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遗传性多囊肾的诊断广东教育学院 林晓纯摘要:多囊肾是肾脏的一种先天性异常,多囊肾病按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两种。其中 ARPKD 发生率低,患者多在幼儿时期夭折;ADPKD 是人类最常见的致死性单基因遗传病之一,发生率超过 1%,全球约有 400万600 万人受累,我国约有 150 万患者,因此,ADPKD 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由于 ADPKD 发生率高,危害严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研究,做到早日征服这种疾病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关键词:多囊肾、诊断、多囊肾是一肾囊性疾病的一种,即肾脏被大大小小的囊肿替代,属遗传
2、性疾病。患者均有家族史,男女皆可发病,且两性机会均等。家族中每个人有 50%机会从父辈中获得遗传基因而致病。多囊肾可分为两型:婴儿型和成人型,以后者多见。婴儿型患者因肾脏无功能,常于出生后不久死亡,只有极少数能存活到成人。成人型患者在出生时肾脏即己存在囊肿,绝大多数为双肾异常。其典型特征是全肾满布大小不等的囊肿,囊肿压迫肾脏,使肾脏不堪重负,无法正常工作,直至衰竭。早期因囊肿较小可无症状,大多数患者在 40 岁左右才出现症状;常见有腰背部疼痛、发胀感,尿血、尿痛等排尿异常。诊断相对较易,家族史加上肾脏 3 超、CT 检查可确诊。目前尚无任何方法能阻止多囊肾疾病的发展。但现代医学对此并非束手无策
3、:对于早期患者,肾功能尚未出现异常时,不必改变生活方式和限制活动,只需密切监测;早期也可以行手术治疗,切除囊肿的顶壁, “开窗”降低肾内压力,延缓病程进展。晚期患者双肾已被囊肿侵蚀,出现肾功能衰竭,医生还有“杀手铜”:透析治疗或换肾(肾移植术)。对于年龄较轻、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若经济条件许可,最好做肾移植术。对于有多囊肾家族史的个人,必须及早就医,获得泌尿外科医师的生活指导;结婚前必须婚检,包括遗传学检查和基因诊断,以决定是否生育,减少多囊肾的发生率。 【1】1 诊断ADPKD 传统的诊断方法是结合家族遗传史,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方法确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 ADP2KD 分子遗传学研究的
4、进展,对 ADPKD 的诊断已达到症状前和产前诊断水平。同时影像学诊断也在向监测疾病进展!预测疾病预后的方向发展。1.1 分子诊断 1985 年,Reeders 等采用基因连锁的方法成功诊断了 ADPKD,开创了分子诊断多囊肾病的先河。目前分子诊断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1.1 基因连锁分析 目前,发现与 PKD1 基因连锁的微卫星遗传标记有:SM6、SM7、CW2、CW4、AC215、KG8 和 S 6 等。新近使用毛细管电泳-基因扫描技术使基因连锁分析更精确,检出率更高。此法虽简便易行,但患者家族中至少要有其他 2 名患者提供 DNA 样本,父母必须是杂合子。1.1.2
5、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是指人染色体基因组 DNA 中的单个核苷酸突变,引起突变前后 DNA 在变性条件下形成的单链在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由于碱基三维构象不同,导致迁移速度出现差异的检测方法。ADPKD 患者体内存在多个 PKD基因突变,利用 SSCP 分析技术相对简单,可以灵敏地揭示发生在 150200bpDNA 上的点突变,对单个位点变异所致的致病基因突变检出率高。但因 PKD 致病基因的一致性和突变位点的不固定性,SSCP 检测法仍有 5%30%的漏检率。1.1.3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是用离子对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检测异源双链,自动检测
6、单碱基替换!小片段插入和缺失等基因序列的改变。DHPLC 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省时省力且成本低等优点。DHPLC 对 ADPKD 的突变检出率高达 95%以上,最大检测片段可达 115ku,是近年来较成熟!应用最普遍的 ADPKD 分子诊断方法。1.1.4 其他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 RNAse 酶切保护法!荧光素原位杂交技术等,应用相对较少。1.2 影像诊断 影像学方法因其敏感!简便和无创性 , 一直是 ADPKD 的主要诊断方法。超声诊断 ADPKD 的标准为:有阳性家族史,年龄30 岁,单侧或双侧肾脏有两个肾囊肿;3059 岁,两侧肾脏各有两个肾囊肿;60 岁以上,每侧肾脏有 4 个囊
7、肿。该标准沿用至今,敏感性和特异性达 86%和 80%。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用影像学方法监测疾病进展的研究。1.2.1 磁共振成像(MRI) 一项 ADPKD 多中心研究表明血尿!高血压和肾衰竭发生与肾脏体积大小密切相关,肾脏的大小直接反映 ADPKD 进展。用 MRI 检查肾脏体积,计算囊肿与正常肾组织截面积比值能敏感地反映 ADPKD 进展,可以作为观察药物疗效的指标 。美国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CRISP)应用 MRI 评价 ADPKD 患者肾脏体积及囊肿体积,诊断可信度分别达到 9919%和 8912%,且具有重复性佳,较 GFR 更早期反映疾病进展程度的优点。1.2.2 彩色多普勒 近年曾
8、有学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肾动脉血流频谱的峰值血流速度(PFV)!血管阻力指数(RI)和血流量(Q),结果发现这 3 个参数能反映 ADPKD 患者的肾脏血流情况,较监测高血压和肾功能更为敏感,为临床评价肾动脉的功能状态及疾病的转归!疗效的判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3。1.2.3 症状前诊断和产前诊断 症状前诊断是为了在高危人群 (患者的直系亲属)尚无临床表现时,确定其是否为 PKD 患者。这样能使患者及早预防并发症,保护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诊断首选 B 超,但诊断 PKD2 突变导致的 ADPKD 时,14 岁以下儿童不推荐 B 超作为常规检查,而 30 岁以上成人应首选 B 超,小于 30
9、岁可疑患者可选用 CT!MRI,若结果仍不明确,可采用基因诊断方法,DNA 标本可取自外周血白细胞 4。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确定其是否患有 PKD,从而决定是否继续妊娠。这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标本一般于妊娠 1012 周,通过羊膜穿刺术取得胚胎绒毛膜细胞。目前,随着基因芯片和蛋白组学技术的日益完善和广泛应用,可望不久的将来,应用基因芯片和蛋白组学技术对 PKD 进行快捷!简便的诊断。2 讨论多囊肾是肾脏的一种先天性异常,常为双侧性。根据遗传方式不同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和隐性遗传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又称成人性多囊肾,主要以肾脏囊肿发生!发展和数目增多为特征,常
10、伴有其他器官囊肿形成,以肝脏多见。即有肝脏多发性小囊肿。其临床表现发展缓慢,发病前多无症状,绝大多数 3545 岁出现。而 1在 24 岁发现该病,可能与早期体检有关,但目前无症状。该病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即可诊断。目前多囊肾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因此治疗目的主要为防止并发症和保存肾功能。定期检查肾功能最为重要。在肾功能不全发生前,应每年检查 1 次,在肾功能不全发生后,则每半年复查 1 次。由于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故确诊后应对其家属进行常规检查,以发现早期病例,并积极预防,保护肾功能。 【】参考文献:多囊肾:肾准不能承受之重 王助亮(湖北省武警医院 430061) 家庭医生 2005。72Br
11、kljacicB,SabljarMM,PutarekK,etal.Renalvascularresis2tancein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evaluationwithcolorDopplerultrasound.ActaRadiol,1997,38:840-8463SinibaldiD,MalenasS,MingarelliR,etal.Prenatalultrasongraphicfindingsof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ndpostnatalrnalevolution.AmJMedGen,1996,65:337-3414BajwaZH,GuptaS,WarfieldCA,etal.Painmanagementinpoly2cystickidneydisease.KidneyInt,2001,60:1631-1644多囊肾一家系报告(242800 安徽省青阳县人民医院内科 檀从德)收稿:2001)04)03 修回:200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