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 年)(征求意见稿)惠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 一 年 十 二 月前 言科学发展、两型社会构建、城乡统筹与工业化、环境恶化、土地资源短缺、人口持续增长、闲暇时间增多、公共利益分配不平衡的矛盾,构成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进行城乡绿化建设的大背景。应对上述问题,中国城乡绿化建设已经开始由单一的城市中心绿化向城乡一体、市域范围的扩展,由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绿化建设正在成为许多城市绿化工作的重心。城市森林作为城乡绿化的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积极倡导我国城市森林建设,激励和肯定我国在城市
2、森林建设中成就显著的城市,为我国城市树立生态建设典范,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 2004 年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 评定程序,并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重要批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目前,结合创建 “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森林建设已经遍及全国许多城市,城市森林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截止 2010 年 10 月,全国已有 22 个城市被授予“ 国家森林城市 ”称号。惠州市是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部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一座“森林环抱、林水相依”的山水森林之城,集山、江、湖、海、泉、瀑、林、岛于一身,千百年来惠州人民与绿色森林相依相伴。惠州市
3、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继 2010 年获得广东省政府授予 “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后,又提出了 2013 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惠州市绿化委员会、惠州市林业局组织编写了惠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后文简称“规划” )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标准,遵循 “三位一体、三网合一、三林共建、三生和谐 ”的建设理念,在市区2打造“一城、双肾、三区、六轴、十园”的城市森林总体布局,在市域范围内构建“一核、两屏、三极、四网、百镇、千村”的区域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努力构建具有华南地区临江沿海城市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 ,打造“山水森林之城
4、、绿色惠民之州”的城市名片。规划提出中心城区增绿工程、县城重点绿地建设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生态文化建设工程、生态产业建设工程和森林城市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共八项重点建设工程,分近(20112013 年) 、中(20142016 年) 、远(20172020 年)三期实施。规划总投资 50.45 亿元,其中,近期 18.73 亿元,占 37.12%;中期 16.40 亿元,占 32.51%;远期 15.32 亿元,占 30.37%。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省林业厅、惠州市各级政府、惠州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得到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规划编制组
5、2010 年 12 月目 录第一章 背景与意义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意义 .4第二章 建设条件分析与评价 72.1 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分析 .72.2 森林资源现状评价 .92.3 城市绿地资源评价 112.4 湿地资源现状评价 .122.5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状态评价 .132.6 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52.7 创建森林城市优劣势分析 .17第三章 规划总体思路 213.1 指导思想 .213.2 规划原则 213.3 规划依据 .223.4 规划范围 243.5 规划期限 .243.6 指标体系 243.7 建设理念 .27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 304.1 规划目
6、标 .304.2 市区城市森林建设总体布局 314.3 市域城市森林建设总体布局 32第五章 森林生态体系规划 345.1 生态廊道建设 .345.2 城镇村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355.3 重点生态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375.4 生物多样性保护 .385.5 森林生态经济发展 .39第六章 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416.1 生态文化基础设施 .416.2 生态文化保护与传播 .426.3 生态文明社区建设与示范 .43第七章 城市森林支撑体系建设 457.1 种苗培育 .457.2 森林管护 .467.3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477.4 森林防火 .497.5 科研监测 .50第八章 城
7、市森林生态系统典型设计 528.1 树种规划 .528.2 典型植物群落配置 .60第九章 重点建设工程 699.1 中心城区增绿工程 699.2 县城重点绿地建设工程 .729.3 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739.4 村镇绿化工程 .769.5 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779.6 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809.7 生态产业建设工程 .809.8 森林城市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82第十章 投资估算 8410.1 估算依据 .8410.3 投资估算 .8510.3 资金筹措 .87第十一章 效益评价 8811.1 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 8811.2 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 8811.3 城市森林的社会效益 91第
8、十二章 保障措施 9312.1 组织保障 .9312.2 政策保障 .9312.3 资金保障 .9412.4 技术保障 .9412.5 宣传保障 .9412.6 管理保障 .95附件:1. 规划指标释义2. 基于可达性和服务面积的惠州公园绿地空间分析研究报告3. 专家评审意见附表:1. 惠州市创“国家森林城市”量化评价指标对照表2. 惠州市森林覆盖率统计汇总表3. 惠州市林种区划统计表4. 惠州市建成区绿地及绿化覆盖面积汇总表5. 惠州市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统计一览表6. 惠州市森林自然度统计一览表7. 惠州市森林公园建设现状表8. 惠州市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表9. 惠州市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1
9、0. 惠州市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调查表11. 惠州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2. 惠州市 2010 年全民义务植树情况统计表13. 惠州市公路、铁路林木绿化率统计汇总表14. 惠州市水岸林木绿化率汇总表15. 惠州市主要适生树种一览表16. 惠州市公园绿地规划一览表17. 惠州市其他绿地规划一览表18. 惠州市生态景观林带规划表19. 惠州市公路绿化工程建设规划表20. 惠州市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表21. 惠州市乡镇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表22. 惠州市千村家园绿化工程规划表23. 惠州市重点生态公益林中幼林抚育统计表24. 惠州市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统计表25. 惠州市沿海基干林带工程建设统计
10、表26. 惠州市红树林建设工程统计表27. 惠州市重要水源地建设规划表28. 惠州市创建“最美森林公园”规划表29. 惠州市生态产业建设工程规划表30. 惠州市种苗培育工程规划表31. 惠州市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表附图:1. 惠州市区位分析图2. 惠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3. 惠州市森林资源分布图4. 惠州市林种分布图5. 惠州市优势树种分布图6. 惠州市郊区森林自然度分布图7. 惠州市重要水源地森林分布图8. 惠州市湿地图9. 惠州市自然保护区分布图10. 惠州市森林公园分布图11. 惠城区建成区绿地分布图12. 惠阳区建成区绿地分布图13. 仲恺区建成区绿地分布图14. 大亚湾区建成区
11、绿地分布图15. 惠东县建成区绿地分布图16. 龙门县建成区绿地分布图17. 博罗县建成区绿地分布图18. 惠州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示意图19. 惠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总体布局图20. 惠州市市域范围城市森林总体布局图21. 惠州市森林生态体系规划图22. 惠州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规划图23. 惠州市森林城市支撑体系规划图24. 惠州市中心城区、县城增绿工程规划图25. 惠州市村镇绿化工程规划图26. 惠州市生态产业建设工程规划图1第一章 背景与意义1.1 项目背景为积极倡导我国城市森林建设,激励和肯定我国在城市森林建设中成就显著的城市,为我国城市树立生态建设典范,从 2004 年起,全国绿化委员
12、会、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 评定程序,并制定了“国家森林城市” 评价指标和“国家森林城市”申报办法 。同时,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2004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为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做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重要批示,成为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宗旨,也成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以下指标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我国城
13、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截止 2010 年 10 月,全国共有 22 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08 年,广州市承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 ”称号,成为广东省乃至我国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森林城市。2表 1-1 已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城市名录一览表年度 数量(个) 具体名称2004 年 1 贵阳市2005 年 1 沈阳市2006 年 1 长沙市2007 年 4 成都市、包头市、许昌市、临安市2008 年 3 新乡市
14、、广州市、阿克苏市2009 年 4 杭州市、威海市、宝鸡市、无锡市、2010 年 8 武汉市、呼和浩特市、本溪市、遵义市、西昌市、新余市、漯河市、宁波市合计 22惠州是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部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一座“ 森林环抱、林水相依” 的山水森林之城,集山、江、湖、海、泉、瀑、林、岛于一身,千百年来惠州人民与绿色森林相依相伴,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在视察惠州时挥谊写道:“山川秀邃,五湖环城,浮洲四起,景色宜人”。城市森林与江湖水系一起构建起惠州的生态优势,成为惠州人民为之自豪的自然禀赋。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惠州和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 “把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
15、林” 成为新时期惠州人们的迫切需要,城市森林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继续加大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进程,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战略,将进一步凸显惠州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甚至全省的生态优势。1.1.1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城市作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的地区,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受到普遍关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是全球人类的共同理想。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3是生命支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可
16、持续发展大计,是一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涉及面广、影响层次深的重大问题。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迫切需要,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1.2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国家森林城市评价囊括城区和郊区生态建设的多项指标,旨在实现城乡生态建设统筹发展,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应充分调动各个相关部门的积极性。从惠州的实际情况来看:建成区的城市绿化建设与园林部门相结合,达到景观效果与多种生态功能的有机融
17、合;郊区的森林建设则要强调生态功能,兼顾景观效果和经济功能,使这些地区的森林有利于引导城市旅游、休闲、生态农业、房地产业等相关生态产业的发展;市域内的水系、公路、铁路绿化则要与各有关部门协调建设用地、建设方式、管护形式等内容。1.1.3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城市重要的生命基础设施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森林城市建设已经超出过去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绿化建设模式和范围。现代城市对环境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要通过多种模式增加城市的林木覆盖率,采用面、线、点、廊(带)的组合链接方式,构建不同尺度的城市森林,形成规模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
18、群落的规模效应。从改善整个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的高度来布局,在树种选择和配置方面转变过4去以视觉效果为主的观念,更加突出绿地的生态功能,注重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建立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的城市森林体系,提高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机制。因此,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的生命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其作用不可替代。1.1.4 国家森林城市旨在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国家森林城市由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景观林带、城市绿道、防护林带、绿色通道、带状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城郊生态公益林、用材林和经济林组成。通过各种廊道建设,将城市各种绿色开敞空间联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因此,国
19、家森林城市建设必须把建成区与近郊区、远郊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城区外围的各种生态要素有机组合并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之中,而不能单纯从资源或类型的角度去理解,应是一种包含众多人为建筑景观在内、受多种因素干扰的新型森林生态系统。在建设方式上,要强调保护原有的地带性天然植被,人工林也应该是近自然的模式,这种近自然就是提倡建设以群落建群种为主,借鉴地带性典型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尊重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形成一个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森林的统一体,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通过与城市房地产业、森林旅游业、城郊农林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等相结合,实现三种效益的最佳结合。1.2 项目意义1.2
20、.1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惠州市地处珠三角“深莞惠 ”经济圈,与深圳、东莞相比,惠州生态休闲旅游特色明显,是粤港澳地区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地。城市森林的建设对树立城市形象、吸引外资和繁荣经济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能极大地带动以旅游业为主的生态产业和第三产业的5发展。一座森林城市就是一个大的森林公园,其中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人们旅游的理想胜地。近年来全世界生态旅游年增长率为 15%,年产值超过 2000 亿美元。坐落在森林城市中的住宅,估价比一般住宅高 2 倍,四周有树木的房屋可增值 5%15% ,在公园或公共绿地附近的住宅可增值 15%20%。森林城
21、市的建设会增加游客食、住、行及商品的消费,促进经济繁荣,带动城市边缘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上的升华。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环境承载能力弱,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森林破坏、城市污染和水系污染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而且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还在加快。据资料显示,近 10 年来,由于环境破坏带来的 GDP 损失每年平均在 2000 亿元左右。这不仅给生产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给生活富裕带来巨大损失。 “城市森林” 作为城市中具有生命活力基础设施,是人类文明和城市繁荣的标志之一。建设森林城市有利
22、于引领全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种下的是树木,生长的是文化,收获的是文明。1.2.2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是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惠州积极探索产业布局与城镇发展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坚持实施“ 南进北拓、东西伸延 ”城市发展战略,拓展完成惠州市区成为“宜居宜业区” 。城市森林与江湖水系一起构建起惠州的生态优势,成为惠州人民为之自豪的自然禀赋。作为森林城市的主体,城市森林在节能减排、提高空气质量、防风沙、防污染、防疫(含防病)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缓解干旱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能6有效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而城市环境的生态容量直接影
23、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据测定,森林内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较林外降低20% 40%,夏季温度低 56 ,冬季高 24。4.5 万亩森林的蓄水量可抵得上一座容量为 100 万立方米的水库,可提供城市洁净的用水。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和负离子浓度,每生长 1 立方米木材,约吸收 1.83 吨二氧化碳,释放 1.62 吨氧气。负离子有调节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而森林内的负离子是城市室内的 400500 倍。城市森林覆盖率每增加 1%,可在 1 平方公里内降低空气粉尘 23 公斤、飘尘 22 公斤。宽大密集的树林可降低噪音 2025 分贝,噪音区与居民区间有 30 米宽生长繁茂的林
24、带可保居民安静的生活。因此,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可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1.2.3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是升华惠民之州,建设幸福惠州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时期,是惠州深入实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更高标准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的重要时期,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对升华惠民之州,建设幸福惠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日益增长,从生态学的角度建设、管理城市,成为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将森林引入城市,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 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城市森林建设可
25、以帮助城市居民实现“城在林中,街为绿廊,居在花边,人在画里”的人间仙境的梦想,高度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森林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建成一个林木葱郁、四季花果、虫鸣鸟语、气候宜人、水源丰沛、清洁卫生、诸业兴旺和宜行宜居的现代化城市,以恢复森林与人类的亲近关系,美化城市生活环境,增进市民身心健康,达到森林与人类的和谐共存,给人以返璞归真、回7归自然的美的享受。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城市就业机会,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提升市民幸福感,是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8第二章 建设条件分析与评价2.1 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分析2.1.1 地理区位惠州市位于东经 11
26、3 49115 25,北纬 22 3328 5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的东江中游、珠江三角洲的东北部,素有“ 粤东门户 ”之称。惠州市东距汕头市 300 公里,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市相隔 80 公里,西邻广州市和东莞市,北连河源市。全市陆地面积 1.12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370 多万人,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 大亚湾区 ”)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简称“ 仲恺区 ”) 。2.1.2 地形地貌惠州市地势地貌复杂,地貌类型以中等山地、丘陵和山间小盆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形大致是北部和东北部高,逐
27、步向南和西南倾斜。其中:北部北高南低;南部南高北低,多为山地丘陵;中部东江两岸地势较低,多为台地和冲积平原,主要有惠州平原、杨村平原和西枝江谷地。中低山约占全市陆地面积的 7.7%,丘陵占 27%,台地占 26%,平原阶地占 31.3%。山脉主要有北部的九连山、中部的罗浮山、东南部的莲花山。境内海拔 1000 米以上的山脉有 30 余座,东部莲花山海拔 1333.6 米,为全市最高点。惠州市南部连南海,海岸线曲折多弯,全长 223.6 公里,属山地海岸类型,山岬角、海湾相间排列,形成复杂的侵蚀堆积基岩港湾海岸。2.1.3 河流水系惠州市辖区内拥有主要河流 34 条,包括东江、西枝江、淡水河、9
28、沙河、公庄河、大岚河、水东坡水、柏塘河、石坝水、杨梅水、宝溪水、小沥河、安墩河、黄竹水、楼下水等。其中东江是干流,西枝江和公庄河是一级支流,淡水河和沙河是二级支流。惠州市内几大水库库容超过 16 亿立方米,水质良好,是供给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主要水源。2.1.4 土壤条件境内成土母岩主要有花岗岩、沙页岩、砂岩、砾岩、石英岩、凝灰岩、石灰岩等。沿海地区母岩多为花岗岩,土壤分布为赤红壤和红壤,土层浅薄,土壤内有机质含量低,土层营养成份少。2.1.5 气候气象惠州市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季风盛行,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多年平均降雨量 1897 毫米,
29、集中于 49 月份,多年平均气温 21.7,一月平均气温 13.1,七月平均气温 28.3,平均相对湿度 78%。每年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很大,风向季节转换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惠州市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雷暴、寒潮、干旱和洪涝。2.1.6 交通条件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相互配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惠州距香港陆路 70 多公里,水路 47 海里,是除深圳外距香港最近的一个中等发达城市,是广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 30 多公里,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惠州交汇,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大陆桥格局。惠盐、深汕、广惠、惠河 4 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30、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约10400 公里。102.1.7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惠州市坚持“工业立市” 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形成了以石化、电子、机械等产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培育出 TCL、德赛、华阳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中优网络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2010 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73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43400 元,税收总收入 467 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31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94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82.5 亿元,外贸出口 202.3亿美元。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 CEPA 的
31、深入实施,惠州与香港、深圳、东莞、广州的联系更加广泛密切,惠州未来将成为珠三角东部产业转移最直接的承接地,惠州将成为中国华南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近些年, “南进北拓、东西伸延” 城市发展战略全面实施, “双宜”城市建设成效显著,2009 年惠州以全国地级市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称号。2.1.8 人口状况与评价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惠州市全市总人口为 321.63 万人,居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十二位。全市人口密度为 288 人/ 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密度的 1/1.7,位居全省第十四位。全市城镇人口为 166.15 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 51.66%,比全省平均水平
32、 55%低 3.34%,比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72.65%低 21%。2.2 森林资源现状评价根据惠州市 2009 年森林资源二类更新数据统计:全市林业用地面积 1072.35 万亩,森林覆盖率 60.7%,林木绿化率 61.1%(按新标准计算) 。林业用地按地类划分:有林地 9627727.5 亩,疏林地1135751 亩,灌木林地 301624.5 亩,未成林地 286245 亩,无林地469524 亩,苗圃地 2136 亩,辅助林地 922.5 亩。全市生态公益林(地)面积 3636688.5 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33.9%;商品林(地)面积 7087242 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66
33、.1%。全市活立木蓄积 2440万立方米。1、森林自然度森林自然度是指区域内森林群落类型现状与地带性顶级群落(或原生乡土植物群落)之间的距离。惠州市近年来大力实施林相改造工程,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近自然林业经营理论,因地制宜,大量采用乡土树种造林,在营林模式、树种配置、管护措施等方面为全省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根据测算,惠州市郊区森林自然度达 0.53,郊区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植物群落演替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高。2、乡土树种比例通过对惠州市 15 个公园、10 处街旁绿地、5 个居住区、35 条城市道路绿地和 1 处公共设施绿地的树种资源状况开展典型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惠州市城市绿
34、化树种共有 73 科 165 种,其中,乡土树种资源丰富,共有 56 科 121 种。根据对惠州市绿化树种的数量统计分析,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 85%。3、村屯绿化惠州市结合全省“万村绿”大行动,大力实施“千村家园绿化”方案,计划用 5 年时间完成全市 1041 个行政村的绿化任务,实现每个自然村有 500 棵树木的目标。根据测算,全市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绿化,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 35%,分散居住型村庄达 20%以上。4、城市重要水源地绿化12根据对全市 35 个大中型水库水源地森林植被现状调查,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大部分水库周边森林覆盖率达
35、到 70以上,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按照面积加权的方法,惠州市水源地森林覆盖率为 70.5%。5、水岸林木绿化率江、河、湖、海、库等水体沿岸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水岸林木绿化率达 94。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水源保护林和风景带,尤其是城区的“两江四岸” (东江、西枝江)绿化带已成为惠州市区靓丽的风景线。6、公路、铁路林木绿化率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因地制宜开展乔木、灌木、花草等多种形式的绿化,林木绿化率达 81.4以上,形成绿色景观通道。2.3 城市绿地资源评价惠州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 10083.3 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面积
36、1928.8 万平方米,生产绿地 140.8 万平方米,防护绿地 5904.6万平方米,附属绿地面积 2251.6 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 35.8%,绿化覆盖率 3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2.9 平方米,已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规定的建成区绿化相关标准。1、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惠州市城区建有多处以各类公园为主的休闲绿地,分布均匀,使市民出门 500 米有休闲绿地,基本满足本市居民日常游憩需求,现建有 53 个综合性公园和专类公园,其中:惠城区 26 个,惠阳区11 个,大亚湾区 8 个,仲恺区 1 个,惠东县 2 个,龙门县 1 个,博罗县 4 个。惠州市郊区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其它面积 3
37、00 亩以上的郊野公园等大型生态旅游休闲场所达 60 处,远远超过国家森13林城市的指标。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指定不同的空间阻力值,再用 ArcGIS 的空间分析对惠州市人口密集的 7 个城区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大亚湾区、仲恺区、博罗县和龙门县的建成区内的主要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惠州市各城区到达最近公园绿地只需 1 小时的区域占城区面积的比例为 72.391.2%,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比例为 21.184.2%。2、城区某一树种比例最大值运用数理统计软件对城区绿化树种进行树种比例分析,结果显示在惠州城市园林绿地中树种比例最高的前十位的树种是:木棉(占18%)、小叶榕( 占
38、12%)、红花羊蹄甲(占 8%) 、垂叶榕(占 6%)、糖胶树( 占 5%)、高山榕 (占 5%)、樟树(占 4%) 、凤凰木(占 4%)、非洲桃花心木(占 3%)、杧果(占 2%) 。3、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通过对惠州市建成区规划期内新建的地面停车场乔木树种树冠覆盖面积调查统计,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乔木树种树冠覆盖率为35%。4、城区街道绿化树冠覆盖率调查了惠州市建成区街道的道路绿化树冠覆盖面积,统计结果表明建成区街道乔木树种覆盖面积占城区绿地面积的比例 30%。5、城区乔木种植比例对惠州市四区、三县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建成区乔木树种栽植的绿地面积占城
39、区绿地面积的 80%。142.4 湿地资源现状评价惠州市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区 180.85 万亩,包括 1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 1 个市级自然保护区。表 2-1 惠州市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序号 保 护 区 名 称 地理位置 面积(亩) 保护对象 级 别1 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惠东县 240000 海龟及产卵繁殖 地 国家级2 惠东莲花山-白盆珠水源林自然保护区 惠东县 210510 水库湿地 省级3 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 惠州市 1350000 海洋水产 省级4 惠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惠东县 7999.5 红树林 市级列入惠州市重要湿地名录共有 5 处
40、,包括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浅海湿地、惠州大亚湾浅海湿地、惠东白盆珠水库、西湖、潼湖。2.5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状态评价2.5.1 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惠州市属于南岭山地向珠江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带,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和青云山脉自东北逶迤而来,连通着南岭和珠三角平原。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生境多样,在南昆山、象头山、罗浮山和莲花山等山区保留了许多相对完好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丰富,保留着云豹、苏铁、银杏、半枫荷、长梗木莲、红豆树、格木等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目前,惠州市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达到了 2615个(其中国家级 1 个、省级 4 个、市级 7 个、县
41、(区)级 14 个) ,面积达到 132.02 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 7.9%(高于全省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6.2%的比例) ,已基本建成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网络,以市、县(区)级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为通道的布局合理自然保护区体系。物种最丰富的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未调查苔藓植物)1647 种(包括该地长期引种,生长良好的 92 个栽培种) 。其中蕨类植物 36 科 63 属 113 种;裸子植物 9 科 11 属 14 种(天然分布为 5 科 5 属 7 种) ;被子植物 172 科 696 属 1520 种(天然分布161 科 6
42、07 属 1432 种) 。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繁多,如格木、半枫荷、黑桫椤等 10 种被列入 1999 年公布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 。另有观光木、毛茶等 11 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 。两文件所规定保护种,除去重复种,该地共有保护植物 16 种:包括穗花杉格木、华南栲、半枫荷、白木香、粘木、巴戟天、长叶竹柏、观光木、白桂木、毛茶、黑桫椤、金毛狗、苏铁蕨、樟、红椿。保护区内还蕴藏有丰富的兰科植物,据不完全统计,共有 45 种。保护区也是华南地区特有物种的集中分布区,约有 360 余种华南地区的特有植物,如广东润楠、广州追果藤、广东刺冬、两广梭罗树、小果石笔木、红花荷
43、、半枫荷、华南栲、华南青皮木、光叶红豆、广东乌饭树、广东山龙眼、毛茶等。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32 种,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蛇和云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三线闭壳龟、鸢、雀鹰、褐耳鹰、松雀鹰、苍鹰、赤腹鹰、风头鹰、普通鵟、凤头鹃隼、燕隼、红隼、游隼、领鸺鹠、白鹇绿皇鸠、褐翅鸦鹃、小鸦鹃、草鸮、栗鸮、斑头鸺鶹鹰鸮、红角鸮、领角鸮、雕鸮、穿山甲、青鼬、大灵猫、小灵猫、水獭和苏门羚(鬣羚)等。162.5.2 古树名木全市现存古树名木 1781 株,隶属 33 科 65 属 82 个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 种,分别是樟树,国家级保护植物;土沉香,国家级保护植物;龙眼,国家
44、级保护植物。按保护等级分:国家一级保护 37 株,二级保护 206 株,三级保护 1538 株。按数量统计:细叶榕数量最多,为 722 株,占 40.2%,其次是龙眼,共 90 株,占 5.1%,第三是荔枝 67 株,占 3.7%。按森林的地理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惠州市古树种类以热带、亚热带科属为主,优势科为桑科、樟科、大戟科和无患子科。由市政府统一部署,现已分两批颁布古树名木保护方案,古树名木管理规范,档案齐全,保护措施到位,古树名木保护率达 100%。表2-2 惠州市古树名木统计表其中统计单位 合计一级 二级 三级惠城区 336 13 25 298惠阳区 188 2 18 168惠东县 3
45、09 4 58 247博罗县 400 6 26 368龙门县 445 11 71 363大亚湾区 37 7 30仲恺区 66 1 1 64全市合计 1781 37 206 15382.6 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惠州市因其优美的生态环境,自 1999 年始荣获诸多荣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 “国家卫生城市 ”、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 “国家造林绿化十佳城市 ”、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等殊荣。172.6.1 水环境现状饮用水源:全市 6 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量为 39457.76万立方米,83.3%水源地水质为类,16.7%为类,水质状况优良,供水达标率均为 1
46、00%。与上年同期相比,水质保持稳定。江河水质:开展了东江干流(惠州段) 、西枝江、公庄河、沙河、淡水河和增江干流(龙门段)6 个主要河段共 21 个断面的地表水水质常规监测。21 个监测断面中,13 个断面水质类别为类,占61.9%;4 个断面水质类别为类,占 19.0%;1 个断面水质类别为类,占 4.8%;3 个断面(淡水河)水质为劣 类,占 14.3%。断面水质优良率 80.9%。东江东岸、石龙桥(右)和增江九龙潭断面等 3 个出境断面全部达标。6 个主要江河(段)中,东江干流(惠州段) 、增江干流(龙门段)水质状况为优;公庄河、沙河、西枝江水质状况为良好;淡水河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主
47、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湖泊水库:全市湖库水质均达到功能目标要求。其中,惠州西湖水质类别为类,属轻度污染,中营养状态,与去年同期相比,无明显变化;14 座水库水质类别均为类,水质状况为优。近岸海域:海龟自然保护区、大亚湾东部养殖区(大亚湾)和大亚湾东部养殖区(惠东巽寮)3 个质量点位水质均达到一类海水水质要求;3 个功能区点位中,海龟自然保护区水质达到一类海水水质要求,大亚湾北部养殖区和小鹰嘴养殖区水质达到二类海水水质要求,近海海域水质优。2.6.2 大气环境惠州市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除酸雨问题较为严重外,各项常规空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在国家二级标准的限值之内,全年城镇空气
48、质量均达二级标准。市区采集降水样品 64 个,其中酸雨样品188 个,酸雨频率为 12.5%。降水 pH 值范围在 4.498.54 之间,均值为 5.70, 在酸雨临界值(pH 值=5.6)以上。与周边的广州、深圳两市中心城区的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比较,惠州市中心城区的各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要低,空气质量明显较优。惠州市区(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要求;可吸入颗粒物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降尘浓度为 3.1 吨/平方公里月,达到广东省推荐标准要求。空气污染指数(API)范围为 1986,优良
49、天数 100%,其中属于级(优)的天数 204 天,级(良)的天数为 161 天。与 2010 年相比,市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基本持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上升 13.7%,降尘浓度下降 16.2%。博罗县、惠东县和龙门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2.6.3 土壤环境惠州市的土壤整体水平处于清洁状态。但是,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强度剧烈的开发导致山体被切割破坏,林地农田被挤占,以及大量的污废水排放,使土壤环境不断遭到冲击。根据惠州市土壤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以汞污染为主,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有毒化学品等污染物的污染交互发生,呈现出复合污染和面污染的特征。2.6.4 声环境惠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值为 55.2 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值为 66.7 分贝,功能区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限值要求。2.7 创建森林城市优劣势分析2.7.1 优势分析19(1) 良好的自然条件是森林城市建设的前提惠州市天风海涛,青山绿水,奇卉异木,鸟语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地貌,飞扬着沁人的色香神韵。惠州西湖蜚声海内外,素有“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