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7 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单元测试)(打包4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单元测试打包4套.zip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单元测试打包4套.zip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7.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20181225312.pptx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7.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20181225311.pptx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总结课件2018122539.pptx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检测20181225310.docx
  • 全部
    •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7.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20181225312.pptx--点击预览
    •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7.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20181225311.pptx--点击预览
    •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总结课件2018122539.pptx--点击预览
    •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7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检测20181225310.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 1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4-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b)-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1.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 (春秋战国时期 )。 2.耕作技术铁犁牛耕 一牛挽犁 -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李冰与都江堰 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a) 井渠 -7-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8-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1.基本特点 :以 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1)分散性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 ,分散经营。(2)封闭性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3)落后性 :有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4)脆弱性 :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5)稳定性 :受宗法观念和政府统治影响 ,长期固守土地。 小农户个体经营 -9-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10-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四、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c)1.历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资料卡片】 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11-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2.土地兼并(1)原因 :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2)后果 :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①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无数小农破产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② 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③ 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 ,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3)解决措施 :① 封建国家改革田制 ,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 ,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都未能从根本上取得成功 (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 )。② 民众暴动 ,直接或间接要求平均地权 ,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义中十分重要的内容。-12-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中国的丝织业 (b)丝国 -13-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资料卡片】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 ·冯 ·李希霍芬 1877年出版的《中国》 ,简称为 “丝路 ”。 棉纺织 资本主义 -14-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二、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b) 元代王祯的《农书》中的水排鼓风冶铁图 -1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水排 -1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三、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b)1.唐代出现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2.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除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外 ,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 ,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 ,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长沙铜官窑首创 工艺。 3.唐宋以来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名窑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4.唐宋以来 ,瓷器成为中国经 “海上丝绸之路 ”外销的重要产品 ,这条对外贸易的路线也因此被称为 “瓷路 ”。釉下彩绘 -17-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18-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c)1.历史悠久 ,并且不断发展进步(1)远古时期的陶艺 ,纺织和玉器制作等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2)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相当成熟。(3)汉代的冶铁和制钢业、丝织业及造纸业的发展 ,是当时经济繁荣的主要标志之一。(4)唐代 ,纺织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釉下彩绘工艺把绘画和诗文用于奖品装饰。(5)宋元时期 ,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已有以煤作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19-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2.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 ,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1)在商周时期 ,手工业由官府经营 ,即所谓 “工商食官 ”。(2)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出现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此后 ,官营手工业、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呈现出长期并存的格局。(3)从西周到明代前期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3.部门不断增加 ,分工越来越细。4.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5.与农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且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能提供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的原料 ,如纺织业、制糖业、制茶业、酿酒业等 ,此外 ,手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如金属冶炼业的发展 ,尤其是冶铁业和冶钢业的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国古代手工业很发达 ,但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原因 ,手工业服务于农业 ,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6.手工业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受商品经济活跃程度的影响早期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影响较大 ,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商业的发展 ,区域性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 ,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产品走向全国 ,这些都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的出现提供了条件。-21-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7.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相互影响宋代在造纸业大发展的基础上 ,雕版印刷得到普及 ,民间印书业繁荣 ,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随着文化的发展 ,为了节省印刷费用 ,提高印刷效率 ,社会迫切要求改进雕版印刷技术 ,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诞生。辨析思考 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条件提示 (1)政治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2)经济上 ,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农业生产工具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22-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 “市 ”在历代的发展 (d)明码标价 草市 直接监管 -23-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乡村中 “草市 ”【资料卡片】 凡市以日午 ,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 ,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24-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c)1.历史悠久 ,市场形式多样 ,商业中心不断涌现。2.历代官府控制色彩明显 ,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压制 ,发展艰难曲折。3.地位低下 ,始终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4.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 ,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5.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2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c)1.开始 : 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此后历代封建王朝继续推行。 2.含义 :强调要发展农耕 ,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安定人心 ,端正民心 ;维护政治稳定 ,巩固君主统治。商鞅变法 -2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4.表现(1)西汉初年 ,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2)唐代 ,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 ,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继续实行。(3)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5.影响(1)积极方面 :(封建社会初期 )对发展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方面 :(明清时期 )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使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汉武帝 -27-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漫画中 ,大清皇帝端坐于宝座之上 ,其臣子对他说 :“皇上 ,居住在这样的国家 ,多安全啊 !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 !”他们身处鸟笼之中 ,正所谓 “笼中鸟 ”,这正是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写照。闭关锁国政策下的清王朝统治者如同 “笼中鸟 ”,鸦片战争后被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最终落得丧权辱国的悲惨命运。-28-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二、 “海禁 ”政策及其影响 (c)1.含义 : 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原因(1)根本原因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特征。(2)直接原因 :倭寇侵扰和东南沿海人民反清斗争。(3)外部原因 :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活动。3.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4.表现(1)明朝朱元璋屡次颁布 “通番禁令 ”。(2)清朝顺治时期颁布 “海禁令 ”“迁海令 ”等 ;乾隆时期只允许在粤海关一口贸易。5.影响 :扼杀了 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也使得中国社会在 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明清 对外贸易 -29-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30-一、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 :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铁制农具的发明 ,牛耕技术的进步等。② 农民自身因素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生产积极性提高 ;不断改进耕作技术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 封建政府的扶持 :采取重农政策 ,轻徭薄赋等。④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水利工程兴修 ,灌溉工具发明等。(2)不利因素 :① 规模小 :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弱。② 统治腐败 :剥削沉重 ,社会动荡不安。③ 经营分散 :使得耕作技术难以有革命性的突破。第 2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4-考点一 考点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b)1.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 ,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3.标志 :中国手工 的衰败。 4.表现(1)农业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粮食作物商品率有所提高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一定的发展。(2)手工业 :农村家庭手工业遭破坏 ,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3)商业 :洋行大量增加 ,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棉纺织业 -5-考点一 考点二5.影响(1)导致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农产品商品化不断提高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客观上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中国经济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6-考点一 考点二-7-考点一 考点二二、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b)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途径(1)洋务派的官办企业。(2)投资 :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3)转化 :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 ,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3.地点 :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4.著名企业(1)1866年 ,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 (特点 :由原来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化为近代工矿企业 )(2)1873年 ,陈启源在广东 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机器生产 南海 -8-考点一 考点二三、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c)1.历史条件(1)甲午战争后 ,列强侵略加剧 ,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清政府暂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设厂自救 ”“ ”思潮的影响。 2.时间 :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895—1914 年 )。实业救国 -9-考点一 考点二3.著名实业家(1)张謇 :1899年在江苏南通创办 ,后又创办轮船、冶铁、银行等企业。 (2)荣氏兄弟 :荣宗敬、荣德生。 1902年 ,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到 1922年 ,拥有 12家面粉厂 ,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被称为 “面粉大王 ”。 4.影响 :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一股新气息。大生纱厂 -10-考点一 考点二-11-考点一 考点二四、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b)1.发展不均衡(1)从地区分布看 ,主要集中于 地区。 (2)从行业部门看 ,以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基础薄弱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沿海 -12-考点一 考点二2.发展曲折缓慢(1)从自身看 ,民族工业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2)从外部看 ,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3.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 :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4.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始终发展不充分 ,既带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13-考点一 考点二五、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 (c)1.洋务运动(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地主阶级洋务派力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改革自强 ,维护清朝统治 ,由此掀起了洋务运动。(2)概况 :19世纪 60—90 年代 ,洋务派在 “ ”指导思想下 ,打着 “自强 ”和 “求富 ”的旗号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另外还有创建海军 ,设立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等活动。 (3)结果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中体西用 -14-考点一 考点二2.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是中国人创办最早的近代企业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5-考点一 考点二辨析思考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提示 (1)思想上 :洋务派提出了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思想 ,企图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来维护落后的生产关系 ,是对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思想的深入和实践。(2)经济上 :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也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 总理衙门 ,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 :创办近代海军 ,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 :设立新式学堂 ,培养了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 ,派遣留学生 ,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16-考点一 考点二-17-考点一 考点二六、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c)1.经济上 :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一方面使列强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中国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另一方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政治上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的条约 ,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3.思想上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伴随着文化侵略 ,西学东渐 ,拉开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总之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从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8-考点一 考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 (c)1.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4)1915年因反对 “二十一条 ”而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作用。(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时间 :民国初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2—1919 年 )。-19-考点一 考点二3.主要表现(1)新建厂矿和资本数量增加。(2) (最大 )、面粉 (第二 )等轻工业发展快 ,但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重工业有一定发展。4.“短暂 ”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 ,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纺织 -20-考点一 考点二二、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c)1.时间 :国民党统治后期。2.主要原因(1)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发动内战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官僚资本的压迫 ;繁重的苛捐杂税。(2)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946年 ,中美签订《 》 ,美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 ,排挤中国民族工业。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1-一、理解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1.过程-22-2.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 ,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3)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根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生产 ,技术水平低下 ,生产规模小 ,分工和协作不发达 ,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 ,都受到了限制 ,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排挤。-23-3.特点 4.评价(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 ,是历史的进步。(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财富积累 ,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3)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 ,也是中国经济逐步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过程。-24-二、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经济上 :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有利于社会进步 ,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2.政治上 :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3.文化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推动了维新思想、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和实业救国等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促使新文化运动兴起 ,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 ,并促进了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发展趋势上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区分布不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难以独立发展。-25-1 2 3 4 51.(2016·10浙江选考 ,9)清光绪年间 ,有大臣上奏称 :“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 ,本无须取给于外洋 ,乃洋人以机器织成 ,幅宽盾 (质 )细 ,价廉而适于用 ,人皆便之 ,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 ,实为最巨。 ”此现象反映了 (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中 “洋人以机器织成 ,幅宽盾 (质 )细 ,价廉而适于用 ,人皆便之 ,反弃土布而不用 ”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日渐解体 ,故 B项正确 ;A项说法不符合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发展状况 ,故排除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 C、 D两项 ,故排除。答案解析关闭B6-26-1 2 3 4 52.(2016·4浙江选考 ,8)下表所列数据的变化 ,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制造业 ( )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 (1866— 1913年 )A.为欧美列强所控制B.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C.较其他产业发展迟缓D.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6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从所列时间阶段看 ,可知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以甲午战争为界分为两个阶段。表中没有反映欧美列强的情况 ,故 A项错误 ;与1866—1894 年相比 ,1895—1913 年的设厂数和资本额都有明显增加 ,故 B项正确 ;表中没有其他产业的发展情况 ,故 C、 D两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27-1 2 3 4 53.(2018·11浙江选考 ,11)1882年 ,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 :“商贾贸易 ,藉电报以通达市价 ,则无者常绌 ,而有者常赢 ”。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意在 ( )A.“设厂自救 ”B.“西体中用 ”C. 突破 “器物 ”限制D.“求富 ”以 “自强 ”6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电报局的设立有利于 “商贾贸易 ”获利 ,体现出洋务派 “求富 ”以 “自强 ”的意图 ,故 D项正确。甲午战争后 ,面对民族危机民族资本家呼吁 “设厂自救 ”,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 A项错误 ;洋务派强调 “中体西用 ”,故 B项错误 ;早期维新派突破了洋务派 “器物 ”限制 ,而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制度层面的调整 ,故 C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28-1 2 3 4 54.(2017·4浙江选考 ,12)20世纪初叶 ,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 ,其中有 “神州大陆天产多 ,手工品真坚固 ,佛山雕刻 …… 江浙丝罗 ,价廉物美 ,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 ,凡事均需切实做 ”。歌词意在 (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材料 “提倡改良莫差过 ,凡事均需切实做 ”信息可知 ,作者希望民族产业有所改进和提高 ,故 C项正确 ;提倡国货不一定就要抵制洋货 ,故排除 A项 ;材料没有反映教育救国的信息 ,故排除 B项 ;歌词之意夸赞了国货远胜洋货 ,但没有说明它一定就是沿海地区的国货 ,故排除 D项。答案解析关闭C6-29-1 2 3 4 55.(2017·11浙江选考 ,8)据统计 ,1895—1913 年 ,资本在 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 549家。 1894—1913 年 ,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 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6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依据题干在 “1895—1913 年 ”间 ,民族工业呈增长趋势 ,结合所学 ,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故 D项正确 ;材料中未体现资本主义的对华资本输出情况 ,故 A项错误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一个条件 ,但与材料体现的内容不符 ,故 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贸易中心的变化 ,故 C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30-1 2 3 4 56.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3—1856 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 (部分 )——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外贸地位变化的原因》6专题总结-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4-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 -5--6-必修与选修的贯通 1专题检测七 古代中国经济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中国是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下列能够代表或反映古代中国丝织业水平的有( )①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②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 ③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衤 单衣 ④汉代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原料是家蚕丝,由此可知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故①正确;祭祀蚕神的内容反映出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故②正确;素纱衤单衣重量仅 49 克,反映出汉代丝织业技术的高超,故③正确;汉代丝织品远销地中海地区,反映出中国丝织业技术的享誉世界,故④正确,D 项符合题意。2.古代中国有很多水利工程福泽久远。古人有诗云:分为两道开,南漓北湘水。至今舟楫利,楚粤径万里。此诗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坎儿井 D.灵渠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与材料“南漓北湘水”不符,故 A 项错误;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与材料“南漓北湘水”不符,故 B 项错误;坎儿井是修建陕西龙首渠时采用的方法,后传至西北地区,与材料“南漓北湘水”不符,故 C 项错误;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故 D 项正确。3.中国古代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不正确的是( )①图 1 反映了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②图 2 体现了汉代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③图 3 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 ④图 4 体现了北宋河南钧窑的制瓷技术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青铜铸造的典型代表,故①不正确;唐三彩属于陶器,故③错误;白瓷孩儿枕是北宋河北定窑的典型代表,故④错误;素纱衤单衣是汉代纺织技术发达的典型代表,故②正确。故选 C 项。4.某同学搜集到唐朝晚期的两则史料,一则是关于唐文宗禁止京城夜市的诏令,另一则史料中有锦江(成都)夜市连三鼓(三更)的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市的管理落后于新形势B.南方夜市比北方发达C.市已经突破时空的限制D.夜市已经与早市相连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在北方(京城),还是在南方(成都),夜市都已出现,而皇帝却禁止夜市,这说明原有的管理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故 A 项正确。两则史料无从体现 B、C、D 三项,故排除。5.(2018·浙江宁波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题)下列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2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②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③洋务经济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沿海城市出现,官僚资本主义是在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步出现的,洋务经济于 19 世纪六十年代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因而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④②,C 项符合题意。6.《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下列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张謇反对重农抑商思想B.张謇的主张反映“实业救国”思想C.张謇创办保兴面粉厂是该主张的体现D.张謇已经找到强国的根本途径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张謇认为西方之所以富强,不在于商务而在于发展工业,因此提倡实业救国,故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思想,故排除 A 项;保兴面粉厂是荣氏兄弟在无锡创办的著名企业,故排除 C 项;发展工业并不是强国的根本途径,故 D 项错误。7.19 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 8%的利率。1912 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 1.6 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 5 500 万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 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答案: C解析: 通过题干中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较,可以说明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故 C 项正确。题目中没有体现“艰难”“政府”“复苏”等方面的信息,故排除 A、B、D 三项。8.(2018·浙江“五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考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清末的中国短短十余年间出现了修建铁路的热潮。据统计,当时清政府通过对外举债修建铁路 6 100 千米,外国修建铁路 3 700千米,民营铁路约 590 千米。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以下分析合理的有( )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观念的改变 ②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展 ③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列强加强资本输出的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材料“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清末的中国短短十余年间出现”表明是在甲午战争后,故①正确;收回利权运动发生在 20 世纪初,与材料中“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信息相符,故②正确;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故③错误;19 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它对外侵略的主要特征,故④正确,B 项符合题意。9.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题干材料中说的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国有的中纺公司”,与民族企业的发展无关,故 A 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等轻纺工业的政策,故 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抗战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抗战胜利后,国3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故 D 项正确。10.下图为康熙二十三年六月初五,康熙帝发布的文告。该文告表明( )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但创收税课,若不定例,恐为商贾累,当照关差例,差部院贤能司官前往,酌定则例。A.康熙已有较强的自由贸易思想B.农商地位趋于等同C.康熙客观上顺应了近代化潮流D.海禁政策寿终正寝答案: C解析: 材料“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当照关差例,差部院贤能司官前往”的意思是对外贸易对百姓有益,应差部院贤能的司官对海洋贸易进行管理。所以该文告表明康熙客观上顺应了近代化潮流,故C 项正确。A、B 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 项不符合清朝史实,故排除。11.1865 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道:“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紧资助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逮其久,风气渐开,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此材料( )A.其中“设局铸造开花炮弹”指的是设上海轮船招商局B.表明洋务派认为创办机器工业是抵抗侵略的自强措施C.是甲午战败后“实业救国”思想在清政府内部的反映D.可论证洋务派希望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以发展资本主义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关系。材料中“设局铸造开花炮弹”指的是设江南制造总局,故 A 项错误;“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表明洋务运动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故 B 项正确;1865 年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是在甲午战争后,故 C 项错误;洋务派“求富”的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地主阶级“求富”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 D 项错误。12.1886 年 8 月 7 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这说明上海租界的市政管理体制( )A.全盘照搬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B.客观上推动上海城市的现代化 C.直接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D.保证上海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可知上海的市政管理并非完全照搬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可知英、美、法的管理体制,客观上有利于上海城市的现代化,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上海租界……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可知这种管理体制仅在上海租界内,不能直接推动全国的政治民主化,且英、美、法三国享有特权,不能保证上海人民当家做主,故 C、D 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骊。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材料二 1978—1985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4(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政府所采取的对外贸易政策。“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道出了该政策怎样严重的后果?(2)材料二中的历史情形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参考答案: (1)实行“海禁”的政策。后果:扼杀了对外贸易促进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在 19 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2)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积极意义: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密切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4.20 世纪 30 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前的 1936 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见下表: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钢1927 年 772 百万千瓦 14.2 百万公吨 436 815 吨 30 000 吨1936 年 1 724 百万千瓦 26.2 百万公吨 958 683 吨 556 347 吨——摘编自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材料二 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 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 70%,1937 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摘编自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一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2)结合 20 世纪 30 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参考答案: (1)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原因: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优势: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服力。(2)原因: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世界性经济危机下,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利: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弊: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受到制度约束。(3)影响:日军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破坏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认识: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化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历程的理解能力。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发展最为迅速”说明基础工业发展迅速;原因可直接从外交、经济发展规划、经济管理部门完善方面归纳;优势可以从科学、具有说服力方面加以分析。第(2)问原因可5根据当时的时代特征:政治上抵御日本外来侵略;经济上应对经济危机考虑;有利方面可以结合物质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分析;弊端可以结合缺少市场调节、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方面分析。第(3)问影响可以从材料三“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概括得出日军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破坏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认识可以从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的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