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1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20181225359.pptx--点击预览
-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11.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件20181225358.pptx--点击预览
-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总结课件20181225356.pptx--点击预览
-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专题检测20181225357.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第 1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4-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百家争鸣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b)仁 -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仁政 辩证法 -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君主集权 -7-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8-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辨析思考 法家思想的影响提示 法家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 ,都起到重大作用。汉代以后 ,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 ,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9-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二、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c)1.孔子 :开创了儒家学派 ,提出 “仁 ”“礼 ”“德治 ”等思想主张。2.孟子 :继承和发挥了孔子的学说 ,提出 “仁政 ”学说 ,主张 “民贵君轻 ”。3.荀子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 ,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提出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10-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c)1.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 ,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形成的相互竞争 ,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11-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2.意义(1)思想文化 :①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② 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精彩的内容 , 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奠定了中国整个传统文化的基础。(2)政治 :① 影响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改革运动 ,推动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② 为后世治国方略的确立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2-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汉代儒学一、罢黜百家 ,推崇儒学 (b)六经 -13-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14-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资料卡片】 《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1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辨析思考 董仲舒的新儒学能够得到汉武帝全面肯定的原因提示 (1)社会根源 :面对封建割据问题和匈奴劫掠的威胁 ,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 ,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秩序。(2)形势需要 :汉初 “无为而治 ”思想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3)适应统治 :董仲舒的新儒学倡导 “大一统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利用 “天人感应 ”学说宣传 “君权神授 ”,有利于加强君主权威 ,宣扬 “三纲五常 ”,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1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二、太学的创建 (b)1.时间 :汉武帝时。2.设置 :中央设太学 ,地方各郡国设学校 ,初步形成地方教育系统。3.意义(1)性质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 人才的学校。 (2)对教育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对社会风气 :带动了民间向学风气 ,促进文化传播。(4)对统治 :打破大富豪大官僚垄断官位的情形 ,扩大了统治基础。(5)对儒学 :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政治管理 -17-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18-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c)1.科举制的实行(1)开始 :隋代开始实行。(2)内容 :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 ,考试内容主要是 。 2.影响(1)积极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 ,提升了儒生的地位 ,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2)消极 :儒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 ,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 ,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儒家经典 -19-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20-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宋明理学一、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b)仁 -21-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四书 -22-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知行合一 -23-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二、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 (b)1.儒学的困境(1)原因 :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 ,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 ,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表现 :东汉末年以来 ,儒学的权威性受到质疑 ,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24-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2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2.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 :道教和佛教的传播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2)唐代中后期 :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思想 ,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① 韩愈 :反对佛教和道教 ,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 ,提出了儒家的 “ ”思想。 ② 李翱 :提出从 “性命之源 ”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3)北宋 :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 ,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逐渐形成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道统 -2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27-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三、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c) -28-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c)1.主张(1)政治 :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主张限制君权 ;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2)经济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认为 “ ”。 2.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3.影响 :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工商皆本 -29-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30-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b)1.主张(1)政治 :批判 “私天下 ”的君主专制 ;提出 “ ”的主张 (“以天下之权 ,寄之天下之人 ”);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 (梁启超归纳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 (2)学术 :主张经世致用 ,注重实学。2.代表作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众治 第 2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3--4-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 (b)1.发明(1)秦汉时期 ,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2) 早期已经出现了书写用纸 ,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在西汉时期并行使用。 2.改进 :东汉时 ,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这种纸被称为 “蔡侯纸 ”。 3.外传 :公元 8世纪 ,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 ,之后造纸术传往欧洲。 西汉 -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4.影响(1)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 ,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2)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3)传入欧洲后 ,促进欧洲文化发展。-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二、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b)1.发明(1)最初的指南仪器称 “ ”,大约在战国时出现。《韩非子》中提到过 “司南 ”。 (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3)北宋《武经总要》中提到指南鱼。2.应用 :应用于军事和经济生活。北宋时期指南针已经应用于航海。3.外传 :12世纪末至 13世纪初 ,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然后传入欧洲。4.影响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司南 -7-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b)1.发明(1)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 ,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2)东晋 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提到 “火药 ”。 2.火药武器(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随后出现火炮。(2)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 ,武器发明家唐福把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献给宋朝廷 ;《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3)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3.外传 :12、 13世纪 ,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 ,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4.影响 :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 ,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葛洪 -8-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9-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四、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 (b)1.早期 :唐朝 ,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868年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进步(1)北宋 ,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胶泥 )。(2)元代王祯成功创制 ,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3)明代中期 ,铜活字得到较多应用。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编订的《古今图书集成》。3.影响 :提高了印制效率 ,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传到欧洲后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木活字 -10-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11-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辨析思考 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提示 (1)前者重经验 ,后者重实验 ;(2)前者重实用 ,后者注重理论的整理和总结 ;(3)前者多与农业生产有关 ,后者多与工业生产相关 ;(4)前者重综合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后者重分析 ,由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12-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中国的古代艺术一、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b)1.汉字的起源 :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2.书法的发展秦代 -13-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知识拓展】 甲骨文 ,又称 “契文 ”“甲骨卜辞 ”、殷墟文字或 “龟甲兽骨文 ”,它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 ,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14-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二、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 (b)1.东晋 :王羲之尤擅草书、行书 ,被后代尊为 “书圣 ”。2.唐代 :(1)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2)怀素、张旭则擅长狂草。3.宋朝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 ,都 以 名世。 行书 -1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三、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 (b)1.起源与发展 :石器时代 ,在陶器、岩壁、地面上绘画。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中国画 ”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2.中国画的分类(1)以题材分 , 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 ,有工笔和写意的区别。 (3)按风格分 ,有宫廷画、民间画和文人画 (士大夫画 )。-1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17-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3.基本特征(1)山水画 :是中国画的精粹 ,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讲究布局构图 ;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 是山水画的灵魂。 (2)文人画 :又称 “士大夫画 ”。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 ,追求抒情写意 ;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注重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 (唐代诗人王维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 意境 诗意 -18-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四、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c)1.形成(1)京剧是在徽戏和 的基础上 ,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2)徽班进京 :乾隆年间 ,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 “三庆班 ”,随后来京的有 “四喜 ”“和春 ”“春台 ”诸班 ,合称 “四大徽班 ”。(3)正式形成 :大约在道光二十年 (1840年 )以后 ,京剧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 ,艺术特点已经形成 ,角色的行当出现新变化 ,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汉戏 -19-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2.京剧特征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 ;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 ,京剧也称 “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严格 ,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地位 :京剧的艺术成就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是中国文化的 “国粹 ”之一。皮黄 -20-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21-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1.《诗经》(1)地位 :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 )。(2)内容 :① 《风》 :《诗经》的精粹 ,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② 《雅》 :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 ,主要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也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与不满情绪。③ 《颂》 :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 ,主要是歌颂祖先和当权者的功德。-22-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3)特色 :句式以四言为主 ,或间以杂言 ,语言丰富多彩 ,音节和谐 ,艺术感染力强。(4)影响 :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_____传统的基础 ,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现实主义 -23-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2.《离骚》(1)地位 :屈原的代表作 ,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2)特色 :句式灵活 ,风格浪漫 ,充满奇特的幻想 ,且具有浓郁的 ____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3)影响 :人们又称楚辞体为 “骚体 ”,与 “风 ”并称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楚国 -24-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二、 “诗仙 ”李白和 “诗圣 ”杜甫 (b)1.“诗仙 ”李白 :以 激情与浪漫著称 ,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狂放炽烈 ,想象丰富。2.“诗圣 ”杜甫 :处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是一位 “苦难诗人 ”和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作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 ,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鲜明的 色彩。杜诗被后人称做 “诗史 ”。 人道主义 -2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三、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 (b)苏轼 -2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四、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 (b)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的代表人物 ,其作品揭露黑暗的现实、讴歌反抗精神。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27-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五、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b) 神魔 -28-一、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辉煌繁盛的原因1.唐诗(1)唐代社会开放、经济繁荣 ,促使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2)科举 “以诗取士 ”,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3)中外之间和民族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也是推动唐诗辉煌发展的原因。2.宋词(1)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 ,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2)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乱频仍、民族矛盾等 ,促使文人的思想感情更加复杂。 (3) 宋词具有句子长短不一、能够歌唱的特点 ,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29-3.明清小说(1)明代中叶以后 ,手工业和商业繁盛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2)封建制度开始衰落 ,社会矛盾凸显 ,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3)小说本身具有反映社会生活深度和广度的优势 ,与时代具有契合性。-30-二、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及其特点1.变迁 :先秦诗歌 — 汉赋 — 唐诗 — 宋词 — 元曲 — 明清小说。2.特点(1)《诗经》质朴典雅 ,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以民歌为基础的楚辞 ,句式灵活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诗经》和楚辞代表了北南两种不同的诗歌风格。(2)汉赋华丽而夸张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3)唐诗风格多样 ,流派众多 ,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 ,把古典诗歌推向鼎盛。(4)宋词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 ,句式灵活 ,极具歌唱性。(5)元曲题材广泛 ,可雅可俗 ,抒情叙事兼长。(6)明清小说能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艺术而又真实地再现时代变迁 ,将古典小说创作推向繁盛阶段 ,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专题总结-2-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 -3--4-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5--6-必修与选修的贯通 1专题检测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018·浙江绍兴选考科目适应性试题)战国时有思想家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然而,同为“显学”的儒、墨两家诸多思想却多有相异之处。下列属于墨家言论的是( )①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体现了墨家节用的思想,故①正确;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体现了墨家思想,故②正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体现了儒家思想,故③错误;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体现了墨家尚贤思想,故④正确。故选 C项。2.汉代太学招生可通过郡县官员选送具有“好文学,敬长上”等品质的学子,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限八品官员以下的子弟和庶民的俊异者。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不断向社会基层扩展B.日益强化德行修养C.成为选官的关键依据D.具有官方化的特征答案: 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是汉武帝创立的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政府的最高学府。根据材料可知“太学招生”在汉代由“郡县官员选送”,在唐代“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在宋代“限八品官员以下的子弟和庶民的俊异者”,这反映出儒学教育官方化的特征。D 项表述符合题意。A、B、C 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3.有北宋思想家称:“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程颐C.朱熹 D.陆九渊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王守仁”的主要成就是心学,强调“心外无物”,材料强调“道心”,故 A项错误;“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一语出自《二程遗书》,故 B项正确;朱熹强调格物致知,故 C项错误;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强调 “心即理”,故 D项错误。4.孟子和黄宗羲两人虽然生活年代相差久远,但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民生问题,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说法是(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D.两者毫无关系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否定君主专制,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是为当时的统治者更好地统治人民而服务,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5.(2018·安徽“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C.挑战宋明理学 D.弘扬唯物思想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经世致用并没有涉及郡县与分封之争,故 A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中一个主要思想就是反对君主专制,故 B项正确;材料并不涉及对宋明理学的挑战,故 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唯物思想,故 D项错误。26.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下列有关印刷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迄今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道德经》B.宋代平民毕昇创造了铜活字印刷术C.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D.中国印刷术由大食传到西方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迄今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故排除 A项;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故排除 B项;转轮排字盘由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提高了活字印刷的排字效率,是排字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故 C项正确;经大食传播到西方的是造纸术,故排除 D项。7.“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上述记载最可能出自 ( )A.汉代《神农本草经》B.东晋《抱朴子》C.南宋《梦粱录》D.明代《天工开物》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材料中“杭州”“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反映出南宋都城杭州商业繁荣,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反映出宋代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上述记载最可能出自南宋,故选 C项。8.(2018·浙江杭州期末)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曾有一首《和谢秘校西湖马上》:“表里湖山极目春,据鞍时此避埃尘。苍苍烟树悠悠水,除却王维少画人。”林逋的评价如此之高,最有可能是因为王维( )A.对山水描摹惟妙惟肖B.开后世文人画之先河C.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D.身处中国画成熟时期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题干中“除却王维少画人”为点睛之笔,侧重不在描绘山水,故 A项错误;题干中“据鞍时此避埃尘……除却王维少画人”这两句是主旨所在,赞颂了王维开启宋元明清文人画之先河,故 B项正确;宋代林逋是著名隐士,淡泊名利,C 项解释无法说明题意,故错误;中国画成熟期与王维评价高没有必然联系,故 D项错误。9.(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楚辞产生受到楚地民歌和音乐的直接影响。当时,《诗》《书》《礼》等已成为楚辞作者诵习的对象,《九歌》中《橘颂》的句式与《诗经》几乎一致。这表明 ( )A.楚辞融浪漫与现实主义风格于一体B.楚辞是中国诗歌的源头C.儒家文化是楚辞的核心文化内涵D.楚辞带有文化融合痕迹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楚辞是浪漫主义代表作,故 A项错误;中国诗歌的源头是《诗经》,故 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楚辞而非儒家文化,故 C项错误;由材料“楚辞产生受到楚地民歌和音乐的直接影响。当时,《诗》《书》《礼》等已成为楚辞作者诵习的对象,《九歌》中《橘颂》的句式与《诗经》几乎一致”可知楚辞吸收融合了其他文化,故 D项正确。10.《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答案: A3解析: 依据材料“市井俗人……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 A项正确;依据材料“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可知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但这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故 B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反映民主进步思潮产生,故 C项错误;依据材料“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可知理学受到冲击,故 D项错误。11.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A.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的地位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材料反映了南宋人们的思想发展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不是君主专制,故 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B 项因果倒置,故错误;材料中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文学创作注重“义理”说明文学创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 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不是市民阶层,故 D项错误。12.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逐渐形成了新的戏种。这两种地方戏曲是( )A.徽调、秦腔 B.昆曲、徽调C.昆曲、汉调 D.徽调、汉调答案: D解析: 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因此选 D项。二、非选择题13.(2018·江苏宿迁期末)儒家思想孕含着的许多治国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主张作出简要评价。(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无“善治”的原因。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为了防止“无善治”所提出的举措。(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参考答案: (1)理念:德治(为政以德);礼治。理由:用政令法律和刑罚治理国家有局限。(2)观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评价:神化君权,维护君主专制;规劝君主,缓和矛盾。(3)原因:废除丞相;君主专制。措施:设置宰相;以“天下之法”代“皇帝一家之法”。(4)德治;自省;民主。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第(1)问第一小问理念,据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得出德治(为政以德);礼治。第二小问理由,从材料一“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得出用政令法律和刑罚治理国家有局限。第(2)问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二“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得出君权神授;天人4感应。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所学注意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得出废除丞相;君主专制。第二小问措施,从材料三“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得出设置宰相;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天下之法”代“皇帝一家之法”。第(4)问从材料一中得出德治;从材料二中统治者要约束自己得出自省;从材料三中反对专制得出要民主。14.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二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 1 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材料三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参考答案: (1)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出现。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2)因素: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3)原因: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解析: 第(1)问,注意设问中的时间限制“宋代”和角度限制“文学、艺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宋词的流行”“散曲的出现”和“风俗画的盛行”等结论。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逐一分析。第(3)问,结合北宋时期的政治科技与思想情况概括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