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客家服饰及风俗.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553486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服饰及风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客家服饰及风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客家服饰及风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客家服饰及风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客家男性衣服穿戴,与广府人无大分别。但所用布料,多数是家中女性织染的土布,俗称“十丈乌” 。颜色为蓝、黑、乌青、暗红等。虽易脱颜色,但可多次重染,即如新衣。 客家妇女在服饰方面较有特色,除穿自织自染的左衽大襟衫,大档裤外,还在其他穿发式方面有着独特风采。1.凉帽:以竹篾织成的园状竹笠。直径约 70 厘米;中间留一约 10-15 的园孔,帽顶刷上防水的桐油;帽沿缀上长约 20 厘米的带花边的黑色帽帘;凉帽下方中空处左右各有一根系带。从系带的颜色如区分未婚已婚妇女的身份。未婚少女用白色系带;已婚少妇多用红色系带;中老年妇女用的是青或黑色系带。过去系带多是妇女自己编织,花样极为讲究,是一种客家妇女

2、世代相传的技术。现在已基本失传。 2.头帕:俗称 “冬裙”或“包头仔”。是一幅长约 3 市尺、宽约面 1 市尺,边缘绣有白色花纹的细黑布,末端缀有系带。是客家妇女防寒用的,也可算是冬令用的一种饰物。 另有一种称为“抹额”的饰物,用多重宽约三四寸的长条厚布缝制而成。 3.围裙:因为客家妇女直接参与“家头灶尾”、“田头地尾”等沉重的劳动,为避免弄脏衣服而在上衣外加系的一绣花围裙。未婚少女用白色围裙;已婚少妇多用红色、青色围裙。4.发式:未婚少女多数把长发梳成大辫子、或梳成大辫后再盘成发髻。建国后流行梳成双辫,已婚妇女都要梳髻。 5.首饰:客家妇女喜爱各种首饰。有条件的人家,当少女出嫁时,做母亲的都

3、会准备一对银质手镯和耳环。待女儿出嫁“梳头”时戴上。因此,只要见有戴耳环、手镯的女性,必然是已婚的。6鞋子: 布鞋都是自制的。男式叫 “阿公鞋”,女式叫“阿婆鞋”,布底(用旧布糊成几十层的“布泊 ”)、布面(普通人家用 “家机布” ,有的有钱人家用绸缎)。鞋面颜色多为黑色。鞋式是宽口船型,不用鞋带,俗称“懒人鞋”。这种鞋今天仍然流行,市场有售,只是已换成胶底或塑料底,用机器制成。旧时,女装鞋还有“绣花鞋”,用绸缎或绒布为面,鞋面绣花或鞋头部镶花。多为富家仕女穿着。棉鞋,又称“老人鞋” 、 “过冬鞋”,形款与阿婆鞋一样,里面用棉花为絮,供老人冬天穿着,多为富裕人家才有。有钱人或有官职的人还穿“靴

4、”(俗称“官鞋” ),与古装戏里的靴一个样式。草鞋有两种,一种是用干稻草编织的(俗称“秆草鞋”) ,用麻绳为“ 经”、草索为“纬”,编成“脚底形”,前头两边及后边“鞋跟 ”用绳带串起即可穿着,制作经济简便,一面穿旧了还可以“反底” 再穿。这是劳动用鞋,几天穿一双。 另一种鞋是“布泊” 底(后来改用 “车轮胶底”) ,前头一个 “鞋鼻”,左右各两个布 “耳” ,后边“布跟” (俗称“鞋疼” )都留有“眼”,田苎索扎好后,用布带串起,即可穿着。男女鞋样相同。旧时,多为劳动、挑担、走路时穿着。这种草鞋比 “秆草鞋”耐穿,客家妇女大多都会制作。现在,上述两种草鞋都已绝迹,被胶鞋、皮鞋所代替。穿胶鞋是近

5、代才兴起的,开始均是南洋进口的“力士鞋”,后来有 “回力鞋 ”、 “球鞋” 等。皮鞋是更后才兴起。这与全国各地差不多。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情。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后,新娘要站在门口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这是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 ),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新娘被背出家门,上车时她的兄弟要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便要放声恸哭。 到达男家后,新娘还要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之后才开始婚礼的各个程序。 客家凉帽 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凉帽用薄薄的蔑片或麦杆编成,斗笠的顶部缝着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垂挂着五寸来长的

6、彩布,未婚的姑娘还要在垂布的两端挂五颜六色的彩带。彩带是客家姑娘婚否的标志。凉帽除了有遮阳、防雨、防尘的功能外,亦是客家妇女独特的头饰。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情。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后,新娘要站在门口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这是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 ),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新娘被背出家门,上车时她的兄弟要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便要放声恸哭。 到达男家后,新娘还要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之后才开始婚礼的各个程序。 客家凉帽 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凉帽用薄薄的蔑片或麦杆编成,斗笠的顶部缝着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

7、,垂挂着五寸来长的彩布,未婚的姑娘还要在垂布的两端挂五颜六色的彩带。彩带是客家姑娘婚否的标志。凉帽除了有遮阳、防雨、防尘的功能外,亦是客家妇女独特的头饰。客家风俗1、对歌以前客家人主要的娱乐生活就是唱山歌,客家山歌用有几种基本因定的内典调腔版,但内容极丰富,有叙事或对话式,更多的是情歌对唱,当然也有俏皮逗乐,男女刁搔的歌,任由发挥,即兴而创,因此,客家山歌一般都是在山间劳作时,为放松情绪、排除疲劳时才唱的,故称山歌。在莽莽的大山中,常常是不见人影,但闻歌声,男腔女调,尽情放歌,山风飘送,山高水远,无边无际,十分引人。2、捡等路客家人走亲访友、特别妇女回娘家,都会准备些礼物,一般都自产的瓜果或自

8、制米粄、发糕、鸡蛋之类的东西,方言称“等路” ,谁家有人客来,左邻右舍,特别是孩子,都会跑过捡“等路” ,那热闹的场面洋溢着暖暖的情意。3、慈母点灯“瘦地种松柏,家贫子读书” ,客家人历来尚读,认为读书是最好的出路,就是再穷再苦,都要缴(供)女子读书,父母心意,如灯盏之辉,尽管微暗、也要照亮孩子的前程。4、土地母亲“娶妻当娶客家女”质朴善良,勤劳俭节的客家妇女,具有泥土一般柔韧的性格和温暖的母性,象土地一样孕育万千生命的逢勃。千百年来,她们辛勤的耕耘着每一寸希望,为客家族群和客家文化的兴起发展真正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5、戽水客家人也敬神,还奉起了“田头伯公” (客家崇信伯公神灵) ,但天不下雨

9、,求也没用,河水也不会自己上岸,她们最相信的还是自己的双手。6、月光光“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月光光、照四方,船来等、轿来扛”千百年来,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客家童谣,在皓白的月光下传唱,歌声像故乡流淌的溪水,浸润了多少童年的心。7、讲古阿公的“讲古”里,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讲祖上迁徙的传说,祠堂前竖立的功名,也讲才子宋湘、李文古和三斤狗的故事,更讲劝人向上,为人处事的道理。8、端猪红客家人有很多习俗都能体现“和亲睦邻”的观念,端猪红便是一例。不管谁家杀猪(是件大好事) ,主家都会把一碗碗香喷喷的猪红分送给同屋的左邻右舍,然后请各家的长者前来吃顿饭,于是大家都能分享到哪种快乐,十分惬意

10、。9、燕子入屋家有福老古言语道:“燕子入屋家有福,捅燕窝、伤燕子会遭衰运”不管这话是否迷信,反正历来都很管用。可见生态保护是客家人古来有之的观念。10、偿酒闻名瑕珎的客家娘酒,其制作工艺也很特别,其中最后一道叫“炽酒” ,将娘酒原瓮置于露天空地上,在其周围点燃谷糠、锯末等燃料,用这种文火烤炽的酒既可去除湿气,又可使娘酒更加香醇,酒炽好后,主家都要当场开瓮打酒,请左邻右舍,尤其特别是有经验的长者过来“偿酒” ,希望在大家的品评中学到更多。11、补锅头客家人节俭,锅破了,补补再用,于是就有了“补锅头”的行业。补锅人很辛苦,风风雨雨,走村串户,起炉火,推风箱,满面汗水,锅底煤灰一抹黑,好在大家都热情

11、,倒茶水、送米菜,连小仔子(小孩)都搬椅搬凳,补锅师傅也“会出门”千恩万谢,伯姆长、大嫂短,嘴巴甜,手艺更好,补的锅平又滑,炒起菜来唔(不)挡铲(锅铲) 。12、放车筒围龙老屋门口有一个水塘,细仔子(孩子)们常往水塘“放车筒” ,截一段麻竹来,捅穿竹节,唯留一底,往里放些蚯蚓,然后沉进塘底用石头压住,几天后再捞起来往簸箕里哗啦啦一倒,哇,什么滑哥(塘虱) 、虾公老蟹、黄鳝鲫鱼等活蹦乱跳,十分喜人。13、砻谷要将谷子变成米,就要去砻谷。砻是客家一种传统的粮食脱壳工具,由竹丝编形、内填红土夯实,上面旋转的为盘,固定的为座,交接处多有竹齿,用以碎谷脱壳,使用时以长木勾推转可省力,速度宜快勿慢,可使谷

12、壳分离匀称、米粒不碎,故有快砻之说。14、放米要使谷糠与米粒分离出来,就要放米, “放米”的工具叫风车,纯木质结构,利用手摇风力原理去除尘土和谷糠的粮食净化工具,风车的前斗出精谷(或米) 、二斗出瘪谷(或糠) 、尾口出尘土杂碎之物,分类有序。15、磨豆腐客家人逢年过节都要蒸粄磨豆腐,这些都离不开石磨,石磨是用麻石刻置而成的粮食碾磨工具,外形原理与砻相似,主要用于磨浆,著名的客家豆腐和发粄、味窖粄就是这样磨出来的。与砻一样,使用时配用木勾可省力,而速度则宜慢勿快,磨出的豆浆或米浆才细嫩滑腻。16、踏粄碓是客家传统的一种舂米工具,木质结架,末端有一石臼,装盛粮食,碓头包铁,另一端是踏板,上有扶架,使用时可扶手,配合脚用力踩踏,就这样利用杠杆原理舂米成粉,客家人过年必备的甜粄(年糕)就是这样打置出来的。客家地区还存在二次葬的风俗,客家人重视风水,风水师在客家地区也非常吃香,客家人认为人死后应该选一个风水宝地,对于死者是出于敬意,还能给子孙们带来好运。因此死者死后的纪几年时间,家里人便会请风水先生找到宝地,再实行第二次葬。还有一种说法,客家人并非本地人,死后不愿葬于他乡,于是便将骨灰拿回当地进行二次葬。也有写客家地区没有二次葬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服装配饰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