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土壤肥料学试卷7-10.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52356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学试卷7-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土壤肥料学试卷7-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土壤肥料学试卷7-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土壤肥料学试卷7-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土壤肥料学试卷7-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土壤肥料学试卷(七) (土壤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 分,每题 2 分)1.土壤胶体:土壤中最细微的颗粒,直径一般为 1-100nm。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带有电荷,具有凝聚和分散作用。土壤胶体具有吸收性能,对肥力发展有意义。2.矿质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在 20%以下的土壤。3.热容量: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 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J/(g ), J/(cm3 ).4.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表征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性的曲线。5.土壤潜性酸:是指吸附

2、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 和 Al3+) 。二、是非题(10 分,每题 1 分) 对 对 对 错 对 错 错 错 错 对1.(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决定于土壤负电荷量。因此,土壤质地愈细,负电荷愈多,阳离子交换量愈大。2.( )某种离子在土壤中饱和度愈高,该离子对植物的有效性也愈大。3.( )湿润的土壤温差小,所以冬季麦田干旱时灌水防冻。4.( )由于气候等原因,我国南方土壤均为酸性土壤,而北方土壤均为碱性土壤。5.( )气体扩散是土壤通气的主要途径。6.(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条件的能力。7.( )土壤结晶矿物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部分地被直径大小、

3、电价相近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取代,晶体构型改变的现象叫同晶替代。8.(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的作用崩解破碎,并改变岩石成分的过程。9.( )成分有机残体的 C/N 比值愈大,有机残体愈易分解。10.( )在同一气候的小区域内,处于高坡地地形部位的土壤,淋溶作用较强,pH 值常较低地的低。三、简答题(30 分)1. 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和土壤呼吸的重要性。 (5 分)答:土壤空气组成特点:土壤空气中 CO2 含量高于大气,O2 的含量低于大气,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如 CH4,H2 等,而大气中此类还原性气体极少。土壤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影响土壤肥力发育,微生物生存和活动,

4、根系生长等。2. 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有哪些?( 5 分)答:(1)盐基饱和度 在一定范围内土壤 pH 随盐基饱和度的增加而增高;(2)土壤空气中 CO2 分压 石灰性土壤空气中的 CO2 分压愈大,土壤溶液的 pH 愈大;(3)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的 pH 一般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4 )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淹水或施有机肥促对土壤的 pH 有明显的影响。3. 试述土壤基本物质组成与肥力的关系。 (10 分)答:土壤由三相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 (1)矿物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其化学成分差异很大,影响植物养分的元素供应,也会影响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原生矿物和次

5、生矿物有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对肥力形成有不2同影响。如质地差异对肥力有影响。 (2)有机质泛指生物来源的产物。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活动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尤其是特殊的有机质腐殖质,多方面的作用。养分供应、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土壤保肥性的提高、促进植物生长、消除土壤污染等。 (3)水对土壤非常重要。土壤水是极稀的土壤溶液,除了供作物吸收外,影响土壤其他过程和肥力性状。矿质养分的溶解、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土壤热特性、土壤物理机械性质、耕性等。 (4)空气是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的土壤成分。是土壤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的肥力因素。来源于大

6、气,与土壤水分相互消长。影响土壤水分和孔隙的因素都会影响土壤空气状况。土壤空气组成、土壤通气性都会影响作物生长和发育。4. 试述土壤结构中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其管理措施(10 分)答:团粒结构对于土壤的发育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团粒结构具备的条件:有一定的结构形态和大小;有多级孔隙;有一定的稳定性;有抵抗微生物分解破碎的能力。团粒结构对肥力的作用:能调节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调节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状况,改良土壤耕性,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创造团粒结构,减少团粒结构的破坏和损失,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的管理途径:农业措施和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分层施用有机肥,增加

7、土壤中的胶结物质,尽量使土壤和肥料混匀,注意连年施用,充分供给团粒结构形成的物质基础。正确的土壤耕作、合理的轮作制度、调节土壤阳离子组成、合理灌溉晒垡和冻垡等。(肥料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 分,每题 2 分)1.碱解氮:用碱提取法(包括碱性高锰酸钾法)所测得的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氮量。常用碱解扩散法和碱解蒸馏法两种。2.土壤速效钾:通常指土壤中水溶性钾与交换性钾的总和。3.植物营养诊断:以植物形态、生理、生化等指标作为根据,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4.缓释肥料:又称“长效肥料” 。由化学或物理法制成能延缓养分释放速率,可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肥料。如脲甲醛、包膜氮肥等。5.追肥:植物生长期间为调

8、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二、是非题(10 分,每题 1 分)错 错 对 对 错 对 错 错 对 错( ) 1. 石灰和过磷酸钙混合后施用于酸性土壤,既中和土壤酸性,又提供磷素营养,是一种好的施用方法。( ) 2. 豆科作物体内的氮含量大于禾本科作物(水稻、小麦等) ,所以在氮肥的施用上应优先在豆科作物上施用。( ) 3. 旱地淹水后,有利于土壤铁、锰有效性的提高。( ) 4. 农业土壤中,最小养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5. 硅是水稻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因此属于必需营养元素。( ) 6. 氯化钾的水溶液为中性,但长期施用却可以导致土壤变酸。( ) 7. 腐殖质多的土壤可以很好地保持土壤中

9、的锌,因此在这类土壤上作物不会缺锌。( ) 8. 作物生长后期施用氮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中粗蛋白质含量,因此农产品品质也会相应提高。( ) 9. 钾在作物体内的移动性很大,缺钾症状往往首先在老叶上表现出来。3( ) 10.肥料发展中的“高效化”主要是指不断提高肥料中养分含量。三、选择题(5 分,每题 1 分)D C C C C1. 从作物特性和生长时间上考虑,磷肥应首先满足( ) 。A. 大豆 B. 水稻C. 小麦 D. 油菜2. 导致根际土壤 pH 不同于非根际土壤 pH 的本质原因是( ) 。A. 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不同于非根际土壤B. 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与非根际土壤不同C. 根

10、对阴阳离子吸收的不平衡D. 肥料种类不同可改变土壤性质3. 一般而言,最佳施肥量要低于高产施肥量,两者间的差距决定于( ) 。A. 肥料的价格 B. 农产品的价格C. A 和 B D. 肥料的种类4. 下列肥料中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 ) 。A. 氯化钾 B. 硝酸钠C. 磷酸铵 D. 硝酸钙5. 某种复合肥的养分含量为 15、20、10,则该复合肥是( ) 。A. 高浓度复合肥B. 低浓度复合肥C. NPK 复合肥,N、P、K 的含量分别是 15%、20%、10%D. 化成复合肥四、简答题(25 分)1.为什么将 N、P 、K 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5 分)答:植物主要从土壤中吸收 N、P、

11、K,且对这三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比较多,而土壤所能提供的数量比较少,在农业生产中往往要通过施肥才能满足作物需求,因此 N、P 、K 被叫做“肥料三要素” 。2.为什么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 NH4+-N 时,作物的长势较施用 NO3-N 的好? (5 分)答:铵态氮肥是生理酸性肥料,施用后由于作物的吸收会引起介质变酸;硝态氮肥是生理碱性肥料,施用后由于作物的吸收会引起介质变碱。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 NH4+-N 后,会使得土壤中原来对植物有效性较低的养分(如磷、钙、镁等)活化,因而作物的长势较施用 NO3-N 的好。3.水旱轮作制中,化学磷肥的施用原则是 “旱重水轻” ,其依据是什么?(5 分)答:土

12、壤中磷肥利用率很低,淹水后磷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因为:(1)磷的总溶解量增加;(2 )土壤 pH 趋于中性,磷有效性提高;(3)土壤 Eh 下降可导致高价铁还原为低价铁,提高了磷酸铁盐的有效性,同时有利于闭蓄态磷的释放;(4)淹水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其中间产物对磷酸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磷主要依靠扩散到达根际,淹水有利于磷的扩散。磷肥具有后效,在前茬作物上施用的磷肥,后作仍可继续利用。因此,在轮作周期中,不需要每季都施磷肥,而应当重点施在最能发挥磷肥肥效的茬口上,在水旱轮作制中磷肥的施用应遵循“旱重水轻”的原则。4.单质化肥混合施用,既可同时供应作物所需的几种养分,又可使肥料利用率和肥效

13、4提高,但并非所有化肥都可以混合。可分为三大类:可以混合;使用时混合;不可以混合。请指出下列各组肥料分别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并说明原因。 (1)硫酸铵与石灰;(2 )硫酸铵与磷矿粉;(3)尿素与氯化钾。 (10 分)答:(1)硫酸铵与石灰 不可以混合,原因: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壤后将会使得土壤酸化,产生的 H2SO4 可与石灰发生反应,降低石灰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作用。(2)硫酸铵与磷矿粉 使用时混合,原因: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与磷矿粉混合施用可提高磷矿粉的活性;由于磷矿粉呈中性至微碱性,若与硫酸铵混合可能会导致氮素损失,所以两者在使用前才能混合。(3 )尿素与氯化钾 可以混合,原因:两者

14、都是可溶性肥料,且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反应。土壤肥料学试卷(八) (土壤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 分,每题 2 分)1.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大类。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反映母质来源及成土过程某些特征,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常被用作土壤分类系统中基层分类的依据之一。2.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以外的有机质的总称。由腐殖物质和非腐殖物质组成。3.土壤生产力:是指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4.土壤水:土壤基本组成成分之一,是植物吸收营养的重要介质,影响矿质养分的溶解、有机质的分解和合成、土壤氧化

15、还原状况、土壤热特性、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和耕性等。是土壤肥力各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5.土壤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反映了土壤中致酸离子的含量,即土壤 pH 的高低。是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二、判断题(8 分,每题 1 分)对 错 错 对 错 对 错 错1.( )土壤容重的大小,可以反映土壤的松紧度,一般容重越小,土壤越松。2.(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可减少土壤的粘结性。3.( )土壤的宜耕期是指可以对土壤进行耕作的日期。4.( )土壤最大有效贮水量决定质地、结构等因素,壤土的有效贮水量最多。5.( )热容量是影响土温的一个重要热性质,热容量越大,土温越易升高

16、。6.( )导热率是影响土温的一个重要热性质,导热率越大,土温越易升高。7.( )土壤中的原生矿物大多颗粒细小,是土壤粘粒和胶粒的主要成分。8.(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愈大,对酸的缓冲性能愈强,对碱的缓冲性能愈弱。三、问答题(32 分)1.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什么作用?(10 分)答:形成过程: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土壤母质,土壤母质经过成土作用发育成土壤。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因素的作用,就没有土壤的形成过程。 (1)植物的作用: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质,把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吸

17、收富集到土壤表层;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生物固氮作用是土壤氮素的最初来源;植物根系活动促进土壤结构的发展和矿质营养元素的有效化。 (2)动物的作用:土壤动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动物的活动可疏松土壤,促进团聚结构的形成;(3)微生物的作用:作用非常复杂5和多样,可概括为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发展土壤胶体性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促进土壤物质的溶解和迁移,增加矿质养分的有效度。2. 试述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10 分)答: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大类。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反映母质来源及成土过程某些特征,对

18、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不同质地的土壤具有不同的肥力特征:(1)砂质土 土壤固相骨架松散,砂粒很多而粘粒很少,粒间孔隙大,含水少,保水性弱,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少,保肥能力弱,养分容易流失;热容量小,土壤温度升降快。 (2)粘质土 土壤中粘粒含量高而砂粒含量低,粒间孔隙数目比砂质土多但更为狭小,蓄水性好,通气往往不畅;矿质养分丰富,且有机质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热容量大,昼夜温度变幅较小。 (3)壤质土 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之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3. 试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和管理( 12 分)答: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

19、等特性各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具体包括: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保肥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有助于消除土壤污染等。从影响土壤有机质来源和转化等因素出发,对土壤有机质进行管理,可以确保土壤有机质有较高的含量和合理的组成和优良的性质。1)对土壤碳氮比和物理状态的调整,施用一定量的幼嫩多汁的植物残体,粉碎的植物残体,可以对土壤肥力发展有一定的影响。2)土壤水热状况的调整。3)土壤通气状况的调整。 4)土壤酸碱性的调节等。 5)增施有机肥。(肥料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 分,每题 2 分)1.大量营养元素:植物体内占干物质重量的 0.1%以上的必需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

20、钾、钙、镁、硫等。2.生理中性肥料:肥料中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无残留或残留部分基本不改变介质酸度的肥料。3.养分平衡:植物最大生长速率和产量必需的各种养分浓度间的最佳比例和收支平衡。4.反硝化作用:土壤中的硝酸根在通气不良时转化为气态氮损失的过程。5.经济最佳施肥量:获得单位面积最高施肥利润的施肥量。二、判断题(10 分,每题 1 分)错 对 错 错 对 错 对 对 错 错( ) 1. 对一般的土壤而言,其最小养分是保持不变的。( ) 2. 作物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往往不是因为土壤中该元素的总量不足,而是因为其有效性太低。( ) 3. 通气作用不良会引起水田作物缺磷。( ) 4. 最佳施肥

21、量总是低于高产施肥量。( ) 5. 只要条件适宜,旱地土壤也可发生反硝化作用。( ) 6. 施用氮肥对作物器官的生长具有普遍的促进作用。( ) 7. 尿素肥料施入土壤后,在被脲酶水解前也能发生流失。( ) 8. 混成复合肥一般不存在养分比例固定的问题。( ) 9. 过磷酸钙中含有游离酸,适宜在酸性土壤施用。( ) 10.水田往往比旱地更易缺磷。6三、选择题(5 分,每题 1 分)A C B B B1. 土壤中 NO3-易流失,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B.土壤还原性强C.硝态氮为氧化氮 D.微生物利用2. 尿素属于( ) 。A. 有机肥料 B. 含氮量最高的氮肥C. 酰胺态氮肥

22、 D. 缓释氮肥3. 普通过磷酸钙的制造方法是( )A. 酸制法 B. 热制法C. 机械法 D. 混合法4. 制造混合肥料时,造粒的作用主要是( ) 。A. 便于包装 B. 减少损失C. 避免肥料分层 D. 提高养分效率5. 下列几种化学肥料中属于生理碱性肥料的是( ) 。A. 碳铵 B. 硝酸钠C. 尿素 D. 硝酸铵四、问答题(25 分)1.据报道,水田表施铵态氮肥后通过反硝化作用而损失的氮量相当可观。试分析原因,并提出减少该损失的途径。 (5 分)答:水田水层以下有一层较薄的氧化层,氧化层以下为还原层。如果铵态氮肥表施,由于铵离子可被土壤胶体吸附,较多地集中于氧化层,在氧化层发生硝化作用

23、,形成的硝酸根渗漏至还原层,在还原层发生反硝化作用,从而造成氮素的气态损失。所以,应将铵态氮肥直接深施至还原层,这样可以减轻反硝化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2.叶面施肥有逐渐普遍的趋势,请问: (1)叶面施肥的优点何在?(2)叶面施肥时应考虑肥料的种类、施用浓度、施用时间与施用位置,请分别逐项讨论之。 (3)叶面施肥可否完全取代土壤施肥?请说明理由。 (10 分)答:(1)优点:能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能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作用。 (2) 肥料的种类不同,被叶片吸收的速率就不同。钾被叶片吸收的速率依次为氯化钾 硝酸钾 磷酸氢二钾;氮的吸收速率则为尿素硝酸盐 铵盐。在

24、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营养物质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如果浓度太高则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喷施时间应选在下午或傍晚进行,以防止叶面很快变干,增强叶片对养分的吸收。由于各种养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是不同的,所以要注意施用位置,如喷施铁肥时,以喷在新叶上效果为好。 (3)叶面施肥不能完全取代土壤施肥,只能作为根部营养的补充。因为:作物对大量元素氮、磷、钾的需要量比较多,单靠叶部营养是远远不够的;叶面施肥只能是为了解决某些特殊问题而采取的辅助性措施。3.指出下列敘述的真伪,并说明理由。 (1)水田不宜施用硝态氮肥;(2)对于马铃薯、甘蔗等根茎类作物,硫酸钾的施用效果优于氯化钾;(3)

25、肥料愈多作物产量愈高,品质也愈好;(4)肥料的溶解度越高越好;( 5)氮肥施用过多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高于施用不足。(10 分)7答:(1)对。因为土壤胶体带负电荷,不能吸附硝酸根,因而硝态氮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若施用于水田,易随水淋失或发生径流损失,从而降低肥料利用率。(2)对。因为马铃薯、甘蔗等根茎类作物虽然需钾量较大,但由于对氯离子比较敏感,所以宜选用硫酸钾。(3)错。因为作物的产量除了受到肥料施用的影响外,还受到其它因子的影响,因而在一定的范围内,施用肥料可以增加作物产量,但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其它的因子就成为了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这时作物产量就不再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4) 错。肥料的溶解

26、度大,虽然养分的有效性就大,易被植物吸收,但是肥效较短,易损失。 (5)错。氮肥施用过多和不足都会降低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土壤肥料学试卷(九) (土壤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 分,每题 2 分)1.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包含着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土壤结构体(或称结构单位)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其是团粒结构的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指土壤结构性。2.土壤相对年龄: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3.土壤发生层: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

27、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4.可塑性:土壤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当外力撤消时仍能保持变形的特性。5.土壤盐渍化: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二、问答题(40 分,每题 10 分)1. 简述土壤肥力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答: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是地球生命中能量和物质交换的库容。土壤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肥沃的土壤能够保持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土壤肥力,防治土壤退化的综合治理纳入发展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计划之中。我国近年来土壤肥力下降综合表现为:土壤物理性状(耕层变浅、容重增加)变差,土壤缓冲能力下降,各种污染加剧,

28、明显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土壤的培肥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 简述我国土壤形成条件和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的关系。答:(1)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的影响下,构成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地理条件。陆地植被大体上可以分为森林、灌丛、草甸、沼泽、草原、荒漠等植被。成土母质主要类型:碎屑型、碳酸盐型、含盐型、硅铝型、富铝型、还原型母质。(2 )主要土壤类型:(土纲)富铁土与铁铝土土纲、淋溶土土纲、雏形土土纲、均腐土土纲、人为土土纲、盐成土土纲。 (3)我国土壤形成条件和土壤类型、土壤分布的关系表现为:生物气候带的作用下,热量带和植被带呈有规律的更替,土壤类型也发生相

29、应的更替,呈现规律性。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大陆东部由北向南:灰土雏形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由东向西:淋溶土均腐土干旱土。按照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大陆东部由北向南:漂灰土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温带由东向西: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漠境土壤。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或中国土壤分类系统选一回答即可) 。83.试述土壤结构中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其管理措施答:团粒结构对于土壤的发育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团粒结构具备的条件:有一定的结构形态和大小;有多级孔隙;有一定的稳定性;有抵抗微生物分解破碎的能力。团粒结构对肥力的作用:能调节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调节土壤有机质中养分

30、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状况,改良土壤耕性,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创造团粒结构,减少团粒结构的破坏和损失,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的管理途径:农业措施和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分层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中的胶结物质,尽量使土壤和肥料混匀,注意连年施用,充分供给团粒结构形成的物质基础。正确的土壤耕作、合理的轮作制度、调节土壤阳离子组成、合理灌溉晒垡和冻垡等。4. 南方土壤的保肥能力一定比北方土壤的保肥能力弱。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土壤保肥能力的强弱与很多因素有关。不仅仅与土壤 pH 有关,还与土壤性状及土壤孔隙度、粘度等因素有关。(肥料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 分,每题 2 分)1.微量

31、营养元素:植物体内占干物质重量的 0.1%以下的必需营养元素。包括铁、锰、锌、硼、铜、钼和氯等。2.养分再利用:由根吸收或同化的养分通过木质部运到地上部茎叶,再从茎叶细胞移到韧皮部,直至运到植物其他正在生长的器官的多次利用。不同养分被植物再利用的程度差异很大,如氮、磷养分再利用率高,而钙、镁则很低。3.边际产量:当肥料的递增范围以零为极限时单位肥料的增产量。4.植物缺素症:植物因缺乏某种或多种必需营养元素以致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在外形上表现出特有的症状。一般属于生理病害。5.速效肥料:养分易为植物吸收利用,肥效反应快的肥料。通常指水溶性化肥和一部分易分解的有机肥料。二、是非题(10 分,每题

32、 1 分)错 错 错 错 错 错 对 对 错 对( ) 1. 反硝化作用是硝化作用的逆过程。( ) 2. 小麦后期追施氮肥不仅可提高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还可提高籽粒的品质。( ) 3. 油菜的“花而不实”是缺锌的重要症状。( ) 4. 尿素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 5. 硝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 ) 6. 大量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比微量元素大。( ) 7. 根 CEC 大的作物吸收土壤钾的能力较强。( ) 8. 作物缺铁会出现失绿症状,是因为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 9. 过磷酸钙中不宜在酸性土壤施用。( ) 10.土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提高。三、问答题(30 分)1.试述肥料利用

33、率的意义和措施。 (10 分)答: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营养物质管理的核心,作物对营养物质利用得越充分,则利用率9越高,报酬越高,遗留在土壤中的养分越少,对环境污染也越轻。提高肥料利用率首先要从养分平衡着手,作物需要平衡协调的养分供应。改善作物生育条件,培养健壮的作物也是提高养分利用率的重要途径。2.试述钾的植物营养功能及吸收形态。 (5 分)答:(1)钾的营养功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二氧化碳的同化率;促进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参与细胞的渗透调节作用;调控气孔的运动;激活酶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作物品质。 (2)吸收形态为离子形态。3.试从有机肥与化肥的区别说明

34、作物生产中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的重要性。 (5 分)答:有机肥养分种类全面但含量低,而化肥所含养分种类少但含量高;有机肥养分释放速度慢但肥效持久,而化肥养分释放速度快肥效短暂;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而长期单纯施用化肥可使土壤地力下降且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当前农业生产上单纯依赖化肥忽视有机肥施用的现象十分普遍,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且有利于农田养分循环及提高农业环境质量。4.指出下列敘述的真伪,并说明理由。 (1)磷矿粉以撒施为宜,过磷酸钙则以条施为好;(2)施用硫酸铵将导致土壤酸化;( 3)水田施用尿素,深施较浅施效果佳。 (4)水田磷肥利用率较旱田高;(5)氮肥施用过多对植

35、物生长的影响高于施用不足。 (10 分)答:(1)对。因为过磷酸钙是水溶性磷肥,宜集中施用,以减少与土壤颗粒的接触面;而磷矿粉为难溶性磷肥,以撒施为宜。(2 )对。硫酸铵为生理酸性肥料,施用后将会使土壤酸化。(3 )对。水田水层以下有一层较薄的氧化层,氧化层以下为还原层。尿素表施入土壤后,很快转化为铵态氮,由于铵离子可被土壤胶体吸附,较多地集中于氧化层,在氧化层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的硝酸根渗漏至还原层,在还原层发生反硝化作用,从而造成氮素的气态损失。所以,深施效果较好。(4 )对。因为:淹水条件下,磷的总溶解量增加;土壤 pH 趋于中性,土壤 Eh 下降磷有效性提高,促进闭蓄态磷的释放;有机物分

36、解不完全,其中间产物对磷酸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淹水有利于磷的扩散。(5 )错。氮肥施用过多和不足都会降低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土壤肥料学试卷(十) (土壤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 分,每题 2 分)1.土壤活性酸:是指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 H+离子。2.同晶替代: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其它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3.土水势:土壤水分在各种力作用下自由能的降低。包括若干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等。4.土壤碱化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是碱土分类及碱化土壤改良利用的指标和依据。5.土壤退化: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37、因人类开发利用不当而加速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10二、问答题(40 分,每题 10 分)1. 简述土壤质地分类及其对土壤肥力的作用和管理答:(1)根据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比例标准,土壤质地分为:沙土、壤土、黏土。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有:美国农业部、苏联分类制和我国土壤普查指定的分类方案。(如果答前 2 种分类,需要答出主要类型。 ) (2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壤质土肥力较高,适宜作物生长,水肥矛盾处理较好,是理想的质地类型。管理上要采取的方法:适当的沙粘比例,有机肥的合理使用,合理耕作等。2. 简述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发挥

38、) 。答:土壤污染指土壤中某种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土壤的净化能力,从而造成生态系统中影响作物或人类健康严重后果。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我国土壤中重金属较多的是镉和汞。镉污染涉及 11 个省市。汞污染 21 个地区。污染物三大来源: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物污染等。污染物质:无机物、有机农药、有机废弃物、化学肥料、放射性物质和寄生虫、病原菌、病毒。土壤污染防治:加强调查与监测,消除污染源,增施有机肥、铲除表土或换土,生物措施,人工措施的修复等。3.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答:形成过程: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土壤母质,土壤母质经过成土作用发育成土壤。土壤形成

39、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因素的作用,就没有土壤的形成过程。 (1)植物的作用: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质,把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吸收富集到土壤表层;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生物固氮作用是土壤氮素的最初来源;植物根系活动促进土壤结构的发展和矿质营养元素的有效化。 (2)动物的作用:土壤动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动物的活动可疏松土壤,促进团聚结构的形成;(3)微生物的作用:作用非常复杂和多样,可概括为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发展土壤胶体性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促进土壤物质的溶解和迁移,增加矿质

40、养分的有效度。4. 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土壤学的重要性。答:(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答)宏观:土壤重要性在于土壤的基本特点和植物对土壤的依赖性,同时,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认识客观世界,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微观:(具体专业应用)如:对于园林、园艺专业:土壤是栽培园林植物的基础物质,植物营养绝大部分来源于土壤。等(肥料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 分,每题 2 分)1.基肥: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2.质流: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养分随土壤水分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3.微生物肥料:又称“菌肥” 、 “菌剂” 。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

41、生物活细胞制备而成的肥料。主要有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磷细菌剂、抗生菌剂、复合菌剂等。4.氮肥利用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氮素占所施肥料中氮素总量的百分率。5.养分平衡吸收:植物按比例吸收各种营养元素的现象。11二、填空题(10 分,每空 0.5 分)1. 常用化学氮肥主要有 _尿素、碳铵、硫铵_(1 分) 。2. 一般情况下,酸性土壤较易缺 _等元素,而石灰性土壤则易缺_等元素,在有机质含量较多或一次性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易诱发缺_等元素。钙、镁、钾 铁、锰 锌、铜3. 碳酸氢铵是一种化学性质碱性、极易分解挥发的肥料,施用时应注意_深施_4. 土壤是由_ 、_、_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

42、积的_,包括_和 _。固 液 气 50% 矿物质 有机质5. 土壤矿物质来自_ ,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和_。岩石 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6. 土壤耕性的好坏,应根据 _、_和_三方面来判断,它与土壤_性质密切相关。耕作难易程度 耕作质量 宜耕期长短 物理机械性三、问答题(30 分)1.如何减轻化学氮肥对环境的污染?( 5 分)答:(1)充分考虑作物营养特征;( 2)土壤养分供应特征;( 3)改良化学氮肥剂型(平衡施肥,使用氮肥增效剂) 。2.简述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 (5 分)答:(1)差减法: (2)同位素 15N 法:3.试述养分进入植物体内的主要途径。 (10 分)答:(1)被动吸收:离子交换; 离子扩散(包括简单扩散和杜南扩散) ;(2 )主动吸收。4.有一土壤,某种养分含量低于临界水平,施用含该种养分的化肥无显著增产效果,施用含该种养分的有机肥有显著增产效果。试分析可能原因。 (10 分)答:可能原因有:(1)存在其它限制因子;( 2)施用量仍然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