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1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重点:抓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内涵,感受司马迁精神。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教学时间:3 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二、释题1、 简介司马迁(出示教学挂图)2、 简介史记3、 题目中的重点词“发愤”三、初读课文1、 自由读,读通课文内容(1)读准字音 (2)不破词句 (3)读思结合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
2、”写作的?他是怎样“发愤”写作的?结果怎样?(以上问题,即文章脉络)2、 了解初读效果(1)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2)理解文章脉络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导划出意义段。(3)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3、 学生字词质疑四、指导朗读课文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1反复读,读通、熟读五、作业1、抄写词语;2、多音字组词zi hng载 横zi hng3、用下面的字,每个字组 4 个不同的成语。成( ) ( ) ( ) ( )举( ) ( ) ( ) ( )妙( ) ( ) ( ) ( )无( ) ( ) ( ) ( )4、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阅读第 12 自
3、然段1 自由读,读中思考:司马迁从小受到了父亲的什么影响?哪些内容说明了他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父亲临终之时的嘱托说明了什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读后汇报:一问一读,以读代讲。3指导朗读:读好父亲临终前的话,读出低沉但不失坚定的语气。二、阅读第三自然段1 指名读2 理解词语辨析:“收集”与“搜集”3 司马迁祸从何来?说明了什么?4 齐读。三、阅读第四自然段1 默读,边读边思:(1)司马迁遭到飞来横祸后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2 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有哪些想法?介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出处。悟出:司马迁:“待事
4、业重如山,视荣誉淡如水”的境界。2 指导读好司马迁想的一段话(1) 读好反问句;(2) 读好决心句。四、阅读第五自然段默读,圈画表示司马迁写作艰辛的词语。齐读,读出对司马迁的赞叹之情。五、作业1摘抄句子: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做的?2写一段话,说明天气非常寒冷,但文中不准出现“寒冷”二字。3。修改病句在中队会上,小干部们相互作了自我批评。我们讨论并且听取了各小组的意见。如今,农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裕了。意志虚弱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第三课时一、朗读全文做到达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形式:1男女生分段轮读,读中互赏,读后互评。2集体齐读。二、复述指导:尽量采用书上的词语、句式鼓
5、励用自己的话复述鼓励创造性地复述在以下几处可以“添枝加叶”1、司马迁受托时的表现;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2、司马迁所受的刑法之酷;3、司马迁艰辛写作时的表现;4、司马迁史记巨著写成后的表现。先小组内复述,再指名复述三、课堂练笔题:勤奋读书或刻苦锻炼(读写迁移:按本文文路,表现出的“勤奋”或“刻苦”)四、课后积累:按要求搜集成语:表现人物“喜”的:表现人物“怒”的:表现人物“哀”的:板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忍 立志发愤写史记 矢辱 祸前发愤写史记 志负 祸后发愤写史记 不重 发愤结果铸辉煌 渝教后反思录: 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
6、021、负荆请罪教学目标:1、通过对剧本语言的阅读品味,领悟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风貌;2、练习排演小话剧;3、联系课文内容,能说出“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来源;4、学会生字新词。教学重点:阅读品味,有表及里,有现象到本质,领悟人物特殊。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 “负荆请罪”图片教学时间: 2 课时A一、揭示课题二、简介历史背景三、初读指导:1、 两幕话剧讲了一件什么故事?2、 每一幕又分别讲了什么?3、 廉颇为什么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带着以上问题自由读课文,自读课文后检查效果。1、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2、重点正音(略)3、字词质疑四、阅读第一幕:1、 分角色读2、 反复的读“秦
7、王不敢侵略我国,后果将会怎么样?”体会出,蔺相如心系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五、阅读第 2 幕1、 分角色读,2、 引导想象在廉颇负荆请罪时,廉颇、蔺相如的各自神情: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廉颇: 满面羞愧满心悔恨蔺相如:满面惊讶满心欢喜3、 朗读指导:体会廉颇勇于改过、爽直磊落的特点4、 讨论:廉颇“负荆请罪” ,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5、 说话训练:(1)廉颇负荆请罪时,(2)将相和好以后,坐下来亲密地交谈B自排自演课本剧、指名表演、集体评议课堂作业:一、用“静”和“然”分别组词,填写到下列句子中(不得重复)1时钟已敲了十二下,校园里一片( ) ,我
8、们的张老师( )在灯下批改作业。2刘胡兰( )走向刑场,显得十分( ) 。3这条小路白天( )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但是一到晚上就十分( ) 。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次短跑比赛( )又是李芳夺得冠军,她站在领奖台上,心里久久不能( ) 。5自习课上,教室里本来很( ) ,姚亮( )学狗叫,惹得大家哈哈大笑。6爷爷退休了,本来可以过( )的日子,没想到他( )去读老年大学了。二、按要求写句子:1、春天来了,桃红柳绿。(1) 改成比喻句:(2) 改成拟人句:2、将下列词语排列组合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不能多字、少字)了 大 画展 同学们 不 来 美术馆 雨 一定 这样 会 看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
9、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3、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合并下面两句话。这次考试考砸了。 我不灰心。(1) (2) 4、把妈妈的话补充完整,用上一个歇后语,并点好标点符号。妈妈说 板: 负荆请罪廉颇挡道 廉颇盛赞蔺相如蔺相如有意避让 廉颇承认过错韩勃不服 廉颇醒悟蔺相如明理 韩勃大悟【教后反思录】 22、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2、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能写一段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的意思。教学重点: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读懂古词,领悟意境,体会感情。
10、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教学时间:2 课时A一、导入畅谈大自然的美,引入古词二、揭示课题释题,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路上。三、放古词录音,范读。四、读通古词:1、 学习绳子:鹊(que)2、 指名读词语(略)3、 思: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写到了哪些景物?4、 围绕上述问题,组织讨论,要求找出有关词语,读出有关句子。五、师范读课文六、生练读,要求读得准确、流利。(停顿和重音指导)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七、作业:1、熟读古词2、请你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各写两句反映
11、季节特征的古诗。B一、读懂古词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重点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感悟:作者在黄沙岭上看到了、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句子的意思山中夏夜轻云、阵雨的迷人景象路转景移的景象、作者沉浸于“稻花香里说牛年”的心境二、指导背诵按照词所描绘的意境及主要事物的逻辑顺序来记诵。三、作业:1、 填空:夜行黄沙道中是 的爱国词人 写的。 是词牌, 是题目,题意是 ,写的是 夜 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2、 写句:写岭上景象的句子:写岭下景象的句子:写词人愉快感受的句子:3、 想象这首诗
12、所描绘的景象,写一段话板: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鹊、蝉; 稻、蛙(岭上) (岭下)星、雨; 店,忽见(天气) (感受)【教后反思录】 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23、螳螂捕蝉教学目标:1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2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 、 “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4掌握生字新词。教学重点:理解少年与吴王的对话部分,弄懂“螳螂捕蝉”所含的道理。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 教时A一、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概括谁:一位少年干什么: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
13、阻国王攻打邻国的事。2疏通课文,理清文路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少年冒死巧谏吴王打消念头三、播放课文录音四、正确、流利读通课文相机正音五、作业1 写会生字新词;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2 练读课文;3 在读轻声的字上加点:衣裳 鞋子 早晨 弹弓 意思 念头4 按要求写成语和诗句:(1) 写四个表现口才好的成语:(2) 写四个表现人多的成语:(3)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4) 表达友情的诗句:5把下列谚语补充完整(1)要想人不知, 。(2)三天打鱼, 。(3)前怕狼, 。(4)种瓜得瓜, 。B一、阅读第一自然段:1 指名读2 理解吴王“固执”表现在哪里?“乘虚而入”中
14、的“虚”指什么?3 齐读二、阅读第(211)自然段1 自由读,读中思考:少年的冒死巧谏的勇气与决心表现在什么地方?“螳螂捕蝉”是怎么回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找出揭示课文中心的一句话“它们都一心隐伏着祸患呢?”反复读中心句,体会含义2 分角色朗读3 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三、阅读第十二节1 齐读2 吴王听了少年的话,为什么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吴王猛然醒悟,感到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四、复述指导逐段练习复述,在此基础上练习复述全文。先让学生带着述的任务去练读,述时有了困难,再去练读。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复述时尽量用上原文的关键词句,允许发挥
15、和创造。五、作业1 多音字组词处(ch ch)弹(dn tn)2 造句:自由自在恍然大悟板书: 捕螳螂 蝉(眼前利益)啄打(身后隐患) “我” 黄雀【教后反思录】 24、最大的麦穗教学目标: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1、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3、学会生字材料,会用“虽然但” , “即使也”造句。教学重点:凭借语言材料,感悟文章最后揭示出的道理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教学准备:文字投影片教学时间: 2 课时A一、简介苏格拉底、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出示以下思考题:苏格拉底是怎样让学生去麦地摘最大的麦穗的?结果怎样?
16、这件事有什么教育意义?a) 带着以上问题自由读课文正确通读全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b) 指名读,发现错音,相机纠正麦(mai)垄、嘲c) 指名分段朗读、疏通课文d) 理解相关词语e) 理清文路 布置任务 执行任务 由事悟理f) 了解各段基本内容第一段:大热的季节、沉甸摘一颗最大的麦穗第二段:没必要过早地定夺如梦初醒似乎在嘲笑他们第三段:追求应该是最大的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四、作业:1写会生字新词;2练读课文。3 写近义词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严肃( ) ( ) ( )赞扬( ) ( ) ( )失误( ) ( ) ( )B一、略读第一自然段1、 自由读、理
17、解只许进不许退领悟意思:机会只有一次2、 齐读二、精读(26)自然段1、 自由读,找划(1) 弟子们摘麦穗时动作、神态的语句(2) 描写弟子们心理活动的语句(3) 写对弟子们深表惋惜的语句2、 反复读、读出感情三、精读第 7 自然段1、 指名读2、 出示投影片“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1)给这一段话理出层次提出语前为全文的总领分号前后叙述了两种人的两种表现揭示了进一层的道理(2)抓重点词语理解:寻找最大的麦穗:远大的理想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完成当前的任务(3)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对该自然段的理解,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是实实在在的,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3、练习背诵
18、。四、朗读全文五、学生质疑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六、作业:1、 造句(1) 虽然但(2) 即使也2、 读了本文后,联系实际,写一段感想3、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 如果大家都能从自己做起, (2)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 不管你在地球的哪一方, 附板书: 错失良机 要 挑挑拣拣 抓最大的麦穗 住埋头 摇头 机只许进不许退 遇【教后反思录】 六、妈妈又回到了身边(修改例文)习作要求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1阅读例文,理解文章内容,结合老师的批语,了解例文的缺陷所在,初步悟出写人的方法;(1) 抓住人物的外在特点
19、;(2) 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内在品质。2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有针对性地对例文进行修改。作前指导1认真阅读六年级的一位同学采访盖慧玲同学后写的一篇作文妈妈又回到了身边 ,理解原文主要内容及表达的中心。继母关爱盖慧玲,事迹感人作者采访撰文章,歌颂美德2图文对照,仔细读文,弄清主要人物及人物特点。文章哪个自然段和插图的内容一致?明白应该重点写的内容。3悟出例文的主要问题太笼统、不具体4阅读老师的批语,悟出修改方向。5讲明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指导修改1抓几处修改重点(1) 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新妈妈个子不高,肤白,衣着朴素大方。(美丽、贤惠、朴素)(2) 表现人物的内在特点写具体两件事:给盖慧玲织毛衣;给
20、盖慧玲买收录机。(注意写出新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使文章内容充实、有血有肉,也只有这样,才具有说服力,也才感动人。 )(3) 文章的结尾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语言要简洁,有力度含蓄一些,议论要适可而止。2按要求尝试修改(1) 自己尝试修改;(2) 同桌交流修改的结果。3指名汇报自己的修改情况,集体评论。4根据评论结果和老师的提示,学生自己再做修改。5誊写练习六教学目标:1 用钢笔描红。2 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3 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4 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5 熟记成语。6 读读背背。7 口语交际:即席演讲。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
21、过程:A一、教学第一题1 审题2 指导指名读该段,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某些字的写法。3 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随时点评二、教学第二题1 审题2 思考规律:“不”在前面的所有词语中,如果后面是第四声的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字,那“不”就读第二声;若后面的字是其他三声, “不”字仍读第四声。3 学生齐读 8 个词语。反馈练习:不三不四、不赖、不久三、教学第三题1 审题2 指导:学生交流说出成语的故事,同学讨论思考再找出这样的成语。3 练习。B一、教学第四题1审题2.指导:(1) 教师板书这两组词语。(2) 出示投影片:学会与别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善于把
22、精读与范读结合起来。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3) 学生体会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条件关系。3练习:拓展一些知识,让学生练习。二、教学第五题1 审题2 指导:(1) 让学生练习读成语,要求读正确。(2) 全班齐读成语,注意读有节奏赶感。(3) 说说成语意思。(4) 让学生读读,熟记成语。三、教学第六题1 审题。2 指导:(1) 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古诗。要求读准子音,读通诗句。(2) 结合查字典,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试了解大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意。(3) 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3 在了解诗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 让学生练习背诵
23、。C教学第七题1 审题:什么叫即席演讲?2 指导(1) 读题目内容。(2) 教师可先选择一个话题,指点构思要点(如先要说说“为什么” ,再说说“怎么做” ,要想好了再说。试用这种方式准备,并在小组中练说,再请一两个学生说一说。3 练习(1) 让每个同学任选一个话题当堂构思,在小组里练说。(2) 推举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并请全班同学当场打分。(3) 公布即席演讲结果。(4) 教师倡议,今后可利用晨会、班会举行这样的比赛。【教后反思录】 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作后评讲评讲要点1 不能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写外貌为表达中心服务,不可面面俱到。表现人的文章,外貌描写必须抓住特点进行勾画,有别于详描肖像。学习雕塑家,将没用的部分都凿去,使特征凸现出来。例:新妈妈 30 多岁,中等身材,白白净净,衣着十分朴素,见人一脸笑。2 注意写出真情实感。不可就事写事,要注意夹叙夹议。叙议;议点睛叙中融情,议中直抒胸臆。例: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又回到了盖慧玲的身边。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备课专用稿纸教案内容 使用修改第六单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