄权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经验研究 娄权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之经验研究中,选择1997年至2003年5月31日被证监会、财政部处罚的4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得出结论:规模较小和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容易发生财务报告舞弊,同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高科技
42、行业和受保护行业的公司容易舞弊财务报告。 7、小结 以上是国内学者在会计报表粉饰等类似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他们有的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出我国企业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以及粉饰的类型与手法;有的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的动机;有的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揭示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尽管他们的研究仅限于本论文所涉及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但个中观点无疑对作者进行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的研究有着诸多启示。 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会计研究,2001年第4期。 娄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之经验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10期,
43、P8-12。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3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框架 (一)基本约定与相关概念界定 在确定本论文的研究问题之前,有必要就会计报表的内涵做出基本约定,并对会计报表粉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1、会计报表的内涵 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财务会计报表和管理会计报表两类,因此会计报表粉饰也可以划分为财务会计报表粉饰和管理会计报表粉饰,本论文仅研究其中的财务会计报表粉饰问题,在后文中提及的会计报表除非有所限定外,均是指财务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不断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进和发展的,今天的会计报表与20世纪初的会计报表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
44、,新的交易和事项不断出现,现行的会计报表越来越暴露出弊端,必须进行改进。可以预见,今天的会计报表将在不久的将来发生较大的变化。为研究方便起见,本论文将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的研究定位于现行会计报表体系下的会计报表粉饰问题。 现行会计报表体系是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和附注所组成,因此本论文所研究的也就是这三张主要会计报表及其附表、附注的粉饰问题。 2、会计报表粉饰与会计信息失真 多年以来,“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会计问题,会计界人士也不断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林钟高教授的看法,会计信息失真有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两种形式:会计信息不实是指会计人员在
45、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意林钟高等: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剖析 14的出入;会计信息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达到其目的,事先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形成的信息虚假。 毋庸置疑,会计报表粉饰与会计信息失真有必然联系。会计报表粉饰是企业管理当局的一种故意行为,而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意之间的出入,是一种结果。两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会计报表粉饰是形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会计信息失真并非都是会计报表粉饰所造成的。 3、会计报表粉饰与盈余管理
46、、利润操纵、利润包装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那些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一般称之为盈余管理行为。可见,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词,是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的行为。 而利润操纵和利润包装则是企业管理当局采取各种手段,使企业的利润以对自身和(或)企业有利的数字对外披露的行为。显然,利润操纵和利润包装的手法既有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的手法,也有超越会计准则允许范围的手法。 如前所述,本论文所研究的会计报表粉饰是企业管理当局采用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法编制
47、会计报表,装饰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在本文中,会计报表粉饰并非是一个中性词,它是一种故意行为,是一种超越会计准则允许范围的行为,其后果便是带来了会计信息的虚假。 (二)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试图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报表粉饰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5 即对报表粉饰的定义、危害和理论渊源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为其他问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常见手段 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具体类型。 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与前提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与前提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4、会计报表粉饰
48、的识别方法和防范措施 根据以上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会计报表粉饰的识别方法和防范措施。 (三)研究框架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会计报表粉饰的定义及其危害,并对国内外有关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的文献做一综述。第二章着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报表粉饰的常见手段和典型案例。第三章综合归纳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与条件。第四章提出如何从财务报告信息和表外信息中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报表粉饰行为。第五章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研究框架图如图2所示: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剖析 16图2 研究框架图 第一章 研究综述 概述本论文将要研究的问题和国内外有关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及相
49、关研究文献的主要观点。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主要手段 通过案例详细阐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主要手段。上市公司报表粉饰的手段包括关联交易、会计估计、股权投资、资产重组、虚拟资产、虚构收入等。 第三章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与条件分析 深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与外部条件。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包括: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发行股票;减少纳税和推卸责任等。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条件包括:公司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公司内控机制薄弱;外部监控实施不力等 第四章 会计报表粉饰的识别方法 提出如何从行业背景、报表总体、具体会计科目各方面识别会计报表粉饰。 第五章 抑制会计报表粉饰的建议 结合前文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现象的手段、动机和条件分析,提出防范和治理会计报表粉饰现象的建议,如进一步健全法制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利润操纵成本;形成政府监管合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实施诚信教育工程等。 第二章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常见手段 17 第二章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