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专业成长 :三个维度六个重点郭春芳福建教育学院目 录一、教师发展轨迹与知识结构二、教师专业成长的二次发展三、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四、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重点一、教师发展轨迹与知识结构王阳明 :人的七个层次 奴 非自愿工作,辛苦难耐被人监督; 徒 能力不足但自愿学习; 工 老老实实按规矩做事; 匠 精于一门艺或技术; 师 掌握规律并传达给别人; 家 有一个信念体系,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圣 精通于事理,通达万物,大公无私,为人民立命。 大师级教师 (教育家 ) 卓越教师 (名师 ) 优秀教师 (学科带头人 ) 骨干教师 合格教师 新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台阶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标 志: 重视
2、规范 重视个性 重视品牌行为特征: 学会操作 学会反思 学会研究主要关注: 模仿、任务 对象、效能 规律、教学艺术新任教师合格教师成熟教师名师积累期 成熟期 创造期 新任教师:学习教学、规范教学( 模仿 自我关注 ) 合格教师:熟练备课、驾驭教学( 技术 任务关注 ) 成熟教师:创作教案、创作教学( 效果 学生关注 ) 知名教师:研究教学、发展教学( 事业 成就关注 )各类教师比较 :50%24%16%50% 24%16%10%第一层次:条件性知识第二层次:本体性知识第三层次:扩展性知识第四层次:实践性知识10%教师专业发展与知识结构的层次教师职业生涯与知识结构变化专家教师经验教师职初教师原理
3、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研究) 教师职业生涯有走向成熟与追求卓越的两次跨越 案例成为联结教师成长各阶段的纽带二、教师专业成长的二次发展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 两次成长构成。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 。 当前教师成长遇到的 瓶颈 ,不是第一次成长,而 是第二次成长 。 教师的 第二次成长的方式和途径 ,与教师的第一次成长有很大的 不同 。教师成长二次发展论:发展曲线图高原期第一次发展 90%第二次发展 20%两次成长的区别: 第一次成长主要是靠
4、 经验 ;在第二次成长中,理论学习 至关重要。 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 模仿 ;在第二次成长中,教师 反思 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 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 同伴的示范 ;第二次成长则主要依靠 专家的指导 。 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 行为方式 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的是 思维方式 有重大变化。 高度 不断追求卓越 宽度 提升学识素养三、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深度 学会理性思考深度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模型高度宽度(目标)(思想)(学识)60%27% 10%3%第三类人:短期目标清晰第二类人:目标模糊第一类人:目标茫然第四类人:长期目标清晰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
5、在失败阴影里挣扎。基本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整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第三类人大多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时有度假休闲、享受生活第四类人为实现既定的目标,数十年如一日,百折不挠,终成精英。30年后追踪结果表明高度 不断追求卓越 寓言 :三个泥瓦匠的故事 启示 : 目标的差异 导致了 成长的差异; 职业的态度 决定了 成长的高度。目标 不断追求卓越教师的职业心态 从业 敬业 乐业 追求功利价值 追求社会价值 追求人生价值马斯洛 :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 属 需 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 我 实 现 需 要发展性需要缺失性需要高度 不断追求卓越名师的产生是 追求卓越 的结果。 顾泠沅 :
6、做人要知足, 裘法祖 : 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教 学 艺 术教 学 模 式教学技能高度 不断追求卓越(经师 )(能师 )(人师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 ,然心向往之 .太史公云:宽度 提升学识素养 有 “ 底气 ” 扎实的专业功底 有 “ 眼界 ” 有 “ 根基 ” 宽广的学科视域 丰厚的文化底蕴宽度 提升学识素养 有 “ 底气 ” 扎实的专业功底顾明远:世上有四种老师 1.深入浅出2.深入深出3.浅入浅出4.浅入深出(轻负高效 )(重负高效 )(轻负低效 )(重负低效 )宽度 提升学识素养 学术 (扎实的理论功底 ) 艺术 (较高的教学水平 ) 技术 (较强的实践能力 )朱正元:“三术” 有 “ 底气 ” 扎实的专业功底宽度 提升学识素养 有 “ 底气 ” 扎实的专业功底 有 “ 眼界 ” 宽广的学科视域一位学科教师的教学内涵是否丰满 , 往往取决于他的学科视域有多宽广 .对所任教学科的内涵及本质的理解与把握教师的学科视野数学 :物理 : 作为理论思维的数学 作为技术应用的数学 作为文化修养的数学 是一门科学 是一种智慧 是一类文化其它? 英语 : 第一是语言层面 第二是文化层面 第三是思维模式层面风靡全球新加坡初中奥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