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八章 方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是运用中医学.ppt

上传人:涵涵文库 文档编号:553888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8.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方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是运用中医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第八章 方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是运用中医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第八章 方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是运用中医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第八章 方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是运用中医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第八章 方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是运用中医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 方药基础知识,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中药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说明其作用机制,并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它以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为主要来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其中植物药较多,应用最广泛,因而也有“本草”的称谓。,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理论和各种药物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配伍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一)四气五味,药物具有“性”和“味”,其中“性”又称为“气”。 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基本理论之一,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1四气,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

2、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寒性和凉性药物,具有清热泄火、凉血解毒作用。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 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 温性或热性药物,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作用。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 如附子、干姜、肉桂等。,2五味,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五味具有不同的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药物的味不同,作用就不同。,辛,能行、能散,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作用。 常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窍闭、神昏、湿阻等证。 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开窍药、化湿药多具有辛味。 如干姜、香附、川芎等。,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

3、的作用。 常用于正气虚弱、肢体诸痛、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方面。 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制止疼痛韵药物多有甘味。 如人参、熟地、甘草等。,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常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等证。 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 如五味子、乌梅、金樱子等。,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热泄火、降泻气逆、通泻大便、燥湿祛湿、泄火存阴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热证、火证、实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一般清热泄火、降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 如大黄、杏仁、

4、黄连等。,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常用于大便燥结、瘰疬痰核、瘿瘤、瘕瘕痞块等证。 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 如芒硝、昆布、牡蛎等。,淡 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 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如茯苓、猪苓、赤小豆等。 一般常将淡味药附于甘。,涩 与酸味药作用相似。 常用于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如芡实、罂粟壳等。 一般将涩味与酸味并列。,四气和五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而言,气味相同的药物,大多作用相近。 如辛温药物多能发散风寒,甘温药物多能补气助阳; 气味不同的药物,则作用各异。 如黄连苦寒,可清热燥湿,党参甘温

5、,则补中益气; 气同味异或味同气异的药物,作用则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二)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不同趋向。 升指上升、升提。 降指下降、降逆。 浮是升浮、上行发散。 沉是重沉、下行泄利。,升浮药都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举陷、发散表邪、宣毒透疹、涌吐开窍等作用。 沉降药则都能下行向内,具有清热泻下、潜阳熄风、降逆止呕、利水渗湿、重镇安神、降气平喘、消积导滞等作用。,1升降浮沉 与病位和病势的关系,就病位而言,应顺其而治。 病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 病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 就病势而言,应逆其而治。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 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2升降浮沉与药

6、物气味、厚薄、质地、炮制和配伍的关系,味属辛、甘、淡,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升浮。 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多沉降。 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多升浮。 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的药物多沉降。,炮制与配伍也可以改变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 如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等。 复方配伍中,少量升浮药配大量沉降药,或少量沉降药配大量升浮药,均可使其药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三)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的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药物的归经同治疗作用密切相关。 药物对所归经的治疗效果明显,而对其他经的治疗作用则相对较小甚或没有作用。 如以头痛而言,羌

7、活善治太阳经(项部)头痛,葛根、白芷善治阳明经(前额)头痛,柴胡善治少阳经(两颞)头痛,吴茱萸善治厥阴经(巅顶)头痛。,二、中药的用法,(一)配伍,配伍是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单行 仅用一味药治疗疾病。如人参(独参汤)治气虚欲脱证。,相须 两种以上性能和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如石膏配知母能增强清热泻火的作用。,相使 以一药为主,余药为辅,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相畏 是指一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姜配半夏可减轻或消除半夏的毒性。,相杀 是指一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防

8、风可解除砒霜之毒、绿豆能杀巴豆毒等。,相恶 一药可使另一药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莱菔子与人参同用,人参的补气作用则被莱菔子消弱。,相反 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贝母反乌头,细辛反藜芦等。,(二)禁忌,配伍禁忌 主要指相反药物的禁忌应用。,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歌: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博莫相依。,证

9、候禁忌 指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使临床用药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妊娠禁忌 凡能损害胎元或引起流产的药物,都应作为妊娠用药的禁忌。,妊娠禁用药:斑蝥、水蛭、虻虫、巴豆、牵牛、麝香、三棱、莪术、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水银、轻粉、雄黄、砒霜等。 慎用的药有:川芎、牛膝、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枳实、附子、大黄、干姜、肉桂、天南星等。,服药禁忌 俗称“忌口”。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 一般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病情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 热性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 寒性病忌食生冷类食物。 疮疡及皮肤病患者忌

10、食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三)剂量,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主要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是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即相对剂量。,1计量单位,中药大多以公制重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为计量单位。 市制和公制换算:1市两=30克(g)1钱=3克(g)1分=03克(g)1厘=003克(g)。,2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药物的性质 剂型和配伍。 病人情况。,三、常用中药分类,按中药的功效和主治不同,一般可作如下分类。,理气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外用及其他药,第二节 方剂基本知识,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物,确定剂量、用法,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

11、。方剂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方剂通过对药物的合理配伍组合,可以增强或改变药物原有的功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从而以综合的作用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一、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一)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药 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臣药 是配合君药加强疗效,并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佐药 有三种意义。 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 用于消除或制约主药或臣药的毒烈之性。 如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药以消除寒热相拒,药不能进的现象。,使药 有两种作用。 引经,即引导它药直达病所。 如治上部疾患用桔梗

12、为引治下部疾患以牛膝为引等。 调和药性。 如方剂中常用甘草、大枣以调和药性。,如: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主治:伤寒表实证,证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 方意: 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药 桂枝辛甘温,温经解肌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 杏仁苦温,下气降逆,助麻黄宣肺平喘,为佐药;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为使药。 四药相配,共奏散寒解表,宣肺平喘之功。,(二)方剂的组成变化,药味增减 随证加减:是在主证、主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次要症状或兼证的不同,增减次要药物,以适应新的病情需要。 药物配伍的变化:是指在主要药物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臣、佐药的配伍,从而直接影响该

13、方的主要作用。 组方变化:增减方中药味,更换主药,而主治随之改变,方名亦随之改变。,药量增减方剂中药量的变化,可改变君药的主次地位和功用主治。,剂型变化 同一方剂尽管用药、用量完全相同,但由于剂型不同,其作用亦有药力大小与峻缓的区别。,二、方剂的剂型,方剂组成以后,根据病情的需要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态,称为剂型。 如何选择剂型和制作剂型,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特性和不同病证的需要,每一种剂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一)汤剂,将药物配组成方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饮服,称为汤剂。它是临床使用最广的一种剂型,其特点是吸收快,作用迅速,便于灵活加减,能紧密结合治疗的需要,全面照顾到每个病人或各种病

14、证的特殊性。汤剂能内服,能熏洗,作用较全面,适用于一般病情和急性病证。,(二)散剂,内服散剂,是将药物研成粉末,用水、汤或酒等冲服,或水煎服。 外用散剂,是将药物研细后,撒布或调敷患处,亦有作点眼、吹喉等外用。 其特点是制作简便,便于服用和携带,节约药物和不易变质。目前多将内服散剂装入胶囊内,便于吞服,称胶囊剂。,(三)丸剂,丸剂是将药物研成极细末,以炼蜜、水泛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为赋形剂,制成圆粒状固定剂型。其特点是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方便。丸剂是一种常用剂型,一般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常用丸剂种类有蜜丸、水丸、糊 丸、浓缩丸。,(四)膏剂,内服膏剂是将药物

15、反复煎熬,去渣取汁,再用微火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制成,常用于滋补。 外用膏剂古称“薄贴”,是用油类将药物煎熬,去渣后加入黄丹、白蜡等收膏制成,常用作痹痛或跌打损伤外贴之用,有软膏药和硬膏药两种。,(五)丹剂,丹剂是将某些矿物类经过加热升华而制成的一种剂量小、作用大的化合制剂,多为外用。 习惯上把某些贵重、特殊药物研成的细末,或将细末再加糊或粘性药汁做成各种形状的成药亦称为丹剂。因此,丹剂并非是一种固定的剂型。,(六)酒剂,又称药酒,是将药物浸泡于酒中,使其有效成分溶出得到的澄清浸出液。 内服多用于体虚补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外用可消肿止痛、杀虫止痒。,(七)茶剂,是将药物经粉碎加工成粗末状

16、或某些固定形状,使用时置于容器中以沸水泡汁代茶服用。其特点是用量小,贮运服用方便。 多用于治疗感冒、积滞等病证,如感冒茶、午时茶等。,(八)锭剂,是指将药物研为细末,单独或与赋形剂混合制成的一种不定形状的固体制剂。可供外用或内服,研末调服或磨汁服,亦可磨汁以敷患处。,(九)冲剂,是将药物浓缩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散剂。用时冲入开水后可迅速溶解成药液。特点是比丸剂、片剂作用迅速,较汤剂、糖浆剂体积小,重量轻,贮运方便,服用简单。,(十)片剂,是将药物经粉碎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片状剂型。其特点是剂量准确、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常用中成药简表,方名 组成 功用 主治 用法 剂型,方名 组成 功用 主治 用法 剂型,方名 组成 功用 主治 用法 剂型,方名 组成 功用 主治 用法 剂型,方名 组成 功用 主治 用法 剂型,方名 组成 功用 主治 用法 剂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