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辨证早期中医认为多为瘀邪交结、凝而不散,治疗应化瘀驱邪、舒筋通络。可服中药“桃红四物汤” 加味,方药:桃仁 10 克、红花 5 克、当归 15 克、生地黄 15 克、川芎 5 克、赤芍10 克、三棱 10 克、莪术 10 克、鸡血藤 15 克、丹参 15 克、威灵仙 15 克、地龙 10 克、土鳖虫 5 克、乌梢蛇 10 克、生甘草 5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急性发作而疼痛较甚者,加乳香 5 克、没药 5 克、钩藤 10 克、丝瓜络 6 克。气血虚弱者,加黄芪 15 克、何首乌30 克。另用白花蛇 2 条、蝎子、蜈蚣各 5 克研末,每晚服 2 克。连服 1 月,病情明显好转。巩固疗效,
2、偏肾阴虚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日 2 次,每次 10 克。后期中医认为则多系肝肾不足、虚中夹实。不足者有阴虚、阳虚之分,夹实者有瘀结、湿热之别,病情比较复杂。阴虚者表现为口燥便坚,形瘦眩晕;阳虚者肢体畏寒,小便清长,阳痿滑泄;湿热者多有关节肿胀,关节内有积液,按之波动,屈伸不利。中医治疗以补肾软坚为主,可用下列方药:熟地 15 克、山萸肉 10 克、淮山药 10 克、丹参 30 克、皂角刺10 克、 穿山甲 10 克、威灵仙、淫羊藿、巴戟天、杜仲各 15 克、生甘草 5 克。阴虚者加知母 10 克,龟板、鳖甲各 12 克;阳虚者加干姜 10 克、附片 15 克;瘀结者加桃仁 10 克、红花 5
3、 克;湿热者加苍术 10 克、黄柏 10 克。治疗方案骨质增生是指在骨关节或脊椎所形成的骨性赘生物,俗称骨刺。多发于活动度最大、负重最多的颈椎、腰椎、骶椎、膝关节、足跟等部位。职业性持久用力、长期被迫体位不良、慢性或机械性刺激、跌打损伤等是重要的发病诱因。一旦增生的骨刺刺激邻近组织和压迫神经根时,就会出现局部或放射性疼痛。临床证明,长期服用中药治疗骨质增生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患者可用威灵仙 30 克、鹿衔草 30 克、金毛狗脊 45 克、去皮鸡胸肉250 克煲汤饮用。不过,为了提高中药的疗效,在治疗时还应根据疾病的阶段和患者的体质认真辨证才行。9疾病预防和保健恢复期做自我锻炼,使腰背部肌力增强
4、,一可增加腰椎活动度,二可增加腰脊柱的稳定性。(1)仰卧抬起骨盆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足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 20 次。该动作能矫下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2)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但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3)侧卧位抬腿侧卧位,上侧腿可伸直,下侧膝微屈,上侧腿侧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反复数十次。饮食保健骨质增生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生活其他1、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2、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避免着凉和贪食生
5、冷之物,不要长时间在空调下这样对腰部不太好, 加强腰背部的保护。3、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有利了腰椎的恢复和治疗。骨质增生的饮食注意事项4、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注意劳动姿势,避免长久弯腰和过度负重,以免加速椎间盘的病。5、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6、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7、避免长期剧烈运动。长期、过度、剧烈的运动或活动是诱发腰椎骨质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过度的运动使腰椎关节面受力加大,磨损加剧。长期剧烈运动还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过度地受力及牵拉,造成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骨骼上受力不均,从而导致腰椎骨质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