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创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的实施方案各乡(镇、街道)残联:为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力度,扩大城乡残疾人扶贫就业的覆盖面,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的质量,增强就业的稳定性,根据省、市残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广办发201222 号* 县特殊扶持残疾人零星种植*工作方案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创办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将残疾人就业、带动从业与创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相结合,逐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坚持以基地为载体,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残疾人以合作社形式创办基地的原则,大力发展残疾人* 种植业,使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
2、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坚持政府扶持、残疾人自主兴办的原则,不断扩大就业创业基地帮扶力度及范围,走基地带残疾农户,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二、任务目标2012 年起,每年新建 8 个乡(镇、街道)残疾人就业或创业基地。到 2015 年,实现每个乡(镇、街道)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本地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残疾人数的80%,辐射带动本地 20%的残疾人户从业。三、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基本要求1、就业创业项目为* 种养业,基地成立* 种养专业合作社并进行工商注册登记。2、合作社成员全部为残疾人,成员不少于 20 人或安置残疾人就业不少于员工总数 20%或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20 户以上,基地面积不少于 100
3、亩。3、签订合同、协议。基地安置的残疾人员工必须是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有脱贫致富的愿望、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基地与被安置的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三年以上,并为其缴纳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 月工资不得低于*县政府规定的当年最低工资标准;基地与辐射带动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户签订生产资料优惠供应、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产品合同价回收等协议三年以上,所带动扶持从业的残疾人户年人均收入达到当地人均收入水平。4、建立制度。就业创业基地要有管理与服务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账目清楚。要为辐射带动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培训、实习、示范、咨询、良种及生产资料等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同时要认真做好对帮扶农村贫困残
4、疾人扶贫服务活动记录,建立基础档案,劳动合同、帮扶协议、帮扶情况记录、残疾人就业、从业花名册及收入状况等资料完整、翔实、准确。5、有残疾人协会。成立基地残疾人协会,推举协会主席及残疾人专职委员,在残联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帮助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四、申报程序和考核验收办法1、申报。农民合作社创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应向县乡两级残联提出申请,提供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和租地等相关协议书。2、审核。对申报拟建的基地,县乡两级残联联合对创建基地可行性进行实地考察、审核。重点考察基地场所、成立合作社、安置和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数、生产经营状况和效益前景等情况,并形成考察报告。3、审批。县残联按照基地建设标准
5、,予以审批确认。五、残联对基地的管理和扶持1、规范管理,确保基地良好运转。县残联将对登记备案的基地实际运转、综合效益、帮扶效果、维护残疾人权益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考核内容纳入年度残疾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对考核不合格者,限期整改。经整改不到位者,将取消对基地的扶持。2、加大扶持,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对确认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的,县残联在资金、扩大残疾人就业、提升基地发展规模、基地内无障碍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一是对基地内所种植的* 经验收合格后按 20 元/ 株予以特殊扶持。二是优先给予康复扶贫贷款指标和项目。三是择优评选与推荐申报省、市优秀基地和示范基地,争取资金扶持。3、扩大规模
6、,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乡村两级残疾人组织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按照“增加数量、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要求,力争建设一个,巩固一个,建立基地发展的长效机制。六、基地经营管理要求1、就业创业基地自主经营、民主管理,残联不提供任何担保,不负经济、民事等法律责任。2、就业创业基地不搞终身制,坚持每年检查复核一次,合格的继续挂牌,不合格的给予摘牌处理。对于当年新建的就业创业基地,按上述标准和程序报批、验收。3、就业创业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如有调整帮扶残疾人从业项目、举办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班、终止与残疾职工的用工合同或基地帮扶残疾人协议等事项要及时报告县残联认可备案。县乡两级残联要加强对基地建设资金的管理,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不定期检查,做到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