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语习语变体的认知阐释摘 要: 英语习语变体不仅是语用者对习语创造性地应用,也反映了语用者的认知思维方式 。人类在认识和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促成了人类的概念,并以特有的方式在语言结 构中加以兑现,人类以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将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投射为抽象的概念结构 。英语习语的变体是一般认知过程作用于思维、概念的结果。通过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 和原型范畴理论来探讨英语习语变体的现象,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英语习语变体的认知 本质。 关 键 词:习语;变体;认知;框架;范畴;原型 习语是某一语言团体由过去的经验而形成的概念,是人们约定俗成和习惯性的表达方式,它的 构成与应用有时不受语法和
2、逻辑规则的制约。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构 成、功能与应用有别于其他词语。英语习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在使用中不可改动,其中 任何成分不可替换、增减,它具有整体性(compositeness)、凝固性(institutionalization) 、不可替代性(irreplaceability)。然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多数习语可以根据语用者的 交际需要而进行多方面操作或转换1,使它们的组成部分不同程度地替换、拆分、 扩充、删减、位置更换,以及变换句法功能等,从而使语用者达到渲染气氛、烘托思想情感、 突出某种概念或诙谐幽默等效果。英语习语的变体不仅反映了语用者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和
3、灵活的创造力,也是认知能力的体现。认知语言学以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现实主义(experien tial realism)认识论为基础,认为人类的经验源于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 源于人类自身的感觉动力器官和智力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类的认 知能力,就是在这些相互作用、相互体验中得到运用发展。人类通过身体、大脑来体验世界 并取得经验。这种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概念,并以特有的方式在语言结构中加以兑现。 习语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习语表征为体验性,英语习语的变体是语用者基于自身体验 的大脑认知活动,是对固有英语习语形式进行有理据的、灵活加工的产物,是语用者认知能 动
4、性和灵活性的反映2。本文试以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原型和 范畴理论为依据来阐述英语习语变体的认知本质。 一、 英语习语变体与框架理论 1. 框架理论概述 Fillmore 在 1982 年出版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框架 理论,即在特定的语言框架中把由于经验而相连的概念划分到同一集合中。框架语义学出自 经验主义语义学的传统,认为框架是一种与某些经常重复发生的情景相关的知识概念,强调语 言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它将纯语言知识和概念联合起来3。 框架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把框架看成是一种体现人类经验的认知结构,研究人类如何通过 词语的意义,激活与这
5、个词语紧密相关的成分。人们为了理解语言中词的意义,首先要在大脑 中搜索相关的概念结构,这个概念结构为词在语言及言语中的存在和使用提供背景和动因。 这个概念结构就是语义框架。框架由相互关联的概念组成,要理解这一体系中的任何一个概 念,就必须理解整个概念体系,介绍任何一个概念都会激活所有其他概念4714。 如 uncle(叔叔)、aunt(姨妈) 、niece(侄女)、nephew(侄子)等词语同属于 kinship(亲属)框 架的成员。这个框架中的任何一个词语都会激活这个 kingship 框架。 2. 框架理论在英语习语变体中的应用 英语习语中某些词语可以构成语义框架,或者说,英语习语中某个语
6、义概念属于某个语义框 架。根据框架理论,英语习语变体是语用者在运用习语的过程中激活了某个语义框架或激活 了属于某个语义框架的概念的结果。 请看例句 : He ZZ(Zpoured the beansZZ)(他泄露了秘密 )。 to spill the beans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泄露秘密 ”,在例句中变体为 pour the beans。词 语 spill 可解释为:To cause or allow (a substance) to run or fall out of a containe r(使溢出,使溅出:造成或让(物质)从容器中跑出或溢出) 。而 pour 的释义是:To make
7、 (a liq uid or granular solid) stream or flow, as from a container(倒 :使( 液体或颗粒状固 体)从一容器中流出) 。可见 spill 与pour 这两个词同属于“让( 物质)从容器中跑出或溢出” 这一语义框架, spill 这一词所表达的概念,激活了它所属概念体系中相关的概念,使语用者 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从而生成了 pour the beans 这一变体成语。pour 与 spill 具有共同的属 性,属于同一框架,但所表达的语义要比spill 更强烈 ,语用者选择了它,来加强语言效果。 框架理论不仅对规则的语言现象作出合
8、理解释,同时对不规则的语言现象也给予合理解释。 例如, 在 restaurant(餐馆)的框架中,许多通过传统的上下义关系、整体关系等语义关系无 法相连的概念,如 customer(顾客)、waiter(服务员)、menu(菜单) 、order( 点菜) 等获得了一 种联系,即它们同属于 restaurant(餐馆 )这一语义框架中。再如,commercial trading(商品 交易)是一个认知框架 ,它包括四个语义要素 :buyer(买方)、seller(卖方)、commodity( 商 品)和 price(价格)。基于这种框架理论,英语习语变体的某些现象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请看以下
9、例句: It is very easy for those academics to look out of their ZZ(Zcarpeted ivory to werZZ) across the quagmire of business stagnation(对那些高等学府里的人来说,他 们很容易透 过他们舒适的象牙塔看到外面经济停滞的困境)。 英语习语 ivory tower 象牙之塔(高等学府,逃避现实生活的隐蔽处)被变体为 carpeted ivor y tower。tower(塔楼)这个语义框架可包含其他一些与其相关的概念,如地板、楼梯、塔顶 等等。那么,由 staircase(
10、楼梯)或 floor(地板 )我们会联想到 carpeted staircase,即铺了地 毯的楼梯,或 carpeted floor, 铺了地毯的地板。那么,tower 就变成了 carpeted tower。car pet 与 tower 在词义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在框架理论下,它们却会很自然地被联系在一起, 引起语用者的联想,产生了习语变体,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 3. 英语习语变体与视角的关系 视角(perspective)也是框架语义学所涉及到的描述语言的方法。视角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 。认知主体从不同的意向出发来观察同一情景或事件便可以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我们说出 的每一个句子或每一
11、段话语都有一个特定的视角,而进入我们视角的成分成为句子的核心成 分5162。对一个事件,不同的句子可能有不同的视角。 下面的两个例子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同一件事情: (1) Boston Bridge collapsed(波士顿大桥坍塌了) 。 (2) the collapse of Boston Bridge(波士顿大桥的坍塌) 。 例(1)描述的似乎是大桥坍塌的整个过程,观察的视角放在时间的不同状态的动态移动过程, 所以凸显的是时间关系,具体体现为动词 :collapsed。例(2)描述的是发生大桥坍塌的这样一 个事件,凸显的是整个坍塌过程的结果。这种凸显是认知者以动词认知域为基体,进行更高
12、层 次的认知处理和概念化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状态是作为一个完型加以记录的,所以凸 显的是非时间关系,具体体现为名词或名词化:the collapse5163。英语习语变体 也是语用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的结果。 请看例句: I doubted whether, even with much burning of the midnight oil, I coul d assemble the anthology by the deadline suggested(我怀疑,即使是点灯熬油我也不能 如期完成诗集的编纂)。 在这句话里,英语习语 to burn the midnight o
13、il(熬夜)被变体为 the burning of the midn ight oil。习语原型 to burn the midnight oil所展现的是熬夜的过程,强调的是事情发生 的时间顺序。语用者将它变体为 the burning of the midnight oil,与介词 with 连用,变成 了完成任务(即如期完成诗集的编纂)的方式,是将熬夜这一动作概念化,由to burn 变成了 th e burning,这反映了语用者以不同的视角来运用习语。再如:come of age(达到法定年龄)可变体为 come of college age(达到上大学的年龄);keepcompan
14、y(结交)可变体为 keep rather disreputable company(与不三不四的人鬼混);force(or drive) to the wall(逼某人至绝境)可变体为 force to the financial wall(逼某人 至经济绝境);jump the queue(插队,抢先获得某物)可变体为 jump the immigration queue( 抢先办理移民居住手续)。这些例子说明,语用者,即认知主体从不同的意向出发来观察同一 情景或事件,如 age, company, wall, queue 这些词,使它们在新的视角下产生不同的语言 表 达。这些词前面的形容
15、词所表达的内容就是语用者观察事物的新视野,这样一来,这些英语习 语在原有的意思上得到发展、扩充,产生新的内容。这种变体说明语义联系着场景(scene), 场景必须经过语言使用者的视角才能进入语言,并与语义发生联系5163。 二、 英语习语变体与基体(base) 和侧影(profile)理论 在框架语义理论里,显像指代词语象征的概念(相当于我们以往所说的指称意义),又经常 被称为概念显像;框架则用来指代理解概念显像所需的背景知识或概念结构,也可以看成是概 念显像所蕴涵的背景知识或概念结构6。根据 Langacker 的认知语法理论,词的意 义由基体(base)和侧影(profile) 两部分构成
16、。基体指的是语义结构在相关的认知域中所覆 盖的范围,即框架,如 kinship 一词,它是个基体,覆盖了“亲属”这一范畴 ,而侧影是在基体部 分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部分内容,即显像。如 uncle,它是个侧影,是“亲属” 范畴中的一员。词 义就是依托于基体语义域而成为侧影的部分。再如 radius(半径)这一概念只有依托于基体语 义域 circle(圆)才能得以理解。可见,base 就是个整体,profile 的意义只有在 base 中才能确 定。Fillmore 曾经这样定义框架这个概念:“ 当使用框架这个术语时,我心里想到的是一 个互相联系的概念体系,对这个体系中任何一个概念的理解都必须依赖对
17、其所属的整个结构 的理解。”41416 我们再以上面的句子为例,用基体(base)与侧影(profile)理论来解释说明习语变体现象。 It is very easy for those academics to look out of their ZZ(Zcarpeted ivory to werZZ) across the quagmire of business stagnation. 在 carpeted ivory tower 这个变体的习语中 , carpet 属于 tower 这个语义框架范畴的一员,ca rpet 是侧影(profile),tower 是基体 (base),要理
18、解 carpet 所表达的概念,首先要理解 tower 这 个基体所覆盖的概念,如地板、楼梯、塔顶以及地毯等等。语用者在识解这个习语的过程中, tower 的这个基体引发了 carpet 这个侧影,并被激活,产生联想,导致习语变体。 三、 英语习语变体与原型范畴理论 1. 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与框架理论有密切的关联,都涉及到语义的范畴问题。世界是由性质不同、形 状各异、色彩有别的事物组成的。人们为了清楚地认识世界,把这些千差万别的客观事物理 出头绪加以区分,便采用了分类这一基本的方法。分类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分类的 心理过程就是“范畴化 ”(categorization),而范畴化的产
19、物就是“ 认知范畴”(cognitivecategories)7214。美国心理学家 Rosch 指出:“人类的类属划分不应被看做是 历史事件的偶然性的产物,也不应被看做是某些人一时兴致的产物。”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看来,在范畴化的过程中,人们对属于不同类别的事物进行区分,将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归成 一类,然后提取某一个范畴中的物体所具有的共同属性8。如 robin(知更鸟 )、spa rrow(麻雀) 、ostrich(鸵鸟)等均属于一个范畴,即 bird(鸟类 )的范畴,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 属性。 范畴化或概念形成过程具有认知特征,是一种认知活动。范畴化完全可以被看做是人类心理 标记的集合,
20、它存在于心智之中,受直觉和感知的影响,并可以根据认知的目标和需要进行调 节76090。 2. 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所说的原型就是一个概念范畴或语言范畴中最具有突显性和代表性的成员。原型被 看做是认知参照点。因为原型通常具有认知上的突显性,它们最容易贮存和提取。一个范畴 的原型通常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事物,当问及一个范畴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范畴的原型成 员8。如当说到鸟的时候,人们会自然地首先想到麻雀、燕子而不是鸵鸟、企鹅, 因为前者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所以具有认知上的显著性。原型在范畴中起决定性作用。范畴 是以原型为中心而构建的。 3. “家族相似性” 理论 原型之所以能最好地表征范畴,是因为它有
21、更多的特征与该范畴的其他成员相同,但是,这不 是该范畴的全部成员都具有的共同特征。如 robin(知更鸟)、sparrow(麻雀) 、ostrich(鸵 鸟)等同属于鸟类的范畴,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具有相似性,但却不完全相同。范畴的其他成 员之间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这些联系就如同一个家族成员的容貌都具有一些相似性,但彼 此相似的情况又各有差异一样,Wittgenstein 把这些联系称为范畴成员之间存在的“家族相 似性”。Jackendoff 认为,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个具体范畴的事例必须以范畴 内部的某些联系为理据。同一范畴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一些联系,正是各种不同事物的 各种不
22、同的联系组成了各种不同的范畴。根据“家族相似性”原理,一个范畴的所有成员,是 由具有互相重叠特征的网络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相似性有时是一种总体上的相似性,有 时却 是一种细节上的相似性72441。以动物为例,动物按其特点被划分为多种类型, 如猫科动物、鼠科动物等等。猫和老虎并不完全相同,但却属于同一家族。 4. “原型”和“非原型” 理论 原型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提出范畴具有“核心” 和“边缘”之分,即“ 原型”和“非原型 ”这个事实。在原型理论中,完全符合范畴规定的是原型成员,部分符合规定的,则属于非原 型成员。原型成员处于范畴的中心,其他成员则视其与原型成员的相似程度分别处于从原型 到非原
23、型之间的各个位置上并具有不同的范畴隶属度8。如麻雀、燕子在 鸟类范畴中是原型成员,处于核心位置,而企鹅、鸵鸟的范畴隶属度最低,处于边缘位置,属于 非原型成员。 5. 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习语变体中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英语习语变体的这种语言现象置于原型范畴的理论下来探讨其认知特性。 请看例句: (1) a. Is Arafat his brothers keeper(此事与阿拉法特有关系吗)? b. In Denmark no one is his sisters keeper(在丹麦,人们都是各顾各的 ) 。 以上两句中被变体的原型英语习语为: Am I my brothers keeper(此事
24、与我无 关)。 (2) We should not entirely rely on the Japanese even when they are no t bearing gifts(我们不能完全依靠日本人) 。 原型英语习语为:Trust not the Greeks when they come bearing gifts(即使 希腊人带来礼物也不要相信他们;不要相信敌人)。 (3) Critics have had 150 years to do what they wanted with it and they did nothi ng. So Marie stepped in w
25、here critics fear to tread(评论家 们花了 150 多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一事无成。而玛丽竟敢来接手连评论家们都不能做 的事)。 原型英语习语为: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傻瓜总是胆大妄为)。 在例句(1)a 和 b 中,习语 Am I my brothers keeper 中的“I”被变体为 Arafat 和 no one。在 例句(2) 中,习语 trust not the Greeks when they come bearing gifts 中的 th e Greeks 被变体为 the Japan
26、ese。在例句(3)中,习语 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 o tread 中的 fools 和 angels 被变体为 Marie 和 critics。不难看出,I, the Greeks, Fools 和 angels 这几个在原型习语中被变体的词同属于一个范畴,其原型应该是 human(人类)。在 hu man 范畴中,I, the Greeks, Fools 是典型的成员;angel 具有相似性,处于边缘地位。在这些 习语变体的过程中,原型 human 具有认知突显性, 成为一个认知参照点,语用者围绕原型进行 相关推理。这种推理是建立在参考原型相似
27、性类比基础上的,语用者之所以能够灵活地变动 习语使之恰当地表达具体内容,就是利用了词语纵横交错的相似性网络和属性,自然而然地改 变替换原型习语中的某些成分,虽然词语被替换,然而词语的属性并未改变,都是围绕着 human 这一原型变体的7133。因此说,以上几个习语的变体是认知范畴化的产物,是原型 范畴理论的体现。 四、 结语 习语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语言的运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准确、恰当地运用习语会 使语言变得生动有力,而能够了解并掌握习语的转换功能,灵活运用习语则更会使语言锦上添 花,使静止的语言产生立体的效果,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 论述了英语习语变体现象,目的在于更清楚地理解英语习语变体的认知特点与本质,对习语这 一独特的语言现象有更透彻的理解,并能创造性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