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课 题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主备人 叶凤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4抓住“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情感主线,感受肖邦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送别时老师的叮嘱以及肖邦的情感变化,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质疑、理解体会。教学难点 抓住“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情感主线,感受肖邦的爱国情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
2、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2检查自读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3、。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4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依据是什么? (2)交流,理清文章线索: 满怀悲愤,离开祖国化热血为音符,鼓舞斗争弥留之际,嘱托姐姐 三、精读指导。1回答:“我”是谁?(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第一段)补充介绍: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2)指名读有关语句。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帮助理解:瓜分:3指导
4、朗读。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四、指导书写。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 。板书设计: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 波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读第一段。3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二、继续精读训练。1学习第二段。 (出示)(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
5、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6、。(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2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第 3 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3) 革命进行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听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 ,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 4 自然段,思考写
7、了什么。(6)配乐朗读三、四小节。(7)交流。理解“彻夜” 。 (通宵,整夜)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自由读、指名读。(8)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9)引读:所以, “他时间可是他“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10)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1指句
8、读。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4引读第 6 自然段。(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 39 岁。当时他才 39 岁。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五、回环整体,诗歌赞颂,升华情感。 1沙皇俄国曾授予
9、肖邦“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严辞拒绝。肖邦临终时,姐姐、姐夫和波兰的同胞们,都聚集在他身旁.应他的要求波托茨卡伯爵夫人为他唱了一首波兰歌曲,这是他最后听到的音乐.他的遗嘱是要求把心脏送回祖国,最后的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调说出的:“妈妈,可怜的妈妈!” 他把他的一生的才华都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人民,象一只泣血的天鹅,为祖国奉献了一切。 2这位爱国音乐家曾受到世人无数赞美之词。但我想这些都无以表达我们此时此该我们的心情。也许我们可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3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 6 自然段。 4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 ,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板书设计: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 波兰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弥留之际的请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