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绵阳市 2008 年“妇幼保健年”活动方案依据四川省 2008 年妇幼保健年活动方案(川卫办发200815 号)和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 任务要求,为确保“ 妇幼保健年”活 动顺利进 行,全面推进我市 妇幼卫生工作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特制定以下方案。一、总体目标通过“妇幼保健年 ”活 动,以实施妇幼保健机构基 础设施建设和“ 降消 ”项目为契机,以更新服 务理念、 优化服务模式、改善设施装备、规范医疗保健技术、强化队伍建设和科学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公共财政保障为支撑,着力产、儿科标准化建设,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推进住院分娩和贫困救助,降低孕产妇、婴儿及 5 岁
2、以下儿童死亡率,确保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具体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45/10 万、15和 20;住院分娩率90%,其中,城市95%,农村8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达 100%;新生儿筛查率55%,其中,二 级及其以上医疗保健机构80% ,农村卫生院50%;孕产妇系统 管理率城市95%,农村85%; 7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城市95% ,农村80%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一)完善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强化公共卫生职能。1、充分发挥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妇幼保健机构应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以群体保健工2作为基础,面向基
3、层,预防为主,依法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病筛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适当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突出母婴保健服务功能,避免向综合医院模式发展。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加强基层保健科建设,基层妇幼保健专职人员要占全院卫技人员的 25以上。并制定和完善妇幼保健工作管理机制和考核体系。2、农村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妇幼保健科(室)承担本地妇幼保健工作任务。妇幼保健科专兼职人员配置,按服务人口 1 万人以下不少于 2 人,万人以上的每增加 1 万人增加 1 名专兼职人员。农村行政村应确定 1 名保健员负责妇幼保健工作,村妇
4、幼保健人员力争做到妇女干部、计划生育主任“三 结 合” 。3、全市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承担妇幼保健工作的防保科必须作为一级科室设置,其妇幼专兼职人员不得少于 3 人,并配有与开展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各类办公设施设备。4、高标准完成保健机构建设任务。按照科学规划、功能适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原则,突出群体保健、基层指导、技术培训、健康教育、信息统计等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职能。年内涪城、游仙、江油、三台、安县、盐亭、平武完成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改扩建主体工程,2009 年上半年竣工投入使用。按填平补齐的原则,在统筹省级配置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设备的基础上,各地进一步完善妇幼急救设备配置,提高妇幼综合急救
5、能力。(二)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1、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达标创建活动,年内市妇幼保健3院及未达标的县妇幼保院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其它县市区通过省级复评。全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按 “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规范内涵建设。市级成立专家组对妇幼保健机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和评估。2、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制度建设。调整制定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制度和行业、技术及业务管理规范。 3、启动妇幼保健机构“人性关怀活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做到优化流程,简化环节,科室布局合理,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4、进一步拓宽妇幼保健服务范围,转变服务模式。市、
6、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进一步调整职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工作平台,将适宜社区卫生开展的妇幼保健工作落实到社区。把妇幼保健技术服务与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一般生理服务和心理服务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妇幼卫生服务的内涵。(三)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1、开展 “安全分娩健康行 ”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培训、咨询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分娩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市级医疗保健机构分赴各县市区开展宣传、培训、咨询活动不少于6 次。各县市区要组织健康教育小分队深入乡村、深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分娩健康活动。孕产妇安全分娩健康教育知晓率达 90%以上。2、努力提高住院
7、分娩率。以县为单位,全面开展县、乡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限价和住院分娩分级管理。参加新农合的孕产妇政策内生育,住院分娩在同级同类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基础上提高 10%。鼓励开展参合农民在本市内乡镇及本县内县级医4疗保健机构住院平产分娩,住院费用除降消项目贫困救助经费补助外,实行 100%补偿的试点工作。3、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全面推广“降消” 项目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建设模式。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 和 “危急症 抢救中心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孕产妇急救快速联动机制,在县级急救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 24 小时畅通的孕产妇急救电话,组建县级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孕产妇急救队伍。4、加强
8、高危孕产妇筛查和管理,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将高危孕产妇管理列入对各医疗保健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建立高危孕妇专案管理制度,完善高危孕妇会诊、转诊工作规范。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5、全面推进农村卫生院产科标准化建设,加强县及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产、儿科技术服务规范和考核,组织开展示范产、儿科创建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广规范、及时、有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完善新生儿窒息复苏及新生儿急救设施设备配置。6、严格规范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按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准入规定,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母婴健康安全。加强执法力度,逐级开展母婴保健技术专项执法检查。(四)实
9、施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出生缺陷。1、组织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知识宣传教育普及系列活动。积极倡导自愿婚前医学检查,全方位开展婚前健康教育,改进婚前保健服务模式,努力提高婚检率,做好一级预防。2、加快新生儿筛查及产前诊断筛查网络建设。启动市妇幼5保健院完成产前诊断分中心的申报和筹建工作,带动全市产前诊断和筛查工作的开展,做好二级预防;年内完成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的建设,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面,提高筛查质量,注重后期治疗,做好三级预防。完成 1 至 2 个省级产前筛查点建设。(五)加强妇幼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1、启动妇幼保健重点专科建设。年内在市直医疗保健机构
10、中规划 2 个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各县市区分别规划 1 至 2 个市级妇幼重点专科,力争在建设周期内达标。2、开展妇幼保健专项技术培训。积极参与高级产儿科生命支持、孕期健康教育培训等项目;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对医疗保健机构产儿科卫生技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进行轮训,培训面达 90%,培训合格率达 95%。选派 100 名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业务技能重点培训。(六)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工作。1、建成全市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直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2、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痕迹管理” 。全市 统一制定台帐、上墙图表等信息报表、帐册
11、及相关资料格式,填写规范。四、工作及组织保障(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妇幼活动的组织、统筹和协调工作。市卫生局基妇科承担日常工作。组建市级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对各地开展“ 妇幼保健年 ”活动进行业务指 导督导。县市区卫生局要定期研究妇幼卫生工作,及时解决“ 妇幼保健年” 活动过程中6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将妇幼卫生工作列入年度主要考核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二)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加强动态管理。1、各县市区应根据活动方案制定“妇幼保健年” 活动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认真做好宣传发动。针对各地实际情况,工作重点和亮点,严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于 4 月 14 日前将活动方
12、案报市卫生局。2、加强对“妇幼保健年 ”活动的动态管理和 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做好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及时报告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情况。各县市区每月上报专题活动简报不少于 3期。市卫生局将对“ 妇幼保健年” 活动情况及其先 进事迹、典型经验作专题报道。(三)加强监督,严格考核。1、各县市区卫生局应认真做好妇幼保健年活动总结考评工作。各地各单位对“ 妇幼保健年” 活动务 必做好半年及年终自查总结。自查总结材料分别于 7 月 15 日和 10 月 10 日前书面报市卫生局。2、市卫生局将该项工作纳入民生工程重要考核内容,对各县市区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考评。对“妇 幼保健年” 活动成效突出,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因工作不力,影响本地及全市工作进展的给予通报,严格影响全市卫生工作的年度考核予以“一票否决 ”。