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肠 梗 阻肠 梗 阻 是 大 肠 传 导 功 能 失 常 , 导 致 肠 内 容 物 不 能 正 常 运 行或 通 行 障 碍 的 统 称 , 是 中 医 科 的 常 见 病 症 。 内 经 称 其 为“后 不 利 ”、 “大 便 难 ”, 认 为 脾 胃 受 寒 、 肠 中 有 热 等 有 关 。如 素 问 厥 论 曰 “太 阴 之 厥 , 则 腹 满 (月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疸热焦渴,则咽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肠 梗 阻 属中医学“关格、 “肠结” 、 “腹痛” 、 “积聚” “反胃”等范畴,以腹痛、腹胀、呕吐、便秘为
2、主要临床表现。【 病 因 病 机 】饮 食 入 胃 , 经 脾 胃 运 化 其 精 微 , 吸 收 其 精 华 后 , 所 剩 糟 粕由 大 肠 传 道 而 出 , 成 为 大 便 。 正 如 素 问 灵 兰 秘 典 论 曰 : “水 谷 者 , 常 并 居 于 胃 中 , 成 糟 粕 而 俱 下 于 大 肠 。 ”“大 肠 者 , 传 导 之 官 , 变 化 出 焉 。 ”若 外 感 或 时 邪 , 情 志失 凋 , 饮 食 所 伤 , 素 体 亏 虚 等 , 均 可 导 致 气 机 阻 滞 , 肠腑气血不畅,肠 道 失 于 濡 养 , 气血瘀阻,腑气不通,升降失常,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肠。根据
3、“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六腑传化水谷,泻而不藏。若毒邪内盛、气滞血瘀,日久气血亏虚、运化无力湿,毒瘀血阻止于肠道,通降失调,而 致 肠 梗 阻 , 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1.外 感 时 邪 ; 外 感 六 淫 。 如 伤 于 风 寒 则 寒 凝 气 滞 , 经脉 受 阻 , 不 通 则 痛 , 如 素 问 举 痛 论 曰 : “寒 气 客于 肠 胃 , 厥 逆 上 出 , 故 痛 而 呕 也 。 ”如 景 岳 全 书 杂 证谟 秘 结 曰 : “阳 证 者 , 必 因 邪 火 有 余 , 以 致 津 液 干 燥 。”2.情 志 失 调 : 忧 愁 思 虑 过 度 ; 或 久 坐 不
4、动 ; 或 跌 打 损 伤 ,伤 及 胃 肠 ; 或 虫 积 肠 道 , 或 肺 失 宣 降 , 腑 气 不 通 , 均 可 导 致大 肠 气 机 郁 滞 , 功 能 失 司 , 糟 粕 不 得 下 行 , 皆 可 致 肠 道 梗 阻不 通 。3.饮 食 不 节 : 暴 饮 暴 食 , 伤 及 脾 胃 , 饮 食 内 停 ; 恣 食 肥甘 厚 腻 辛 辣 之 品 酿 生 湿 热 , 蕴 蓄 肠 胃 ; 误 食 馊 腐 , 饮 食 不 洁 ,或 过 食 生 冷 , 寒 湿 内 停 等 , 均 可 损 伤 胃 肠 , 以 致 肠 道 传 导 失职 , 糟 粕 内 停 而 致 肠 梗 阻 。4.素
5、体 亏 虚 : 病 后 、 产 后 及 年 老 体 虚 之 人 , 阴 阳 气 血 亏虚 , 阳 气 虚 则 传 送 无 力 , 阴 血 虚 则 润 泽 荣 养 不 足 , 大 肠 失 于传 导 。【 鉴 别 诊 断 】肠 梗 阻 与 便 秘 : 两 者 皆 有 大 便 秘 结 。 但 便 秘 多 为 慢 性 久病 , 少 数 便 秘 日 久 者 , 腹 部 可 以 扪 及 大 小 不 等 的 包 块 , 均 为粪 块 所 致 , 表 现 为 大 便 干 结 难 行 , 偶 伴 腹 胀 , 饮 食 减 少 , 恶心 呕 吐 , 有 矢 气 和 肠 鸣 音 。 而 肠 梗 阻 多 为 急 病 ,
6、 因 大 肠 通 降受 阻 , 表 现 为 腹 部 疼 痛 拒 按 , 大 便 完 全 不 通 , 且 无 矢 气 和 肠鸣 音 , 严 重 者 , 可 吐 出 粪 便 。诊 断 依 据 1.多数发病急,呈阵发性腹绞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和肛门排气。2.临床常表现为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常有腹部压痛及腹膜刺激征;肠鸣音阵发性亢进、减弱或消失或有气过水声;严重时出现脉速弱,血压下降,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有中毒性休克症状。3.白细胞计数增多,严重时伴发热、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4.X 线检查见腹胀气及多个气液平面。【 治 疗 方 案 】本病以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
7、解毒为治疗大法,拟以理冲汤保留灌肠。理冲汤 加 减 灌 肠 是 治 疗 肠 梗 阻 的 常 用 方 ,源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理冲汤。理冲汤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散结功效,可改善梗阻肠管缺氧、低灌注状态,保护胃粘膜,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肠粘连松解,治疗肠结、痞满、腹痛等症状。1.基本配方:黄芪30g、白术15g,党参15g,山药15g,天花粉30g,三棱15g,莪术15g,鸡内金15g,水蛭12g,桃仁15g,当归15g2.用药方法:每剂加水 500ml,煎至 200ml,患者取左侧卧位,保留灌肠,23 次/日。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正常后,停止灌肠治疗,继续适当补液、抗炎及
8、对症治疗。【 预 防 调 护 】张 景 岳 云 : “壮 人 无 积 , 虚 人 则 有 之 。 ”因 此 , 饮 食 有 节 ,起 居 有 时 , 注 意 冷 暖 , 凋 畅 情 志 , 保 持 正 气 充 沛 , 气 血 流 畅 , 是预 防 肠 梗 阻 的 重 要 措 施 。 避 免 饮 食 过 量 , 忌 食 生 冷 油 腻 , 防 止 感寒 受 冷 , 以 免 寒 湿 积 滞 , 损 伤 胃 肠 。 保 持 情 绪 舒 畅 , 有 助 于 疏通 气 血 , 胃 肠 功 能 虚 弱 者 , 宜 进 食 营 养 丰 富 、 易 于 消 化 吸 收的食物,以补养气血,促进康复。本 病 病
9、因 有 寒 邪 , 湿 热 , 痰 浊 , 食 滞 , 虫 积 等 , 其 间 又 往 往 交 错 夹 杂 , 相 互 并 见 , 然而 , 最 终 导 致 气 滞 血 瘀 结 成 积 聚 , 故 积 聚 病 机 主 要 是 气 机 阻 滞 , 瘀 血 内 结 。 两 者 比 较 ,聚 证中医内科学浊 凝 聚 成 痰 , 或 食 滞 、 虫 积 与 痰 气 交 阻 , 气 机 壅 结 , 则 成 聚 证 。 如 痰 浊 气 血 搏 结 , 气 滞 血 阻 ,脉 络 瘀 塞 , 日 久 则 可 形 成 积 证 。 景 岳 全 书 痢 疾 论 说 : “饮 食 之 滞 , 留 蓄 于 中 ,或 结
10、 聚 成 块 , 或 胀 满 硬 痛 , 不 化 不 行 , 有 所 阻 隔 者 , 乃 为 之 积 。 ”3 感 受 寒 邪寒 邪 侵 袭 , 脾 阳 不 运 , 湿 痰 内 聚 , 阻 滞 气 机 , 气 血 瘀 滞 , 积 聚 乃 成 。 如 灵 枢 百病 始 生 篇 说 : “积 之 始 生 , 得 寒 乃 生 。 ”亦 有 外 感 寒 邪 , 复 因 情 志 内 伤 , 气 因 寒 遏 , 脉络 不 畅 , 竺 血 凝 聚 而 成 积 。 如 灵 枢 百 病 始 生 篇 说 : “卒 然 外 中 于 寒 , 若 内 伤 于 忧怒 , 则 气 上 逆 , 气 上 逆 则 六 俞 不 通
11、 , 温 气 不 行 , 凝 血 蕴 裹 而 不 散 , 津 液 涩 渗 , 著 而 不 去 , 而积 皆 成 矣 。 , , 以 上 说 明 , 内 外 合 邪 可 形 成 积 聚 。4 病 后 所 致 , 黄 疽 、 胁 痛 病 后 , 湿 浊 留 恋 , 气 血 蕴 结 ; 或 久 疟 不 愈 , 湿 痰 凝 滞 , 脉络 痹 阻 ; 或 感 染 虫 毒 (血 吸 虫 等 ), 肝 脾 不 和 , 气 血 凝 滞 ; 或 久 泻 、 久 痢 之 后 , 脾 气 虚 弱 ,营 血 运 行 涩 滞 , 均二 、 病 机以 气 滞 为 主 , 积 证 以 血 瘀 为 主 , 又 有 一 定 区
12、 别 。病 位 主 要 在 于 肝 脾 。 肝 主 疏 泄 , 司 藏 血 ; 脾 主 运 化 , 司 统 血 。 如 肝 气 不 畅 肝 脾 失 调 ,气 血 涩 滞 , 壅 塞 不 通 , 形 成 腹 内 结 块 , 导 致 积 聚 。脾 运 失 职本 病 初 起 , 气 滞 血 瘀 , 邪 气 壅 实 , 正 气 未 虚 , 病 理 性 质 多 属 实 ; 积 聚 日 久 , 病 势 较深 , : 气 耗 伤 , 可 转 为 虚 实 夹 杂 之 证 。 病 至 后 期 , 气 血 衰 少 , 体 质 羸 弱 , 则 往 往 转 以 正虚 为 主 。 以 上 所 谓 虚 实 , 仅 是 相
13、 对 而 言 , 因 积 聚 的 形 成 , 总 与 正 气 不 强 有 关 。 故 素问 经 脉 别 沦 说 : “勇 者 气 行 则 已 , 怯 者 著 而 为 病 也 。 ”聚 证 病 程 较 短 , 一 般 预 后 良 好 。 少 数 聚 证 日 久 不 愈 , 可 以 由 气 人 血 转 化 成 积 旺 。 症 积日 久 , 瘀 阻 气 滞 , 脾 运 失 健 , 生 化 乏 源 , 可 导 致 气 虚 , 血 虚 , 甚 或 气 阴 并 亏 。 若 正 气 愈 亏 ,气 虚 血 涩 , 则 症 积 愈 加 不 易 消 散 , 甚 则 逐 渐 增 大 。 如 病 势 进 一 步 发
14、展 , 还 可 出 现 一 此 严 重蛮 证 c如 积 久 肝 脾 两 伤 , 藏 血 与 统 血 失 职 , 或 瘀 热 灼 伤 血 络 , 而 导 致 出 血 ; 若 湿 热 瘀 结 ,肝 脾 失 调 , 胆 汁 泛 溢 , 可 出 现 黄 疽 ; 若 气 血 瘀 阻 , 水 湿 泛 滥 , 亦 可 出 现 腹 满 肢 肿 等 症 。 故积 聚 的 病 理 演 变 , 与 血 证 , 黄 疸 , 鼓 胀 等 病 证 有 较 密 切 的 联 系 。诊 查 要 点 一 、 诊 断 依 据腹 腔 内 有 可 们 及 的 包 块 。 常 有 腹 部 胀 闷 或 疼 痛 不 适 等 症 状 。 常
15、有 情 志 失 调 、 饮 食 不节 , 感 受 寒 邪 或 黄 疸 、 胁 痛 、 虫 毒 , 久 疟久泻,久痢等病史。或 胀 , 不2 9症 剠 成 的 时 叵 分 , 多 大 者 , 六 脐 穷 处 ; 彝 聚 也 。 ”瘕 贝 诊 断 , 上 核 , 必 勇 日 趋 肿 了积 补 兼 施 正 气 尚 未 者 , 病 证 鉴 别理冲汤 加 减 灌 肠 是 治 疗 肠 梗 阻 的 常 用 方 ,源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理冲汤。理冲汤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散结功效,可改善梗阻肠管缺氧、低灌注状态,保护胃粘膜,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肠粘连松解,治疗肠结、痞满、腹痛等症状。治疗方法1.基本配方:黄芪30g
16、、白术15g,党参15g,山药15g,天花粉30g,三棱15g,莪术15g,鸡内金15g,水蛭12g,桃仁15g,当归15g2.用药方法:每剂加水 500ml,煎至 200ml,患者取左侧卧位,保留灌肠,23 次/日。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正常后,停止灌肠治疗,继续适当补液、抗炎及对症治疗。方中大黄苦寒泻下、破瘀散结;枳实破气止痛、消痞散结;厚朴宽肠理气、降逆平喘;炒莱菔子消食化痰、降气平喘;木香行气止痛、健中消食;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同时桃仁润肠通便,与大黄合用,除泻下通便外,还可活血通络,防止肠粘连的发生;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粘连性肠梗
17、阻患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有时单纯的理气或攻下均不能获得理想疗效,需攻补兼施。我们加用党参补中益气,茯苓、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补脾益气生津、和中缓急,以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诸药合用,共奏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健脾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可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改善胃肠道微循环,而且还能改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排泄肠道内细菌和毒素,避免止酸剂和肠肽的毒副作用,有效缓解中毒性肠麻痹,提高患者对胃肠营养的耐受性4。枳实可加强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和收缩持续时间,从而使小肠平滑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增强,更加有力地清除小肠内容物,促进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18、5。厚朴煎液对家兔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 且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不因加热而被破坏6。莱菔子的中药水煎剂对大鼠胃排空、肠推进均有一定的作用 ,证明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7。木香有促胃动力作用,对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赤芍能改善血液循环 ,减轻局部组织受损、结构破坏造成的影响,并有利于消除和排泄有害的病理产物。蒲公英可加快肠道传输,但对胃动力无明显影响8。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 ,对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9。中药煎剂灌肠治疗 ,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有效成分吸收较快,显效迅速,且与中药口服具有同等的灵活性,可随症加减。直肠给药后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黏膜,
19、影响胃肠道神经系统的物理和化学感受器,对结肠平滑肌产生直接的调控作用,促进肠道蠕动而产生自主性排气、排便反应。本观察结果显示,清肠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总有效率可达 92.3%,起效快,可加速患者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禁食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尽快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剧烈腹痛,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呕吐物为血性,休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发热及白细胞显著增高,腹膜刺激征或腹腔有血性渗出液等绞窄表现时,要立即中转手术。参考文献: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74.2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
20、05:588 593.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 S.1997:6162.4陈德昌,景炳文,陈基岱,等.大黄对内毒素所致肠源性感染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J.中国中医急症,1994,3(2):84.5王翠芬,杨德治,魏义全,等.枳实对大鼠胃肠电活动影响的初步研究 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0(3): 153154.6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医用中药药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371.7朱金照,冷恩仁,桂先勇,等.白术、藿香等中药对胃排空、肠推进影响的实验研究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1.8朱金照,冷恩仁,陈东风,
21、等.15 味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筛选研究 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5):436438.9张仁岭,张胜华,冯寿全.四君子汤加味对胃肠道手术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1):69下 篇 各 论 第 四 章 肝 胆 病 证1 积 聚 与 痞 满痞 满 是 指 脘 腹 部 痞 塞 胀 满 , 系 自 觉 症 状 , 而 无 块 状 物 可 扪 及 。 积 聚 则 是 腹 内 结 块 , 或 痛或 胀 , 不 仅 有 自 觉 症 状 , 而 且 有 结 块 可 扪 及 。2 症 积 与 瘕 聚症 就 是 积 , 症 积 指 腹 内 结 块 有 形 可
22、 征 , 固 定 不 移 , 痛 有 定 处 , 病 属 血 分 , 多 为 脏 病 , 形成 的 时 间 较 长 , 病 情 一 般 较 重 ; 瘕 即 是 聚 , 瘕 聚 是 指 腹 内 结 块 聚 散 无 常 , 痛 无 定 处 , 病 在 气分 , 多 为 腑 病 , 病 史 较 短 , 病 情 一 般 较 轻 。 难 经 五 十 五 难 说 : “故 积 者 , 五 脏 所 生 ;聚 者 , 六 腑 所 成 也 。 积 者 , 阴 气 也 , 其 始 发 有 常 处 , 其 痛 不 离 其 部 , 上 下 有 所 终 始 , 左 右 有所 穷 处 ; 聚 者 , 阳 气 也 , 其
23、始 发 无 根 本 , 上 下 无 所 留 止 , 其 痛 无 常 处 , 谓 之 聚 。 故 以 是 别 知积 聚 也 。 ”三 、 相 关 检 查瘕 聚 多 属 空 腔 脏 器 胃 肠 的 炎 症 、 痉 挛 , 梗 阻 等 病 变 。 依 据 病 史 , 症 状 , 体 征 大 致 可 做 出诊 断 , 必 要 时 可 配 合 腹 部 x片 、 B超 等 检 查 , 症 积 多 为 肝 脾 肿 大 , 腹 腔 肿 瘤 、 增 生 型 肠结 核 , 必 须 结 合 B超 , CT, MRI、 X片 、 病 理 组 织 活 检 及 有 关 血 液 检 查 , 以 明 确 诊 断 。 如积 块
24、 日 趋 肿 大 , 坚 硬 不 平 , 应 排 除 恶 性 病 变 。辨 证 论 治 一 、 辨 证 要 点 积 聚 的 辨 证 必 须 根 据 病 史 长 短 、 邪 正 盛 衰 以 及 伴 随 症 状 , 辨 其 虚 实 之 主 次 。聚 证 多 实 积 证 初 起 , 正 气 未 虚 , 以 邪 实 为 主 ; 中 期 , 积 块 较 硬 , 正 气 渐 伤 , 邪 实 正 虚 ;后 期 日 瘀 结 不 去 , 则 以 正 虚 为 主 。二 、 治 疗 原 则 积 证 治 疗 宜 分 初 中 、 末 三 个 阶 段 : 积 证 初 期 属 邪 实 , 应 子 消 散 ; 中期 邪 实
25、正 虚 , 子 消补 兼 施 ; 后 期 以 正 虚 为 主 , 应 子 养 正 除 积 。 医 宗 必 读 积 聚 曾 指 出 : “初 者 ,病 邪 初 起 正 气 尚 强 , 邪 气 尚 浅 , 则 任 受 攻 ; 中 者 , 受 病 渐 久 , 邪 气 较 深 , 正 气 较 弱 , 任 受 且攻 且 补 末 者 , 病 魔 经 久 , 邪 气 侵 凌 , 正 气 消 残 , 则 任 受 补 。 ”聚 证 多 实 , 治 疗 以 行 气 散 结为 主 。三 、 证 治 分 类(一 )聚 证1 肝 气 郁 结 证 腹 中 结 块 柔 软 , 寸 聚 时 散 , 攻 窜 胀 痛 , 脘 胁
26、 胀 闷 不 适 , 苔 薄 , 脉 弦 等 。. 290 中 医 内 科 学证 机 概 要 : 肝 失 疏 泄 , 腹 中 气 结 成 块 。治 法 : 疏 肝 解 郁 , 行 气 散 结 。代 表 方 : 逍 遥 散 , 木 香 顺 气 散 加 减 。 前 方 疏 肝 解 郁 , 健 脾 养 血 , 适 用 于 肝 气 郁 结 , 脾 弱 血虚 者 ; 后 方 疏 肝 行 气 , 温 中 化 湿 , 适 用 于 寒 湿 中 阻 , 气 机 壅 滞 者 。常 用 药 : 柴 胡 、 当 归 , 白 芍 、 甘 草 , 生 姜 、 薄 荷 疏 肝 解 郁 ; 香 附 、 青 皮 , 枳 壳 、
27、 郁 金 、 台乌 药 行 气 散 结 、如 胀 痛 甚 者 , 加 川 栋 子 , 延 胡 索 、 木 香 理 气 止 痛 ; 如 兼 瘀 象 者 , 加 延 胡 索 、 莪 术 活 血 化 瘀 ;如 寒 湿 中 阻 , 腹 胀 , 舌 苔 白 腻 者 , 可 加 苍 术 、 厚 朴 陈 皮 、 砂 仁 , 桂 心 等 温 化 药 物 。按 之 胀 痛 更 甚 , 便 秘 , 纳 呆 , 舌 苔 腻 , 脉 弦 滑 等 。 气 聚 不 散 , 结 而 成 块 。代 表 方 : 六 磨 汤 为 主 方 : 本 方 行 气 化 痰 , 导 滞 通 便 , 适 用 于 痰 食 交 阻 , 脘 腹
28、胀 痛 ,饱 闷 气 逆 , 大 便 秘 结 之 证 +常 用 药 : 大 聋 , 槟 榔 、 帜 实 导 滞 通 便 ; 沉 香 、 木 香 , 乌 药 行 气 化 痰 , 使 痰 食 滞 结 下 行 ,气 机 畅 通 , 则 瘕 聚 白 消 。若 因 蛔 虫 结 聚 , 阻 于 肠 道 所 致 者 , 可 加 入 鹤 虱 , 雷 丸 , 使 君 子 等 驱 蛔 药 物 ; 若 痰 湿 较重 , 兼 有 食 滞 , 腑 气 虽 通 , 苔 腻 不 化 者 , 可 用 平 胃 散 加 山 楂 、 六 曲 。 六 磨 汤 以 行 气 导 滞为 主 , 平 胃 散 以 健 脾 燥 湿 为 主 ,
29、运 用 时 宜 加 区 别 。(二 )积 证 .血 结 块 , 为 本 证 的 主 方 ; 六 君 子 汤 旨 在 调 补 脾 胃 , 适 用 于 脾 虚 气 弱 , 合 用 或 间 服 , 达 到攻 补 兼 施 的 目 的 。 如 积 块 肿 大 坚 硬 而 正 气 受 损 者 , 坚 , 兼 顾 正 气 。运 化 失 健 者 , 可 与 上 方 可 并 服 鳖 甲 煎 丸 化 瘀 软常 用 药 : 当 归 , 川 芎 、 桃 仁 、 三 棱 、 莪 术 、 石 见 穿 活 血 化 瘀 消 积 ; 香 附 、 乌 药 、 陈 皮 行气 止 痛 ; 人 参 、 白 术 、 黄 精 、 甘 草
30、健 脾 扶 正 。如 积 块 疼 痛 , 加 五 灵 脂 、 玄 胡 索 、 佛 手 片 活 血 行 气 止 痛 ; 加 白 芥 子 、 半 夏 、 苍 术 等 化痰 散 结 药 物 。3 正 虚 瘀 结 证如痰瘀互结,舌苔白腻者,久 病 体 弱 , 积 块 坚 硬 , 隐 痛 或 剧 痛 , 饮 食 大 减 , 肌 肉 瘦 削 , 神 倦 乏 力 , 面 色 萎 黄 或 黧 黑 ,甚 则 面 肢 浮 肿 , 舌 质 淡 紫 , 或 光 剥 无 苔 , 脉 细 数 或 弦 细 。证 机 概 要 : 症 积 日 久 , 中 虚 失 运 , 气 血 衰 少 。治 法 : 补 益 气 血 , 活 血
31、 化 瘀 。代 表 方 : 八 珍 汤 合 化 积 丸 加 减 。 八 珍 汤 补 气 益 血 , 适 用 于 气 血 衰 少 之 证 ; 化 积 丸 活 血 化 瘀 ,软 坚 消 积 , 适 用 于 瘀 血 内 结 之 积 块 。常 用 药 : 人 参 、 白 术 、 茯 苓 、 甘 草 补 气 ; 当 归 、 白 芍 、 地 黄 、 川 芎 益 血 ; 三 棱 、 莪 术 、阿 魏 、 瓦 楞 子 , 五 灵 脂 活 血 化 瘀 消 症 ; 香 附 、 槟 榔 行 气 以 活 血 。若 阴 伤 较 甚 , 头 晕 目 眩 , 舌 光 无 苔 , 脉 象 细 数 者 , 可 加 生 地 、
32、北 沙 参 、 枸 杞 、 石 斛 ; 牙 龈出 血 , 鼻 衄 , 酌 加 山 栀 、 丹 皮 、 白 茅 根 、 茜 草 、 三 七 等 凉 血 化 瘀 止 血 ; 若 畏 寒 肢 肿 , 淡 白 ,脉 沉 细 者 , 加 黄 芪 、 附 子 、 肉 桂 、 泽 泻 等 以 温 阳 益 气 , 利 水 消 肿 。预 防 调 护 张 景 岳 说 : “壮 人 无 积 , 虚 人 则 有 之 。 ”因 此 , 饮 食 有 节 , 起 居 有 时 , 注 意 冷 暖 ,凋 畅 情 志 , 保 持 正 气 充 沛 , 气 血 流 畅 , 是 预 防 积 聚 的 重 要 措 施 。 此 外 , 在
33、血 吸 虫 流 行 区 域 ,要 杀 灭 钉 螺 , 整 治 疫 水 , 做 好 防 护 工 作 , 避 免 感 受 虫 毒 。 黄 疸 、 疟 疾 、 久 泻 、 久 痢 等 患 者病 情 缓 解 后 , 要 继 续 清 理 湿 热 余 邪 , 疏 畅 气 血 , 凋 肝 运 脾 , 防 止 邪 气 残 留 , 气 血 瘀 结 成 积 。积 聚 患 者 , 更 要 避 免 饮 食 过 量 , 忌 食 生 冷 油 腻 , 防 止 感 寒 受 冷 , 以 免 寒 湿 积 滞 , 损 伤 脾 胃 ,凝 滞 气 血 。 如 见 湿 热 、 郁 热 、 阴 伤 、 出 血 者 , 要 忌 食 辛 辣
34、酒 热 , 防 止 进 一 步 积 热 伤 阴 动 血 。保 持 情 绪 舒 畅 , 有 助 于 气 血 流 通 , 积 聚 消 散 。 积 聚 兼 有 气 血 损 伤 者 , 宜 进 食 营 养 丰 富 、 易于 消 化 吸收的食物,以补养气血,促进康复。结 语 积 与 聚 为 腹 内 结 块 。 区 别 言 之 , 聚 是 结 块 聚 散 无 常 , 痛 无 定 处 者 , 病 在 气 分 , 属 腑病 ; 积 是 结 块 固 定 不 移 , 痛 有 定 处 者 , 病 在 血 分 , 属 脏 病 。积 聚 的 病 因 多 与 情 志 , 饮 食 、 寒 邪 及 黄 疸 、 虫 毒 、 疟
35、 疾 等 病 后 有 关 ; 病 机 关 键 是 气 滞血 瘀 , 病 变 脏 器 以 肝 脾 为 主 。辨 证 应 区 别 邪 正 虚 实 主 次 。 聚 证 多 实 ; 积 证 初 期 以 实 为 主 , 中 期 邪 实 正 虚 , 后 期 正 虚为 主 。 聚 证 治 疗 主 以 理 气 散 结 ; 积 证 治 疗 初 期 宜 消 散 , 中 期 消 补 兼 施 , 后 期 应 养 正 除 . 气 滞 血 阻 证 腹 部 积 块 质 软 不 坚 , 固 定 不 移 , 胀 痛 不 适 , 舌 苔 薄 证 机 慨 要 : 气 滞 血 瘀 ,脉 络 不 和 , 积 而 成 块 。 治 法 :
36、 理 气 消 积 , 活 血 散 瘀 。 代 表 方 : 柴 胡 疏 肝 散 合 失 笑 散 加 减 。前 方 疏 肝 行 气脉弦。血 结 块 , 合 用 或 阳 坚 , 兼 烟聚 证 肝 气 郁 结 , 可 用 逍 遥 散 、 木 香 顷 气 丸 加 减 ; 食 滞 痰 阻 者 以 六 磨 汤 为 主 方 。 积证 气 滞 血 阻 , 以 柴 胡 疏 肝 散 合 失 笑 散 加 减 ; 瘀 血 内 结 , 以 膈 下 逐 瘀 汤 配 合 六 君 子 汤 , 鳖甲 煎 丸 ; 正 虚 瘀 结 , 以 八 珍 汤 合 化 积 丸 治 疗 。临 证 备 要 1 积 按 初 、 中 , 末 三 个
37、阶 段 , 可 分 为 气 滞 血 阻 、 瘀 血 内 结 , 正 虚 瘀 结 三 个 证 型 , 但在 临 床 中 , 各 个 证 型 往 往 兼 有 郁 热 , 湿 热 , 寒 湿 、 痰 浊 等 病 理 表 现 , 其 中 , 兼 郁 热 、 湿 热者 尤 为 多 见 。 至 于 正 气 亏 虚 者 , 亦 有 偏 重 阴 虚 , 血 虚 , 气 虚 、 阳 虚 的 不 同 , 临 证 应 根 据 邪气 兼 夹 与 阴 阳 气 血 亏 虚 的 差 异 , 相 应 地 调 整 治 法 方 药 。2 积 聚 除 按 气 血 虚 实 辨 证 外 , 尚 须 根 据 结 块 部 位 、 脏 腑
38、所 属 综 合 考 虑 , 结 合 现 代 医 学检 查 手 段 明 确 积 聚 的 性 质 , 对 治 疗 和 估 计 预 后 有 重 要 意 义 。 如 症 积 系 病 毒 性 肝 炎 所 致 肝 脾肿 大 者 , 在 辨 证 沦 治 的 基 础 上 可 选 加 具 有 抗 病 毒 、 护 肝 降 酶 、 凋 节 免 疫 、 抗 纤 维 化 等 作 用的 药 物 ; 如 恶 性 肿 瘤 宜 加 入 扶 正 固 本 , 调 节 免 疫 功 能 以 及 实 验 筛 选 和 临 床 证 实 有 一 定 抗 肿瘤 作 用 的 药 物 。3 积 聚 治 疗 上 始 终 要 注 意 顾 护 正 气 ,
39、 攻 伐 药 物 不 可 过 用 。 正 如 素 问 六 元 正 纪大 论 所 说 : “大 积 大 聚 , 其 可 犯 也 , 衰 其 大 半 而 止 。 ”聚 证 以 实 证 居 多 , 但 如 反 复 发作 , 脾 气 易 损 , 此 时 需 用 香 砂 六 君 子 汤 加 减 , 以 培 脾 运 中 。 积 证 系 日 积 月 累 而 成 , 其 消 亦缓 , 切 不 可 急 功 近 利 。 如 过 用 , 久 用 攻 伐 之 品 , 易 于 损 正 伤 胃 ; 过 用 破 血 , 逐 瘀 之 品 , 易于 损 络 出 血 ; 过 用 香 燥 理 气 之 品 , 则 易 耗 气 伤 阴
40、 积 热 , 加 重 病 情 。 要 把 握 好 攻 与 补 的 关 系及 主 次 轻 重 , 医 宗 必 读 积 聚 提 出 的 “屡 攻 屡 补 , 以 平 为 期 ”的 原 则 深 受 医 家 重 视 。医 案 选 读 杜 右 , 腹 部 结 块 , 按 之 略 疼 , 或 左 或 右 , 内 热 神 疲 。 脉 沉 弦 , 苔 薄 腻 。 症 病 属 脏 , 不 移 ,瘕 病 属 腑 , 移 而 不 着 。 中 阳 不 足 , 脾 胃 素 伤 , 血 不 养 肝 , 肝 气 瘀 凝 。 脉 症 合 参 , 轻 浅 。 若 仅用 攻 破 , 恐 中 阳 不 足 , 脾 胃 素 伤 , 而
41、 致 有 臌 满 之 患 。 辗 转 思 维 , 殊 属 棘 手 。香 砂 六 君 加 味 , 扶 养 脾 胃 , 冀 其 消 散 。炒 潞 党 参 三 钱 制 香 附 钱 半 大 枣 五 枚 术 二 钱 陈 广 皮 一 钱复 诊 : 前 方 服 二 十 剂 后 , 神 疲 内 热 均 减 脾 胃 得 生 化 之 机 , 再 拟 前 方 进 步 。云茯苓三钱 春砂壳五分 炙甘草八分 炒白瘕块不疼略消,纳谷渐香,中阳有来复之象炒 潞 党 参 三 钱 炙 甘 草 八 分 陈 广 皮 一 钱 云 茯 苓 三 钱 制 香 附 钱 半 大腹 皮 三 钱 炒 白 术 二 钱 春 砂 壳 五 分 炒 谷 芽
42、 三 钱 大 红 枣 五 枚 桂 圆 肉 五 粒(丁 泽 周 著 , 丁 泽 万 编 丁 甘 仁 医 案 症 积 上 海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1963)病 案 二金 某 , 男 , 32岁 。 病 已 月 余 , 腹 胀 而 痛 , 右 少 腹 时 现 突 起 一 块 , 按 之 则 上 移 , 或左 窜 , 并 不 固 定 , 肠 鸣 辘 辘 , 但 不 腹 泻 , 且 间 见 大 便 干 结 , 饮 食 睡 眠 正 常 , 经 单 位 诊疗 所 诊 断 为 消化 不 良.同 布 包 )lo克 , 陈 皮 炭 5克 , 紫 油 朴 5克 , 法 半 夏 6克 , 香 附 炭 10克
43、, 苏 桔 梗 各 5克 , 薤 白 头 10克 , 全 瓜 蒌 25克 , 台 乌 药 6克 , 炒 枳 壳 5克 , 炙 甘 草 3克 , 晚 蚕 砂(与 炒 皂 角 子 10型 , 但 在 湿 热 者 尤 邪 气 兼 夹现 代 医 学 致 肝 脾 肿 作 用 的 药 肿 瘤 作 用; 纪 大 论 , 脾 气 易 切 不 可 急 出 血 ; 过 2重 , 医分 炒 白:复之诊断为消下 篇 各 论 第 四 章 肝 胆 病 证化 不 良 肠 胀 气 症 。 舌 苔 厚 腻 微 黄 , 脉 弦 涩 间 见 。辨 证 立 法 : 平 时 饥 饱 不 匀 , 加 之 情 志 郁 结 , 日 久 胶
44、痰 固 积 , 留 滞 于 六 腑 , 郁 气火 充 塞 于 上 焦 , 气 血 失 其 常 候 , 脏 腑 不 能 传 导 , 清 阳 不 升 , 浊 阴 不 降 , 升 降 失 调 , 遂 发气 痛 , 当 以 理 气 为 法 治 之 。处 方 : 川 厚 朴 5克 , 香 附 炭 10克 , 台 乌 药 6克 , 青 皮 炭 5克 , 莱 菔 子 6克 , 苏 桔 梗 各 5陈 皮 炭 5克 , 莱 菔 缨 6克 , 炒 枳 壳 5克 , 云 茯 苓 10克 , 法 半 夏 6克 。 二 诊 : 前 方 服 7剂 ,腹 胀 减 轻 , 胸 间 堵 闷 , 并 有 一 硬 块 , 按 之
45、则 痛 , 大 便 千 。 仍 遵 前 增 加 药 力 。 处 方 : 青 皮炭 5克 , 瓦 愣 子 (生 牡 蛎 15克 同 布 包 先 煎 )30克 , 代 赭 石 (与 旋 覆 花 6苎克 同 布 包 )10克 。三 诊 : 服 药 6剂 胀 痛 全 消 , 大 便 通 畅 , 希 配 常 方 , 以 防 再 发 。 嘱 其 将 二 诊 方 留 用 胀 满即 服 23剂 。(祝 谌 子 编 著 施 今 墨 临 床 经 验 集 其 它 疾 病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1982)病 案 三稍 觉詹 某 , 女 , 26岁 。 因 右 侧 卵 巢 囊 肿 , 已 行 手 术 切 除 三
46、年 。 但 左 侧 尚 有 鸽 蛋 大 囊 肿 , 月经 宋 潮 量 多 , 色 红 有 块 , 腹 痛 颇 剧 , 婚 后 数 年 未 孕 , 平 素 头 晕 , 腰 酸 疲 乏 , 腹 部 隐 痛 , 脉 象细 弦 , 舌 苔 薄 , 质 暗 红 , 有 齿 印 。 肝 肾 不 足 , 气 血 瘀 滞 , 症 瘕 结 聚 , 正 虚 邪 实 之 候 , 当 虚 实并 顾 , 攻 补 兼 施 , 补 益 肝 肾 , 化 瘀 活 血 。 药 用 : 桑 椹 膏 , 每 日 二 次 , 每 次 一 匙 , 冲 服 c桂 枝 茯 苓 丸 , 每 日 二 次 , 每 次 一 钱 五 分 。 连 续
47、服 药 半 年 以 上 , 左 侧 卵 巢 囊 肿 竟 得 消 散 , 一 年后 怀孕 , 顺 产 一 孩 , 母 子 俱 安 。(江 苏 新 医 学 院 编 中 医 内 科 学 积 证 江 苏 人 民 出 版 社 1977)文 献 摘 要 素 间 举 痛 论 : 寒 气 客 于 小 肠 膜 原 之 间 , 络 血 之 中 , 血 泣 不 得 注 于 大 经 , 血 气稽 留 不 得 行 , 故 宿 昔 而 成 积 矣 。 ” 灵 枢 百 病 始 生 : “枳 之 始 生 , 得 寒 乃 生 , 厥 乃 成 积 也 。 血 脉 凝 则 寒 气 上入 于 肠 胃 , 入 于 肠 胃 则 胀 ,
48、胀 则 肠 外 之 汁 沫 , 迫 聚 不 得 散 , 日 以 成 积 。 ” 张 氏 医 通 积 聚 : “盖 积 之 为 义 , 日 积 月 累 , 匪 朝 伊 夕 , 所 以 去 之 亦 当 有 渐 , 太急 则 伤 正 气 , 正 伤 则 不 能 运 化 , 而 邪 反 固 矣 。 余 尝 用 阴 阳 攻 积 丸 通 治 阴 阳 二 积 , 药 品 虽 峻 , 用之 有 度 , 补 中 数 日 , 然 后 攻 伐 , 不 问 其 积 去 多 少 , 又 与 补 中 , 待 其 神 壮 而 复 攻 之 , 屡 攻 屡 补 ,以 乎 为 期 。 经 曰 : 大 积 大 聚 , 毒 可 犯
49、也 , 衰 其 大 半 而 止 , 过 则 死 。 故 去 积 及 半 , 纯 与 甘 温 调 养 ,使 脾 土 健 运 , 则 破 残 之 余 积 , ; 不 攻 自 走 。 若 遽 以 磨 坚 消 积 之 药 治 之 , 疾 似 去 而 人 已衰 , 药 过 则 依 然 , 气 愈 消 , 痞 愈 大 , 竟 何 益 哉 !善 治 者 , 当 先 补 虚 , 使 血 气 壮 , 积 自 消 也 。不 问 何 脏 , 先 调 其 中 , 使 能 饮 食 , 是 其 本 也 。 虽 然 , 此 为 轻 浅 者 言 耳 , 若 夫 大 积 大 聚 , 不 搜 而逐 之 , 日 进 补 养 , 无 益 也 , 审 知 何 经 受 病 , 何 物 成 积 , 见 之 既 确 , 发 直 入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