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游戏 心有千千结【游戏方法】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 10 人,让每组成员手拉手围站成一个圆圈,记住自己左右手各相握的人。2、在节奏感较强的背景音乐中,大家放开手,随意走动,音乐一停,脚步即停。找到原来左右手相握的人分别握住。3、小组中所有参与者的手都彼此相握,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 手 链” 。在 节奏舒 缓的背景音乐中,主持人要求大家在手不松开的情况下,用各种方法,如跨、钻、套、转等(但手不能放开),将交错的“手 链” 解成一个大圆 圈。第 4 章 “松鼠”搬家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竞争和被淘汰的残酷,感受合作的力量。2开拓学生思维方式,在竞争中体验双赢的快乐。二、
2、活动时间大约需要 10 分钟。三、活动道具无。四、活动场地室内、室外均可以。五、活动程序1参与者每三人为一组,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小木屋”,另一个人扮“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2根据主持人的口令进行变化,如:“松鼠搬家”“ 小松鼠”调换到其他的“小木屋”。“樵夫砍柴”搭建“ 小木屋 ”的两个人分开,寻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森林大火”“ 小松鼠”可以变成“樵夫”, “樵夫”可以变成“小松鼠”。3主持人可以不断变化着发出口令,大家作出相应的变化。在活动一开始安排 2 只无家可归的“小松鼠”充当竞争的角色,这样在变化中必然会有新的“小松鼠”或“ 樵夫”被淘汰出来。4集体分
3、享活动的感悟。六、注意事项1要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便于“小松鼠”、 “樵夫”跑动变化。2本活动是人数越多效果越好,出现无家可归的“小松鼠”和没有“小松鼠”的“ 小木屋”均被认为是淘汰。3主持人要关注多次被淘汰的“小松鼠”和“ 樵夫”,可以请他们表演节目或交流被淘汰的原因及心理感受。七、活动扫描1活动点评“松鼠搬家”游戏是在快乐的笑声中进行。在激烈动荡的“ 森林大火 ”中,机灵的“ 小松鼠”很快找到了新的家;勤劳的“樵夫”不仅搭好了新“ 屋”,还热情地呼唤着“ 小松鼠”进“屋”,形成了和谐的“松鼠之家” 。假如“小松鼠”和“樵夫”没有主动交往的意识,没有积极合作的态度,没有有效竞争的能力,被淘汰
4、是必然的。活动一开始主持人就安排了两只以上无家可归的“小松鼠”,所以按一间木屋一只“ 小松鼠”来安排,一定有“ 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来。但主持人发现,有的小木屋里住着两只“小松鼠”。是强行登陆还是友情邀请?这时就得请出两只“小松鼠”问个明白。原来一只“ 小松鼠”无家可归时,温馨的“ 松鼠之家”热情地邀请它加盟,接纳与包容使“小松鼠”感动万分。虽然游戏规则中要求是一间小木屋中住一只“小松鼠”,但出现了一屋住双鼠的情形,主持人对此不是否定而应该肯定,欣赏这种突破规则开放思路的态度,提倡这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精神。游戏一方面让大家感受竞争的压力和残酷,另一方面也体验了温馨与快乐。
5、2活动案例游戏开始了,两只无家可归的“小松鼠”小红与小黄时刻准备寻找新的“家”,但是“ 松鼠搬家”、 “樵夫砍柴”、 “森林大火”一轮下来,小红还是没有找到“家”。她呆呆地站在中央,怪可怜的。大家望着小红心里既是开心又是担心。开心的是在竞争中,自己都找到了新的“家”,担心的是小红为什么找不到“家”。第二轮游戏开始了,小红看准一个机会刚想往里钻,但另一只“小松鼠” 捷足先登把她挤了出来。小红摔倒了,她躺在地上好久没有起来主持人以为她受伤了,赶紧跑过去将她扶起来,关心地问:“伤着了吗?”“没有”,小红轻声地答道,眼泪流了出来。主持人惊讶,在一片笑声的游戏中,为什么看到的小红是痛苦的表情及伤心的眼泪
6、。主持人将小红拉到身边,有力的手搭在她肩膀上,轻轻地说:“没关系,我们可以找到家 。”游戏在继续进行,主持人与小红一起快速地搭起一个小木屋,并主动出击套上一只“小松鼠”, “松鼠之家”建成了,小红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在集体分享感受时,主持人请小红谈谈自己的感受,她不好意思地说:“谢谢老师,我找到了家的感觉。 ”事后主持人了解了小红的情况,她是个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孩子,平时与人交往很少。开始让她成为无家可归的“小松鼠”,她就感到紧张和担心。激烈竞争的游戏使她一时无法适应, “呆呆地站在中央” 令她更加焦虑与自卑,另一只“ 小松鼠 ”把她挤出“ 小木屋”的时候她感到委屈和绝望,所以眼泪禁不住流了下
7、来。主持人的帮助,不仅使她找到了“家”,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点自信和自尊。第 5 章 多元排队一、活动目的1通过“多元排队” ,让学生寻找一个客观、真实的自我。2根据自己在“多元排队” 中所处的不同位置,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客观地位,消除对自己的过高或过低评价。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 20 分钟。三、活动道具无。四、活动场地室内、室外均可。五、活动程序1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大家面向圆心站立。2主持人宣布排队开始,大家根据某一特征要求调整自己的位置。在调整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首先请大家按个子高矮排队,高个子排在主持人左边,按顺时针方向从高到矮依次排列。第二次请大家按出生月、日的顺序排队,1 月
8、1 日出生的排在主持人左边,按顺时针方向从月、日的小至大依次排列。第三次请大家按体重排队,重量大的排在主持人的左边,按顺时针方向由重至轻依次排列。每次排完后,都通过说出自己的身高、或出生月日或体重数字检查是否有人排错了队,排错者需说明理由,大家一起帮助澄清。六、注意事项主持人一定要强调排队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否则会失去游戏的意义。对排错队的学生,要耐心启发其分析自己排错队的主观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客观原因。既不要轻易放过,也不要让其感觉出丑。主持人要敏锐地抓住“多元排队”中典型的案例进行剖析,如过矮、过胖、过大、过瘦、过高的及错位严重的等情况。七、活动扫描1活动点评这是一个每个学生都可以轻松参与
9、的活动,不需要与人合作,也没有竞争的压力,只要你了解自己,又能与他人作简单的交流。 “多元排队”从身高到体重,再到出生月、日,是由浅入深地逐步递进。因为面对一个陌生的群体,想要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可通过观察、询问、交流等方式,游戏规定不允许用语言交流,给你设置了障碍,但努力一下完全是可以突破的,这决定于你的交往态度与技巧。有的人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准确位置,因为他知己知彼;也有的人一次次地站错了位置,被请出了队列,因为他总是以“想当然”、 “凭感觉”、“我以为”、 “大概吧 ”来做主观判断。游戏告诉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开放自己与人交往很重要。在“多元排队”中,每个人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满意的,也
10、有不满意的。消极心态的人总是以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积极心态的人是悦纳自己,欣赏他人,扬长补短。2活动案例在一次学校心理协会发展会员的面试活动中,主持人安排“多元排队”的游戏。50 个彼此陌生的学生,在不允许用语言交流的情况下,寻找自己的位置。大部分学生以热情开朗、积极主动的态度完成着游戏的要求。主持人发现一个文静的女孩子,她不是主动排入队伍,而是怯生生地站在一旁。不能用语言交流,她就没有其他的交流方式了。按身高、按体重、按出生月、日排队她都错了。当主持人问她为什么没能找到自己准确的位置时,她的回答令人吃惊:“我只知道自己的身高、体重、生日,我从未问过别人,他人的个
11、人资料与我什么相干。 ”这是一个典型的人际交往有障碍的学生,一次简单的游戏让她的个性暴露无遗。第 6 章 体验放松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学会释放紧张的情绪,懂得松弛之道。2让学生集体体验放松的感觉,掌握自我放松的要领和技巧。二、活动时间大约 30 分钟。三、活动道具放松音乐磁带。四、活动场地室内。五、活动程序1热身“过电”游戏全体同学以圈形站立,伸出左手手心向下,伸出右手食指向上与相邻同学的左手手心接触。主持人随机喊一些数字,当喊尾数是 7 的数字(如 27、37、47107)时,学生要设法左手抓,右手逃,以体验心理紧张的感觉,可反复几次。2让学生先体验肢体紧张的感觉。体验的顺序依次为手臂部、头
12、部、躯干部、腿部。(1)手臂部的紧张。伸出右手,握紧拳,紧张右前臂;伸出左手,握紧拳,紧张左前臂;双臂伸直,两手同时握紧拳,紧张手和臂部。(2)头部的紧张。皱起前额肌肉,像老人那样皱起眉头;皱起鼻子和脸颊(可咬紧牙关,使嘴角尽量向两边咧,鼓起两腮,仿佛在极痛苦状态下使劲一样) 。(3)躯干部位的紧张。耸起双肩,紧张肩部肌肉;挺起胸部,紧张胸部肌肉;拱起背部,紧张背部肌肉;屏住呼吸,紧张腹部肌肉。(4)腿部的紧张。伸出右腿,右腿向前用力像在蹬一堵墙,紧张右腿;伸出左腿,左腿向前用力像在蹬一堵墙,紧张左腿。3让学生进行想象放松。播放轻柔的音乐,根据主持人的指导语让学生进行想象放松:“我仰卧在水清沙
13、白的海滩上,沙子细而柔软。我躺在温暖的沙滩上,感到舒服,能感受阳光的温暖,耳边听到海浪声音,感到温暖而舒适。微风吹来,使我有说不出的舒畅感觉。微风带走我的思想,只剩下一片金黄阳光。海浪不停地拍打海岸,思维随着节奏飘蒎,涌上来又退下去。温暖的海风吹来,又离去,带走了心中的思绪。我感到细沙柔软、阳光温暖、海风轻缓,只有蓝色天空和大海笼罩我的心。阳光照着我全身,身体感到暖洋洋的。阳光照着我的头,我感到温暖与沉重。轻松暖流,流进右肩,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我右手,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又流回我右臂,感到温暖沉重。又流进我后背,感到温暖沉重,从后背转到脖子,脖子感
14、到温暖沉重。我的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左肩,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了左手,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又流回左臂感到温暖沉重。我呼吸变慢,变得轻松。心跳也慢,有力。轻松暖流,流进右腿,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右脚,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又流回右腿,感到温暖沉重。呼吸变慢,越来越深,越来越轻松。轻松暖流流进腹部,感到温暖轻松;流到胃部,感到温暖轻松;最后流到心脏,感到温暖轻松。整个身体变得平静。心里安静极了,已经感觉不到周围的一切,四周好像没有任何东西。我安然躺卧在大自然中,十分自在。 (静默几分钟后结束)4学生分享体验感觉
15、。六、注意事项1放松的环境要保持安静,光线不要太亮,尽量减少其他无关刺激。2学生可以找到任意一个放松的姿势,使自己处于放松、不紧张的状态,可以靠在沙发上,可以坐在椅子上,也可以躺在地板上。3放松时,学生闭上眼睛并配合深慢均匀呼吸。4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七、活动扫描1活动点评紧张和疲劳是现代许多人的感觉,对中学生而言,他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情绪容易紧张焦虑。学会放松,不仅可以松弛自己紧张的神经,而且也是一个人生活所应持有的态度。放松技术有很多种,它们对调节情绪都是比较有效的。效果大小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是
16、否真能掌握要领。要领主要有两个:(1)在整个放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深慢而均匀的呼吸。(2)要能体验随着想象有股暖流在身体内运动。显然,要掌握好两条要领必须经过多次练习和反复体会。放松前的紧张动作是为了更好地体验放松的感觉,这种感觉越强,人的记忆就越牢固。放松训练对增强机体的能量水准、消除消极情绪、促成积极的心理状态有重要作用。考试焦虑症患者、人际交往中容易怕羞紧张的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明显的收益。这个游戏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主持人的提示语进入放松状态,但也有少数学生达不到松弛的状态。作为主持人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2活动案例有一位同学,刚进入高中,感觉不适应能力,很容易紧张,与人谈话时也不例外,
17、遇到老师提问或考试时紧张得更厉害。他参加完放松训练后,感觉特别好,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不用那么紧张。在主持人耐心的指导下,他大体掌握了放松的要领。他很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来降低自己紧张的程度,于是提出想每天放学后到心理松弛室来进行放松,一来是这里的环境比较安静,二来也是想让主持人督促他每天坚持做放松训练,因为他担心自己意志力不够,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主持人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后面的一段时间里,这位同学几乎每天坚持做松弛训练,只有一次他因生病没有按时来。最初的几天,他做完了放松训练,感觉都很好的,可一到教室,他又觉得比较容易紧张,他开始怀疑放松训练到底管不管用。这时主持人及时消除了他的疑虑,告诉他
18、放松训练至少需要几个星期甚至数月的练习,这也是一个锻炼意志的过程。一旦达到了一个境界,放松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到那时就不用去刻意做放松训练了,因为你的心境已经平和下来,情绪已经放松了。坚持了一个多月,这位同学的容易紧张的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考试时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得厉害,基本上能正常发挥了。他很高兴,他说他要把这种放松训练介绍给他的一位也容易紧张的好朋友。第 2 章 我说你画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学会全局思维、清晰表述、准确回应。2学生学会多角度找原因,主动承担责任。3体验有效的信息沟通要素包括准确表达、用心聆听、思考质疑、澄清确定等。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 1015 分钟。三、活动道具两张样图,
19、每人一张 16 开白纸和笔。四、活动场地室内为宜。五、活动程序1第一轮请一名自愿者上台担任“传达者”,其余人员都作为“倾听者”, “传达者”看样图一两分钟,背对全体“倾听者” ,下达画图指令。2 “倾听者”们根据“ 传达者”的指令画出样图上的图形, “倾听者”不许提问。3根据“倾听者” 的图, “传达者 ”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4第二轮再请一位自愿者上台,看着样图二,面对“倾听者”们传达画图指令,其中允许“倾听者”不断提问,看看这一轮的结果如何?5请“传达者”和“ 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并比较两轮过程与结果的差异。六、注意事项1第一轮与第二轮两张样图构成基本图形一致,但位置关系有所区别。2
20、两轮中的“传达者” 可以为同一人,也可以为不同人。3邀请“倾听者” 谈感受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如画得较准确的和特别离谱的,这样便于分析出造成不同结果的多种因素,从而找到改进的主要原因。七、活动扫描1活动点评主持人把游戏的大致过程与要求解说完后,就有不少的自愿者要求担任“传达者”,特别是当“传达者”2 分钟看完样图一后,都觉得比较简单。主持人问:“你能够准确地把信息传达给全体倾听者吗?”“没问题!”“传达者”总是自信地回答。当“传达者”一个个指令发出后,教室里渐渐地开始不安起来,可以听到越来越多的议论声、抱怨声、责备声。甚至有人说:“自己都搞不清楚,还说什么,越说越糊涂了。 ”也有的人干脆放下笔
21、拒绝接受指令了。“传达者”自己也明白为什么会如此表达不清楚,很少有人能够画出与样图一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传达者”与“ 倾听者”的交流,发现理解、表述、质疑、回应都是有效沟通的基本要素。第二轮中“传达者” 与“ 倾听者 ”尝试和体验了有效沟通, “倾听者”们画出的图形与样图二基本相同,结果令双方满意。2活动案例高一(6)班的钱为民同学,上学期自荐要求当班干部,结果当了班长。他积极性很高,想了不少点子,想在班上一展身手,但不知为什么工作没有实效,同学们对他也有意见。前段时间班级改选班长,他落选了。在“我说你画”游戏中,他主动要求担任“ 传达者”,结果出现了表达不清, “倾听者”无法理解其指令的意
22、图,没有完成“传达者”的工作。在与“ 倾听者” 的交流中,钱为民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第一,传达意图不明确,对样图一中几个几何图形的比例关系、位置关系没有搞清楚,表述时语言不精练,指令不明。由于背对“倾听者”无法进行对话沟通,所以自以为说清楚了,其实根本是一片糊涂。第二,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所以不但工作没有成效,而且同学关系也不理想。在第二轮推选自愿者时钱为民又主动要求当“传达者”,在主持人的同意下,他努力地思考和积极尝试着有效沟通的要素,看到“倾听者”们在自己的引导下准确地画出与样图二相同的图形时,高兴地说:“谢谢同学们,我找到落选的原因,我还会竞选班长的。 ”第 3 章 “盲人”
23、旅行一、活动目的1通过“盲人”与“ 拐棍”角色的体验,让学生理解自助与他助同等重要。2让学生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 40 分钟。三、活动道具眼罩每人一只,复杂的盲道设计。四、活动场地室内与室外结合。五、活动程序大千世界充满着精彩,诱惑着每个人去索取、去享受、去追求大千世界也充满着艰难,迫使着每个人去面对、去承受、去改变在茫茫人海之中,有谁能与你同行、与你分担忧愁、与你快乐?不妨去找一找,不妨去试一试,体验一下自助与他助、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1在背景音乐声中,每个人戴上眼罩扮演一个盲人,先在室内独自一人穿越障碍旅程,体验盲人的无助、艰辛、甚至
24、恐惧。2所有学生中一半人继续扮演盲人,另一半人扮演帮助盲人的“拐棍”,由“拐棍”帮助盲人完成室外有障碍的旅行。完成后交换角色重新体验。3所有学生均扮演盲人,并两个盲人相互帮助到室外走过一段障碍旅程。4学生们交流: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六、注意事项1本方案设计了三种情况的“盲人”之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只做其中的一种。2障碍旅程的设计,应该有跨越、钻圈、下蹲、上攀、独木桥、上下楼等多种障碍。3 “盲人”旅行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最好配置适当的背景音乐。4在角色互换的旅行中“盲人”与“ 拐棍”最好不要选择同一人,以陌生的对象为好。七、活动扫描1活动点评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角色体验,许多人
25、掀开眼罩的第一句话是:“谢谢认错!”。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在障碍面前的无助、无奈、甚至恐惧,内心特别希望得到帮助与支持。“拐棍”的出现是“ 盲人”期待的。但做好“拐棍”也不是简单的事,因为许多 “拐棍”自己能看到前面的障碍,就以为“没什么,我肯定可以顺利通过”,带着一份自信和勇气,领着“盲人”快速前进,无法体会“盲人” 为什么如此犹豫不前。仔细想想,还不是没有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吗?“盲人” 对眼前的一切一无所知,心存戒备,对“拐棍”的引导还不是十分信任,所以步履不可能轻松,心底无法坦然。通过“盲人”与“ 拐棍”角色互换的体验,反思自己在帮助他人与信任他人中的不足,在活动中,进一步化验
26、了信任与被信任的欣慰与快乐,所以“谢谢你!”是由衷的表达。2活动案例“盲人之旅”开始了,燕子与阿云成了一对,燕子是“ 盲人” ,阿云做“ 拐棍”。一路上,阿云非常精心地帮助着燕子,前面要下楼梯了,阿云走在燕子的前面,让燕子的一只手搭在自己的肩上,另一只手放在楼梯的扶手上,慢慢地,但也非常顺利地前进着。当走到楼梯拐弯处难度突然加大了,楼梯中央挡着一个呼拉圈,圈后又横着一根木棍。阿云好不容易让燕子钻过了呼拉圈,但那根不高不低的木棍怎么办?跨过去太高、钻过去又太低,阿云一咬牙,把燕子抱了起来,当燕子的双脚再一次落地时,已经越过了木棍。燕子心里非常感激阿云,虽然不能用语言交流,但彼此的信任感深深地建立
27、起来。阿云与燕子是穿越障碍最快的一对。在分享时,燕子拉着阿云的手说:“当你把我抱起来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多少年了,没人这样抱过我,何况是一个与我年龄、体力相仿的女孩,我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你把我抱了起来。 ”阿云笑着说:“ 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这么大的劲。但当时眼看着挡在前面的木棍,我想一定要帮助你通过,也许是责任心吧。 ”主持人问阿云一个问题:“我看你一路上对燕子照顾得特别好,不是搂着她的腰前进,就是走在她的前方引路,凡是有可以扶手的地方,你总是让燕子的手自己去感受和把握。你是怎样学会这一点的?”燕子说:“是妈妈教给我的。记得在小学二年级,我的眼睛出了问题,在治疗期间,医生把我的眼睛包了起
28、来,我做了十天的盲人 ,当时情绪低落,非常烦躁不安,是妈妈精心的照顾,使我感受到温暖与信心。妈妈不仅细心照顾我、安慰我,而且尽可能让我独立、自信。所以今天做这个游戏时,我就想到了妈妈,也想到曾是盲人 的我。 ”第 4 章 最佳配图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不妨听听别人的意见”,在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完善自己。2学会逐渐明确许多事情的答案是多元的,只是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已。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 20 分钟。三、活动道具印发“最佳配图” ,每人一张。(十幅图,两行,上下两两相对)四、活动场地以室内为宜。五、活动程序1主持人将“最佳配图” 资料发给大家,每人一张。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
29、2 分钟内把 10 个图案作两两配对。3全班交流“最佳配图” ,说出各自的理由。六、注意事项1要求学生之间先不讨论,独立完成“最桂配图”。2在全班交流中,充分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并将所有不同答案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汇总在一张图上,点评时一目了然。七、活动扫描1活动点评面对 10 个小图案,每个人心里都有较为肯定答案。所以很快大家做好了“最佳搭配”等待交流,这种主动性的气氛很好。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答案。通过不断地补充,发现每个图案几乎可以与任何一个图案搭配,并且还都有道理。开始认为只有自己的答案才是最佳的学生,慢慢地感觉到,别人的说法也很有道理啊!其实是没有最佳答案的。在搭配中主持人发
30、现,有的人习惯按类别形状搭配,如 1 与 7、4 与 9;有的人按功能搭配,如 2 与 8、4 与 5;有的人按联想搭配,如 2 与 6、9 与 10。这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文化修养进行理解与分析。交流的过程不是强调自己而是学习他人,交流的目的不是找出最佳答案而是丰富和完善最佳答案。2活动案例今天我们做“最佳配图” 游戏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班主任。当主持人把“最佳配图”资料发给大家,说明要求后,大家非常肯定地写出了自己的答案。最先交流的是一位男班主任,他十分自信地说:“我认为最佳的搭配应该是这样的,1 与 7 配,形状相似;2 与 8、4 与 9 配,类别相似;3 与 5 配
31、,因为信中包含着未知;6 与 10 配,中世纪的人与建筑。 ”他的话刚讲完,许多班主任都要求交流。第二位女班主任站起来就说:“我的答案与他完全不同,我认为最佳的配图应该是 1 与 10 配,2 与 6 配,7 与 9 配,4 与 5 配。3 与 8 配。理由么,1 是10 房子围栏上的部分,6 是历史人物,我们只能在影片中看到;9 中的儿童亲近大自然,4中的人打电话询问信中的问题,电脑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许多为什么。 ”主持人及时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他们两位的答案完全不同,都说自己的是最佳答案,大家认为究竟谁是最佳呢?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没有最佳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不同,做
32、出答案不同。主持人请所有想发表意见的老师交流了自己的答案,并把两两相连的线绘制在一张图上。密密麻麻不同颜色的连线中,大家发现同一个图案几乎可以与其他所有图案连接。如小孩子与 1 连是玩具,与 2 连是成长中录像记录,与 3 连是孩子心中充满十万个为什么,与 4连是他爸爸找儿子回家,与 5 连是孩子滑着滑板为邻居送信,与 6 连是阅读伟人传记,与7 连是在公园玩耍,与 8 连电脑游戏是孩子的最爱,与 10 连这是孩子的家。这仅仅是一种说法,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活动结束时,第一位发言的男教师说:“兜了一大圈,原来想让我们知道,其实没有正确答案。作为一个老师,常常会以为只有自己的说法是最佳的,其实不
33、妨听听学生的意见,有许多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答案与老师完全不同,但是没错的。 ”主持人归纳说:“多角度看问题,会得到多元化的结果;多角度欣赏学生,能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正确理念。 ”第 6 章 风雨同行一、活动目的1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接纳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2培养学生在体验团队合作中的扬长避短。二、活动时间大约需要 25 分钟。三、活动道具眼罩、口罩、短绳、篮球、雨伞、椅子、书包、水桶、抱枕等物品。四、活动场地室内或室外均可,但需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五、活动程序1按 7 人一组分组,在 7 人中规定有 2 个“盲人”、2 个“无脚人”、2 个“ 无手人”、1 个“哑巴”。
34、2在角色分配完成后,按要求“盲人”戴上眼罩、 “哑巴”戴上口罩、 “无脚人”捆绑双脚、 “无手人”捆绑双手。3主持人把他们带到比赛起点,让小组成员把所有物品搬运到终点,以用时最少的组为胜。4全班交流分享感受。六、注意事项1比赛记时从主持人宣布完游戏规则开始,即包括角色分配、扮演、合作等全过程。2设计的起点与终点间的距离应该大于 20 米,并且设置障碍提高难度。3每个组的所有物品,要求集体配合、共同承担、一次搬运完毕。七、活动扫描1活动点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但有的同学会感到有点残忍,因为要扮演残疾人,所以有人会说:这是残疾人运动会。但游戏确实让人感受了,每个人其实都有不完美、不健全的一面,
35、即所谓的长处与短处。人与人之间不正需要彼此的关心、照顾与协助吗?我们不仅需要独立与竞争,更需要依赖与合作。帮助他人与接受帮助同样是快乐的事,假如我们能够利用彼此的优势,取长补短地合作,不是更快乐的事吗?游戏“风雨同行” 寓意着我们在人生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雨”挫折,但同伴的支持与合作,可以令我们“风雨兼程、勇往直前”。2活动案例当主持人宣布完游戏规则,小组成员就热闹了。谁都不想当“盲人”和“哑巴”,因为看不到,说不了难受。但也没人愿意做“无脚人”、 “无手人”,因为只说不做无奈。所以一开始就为确定角色而费尽了周折。望着一大堆要搬运的物品,究竟怎么办呢?合作啊!要合作首先从合理的角色分
36、配开始。大家形成一种共识:无嘴的人用其腿;无腿的人用其嘴;无眼的人用其手;无手的人用其头。只要是对集体有利的,应该乐于承担,哪怕是牺牲个人的利益。小明和小强身强力壮,搬运物品是高手,就做“盲人”;秀秀与兰兰体重轻盈,口齿伶俐指挥是行家,就做“无脚人”;小峰与小亮沉着冷静、理智幽默,擅长协调联络,做“无手人”;还剩下一个琼月,就做“哑巴”。大家快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跑步来到比赛起点,见一大堆物品要搬运,小明和小强分别背上秀秀与兰兰。秀秀与兰兰把轻便的物品一起带上,不时地指挥全组成员。小峰与小亮一边联络指挥,一边把主要的物品往自己身上装。 “哑巴”琼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跟着大家的感觉走。不一会儿,7 个人顺利地完成了“风雨同行”,成为最快到达终点的小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