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淺談食物中毒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部 溗志祥主治醫師一、 定義:為攝取食物時引起以急激胃腸炎為主要症狀的健康障害,此定義中並未包括經口傳染病及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及過敏性病。二、 分類:感染型食物中毒(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細菌性食物中毒毒素型食物中毒(肉毒桿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化學物質的食物中毒(重金屬類、化學合成物質引起的食物中毒)植物性自然毒素(毒蕈、黴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自然毒素的食物中毒動物性自然毒素(河豚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三、 細菌性食物中毒:分為感染性及毒素性,均有作嘔、嘔吐、腹痛及下痢等症狀感染型食物中毒菌:已知有沙門氏菌(Salmonella) 、腸炎弧菌(Vib
2、rio parahaemolyticus) 、病原性大腸菌(enteropathogenic) 、魏氏梭菌(Clostridium perfrigens)等。(a)沙門氏菌:廣泛地分佈於人、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尤其是以經由肉、蛋、排泄物等污染於各種飲食物,所以感染機會多。中毒症狀為經過 872 小時(以 1218 小時為多)的潛伏期後發下痢(1 天數次10 數次,大多為水樣便、有時為泥狀粘液便、粘液血便) 、腹痛、全身倦怠、發熱(3840) 。一般會急激地發病,主要症狀在 12 天即減輕。容易引起中毒的食品除肉、肉製品、蛋、蛋製品以外,幾乎包括所有的食品。食品經過充分的加熱,即可防止其發生
3、。(b)腸炎弧菌:腸炎弧菌為海水中存在的細菌,在 34%食鹽水中有良好的發育,在淡水中急速地死滅。魚貝類為腸炎弧菌的感染源,腹痛、下痢、嘔吐為主要症狀的典型急性胃腸炎,潛伏期為 820 小時(平均 12小時) ,一般症狀輕者經 23 天即可恢復正常。原因食品並不一定限於魚貝類,凡是含有食鹽的一般食品也是原因食品,將魚體表面充分水洗,可收到某些程度的預防效果。防止食器、容器、砧板、抹布等的二次污染,亦不容忽視。毒素型食物中毒菌:代表性的毒素型食物中毒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a)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化
4、膿菌。灰塵或室內等自然界到處都有其分布,因此污染食品的機會很多。此菌在增殖中產生的毒性物質,稱為腸內毒素(enterotoxin) ,由此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發病時會激烈地開始,引起唾液分泌的增加、發生嘔吐、腹痛、下痢。經 13 天的發病後可完全恢復,死亡率幾乎為零。原因食品一般以牛乳、乳製品為多,便當、三明治、豆沙等碳水化合物系食品也是原因食品。(b)肉毒桿菌:肉毒桿菌毒素的致命率約達 25%以上。在細菌性食物中毒中之毒性最最強,現已知有 AF 的六型毒素。此菌在嫌氣條件下有良好的發育。中毒症狀為一般在 1213 小時潛伏期後,發生嘔吐、全身倦怠、頭痛等,然後發生腹痛、便泌、視力降低、瞳孔散大
5、等症狀,重症者引起呼吸麻痺,大多在攝取原因食品後 48 天內死亡。肉毒桿菌毒素對熟不安定,所以加熱調理後即迅速供食的食品,不致發生中毒。四、 避免食物中毒發之生三原則:(a)清潔:使用新鮮的食品原料、調理場所的設備要防止老鼠、蒼蠅、蟑螂等的侵入。具備充分的熱水及給水,地板、容器、餐器的洗滌及消毒要充分,防止污水侵入給水系統。餐器的操作人員,手指要經常洗淨、消毒,化膿性疾患或下痢者避免從事食品的製造、調理等工作。對食品操作者,除了要定期舉行健康診斷、檢便,防止事故的發生以外,還要教育以衛生知識。(b)低溫:將食品保存於低溫,防止病原菌的增殖,可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因此冷藏庫、冷凍庫的利用及普及,相當重要。但是溫度的降低並不能殺菌,所以應該避免超過所需的長期貯藏。(c)殺菌:食品在攝取前經加熱調理,可預防感染型食物中毒及肉毒桿菌中毒。但是有耐熱性的腸內毒素產生時,只依靠加熱並不足以預防,所以未產生毒素以前,應儘早食用。五、 食物中毒後之措施:(a)儘快送醫治療。(b)立刻連絡當地衛生所加以處理。(c)保留患者之食餘食物、嘔吐物、排泄物,留存於冰箱(冷藏,不可冷凍)內,以供衛生單位檢驗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