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雅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涵涵文库 文档编号:551756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雅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雅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雅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雅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雅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方案雅安市国土资源局二一七年七月2目录前言 1第一章 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2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 .5第一节 指导思想 5第二节 规划调整原则 6第三节 规划依据 7第四节 规划期限与范围 9第三章 规划调整完善的背景 10第一节 市域概况 10第二节 2014 年土地利用现状 12第三节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5第四章 规划目标调整情况 16第一节 上级下达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6第二节 规划指标的具体分解与落实 .18第三节 灾后恢复重建目标 20第五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21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 .21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6第六章 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30第一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0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35第三节 县(区)级土地利用调控 .37第七章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38第一节 总体要求 38第二节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分解下达情况 .39第三节 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落实情况 .41第四节 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43第八章 三线划定 45第一节 生态保护红线 46第二节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48第三节 城市开发边界 49第九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50第一节 规划目标 50第二节 建设范围与布局 50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模边界 52第

3、四节 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52第五节 空间管制分区 53第十章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54第一节 交通运输工程 542第二节 水利设施工程 56第三节 能源及其他工程 57第十一章 土地综合整治安排 57第一节 土地整治目标 57第三节 土地整治实施保障 58第十二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59第一节 环境协调性分析 59第二节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 .60第三节 主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64第一节 规划实施法律措施 .66第二节 规划实施行政手段 .66第三节 规划实施经济手段 .68第四节 规划实施技术手段 .69第五节 加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 .69第六节 公众参与机制与社会监督 .71附表

4、1 雅安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73附表 2 雅安市所辖各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规划指标调整情况表 74附表 3 雅安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76附表 4 雅安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77附表 5 雅安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833前言雅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以下简称“ 现行规划”) 于 2010 年 10 月通过了省国土 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会,2012 年 8 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予以实施。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加强雅安市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

5、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雅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按照建设“ 美丽雅安、生 态强市” 的新要求,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飞地园区(经开区)”等产业平台的持续壮大,以及“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基本完成,使现行规划在实施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形势。根据 2016 年 10 月 31 日经省政府第 132 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的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送审稿),雅安市按照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川国土 资办发20153号)的要求,对雅安市本轮土地利用总体

6、规划中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等 3 项规划指标进行了调整。4为更好的保障“十三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 展,确保雅安市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按照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的要求,经市政府同意,对雅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第一章 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一、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格土地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调整完善规划形势紧迫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形 态适合、产城融合、城

7、乡一体、集约高效” 的城 镇化发展道路和 “要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强调“ 要建立空 间规划体系,划定生 产、生活、生 态空间,明确建设开发管制边界,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 十三五 ”时期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 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央政治局在审议“ 关于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情况汇报”时要求: “在完成全国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中期 评估的基础上,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适时调整耕地保有量、

8、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5规模等,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要切实保 护耕地、园地、菜地等 农业空 间、划定生态红线” ;“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留给城市市民”。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 务院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战略决策,对整个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面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相互矛盾、衔接不畅,导致规划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类用地统领和管控作用难以有效发

9、挥等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新作出相应的调整完善。二、调整完善规划是保障“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和相关政策措施落地的必然之举国家和省上为确保实现“十三五” 规划目标 任务,制定了相关规划和“稳 增长、 调结构、惠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启动了一批新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这一系列相关规划、政策措施、以及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实和推进,对如何保护现有耕地、保障项目用地、保障土地权利等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对现行土地规划中各项目标和指标的执行和实施提出了必须调整完善的现实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找准土地资源保护整治与开发利用的方向、摸清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辨明

10、土地规划实施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调整完善现行6土地规划,在土地要素保障上稳步推进国家和省上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各项发展改革政策措施的顺利落地。三、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灾规”与“总规”急需衔接,调整完善规划已成当务之急“420”芦山 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来,重建攻坚成效明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为灾后恢复重建“三年基本完成” 打下决定性基 础。 经过灾后恢复重建,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和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显著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雨城、名山、经开区同城化步伐加快,姚桥新区功能得到完善,大兴片区开发主框架正在形成,北外环线、大 兴大桥、光华山隧道

11、建成通车,陇西河大桥开工建设。产业重建加快推进,灾区自我造血能力极大提升,重点园区集聚效应不断彰显,飞地经济发展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生态富民之路不断拓宽,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持续夯实。灾后恢复重建期间,雅安市编制并实施了“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即 灾规 )”,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2006-2020 年)(即“ 总规”)处于暂停 实施的状态,随着三年灾后恢复重建期的 结束, “灾规”也随即宣告 废止, “总规”执行提上日程, 为保证规划的现势性和延续性、 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在全面分析“灾规” 实施情况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 灾

12、规” 与“总规”的有机衔接显得尤为重要。由于“ 灾规 ”的“ 短期保障”性质,在其实施 结束后, “总规”中确定的7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总规模等主要规划控制指标的实现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需要对“总规” 进行必要的调整来找准土地利用规划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摸清规划实施的现实条件、辨明规划实施所面临的现实形势。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依据第一节 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

13、重要批示指示要求,认真落实“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牢固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为主线,以灾后重建提升发展为契机,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重点,以保护耕地、保障用地、保护权益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富民、交通会战、城乡提升“四大行动计划” ,统筹推 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社会建 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土地要素保障。第二节 规划调整原则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8坚持总规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总规确

14、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总规,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坚持耕地数量质量保护并重,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质量逐步提高。根据本方案下达的目标任务,合理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对二次调查查明的耕地和可作为耕地保护的可调整园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 优质耕地和上轮规划已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的可调整园地,除实施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 “十三五” 重点建 设项目难以避 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 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三、节约集约、优化结构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

15、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统筹建 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 设用地规 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9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交通、旅游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

16、制度。六、因地制宜、切实可行本次规划调整要充分结合雅安市“4.20”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际情况,在分析评估 2013 年2016 年期间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执行成效的基础上,做好灾后土地规划实施成果与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的有机衔接,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调整方案,以规划管控为前提,以耕地保护为重点,以保障发展为关键,以 节约集约为方向,为“十三五”时期各类建设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提供土地要素保障。第三节 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17、法(2015);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管理法(1996);10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0);10、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0);11、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2011);12、四川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2);13、四川省土地整治条例(2014);14、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1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二、政策文件、技术规程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2、国土

18、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 41 号);3、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 号);4、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 201418 号);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 1237 号);6、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川国土 资办发20153 号);7、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报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7 26 号);8、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9、市(

19、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0-2010);10、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6-2010).三、相关规划1、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方案;2、雅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3、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年);4、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5、其他市级相关规划。第四节 规划期限与范围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 2006-2020 年,其中规划基期年为 2005 年,规划调整基期年为 2014 年,规划目标年为 2020 年。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与原规划

20、一致,即雅安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雅安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雨城区四个街道及北郊镇、南郊乡、草坝镇、大兴镇、多营镇、对岩镇部分辖区,名山区的蒙阳镇和城东乡、蒙顶山镇、永兴镇的部分辖区,总面积 135 平方12公里。第三章 规划调整完善的背景第一节 市域概况雅安市位于四川省西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156至 10228,北纬 2851至 3056之间。东邻成都、乐山、眉山市,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壤,西接甘孜藏族自治州,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毗邻。全市辖雨城、名山、荥经、汉源、石棉、天全、芦山、宝兴 6 县 2 区,土地总面积 1504610 公顷。2014 年人口总量 154.68万人,城

21、镇人口 65.82 万人,城镇化率为 42.55%。雅安市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共发现矿种 56 种,主要矿种有大理石、花岗石、铝土矿、煤炭、硫铁矿、芒硝、铅矿、锌矿、磷矿、锰矿、菱 镁矿、金矿、光学萤石、石棉等。在全省占有主要位置的矿产资源为大理石和花岗石,其资源储量、开发力度、生产规模等均领先全省。另外,铅锌矿的保有资源储量在省内仅次于凉山、甘孜两州,位居第三。全市境内降水丰沛、江河密布、水系发达,水能资源得天独厚,居全省之首。河流落差大,径流丰富稳定,大、中、小水能齐备,电力开发条件十分优越。雅安市交通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扼川藏、川滇公路咽喉,是成都、攀西、川西北

22、三个经济区的交汇枢纽和战略要地、攀西富集资源出入四川其它地区的重要门户和四川走向东南亚、加强与西藏紧密协作的重要节点。市域13公路网是以雅安市中心城区为中心,以成雅高速公路、G108 线、G318 线、S306 线、S210 线为骨架向四周两侧辐射的网络。雅安市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是国家级生态市试点市之一。境内山奇水秀,风景优美。青衣江、大渡河贯穿全境,流域面积在 3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131 条,水域面积达 24873 公顷;森林覆盖率 55.64%,植被覆盖率达 82%;四季温暖湿润,年均气温 14-19.7,年降雨量 1100-1800 毫米,空气质量一级,水质二类,有 “天府

23、之肺”、 “天然氧吧”之称;生物种 类多样化,是 “动植物基因库”。雅安市生态资源优势明显,被誉 为“ 绿色宝石”、 “西部生态乐园”,属于具备最优良人居环境的区域之一。雅安是新兴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CCTV2006 十佳中国魅力城市、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地处四川盆地西缘,是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地形、 生态、气候的自然过渡地带和汉民族向藏、羌、彝民族的人文过渡地带,自然风光、 历史人文独具特色,地缘优势明显,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雅安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雅安的上里古镇、望 鱼古镇等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四川十大古镇之一。古镇依山

24、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 建筑和文物古迹,是写生作画,品茗遐思、咏史寻踪难得的胜迹。经省统计局审定,2014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2.4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14值 67.49 亿元,增长 4.6%;第二产业增加值 266.03 亿元,增长12.7%;第三 产业增加值 128.89 亿元,增长 10.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9%、68.6%和 2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0052 元,增长 10.4%。三次 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5.157.527.4调整为 14.657.527.

25、9。2014 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71.43亿元,比上年增长 33.6%。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421 元,增长 9.8%。农民人均纯收入 9056 元,增收 963 元,增长 11.9% 。第二节 2014 年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雅安市 2014 年全市土地总面积 1504610 公顷。其中,农用地 137929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67%;建 设用地 4163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77%;其他用地面积 8367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56%。各地类面积及所占比例详见表 3.1。表 3.1 2014 年雅安市土地利用结构表一级类 二级类

26、 三级类2014 年面积(公顷) 比重土地总面积 1504610 100.00%合计 1379296 91.67%农用地耕地 小计 101408 6.74%15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2014 年面积(公顷) 比重水田 36725 2.44%水浇地 22 0.00%旱地 64661 4.30%小计 40060 2.66%果园 10839 0.72%茶园 22334 1.48%园地其他园地 6887 0.46%小计 1153109 76.64%有林地 999111 66.40%灌木林地 133138 8.85%林地其他林地 20860 1.39%小计 56012 3.72%天然牧草地 55894

27、3.71%草地人工牧草地 118 0.01%小计 28706 1.91%设施农用地 213 0.01%农村道路 4338 0.29%坑塘水面 453 0.03%田坎 19418 1.29%其他农用地沟渠 4283 0.28%合计 41636 2.77%小计 27565 1.83%城市 1923 0.13%建制镇 4853 0.32%农村居民点 17988 1.20%城乡建设用地采矿用地 2801 0.19%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 小计 13731 0.91%16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2014 年面积(公顷) 比重铁路用地 19 0.00%公路用地 3151 0.21%机场用地 0.00%港口码头

28、用地 1 0.00%水库水面 9828 0.65%水工建筑用地 731 0.05%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旅游及特殊用地340 0.02%合计 83678 5.56%小计 29367 1.95%河流水面 16150 1.07%湖泊水面 18 0.00%滩涂 1952 0.13%水域冰川及永久积雪 11248 0.75%小计 54311 3.61%荒草地 27753 1.84%其他用地自然保留地裸地 26558 1.77%一、农用地2014 年全市耕地面积 101408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74%;园地 总面积 40060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 2.66%;林地总面积 1153109 公顷,占全市

29、总面积的 76.64%;草地总面积 56012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 3.72%;其他农用地面积 28706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 1.91%。17二、建设用地2014 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 27565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 1.83%;交通水利用地面积 13731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 0.91%;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340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 0.02%。三、其他用地2014 年全市其他用地面积为 83678 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9367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 1.95%;自然保留地面积 54311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 3.61%。从雅安市 2014 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来看,辖区内土地利用

30、的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率达 94.44%,农用地在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比例超过 80%。第三节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耕地保护形势严峻雅安市历来是粮食输入大市,1998 年以来由于“天保工程” 实施,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各业各类建设以及“ 420”芦山 强烈地震对雅安耕地利用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市域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艰巨“420”芦山 强烈地震使灾区大量耕地、建设用地损毁,土地供需矛盾加剧;次生地质灾害频发,土地利用的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土地利用布局调整的需求迫切。调整土地利用布局、完成灾18毁土地复垦、修复土地生态功能

31、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三、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任务难度大在用地需求全面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下,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多元化的影响,全市内各县(区)间土地利用矛盾将日益突出,亟待统筹县(区)土地利用,调整优化区域用地政策与宏观布局,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各地区逐步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发展区域。四、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困难雅安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在国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下,面对全市加快发展的建设需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因灾受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困难很多。第四章

32、 规划目标调整情况第一节 上级下达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按照四川省规划调整和雅安市土地利用的目标与任务安排,结合本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任务。一、耕地保有量调整按照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19降的总体要求,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四川省下达雅安市到 2020 年,耕地保有量目标为 96000 公顷,比本轮总规的耕地保有量目标 100600 公顷减少 4600 公顷。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按照基本农田数量和布局基本稳定、优质耕地优先保护的原则划入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同时考虑到有部分可调整园地在规划调整前为基本农田的,本次规划调整完善时仍可

33、作为基本农田予以保护。根据四川省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到 2020 年,全市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调整为 79700 公顷,较本轮总规确定的90000 公顷的保护目标减少了 10300 公顷。三、建设用地规模调整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到 2020 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调整为 42836 公顷,在 2014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 41636 公顷的基础上增加 1200 公顷。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到 2020 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调整为 28649 公顷,在 2014 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27565 公

34、顷的基础上新增 1084公顷。五、城镇工矿用地规模调整到 2020 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调整为 10523 公顷,在 2014 年城镇工矿用地总规模 9577 公顷的基础上新增 946 公20顷。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及耕地规模规划到 2020 年雅安市新增建设用地 1440 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及耕地面积分别控制在 1089.01 公顷、723.98公顷内。七、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目标本轮总规须完成耕地补充总量 2100.00 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 2015-2020 年期 间全市补充耕地量 751.44 公顷。八、园地控制目标本轮总规期末园地面积为 60556 公顷。全

35、市 2014 年园地面积为 40060 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至规划期末园地面积为40090 公顷,新增 30.00 公顷。九、林地控制目标本轮总规期末林地面积为 1125287 公顷。全市 2014 年林地面积为 1153109 公顷,规划调整完善至规划期末林地面积为1158826 公顷,新增 5717 公顷。十、牧草地控制目标全市 2014 年牧草地面积为 56012 公顷,规划调整完善至规划期末牧草地面积为 62985 公顷,新增 6973 公顷。十一、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调整本轮规划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 120 平方米/人,调整完善确定指标调整为 117 平方米/ 人。21第二节 规划指

36、标的具体分解与落实一、严格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严格保护耕地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号)的要求,是国家 针对全国耕地资源有限、人口众多的国情,为保证粮食安全问题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同时,严格保护耕地也是加速“ 农业现代化进程” 的必 须条件。雅安市 2014 年末现有耕地面积 101408 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共计 724 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共计 751 公顷,2020 年能够完成省厅下达的 96000 公顷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依据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结合雅安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本轮规划期间必须严格实施基本农田保

37、护条例,严禁其他用地擅自占用基本农田,以确保本轮规划期间全市 79700公顷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所提升,生态环境条件有效改善。全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分区县落实详情见附表 2。二、科学保障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需求规划调整完善,上级下达给雅安市建设用地指标 1200 公顷,在不突破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城市(镇)发展用地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并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依据雅安市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目标,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雅安市本轮规划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城乡建设用22地安排,2015-2020 年,优先安排城乡新增建设用地合计 1084 公顷,规划调

38、整完善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见附表 2。三、优质足量完成耕地补充任务为确保规划期间各规划时段的耕地保护目标与耕地占补平衡目标,雅安市本轮规划期间须切实加强土地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坡改梯建设、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以实现耕地补充目标。规划调整完善,预计到 2020 年,实现耕地补充指标共计 751公顷。通 过有效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加强坡改梯、水利建设、地灾防治,进一步改善区域内耕地生境条件,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四、合理调整园地林地结构与布局依据 2014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雅安市现有园地、林地面积分别为 40060 公顷和 1153109 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全市

39、2020 年的园地林地面积分别调整为 40090 公顷和 1158826公顷。第三节 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为切实抓好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管理,确保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发201326 号)、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芦山地震灾区科学重建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决定(川委发 201311 号)、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23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省内对口援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委厅201340 号)、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核权限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13 967

40、号)、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项目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13989 号)、 中共雅安市委关于科学重建跨越发展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决定(雅委发20139 号)等文件,雅安市编制完成了雅安市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灾规” ), 规划期限为三年,即 2013-2015年。 “灾规”在 2013 年通 过了省市两级审查 并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成功备案实施。 “灾规” 以“为灾后重建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提供用地保障”为最主要的目的,突出“ 快速、即 时、有效保障”的特点,规划的建设用地指标全部采用“预支用地计 划” 予以保障,规划

41、的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可以“先用后补,挂账使用 ”,强调“根据纳入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重点项目清单中的各类项目用地的需求来布局规划建设用地空间”,因此也就在三年灾后重建期内相 对弱化了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包括城乡住房建设、农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修复、产业重建、防灾减灾、文化旅游等方面。三年灾后恢复重建期间,雅安市涉及灾后重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共计 7055.49 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4967.58 公顷,基础设施等单独选址项目用地 1659.04 公顷,农房24用地 428.87 公顷。全市 2014 至 2016 年报征所使用新增建设用

42、地指标全部为灾后重建指标。第五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为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根据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在 2014 年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基础上,对全市 2020 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 总体结构调整围绕“两个加快 ”的战 略目标,统筹各业各 类用地,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规划期间,保持农用地数量基本稳定,适度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在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的前提下,适当开发其他土地。到 2020 年,全市农用地面积 1386586 公顷,调整后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 92.16%,比 2014 年提高 0.49%;建设用地总量增加到 42836

43、 公顷,调整后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 2.85%,比 2014 年提高 0.08%;其他土地减少到 75188 公顷,调整后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 5.00%,比 2014 年降低 0.56%。二、农用地结构调整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实现全市农业发展上新台阶的目标,严格控制耕地减少,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着力复垦“ 420”芦山地震因灾受损耕地,统筹利用其他25农用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严格保护耕地优先安排灾后土地整理复垦,积极恢复损毁耕地。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总量基本稳定。加大青衣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河谷平坝区及名山丘陵区耕地和基本农田整理力度,适度开发

44、山地区未利用土地。2015-2020 年建设占用耕地 724 公顷,预计农业结构调整 4865 公顷,灾毁 570 公顷;预计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可开发新增耕地 751 公顷。增减相抵后,耕地面积净减5408 公顷,耕地保有量为 9600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38%。2、因地制宜发展园地适当扩大园地面积,加强对名山区台地区及青衣江流域沿岸低山河谷平坝区现有中低产园地及新建园地的改造和管理,强化集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园地单产和效益。规划期间园地增加的途径主要是农业结构调整, 2020 年园地面积 4009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2.66%,较 2014 年增加 30 公顷。3、加强林地管护以

45、雅安市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的边远高山、河流发源地及宝兴县蜂桶寨和天全县喇叭河两个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采取成片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稳定有林地保有面积,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任务,积极构建生态屏障。到 2020 年,全市林地面积增加到 115882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77.02%,较2014 年增加 0.38 个百分点,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上升到2677.02%。4、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在石棉、宝兴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对已垦撂荒地进行人工种草或补播牧草,恢复草地植被。2020 年牧草地面积保持在 62985公顷,比 2014 年增加 6973 公顷。5、适度减少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减少

46、的原因主要是建设占用和农用地整理归并田坎,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新修农田水利工程等,增减相抵后, 2020 年控制在28685 公顷,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下降到 1.91%,较 2005 年减少 21 公顷。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围绕提高建设用地保障科学发展的能力,强化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规划期间,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相应增加,城镇工矿用地适度扩大,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度减少,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进一步优化。1、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按照控制总量、用好增量、挖掘存量的原则要求,立足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保障发展和培育区域整体竞争力所需的建设

47、空间,适度提高国土开发建设强度。到 2020 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增加到 4283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提高到 2.85%。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 28649 公顷;交通水利及其它建设用地为2714187 公顷。2、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规划形成“一核、四 轴、七城、多点”,极核带动、轴线推进式城镇空间结构体系。生产要素向极核、轴线、节点高度集聚,推动城镇体系结构的优化和市域统筹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镇对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人口和产业的合理集聚,保障以雅安市中心城市(雨城、名山)为核心增长极,以次中心城市、县城为节点,以中心镇为延伸轴线的城镇体系发展用地。加快推进以名山雨

48、城区为中心东西走向的机械制造、新材料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带,荥经汉源石棉形成以能源、化工、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带和天全芦山宝兴形成以能源、建材、石材加工为主的产业带建设。到 2020 年,规划全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比 2014 年增加 946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比例提高到 36.73%。统筹城乡发展用地,规范和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乡集镇纳入农村居民点统计,到2020 年, 规划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比 2014 年增加 138 公顷,主要用于集镇和农房建设。3、保障重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强化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优先保障灾后恢复重

49、建基础设施用地,统筹安排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并与规划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相协调,满足工业28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改善落后山区的投资环境和发展能力。到 2020 年,预计全市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面积比 2014 年增加 104 公顷,其中交通、水利重点建设项目指标争取上级指标解决。4、合理安排其他建设用地加快受损旅游设施恢复重建,保护自然文化遗产与景观,和谐开发、永续利用旅游资源,不断提高旅游设施服务能力。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合理安排军事、丧葬等其他建设用地。到 2020 年,旅游设施、军事等其他建设用地面积比 2014 年增加 12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比例调整到 0.02%。四、其他土地结构调整引导非农建设利用低丘缓坡地和其他土地,加大河流、湿地等生态性用地保护力度,限制生态用地改变用途。在保护和改善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资源。预计 2020 年其他土地面积由 2014 年的 83678 公顷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