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幼儿常规培养的策略一、研究背景幼儿的常规,是指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是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逐步加深的过程。要想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并使其行为形成规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常规的形成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和教师用各种方法引导和建立。 所以,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逐步加深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大班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教育常规,加强规则意识,就能为其顺利地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阶段铺平道路
2、。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同时,各项规则的建立是教师实施教养计划的保证,是班级教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集体教养幼儿的需要和重要的教育手段。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甚至三年的幼儿园教育,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己经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制力有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所增强,这些都为大班的老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促进幼小衔接有了较为有利的条件。要想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并使其行为形成规范,良好常规的形成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和教师用各种方法引导和建立。二、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其支撑理论幼儿:本课题研究的幼儿仅是本人工作的武进区机关幼儿园的幼儿。年龄为 36 岁常规培养: 幼儿一日常规是多方
3、面的,具体包括卫生常规(包括进餐常规、喝水常规、盟洗常规、卫生常识等);行为习惯常规(包括午睡常规、坐的常规、礼貌常规、上下楼梯常规、入园常规、散步常规等);学习活动常规(包括户外、早操常规、体能游戏常规、教学活动常规等)。支撑理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也会因此要花费精力来维持各个环节的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通过研究,了解大班幼儿常规培养的具体内容,研究制
4、订出十分大班幼儿学生发展的大班幼儿常规培养的策略,为大班幼儿的发展提供积极有价值的建议。(二)研究内容1、阐述大班幼儿常规培养的策略的正确定性的重要性其中包括:(1)大班幼儿的身体(2)大班幼儿的身心(3)大班幼儿的未来发展二、理清现在大班幼儿常规培养的策略思路1.情境教学策略实施法2.共同商议策略研究法三、制定出具体的大班幼儿常规培养策略的实施方法四、研究方法与过程(一)研究方法1.调查法:开展课题研究前,对当前大班幼儿的常规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了现目前大班教学常规培养存在的问题。2.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方案实施研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充实、调整方案,提出新的常规培养实施策略,付诸于
5、实践,如此循环。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提炼,进行适时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与策略等。按阶段性的撰写大班常规培养策略的论文、教学笔记、总结等。4.个案研究法:跟踪大班教学常规培养策略研究的方法策略,通过研究效果好的常规方法来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大班幼儿常规培养的具体可行策略。(二)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前期浏览并搜集关于大班幼儿常规培养的专著文章并且多听其他老师如何进行和开展大班幼儿常规培养。2.实施阶段:从心灵引导、以身作则、循序渐进、细心观察、引导理解等五个方法来开展和实施大班幼儿常规培养的策略。3.总结阶段。五、重
6、点研究内容与问题解决(一)爱心相随,情感相融,心灵引导首先,幼儿教师对孩子应做到四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提高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度,增强幼儿的信任感会很大的益处,在幼儿园里,要想把班级常规培养好,就得用上面这几种“心”来对待孩子,抓住幼儿的心理,要用爱心去博得幼儿的信任与喜爱;要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 ,我们教师要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礼貌、活动遵守规则的孩子,老师要经常说:“宝贝,真棒,老师爱你” 。时时注意捕捉幼儿在园的一点点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微笑示意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使幼儿信心十足,有成就感,与老师心心相融。“亲其师,则信其道”
7、 ,只有教师和幼儿情感相融,教师才能顺利引导教育幼儿。在日常工作的管理中一定要注意按照规程的要求,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点,多鼓励,多表扬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尝试用心灵引导指挥孩子的方法,学会用眼神和动作来指挥孩子。用心灵引导孩子就是在每一次活动前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指导。对做得好的幼儿给予及时的表扬,报以赞同的微笑,或轻轻地抚摸孩子的头,让孩子深深地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清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这样,能够大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地调动他们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并随时地运用眼神或者是手势提醒他们,让他们形成一种随时随地
8、都会看教师表情,会看教师动作的习惯。所以,我们教师要用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从而形成一个民主、平等、亲密、友好、和谐的班风班纪。(二)以身作则,榜样激励,正面强化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时以身作则,大方的仪表、优雅的举止、高雅的谈吐会给予幼儿规范的形象熏陶。如每天给孩子一个干净的教室环境,教师的个人物品摆放整齐,教师间的交流亲切温和,渐渐地,让孩子在这种示范中得到好的影响。教师在幼儿心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许多事情幼儿都是跟着教师学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幼儿的,在幼儿的心目中能够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
9、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然后利用榜样激励法让幼儿通过老师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幼儿有个标准学习,使其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但幼儿对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因此,我们老师应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特别是对能遵守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并鼓励其他幼儿像其学习,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解决幼儿不会叠被的问题,老师可以让做得好的、养成叠被习惯的幼儿做示范、展示给幼儿看,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学会叠被,当幼儿叠完后,老
10、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幼儿有种荣誉感,逐渐养成自己叠被的好习惯。对幼儿的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巩固其良好品行,是对幼儿的正面强化。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的正确行为,获得及时的正面强化,而使其固化下来,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三)循序渐进,反复巩固,持之以恒1、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不怕烦,有耐心,多与孩子交流。根据幼儿特点,采用儿歌和讲故事、比赛等形式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样才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有信心按常规要求完成活
11、动中的任务。2、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行为巩固法是教师定期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检查和评比,从而是幼儿在生活常规的约束下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巩固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组织孩子洗手、入厕时,常常会出现你推我挤或是吵闹的现象,教师在给予孩子提醒或者禁止的时候,效果总是不太理想。采用反复重来的方法让幼儿按要求去做,第一次不行从来,第二次不行再重来;如此反复的练习,直到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为止。教师也可以评明星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时间一长,大班孩子们就都适应并遵守这一规则。3、要想幼儿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常规,有一点
12、也非常重要。那就是要持之以恒,同班人员要做到一致性。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并且要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行动一致,配班教师应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结合一日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大班幼儿所应达到的水平,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常规管理办法,然后几个人一起来维护执行,让孩子们形成习惯,心中有了标准,如搬椅子的姿势一定要两边手,听到哪种音乐就坐在哪种线条上。不要让幼儿有空子可钻,最忌讳这位老师严,那位教师松,好不容易有点成效了,那位老师一带班,孩子又松散起来。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根据不同的老师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所以,同班人员应该在平日的工作中不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克服时松时
13、紧的现象。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对幼儿的基本常规常抓不懈,才会使班里孩子的常规能保持稳定,良好的状态。(四)细心观察,关注全体,兼顾个别作为幼儿教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来渗透对幼儿的常规教育,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细心观察,留意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每个细节,要做到教育在每个细微处。教师要用心观察并不断改进。当关注每个孩子的动作、表情、言语,就会发现孩子需要什么。发现问题及时利用谈话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督促幼儿严格遵守。要让每个孩子都看见自己的优点,使其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多表扬,少批评,在日常生活中评选学习积极举手的孩子、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好人好事等。让每个孩
14、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孩子们的热情高,效果就好,全班形成一种“你争我赶做先进”的现象,这样良好的班风就能逐渐形成。组织纪律只要是大部分孩子能够做好就不要再去强调,对待个别孩子用眼神或动作去提醒即可,可以走到他的身边,可以和他对视一下引起注意,常规培养有时是“无声胜有声” 。切忌当着全体孩子的面不停地叨叨,一定要等所有的孩子都按要求整齐划一才肯罢休。其实这样是不可能做到的,当你说这个时那个又烦了,所以不要太斤斤计较,他们毕竟是孩子。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的“我们并不认为当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做声或是像瘫痪病人一样不能活动才是遵守纪律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失去个性的人,而不是遵守纪律的人。 ”教师在对幼儿
15、进行常规训练时也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尽量让幼儿在活动中自愿的、渝快的形成良好的常规。比如在训练小声走路时,可利用“我学小花猫” 、“走路我不吵”的游戏进行。(五)引导理解,幼儿参与,家园合力1、引导理解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帮他们理解常规,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己有经验的基础上。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2、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是培养幼儿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如饭前便后活动后要洗手,大班的幼儿有的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忘记洗手,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教
16、师要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洗手?什么时候洗?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不洗手会把细菌带到身体里,使身体不健康,饭前便后应洗手;有的说洗手时水会把细菌冲走,应摸过脏东西后就洗手其中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洗手是讲卫生的表现,应该在饭前便后洗洗手,玩完玩具、户外活动后都应洗手,用流动水洗。当天,就没有“xx 不洗手”的声音了,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3、家园配合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家园合作无疑是培养幼儿常规的重要途径之一。要避免在园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现象。家园密切的配合,要求一致
17、,达到一致的教育目的,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活动常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就是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而良好的行为习惯造就人的性格和命运。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幼儿教师只要有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就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培养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儿童应从培养常规开始!参考文献:【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 幼儿园课程改革研究案例 ,新时代出版社。【3】任永泽.我们现代需要什么样的儿童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0,【4】 蒙台梭利儿童心理学 ,世界儿童出版社。2010【5】 课外阅读.中旬刊2011 年第一期【6】陈俊恬.学前教育1994 年第 z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