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战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数千年沿袭下来的“短兵相接”的战争局面离我们渐行渐远。显然,战争已不再只伴随着隆隆炮火声拉开序幕,而信息战,作为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开始登场。2003 年 3 月 20 日,美国向伊拉克发动了第一轮空袭。而在此之前,一场无声的战争早已通过 Internet“打”到了美伊双方的后方:美国情报系统不断地向伊拉克内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主流阶层发送 Email,这些 Email 中,列数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执政二十年来的种种“罪状”,并极力劝降这些社会主流阶层。与此同时,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计算机高手则打着“扶弱济贫”的口号,挑起反战的大旗,不断进攻美国政府和军方的
2、网站。显然,战争已不再只伴随着隆隆炮火声拉开序幕,数千年沿袭下来的“短兵相接”的战争局面,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离我们渐行渐远。信息战,作为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开始登场。这些手段可以归结为两类:战略信息战和战场信息战。通过现代通讯或计算机技术,对敌方的基础通讯设施、电话网、油气管道、电力网、交通管制系统、国家资金转移系统、各种银行转账系统和卫生保建系统等进行信息控制或者实施破坏,以达到战略目的,这是战略信息战;而战场上的“真枪实弹”则属于战场信息战。3 月 21 日,在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第二天,美国有消息宣布:萨达姆已经身亡。而数小时后,戴着眼镜的萨达姆却出现在屏幕上,号召伊拉克人民反抗美英
3、联军的侵略。为了涣散伊军的士气,在战争进行当中,美国 CNN 电台又散布伊军第 51 师率领全体士兵投降的消息。而当天晚上,伊军第 51 师师长就出来澄清事实。舆论界因此一片哗然。而此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美国和伊拉克每天都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中,美方每天的宣传措辞如出一辙。比如,联军在伊拉克的推进是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又有多少伊拉克士兵投降了;又攻打了哪些地方等等,而对外界普遍所认为的美英联军在伊拉克境内受阻的事情避而不谈。伊拉克则紧紧抓住美国在人道主义方面的软肋:美国在实施空中打击的时候又导致了多少无辜贫民的伤亡;美国发动的是一场侵略战争等等。伊拉克希望通过这样的宣传来争取更多舆论支持的用意
4、也非常的明显。 互联网的存在为这样的信息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平台,吴方指出“传统的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台,很容易被毁坏,而互联网的灵活性要大得多。在军事上,从战术上讲,无论是电视、广播,或者是报纸,都可以被封锁。但是,互联网却可以深入到敌后”。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虽然摧毁了南联盟的电视台、电话等基础通讯设施,但仍然保留了一些大的服务网站,“这是因为北约自己也要使用这些设施来达到信息掌控的目的”。 战略信息战中,双方会采取高科技手段对对方的通讯设施进行信息掌控,从而掌握制信权。美国这次攻打伊拉克时,似乎显得很仓促,事后有报道说:因为美国截取了萨达姆的一个电话信号,然后美国情报部门根据这个
5、信号分析出来了萨达姆的藏身之地,于是就发了几颗导弹过去。美英方面把这次行动命名为“斩首行动”。 在战争过程中,美国曾经不止一次地对外宣称,“萨达姆已经失去对国家和军队的控制了”。但事实上,我们所见到的却是:伊拉克的军队正在有章法地进行着斗争。有军事专家分析:美国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可能是因为美国在他的情报侦测系统中没有发现萨达姆的指挥信息,但萨达姆却仍然在指挥着他的军队。军事专家分析认为,他可能使用了美国不容易监听的通信线路,比如,地下专线等。 未来的战争将是制信权的争夺,谁掌握了制信权,谁就拥有更多获胜的机会。美国 B-2 隐型战略轰炸机、“战斧”巡航导弹、“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尼米兹”
6、级航母,这些已经在伊拉克战场上出现的超级武器,活生生地反映了信息战的另一个层面战场信息战。“战场信息战,主要表现在以高科技的军事装备指挥战争并且对敌方进行军事打击”。 对于美国投下的导弹,曾经有人开玩笑:“美国这不是在扔炸弹,是在扔钱”。一枚“战斧”巡航导弹和一枚爱国者巡航导弹的售价都在 120 万美元以上,在伊拉克的战争中,美英联军每天都要扔下数百枚这样的导弹。美国采用高科技支持的战争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海湾战争中的战争经费消耗,相当于二战的 20 倍,朝鲜战争的 10 倍,越南战争的 7.5 倍。美国的B-2 隐型战略轰炸机是在科索沃战争中第一次用于实战,B-2 只生产了 2
7、0 架便不再生产了,这使得摊开了巨额研制费用的 B-2 均价达到 21.6 亿美元,相当于一些中等国家一年军费的总和。而这种轰炸机的高科技附加值也是不言而喻的:能在接到命令后数小时内由美国本土起飞,攻击世界上任何的目标且不需要护航和压制对方的防空系统。 美国军方使用的一些武器,虽然很多在外观上并没有多大改进,但是它们在生产和装备的过程中,却进行了多次的改进。尽管改进增加了费用,但是由此而提升的科技力量却不容小视。现在美军装备的 AH-64D 型,号称“长弓阿帕奇”的武装直升机是“阿帕奇”的改进型。相比于改进前的机型,加装了“长弓”毫米波雷达和带射频导头的“地狱火”导弹,同时还改进了导航系统。而
8、在伊拉克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战斧”巡航导弹,也是对旧有型号的制导系统改良而成的。 3 月 24 日,在美英联军发生了多起误炸事件之后,美国总统布什打电话给俄罗斯总统普京,指责俄罗斯向伊拉克提供了包括夜视镜以及卫星干扰技术。这个消息在美国上下引起一片惶恐,美国方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呢?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的陆海空三军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联合研制的新型卫星导航系统,耗资一百二十亿美元。原来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后来,美国五角大楼发现了 GPS 的庞大市场,同意将 GPS 系统也用于商业领域。但是,作为妥协,五角大楼制定了一个被称为选择性的使用原则,即GPS 系统中播出的最精确
9、的信号将严格保留给军方和其他有权使用的用户。现在,GPS 卫星发射两种信号:民用信号的精度达到 100 英尺以内,第二种信号只有军方才能解码,其精度在 60 英尺以内。GPS 系统应用到武器装备系统是在上一次海湾战争前后。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前,美军到沙漠作战,不知道怎么定位,这时,一家生产 GPS 手持定位仪的公司向他们推销产品,在海湾战争,美军也用得非常好。之后,美国就把这个装置大规模地使用到他们的武器装备之中。目前,这些定位系统已经广泛装备在了美军各类飞机、所有的巡航导弹、大多数空对地的导弹之中了。而且,定位数据的录入时间也大大缩短,原来在一个导弹上装一个数据打一个目标,需要好几百人装一个礼
10、拜的时间,但是现在一两个小时就行了,甚至发展到一枚导弹携带 16 枚 2000 公斤的炸弹。在抛下的过程中,这 16 枚炸弹可以各自寻找目标,而且,不管刮风、下雨、沙尘暴,GPS 都能发挥作用。 GPS 定位系统是全球唯一的定位系统,虽然俄罗斯也有类似的系统,但是效能却远远不及美国。可见,GPS 是美国军事的利器,它使美国在军事的较量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如果伊拉克真的拥有干扰 GPS 的卫星定位系统,那还不真的要了美国的命脉。 在本次对伊拉克的前一阶段的战争中,美国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想在短时间内形成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围攻也难以实现。为此,美英试图通过增加援军来扭转目前的战局。而有军事专
11、家分析:如果美军第四机步师、101 精锐部队、82 空降师这些部队投入了战斗,就意味着巴格达之战打响了。军事专家之所以对这些部队寄予厚望,都是缘于这些部队具有更加精良的装备。第四机步师是世界上第一支数字化部队,在 1993 年美国倡导的信息化改造机械化的新军事革命中诞生,前身是美国陆军第四机械化步兵师。美国打算将陆军数字化列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首要目标,计划到 2010 年,整个陆军实现数字化,然后再用 20 到 30 年的时间,与海军、空军一起,共同把整个美军建成一支信息化军队。第一支数字化部队成立以后,虽然在后来的科索沃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中没有正式投入使用,但它仍然被军事界认为是当前国外
12、陆军数字化建设发展的最高水平。 数字化部队与一般部队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部队的兵力和兵器通过通信技术数字化、C4I(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系统)一体化、武器装备智能化、作战系统网络化等方式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指挥实时化、侦察打击一体化,大大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而在经过试验以后,美国军方也对外宣称:数字化部队拥有 3 倍于常规部队的潜在战斗力,而一个数字化师已达到6 个传统师的作战能力。信 息 战 作 为 未 来 战 场 上 一 种 新 的 作 战 方 式 , 还 将 对 各 国 军 队 编 成 结 构 产生 巨 大 影 响 。 由 于 微 处 理 器 的 运 用 , 武 装 系 统 小 型 化 , 用 电 子 控 制 的 “无 人机 ”将 追 踪 和 故 军 目 标 , 航 空 母 舰 和 有 人 驾 驶 的 轰 炸 机 可 能 过 时 。 指 挥 员 和战 斗 员 之 间 负 责 处 理 命 令 的 参 谋 人 员 的 层 次 将 大 大 减 少 。 随 着 需 要 更 多 的 技术 人 员 来 操 纵 的 战 场 装 备 , 他 们 与 士 兵 之 间 的 区 别 将 变 得 模 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